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人系列/沙地練滑雪、出賽兼衛國台灣冬奧的「飛躍奇蹟 ... | 奧運 滑雪

1988年加拿大卡加利冬季奧運場上留下了一則經典的「奧運奇蹟」,40多年來首位代表英國出賽跳台滑雪項目的麥可.艾德華(Michael ...首頁新聞標題【民報】奧運人系列/沙地練滑雪、出賽兼衛國台灣冬奧的「飛躍奇蹟」寄件人E-mail收件人E-mail生活奧運人系列/沙地練滑雪、出賽兼衛國台灣冬奧的「飛躍奇蹟」系列二/冬季運動早年曾是台灣與中共抗衡的重要體育卡位戰,選手們的「冬奧外交」曾為台灣贏得歐洲友誼文/楊惠君、戚海倫 2016-09-0308:401976冬季奧運,是我國最後一次以「ROC」名義參加冬奧,我國選手翁明義(右一)與各國選手合影,當時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與各國併列。

圖/翁明義提供1988年加拿大卡加利冬季奧運場上留下了一則經典的「奧運奇蹟」,40多年來首位代表英國出賽跳台滑雪項目的麥可.艾德華(MichaelEdwards),戴著厚框眼鏡、腿部發育有問題,為圓奧運夢,到德國雪場打工自費訓練,擠進奧運資格。

因為不放棄的精神、不標準的姿勢,讓觀眾為之瘋狂喚其「飛鷹」,最後雖然名次墊底,卻比當屆金牌更為人所知。

故事被改拍成電影《飛躍奇蹟》今年上映,二度引起「飛鷹旋風」。

其實,在冬奧史上,也曾有一段台版的「飛躍奇蹟」。

來自亞熱帶非雪地的台灣,土法煉鋼把沙地當雪地練習,選手到國外移地訓練一樣得在雪場打工生活,70年代,代表團人數不少、參與項目也多,還能神氣地穿著「ROC」滑雪服出賽。

這些冬奧選手名氣雖不若夏季奧運選手大,但當年,他們扮演了牽制中國攻佔奧會席次的關鍵角色,1980年越野滑雪選手梁仁貴甚至創下以個人名義控告冬奧籌備會的紀錄,這段歷史,如同冰封在雪地之中,現今國人都少有知悉…。

進入21世紀後,台灣的冬奧隊伍,常常只有「單兵作戰」,這項雪國賽事,似乎距我們很遙遠。

事實上,我國1972年起首度參加第11屆的日本札幌冬奧,派出5位男子選手,分別參加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比賽,揭開我國冬奧史,之後連著兩屆都以「中華民國」(ROC)代表團名義參賽,軍容及人數,更勝今日,有過一段美好的冬奧光輝。

登報、辦夏令營甄選國手為何在平地不下雪的台灣,會想到發展冬季運動?關鍵人物,是1976年起連3屆以冬季兩項入選冬奧的老國手翁明義及1980年以滑雪入選的林廷芳倆人口中的「沈老闆」、沈家銘。

很多人對這個名字的印象,只有1981年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薩瑪蘭奇(JuanAntonioSamaranch)簽下,矮化國格、奠定今日「中華台北奧會模式」洛桑協議的台灣代表、當時中華奧會主席。

時隔近40年,台灣體育界頻爆出協會與選手紛爭與對立事件的當下,對照翁明義與林廷芳仍念念不忘這個「老闆」當年為台灣滑雪運動的努力與奉獻,顯見沈家銘對體壇確有功蹟,迫於國際情勢及國內政治環境,成了爭議協定的代表。

「當年,『沈老闆』真的很認真做,又很有頭腦,雖然那時資源有限,卻很照顧選手。

洛桑協議是很無奈,只是希望讓選手有比賽舞台。

」他們說。

林廷芳提到,70年代,沈家銘原是林務局長,合歡山雪場是他轄區,因此推動滑雪運動。

他腦子很快,「想到用『登報』和『冬令營幹部培訓』這招徵選手。

」他和翁明義都是在「幹部培訓」中脫穎而出,兩位非體育科班的人,經由國內選拔、送出國訓練,最終圓了奧運夢。

把沙地當雪地苦練態度精神不能輸人翁明義說,就算在高山,台灣一年也只有3個月的雪,和終年積雪的歐洲一年練12個月,真的很難拚,但「精神和態度還是要拿出來,夏天就在沙地上練習。

」他主攻的是冬季兩項,又要會滑雪、又要會射擊,就想「滑雪贏不了別人、就苦練射擊,把時間省下來。

」1976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冬奧,在70多個選手中、他拿到第50名。

當年,沈家銘的長子沈立謙也一同入選冬奧代表團的冬季兩項項目。

目前定居美國的沈立謙,也曾入選1972年日本札幌冬奧青年營及1980年美國寧靜湖冬奧代表選手。

翁明義、林廷芳與其他奧運老國手預計籌備發起「奧運人協會」,也是沈立謙在美與前夏季奧運現代五項選手彭彥誕聚會後,翁、林、杜等人思考退役奧運選手是否能繼續發揮社會影響,於是有了成立協會的構想。

在冬奧參加冬季兩項的翁明義,當年夏天時在沙地當雪地苦練。

圖/翁明義提供不過,隨著政治情勢的變化,1980年在美國寧靜湖舉辦的第13屆冬奧,「中國」首度派隊參賽。

前一年,美國與台灣斷交;國際奧會又在名古屋的執委會中決議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