【骨質疏鬆】為什麼我打鋼釘,他換關節?骨科醫師談【髖部 ... | 股骨頸位置

但是依照骨折部位的不同,骨折型態不同,手術的策略也會跟著改變。

髖部骨折泛指大腿骨接近骨盆的地方(股骨近端)骨折。

依照解剖位置又分為「股骨頸骨折」 ...【骨質疏鬆】為什麼我打鋼釘,他換關節?骨科醫師談【髖部骨折】常見的4種手術方式「同樣都是右邊輪頭(髖部)摔斷,為什麼你幫隔壁床換人工關節,卻只幫我打鋼釘?」這位太太覺得我是不是大小眼,同樣的傷勢,處理方式卻不一樣。

幸好這一題是常出現的「考古題」,我可以回答。

不同類型的髖部骨折處理方式也不同所有的髖部骨折病患,相同的是:都與「骨質疏鬆」相關,骨折後手術風險高、手術後需要長時間照顧。

但是依照骨折部位的不同,骨折型態不同,手術的策略也會跟著改變。

髖部骨折泛指大腿骨接近骨盆的地方(股骨近端)骨折。

依照解剖位置又分為「股骨頸骨折」、「轉子間骨折」、「轉子下骨折」。

「股骨頸骨折」較常見於60-75歲患者,股骨頸是整根骨頭最細最脆弱的地方,年紀大了,骨質開始疏鬆了,當然是最脆弱的地方會先遭殃。

「轉子間骨折」的患者通常年紀較高,約70歲以上,以80歲左右居多。

年紀更大了,骨頭又更疏鬆,連轉子這麼厚的地方也會斷掉。

「轉子下骨折」通常代表撞擊力道比較大,或者骨質疏鬆較嚴重,手術後的癒合也最慢。

移位性股骨頸骨折須「人工關節」股骨頭的血液循環分佈較特殊,血管由下往上從轉子附近通過股骨頸再到股骨頭,供應關節處的養分。

一旦股骨頸骨折,而且骨折還移位,血管也差不多斷光了,就算把骨頭固定回去,沒有血液供應也是會壞死。

在這種情況下「半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最佳選擇。

手術時醫師會把股骨頭拿掉,裝置一個新的股骨頭。

所謂的「半套」就是指只有換股骨頭。

骨盆的髖臼因為沒有受損,不需要更換。

現在我們多使用「雙極式人工髖關節」來處理移位性股骨頸骨折,這個人工關節設計了一個大頭包覆小頭,在活動或行走時,大頭和小頭之間可以旋轉,大頭和髖臼間也可以選轉,可以增加活動度,減少磨損。

非移位性或年輕股骨頸骨折須螺絲固定「人工關節」設計再怎麼好,仍然比不上天然的尚好。

所以如果有一絲恢復的機會,可以使用螺絲固定讓骨頭生長癒合。

股骨頸如果只有裂開沒有移位,可能血液循環尚未完全被破壞,骨折有機會再癒合,可以考慮這種手術方式。

另外,年齡不到60歲的年輕病患,復原的可能性也比較高,也值得試試。

這個手術是病人躺到特殊的手術床上,在側邊開個小傷口,骨科醫師一邊照X光確定位置,一邊將三支螺絲鎖到骨折處。

有經驗的醫師約半小時內就可以結束。

由於只有三支螺絲支撐骨折處,手術後患側約有3個月不能負重踩地。

根據統計,之後仍有20-25%的病人無法順利癒合,或引起骨壞死,需再次手術置換人工關節。

穩定型轉子間骨折考慮鋼板固定轉子間骨折一般來說不需要考慮血液循環的問題,該處血流豐富,只需要穩固的固定,骨折可以自己癒合。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動態髖部螺釘鋼板(DHS,dynamichipscrewsystem),這個老方法可以沿用50年以上,代表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固定效果還OK。

但是如果骨折太碎、屬於不穩定型,固定失敗的案例也不少。

這個鋼板系統有健保給付,受術後也是建議3個月內不要用力踩地,需要時間讓骨折癒合,避免髖關節再進一步垮掉。

不穩定轉子間骨折考慮骨髓內釘固定轉子間骨折使用骨髓內釘來固定,骨科醫師可以用幾個小傷口來完成手術。

且骨髓內釘的力學強度、支撐效果較鋼板固定來得好。

病患在手術後可以較早期下床走路、負重,是「不穩定型的轉子間骨折」或「轉子下骨折」的首選。

鈦合金骨髓內釘多為自費品項。

骨折移位若較嚴重,還是需要較大的傷口來達到復位效果。

如果骨折過於粉碎或骨質很疏鬆,手術後仍需要保護一段時間。

髖部骨折的手術方式有人工關節、螺絲固定、鋼板固定、骨髓內釘固定。

請與您的醫師討論,選擇對您最有幫助的手術。

手術後也別忘了關心自己的骨質密度,治療骨質疏鬆,降低固定失敗的風險。

本文作者為:成大醫院骨科部戴大為醫師(骨科專科醫師、骨質疏鬆症專科醫師、醫學工程博士,專長: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微創人工關節手術)。

相關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治療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