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玩樂企画(4)空手道空手道埋身戰鬥智鬥勇 | 全接觸空手道香港
極真空手道黑帶三段、香港新極真會道場長余萬勝解釋,當時大山倍達不滿意傳統 ... 其後再衍生出不同的分支,賽例略有不同,統稱「全接觸空手道」。
CULTURE&LEISURE/CULTUREPASTARTICLES奧運玩樂企画(4)空手道空手道埋身戰鬥智鬥勇知多啲:4大傳統流派選學看身材特質勞動化為樂趣自製葵葉掃把掃出落葉詩沙發薯:讓專業的來打開心扉感受別離舞台上即興漂流文化速遞:走進虛擬植物世界文化速遞:電影節《安妮特》掀序幕奧運玩樂企画(4)空手道空手道埋身戰鬥智鬥勇文章日期:2021年08月06日Share轉體迴轉踢:極真空手道獨創招式「轉體迴轉踢」,是一招「捨身技」,因為它雖屬威力強大的必殺技,但出招後自己亦會倒地。
(蘇智鑫攝)下段踵落:極真空手道獨創招式「下段踵落」,是一招以腳跟攻擊對方的腿法。
(蘇智鑫攝)上段迴旋踢:左邊的人用手抵擋空手道招式「上段迴旋踢」(右)。
(蘇智鑫攝)一本拳:不同空手道流派均會用上「一本拳」,中指稍微突出來提升殺傷力。
(蘇智鑫攝)十字禮:選手比賽前,必須互相敬「十字禮」,同時說「OSU!」以表敬意。
而極真空手道的道袍跟傳統空手道相似,但衣袖較短,褲則較長和寬。
(蘇智鑫攝)自小修習空手道的香港新極真會道場長余萬勝,不時想起極真空手道創辦人大山倍達的名言:「沒有正義的力量是暴力,沒有力量的正義是無能。
」(蘇智鑫攝)平日練習時的保護裝備,右為護腳脛,左為拳套。
(受訪者提供)prevnext【明報專訊】日本武道館昨天成為全港焦點,空手道「形女」劉慕裳出戰奧運空手道女子個人形項目,最終勇奪銅牌,為港爭光!看着她施展剛柔並重、行雲流水的招數,威風八面,會否心思思想參與其中?作為「奧運玩樂企画」最後一擊的空手道,在香港可學習的流派五花八門,既有傳統的運動競賽型空手道,也有更注重實戰的新興流派——極真空手道,學到的技巧甚至可應用到MMA(綜合格鬥)比賽。
到底不同流派有何特色?吸引之處又在哪裏?極真空手道由日本人大山倍達於1960年代創立。
極真空手道黑帶三段、香港新極真會道場長余萬勝解釋,當時大山倍達不滿意傳統空手道流派止步於「寸止」的形式,即選手每次出擊時點到即止,以招式取分,不能全力擊倒對手,於是他創出極真空手道,比賽時以直接擊倒對方為目標。
其後再衍生出不同的分支,賽例略有不同,統稱「全接觸空手道」。
余補充,極真空手道大約在1990年代中期隨着一群來港居住的日本人傳來香港。
現時全世界有逾1200萬名門生,單單在香港的新極真會,練習人數亦超過100人。
不穿護甲拳拳到肉道場牆上掛了一面「地上最強空手道」牌匾,要配得起這個霸氣外號,威力想必非同小可。
相傳大山倍達曾經徒手砍斷牛角,「我當初也是從傳統空手道學起,後來有次觀看極真空手道比賽,被選手坦克車般的爆發力和耐力吸引了,之後轉而學習極真空手道」,余萬勝不諱言鍾情當中「拳拳到肉」的實戰感。
不過高手過招不止是單純打鬥,而要智勇兼備,「就像下棋一般,你要不斷setup很多動作。
可能我打你一拳,但重點不是這一拳,是之後的動作,看準你的防備空隙出擊務求『一擊必殺』。
所以你一邊打,一邊要很冷靜,保持頭腦清晰」。
極真空手道的基本動作和套路,跟傳統空手道有七成相似,但更注重埋身實戰。
對賽方式跟奧運的空手道「組手」極為不同,極真空手道選手可以用拳、腳、膝、肘等出擊,除了一些要害位置如下陰、頭頸、脊椎、膝等有進攻的限制外,其餘地方都能攻擊,但不能推撞或拉扯對方的衣衫;而選手除了護胸、護陰外,其他護具均不准穿戴,余萬勝笑言,「身體就是我們的護甲」。
若把對手擊倒至3秒內無法站起,或擊倒對手2次(即使能在3秒內站起),又或在限時內有更多有效進攻的一方為勝方。
禮儀嚴謹講求不屈精神極真空手道如此勇猛,對於禮儀卻尤其嚴謹。
余萬勝舉例,學員出入道場必須敬「十字禮」,同時說「OSU!」(押忍),當中有「按住自己耀武揚威的心」的意思;賽前要向對手敬禮,賽後也要向對方道謝。
「我覺得修習空手道不止是練習技術,其實也是為人的修煉。
」極真空手道亦強調頑強不屈的精神——比賽中很少選手會投降,往往會打到最後一刻,「我未見過日本選手投降」。
新手急進易傷操體能「抗打」余萬勝又表示,因比賽沒有護甲,所以平日學員除了練習基本功、套路、體能,亦要做「抗打練習」,即訓練以身體承受攻擊,令軀幹變得更強
CULTURE&LEISURE/CULTUREPASTARTICLES奧運玩樂企画(4)空手道空手道埋身戰鬥智鬥勇知多啲:4大傳統流派選學看身材特質勞動化為樂趣自製葵葉掃把掃出落葉詩沙發薯:讓專業的來打開心扉感受別離舞台上即興漂流文化速遞:走進虛擬植物世界文化速遞:電影節《安妮特》掀序幕奧運玩樂企画(4)空手道空手道埋身戰鬥智鬥勇文章日期:2021年08月06日Share轉體迴轉踢:極真空手道獨創招式「轉體迴轉踢」,是一招「捨身技」,因為它雖屬威力強大的必殺技,但出招後自己亦會倒地。
(蘇智鑫攝)下段踵落:極真空手道獨創招式「下段踵落」,是一招以腳跟攻擊對方的腿法。
(蘇智鑫攝)上段迴旋踢:左邊的人用手抵擋空手道招式「上段迴旋踢」(右)。
(蘇智鑫攝)一本拳:不同空手道流派均會用上「一本拳」,中指稍微突出來提升殺傷力。
(蘇智鑫攝)十字禮:選手比賽前,必須互相敬「十字禮」,同時說「OSU!」以表敬意。
而極真空手道的道袍跟傳統空手道相似,但衣袖較短,褲則較長和寬。
(蘇智鑫攝)自小修習空手道的香港新極真會道場長余萬勝,不時想起極真空手道創辦人大山倍達的名言:「沒有正義的力量是暴力,沒有力量的正義是無能。
」(蘇智鑫攝)平日練習時的保護裝備,右為護腳脛,左為拳套。
(受訪者提供)prevnext【明報專訊】日本武道館昨天成為全港焦點,空手道「形女」劉慕裳出戰奧運空手道女子個人形項目,最終勇奪銅牌,為港爭光!看着她施展剛柔並重、行雲流水的招數,威風八面,會否心思思想參與其中?作為「奧運玩樂企画」最後一擊的空手道,在香港可學習的流派五花八門,既有傳統的運動競賽型空手道,也有更注重實戰的新興流派——極真空手道,學到的技巧甚至可應用到MMA(綜合格鬥)比賽。
到底不同流派有何特色?吸引之處又在哪裏?極真空手道由日本人大山倍達於1960年代創立。
極真空手道黑帶三段、香港新極真會道場長余萬勝解釋,當時大山倍達不滿意傳統空手道流派止步於「寸止」的形式,即選手每次出擊時點到即止,以招式取分,不能全力擊倒對手,於是他創出極真空手道,比賽時以直接擊倒對方為目標。
其後再衍生出不同的分支,賽例略有不同,統稱「全接觸空手道」。
余補充,極真空手道大約在1990年代中期隨着一群來港居住的日本人傳來香港。
現時全世界有逾1200萬名門生,單單在香港的新極真會,練習人數亦超過100人。
不穿護甲拳拳到肉道場牆上掛了一面「地上最強空手道」牌匾,要配得起這個霸氣外號,威力想必非同小可。
相傳大山倍達曾經徒手砍斷牛角,「我當初也是從傳統空手道學起,後來有次觀看極真空手道比賽,被選手坦克車般的爆發力和耐力吸引了,之後轉而學習極真空手道」,余萬勝不諱言鍾情當中「拳拳到肉」的實戰感。
不過高手過招不止是單純打鬥,而要智勇兼備,「就像下棋一般,你要不斷setup很多動作。
可能我打你一拳,但重點不是這一拳,是之後的動作,看準你的防備空隙出擊務求『一擊必殺』。
所以你一邊打,一邊要很冷靜,保持頭腦清晰」。
極真空手道的基本動作和套路,跟傳統空手道有七成相似,但更注重埋身實戰。
對賽方式跟奧運的空手道「組手」極為不同,極真空手道選手可以用拳、腳、膝、肘等出擊,除了一些要害位置如下陰、頭頸、脊椎、膝等有進攻的限制外,其餘地方都能攻擊,但不能推撞或拉扯對方的衣衫;而選手除了護胸、護陰外,其他護具均不准穿戴,余萬勝笑言,「身體就是我們的護甲」。
若把對手擊倒至3秒內無法站起,或擊倒對手2次(即使能在3秒內站起),又或在限時內有更多有效進攻的一方為勝方。
禮儀嚴謹講求不屈精神極真空手道如此勇猛,對於禮儀卻尤其嚴謹。
余萬勝舉例,學員出入道場必須敬「十字禮」,同時說「OSU!」(押忍),當中有「按住自己耀武揚威的心」的意思;賽前要向對手敬禮,賽後也要向對方道謝。
「我覺得修習空手道不止是練習技術,其實也是為人的修煉。
」極真空手道亦強調頑強不屈的精神——比賽中很少選手會投降,往往會打到最後一刻,「我未見過日本選手投降」。
新手急進易傷操體能「抗打」余萬勝又表示,因比賽沒有護甲,所以平日學員除了練習基本功、套路、體能,亦要做「抗打練習」,即訓練以身體承受攻擊,令軀幹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