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長未及膝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裙長未及膝
向《擊壤歌》致敬ing‧北一青春現在進行式
青春,就是飛揚的裙襬、令人眼花繚亂的嘶吼
以及過了這個時期就再也寫不出來的馬雅文明──
原來充滿能量、讀起來像陽光,卻奇怪地讓人想哭的文字,是如此困難的呀。
願我們,永遠都能活在自己最不堪回首的青春裡。
有什麼方法能夠把什麼都不懂的青春歲月好好寫下來呢?
花費八個月,八萬多字,不斷與《擊壤歌》重疊的生活裡,就讀北一人文社會資優班高三的許瞳用「現在進行式」的青春筆觸記錄北一女的生活──赫麥、北車Z區、告白八校、捷運淡水線、西門杰克、建中夢紅樓、凱道少年……她將屬於這段時期僅有的精準與迷惘,埋藏在一個個大人讀來肯定有如黑話的文字坑洞裡,留到長大過後再來緬懷。
本書分為「裙長」、「裙襬」、「安全褲」三輯,以代表高中時代青春、驕傲與束縛的制服意象,「裙長」寫青春限定的高中生活,屬於這個年紀共同的回憶;「裙襬」寫高中女生不安定、細膩易感的心思;「安全褲」則內斂深沉,多了幾分創作的想像力,以及她青春歲月中閱讀養分的傳承。
【裙長】
關於越來越短的裙襬,
關於那些過了十八歲便一點意義也沒有的奇怪技能。
高中生,他們擅長以眼花撩亂的嘶吼讓人暈頭轉向,
但我們不要談論太多殘局過後的事,
把那些留到我們長大過後再緬懷。
【裙襬】
關於缺乏冒險的少年,
關於柑橘一樣飽滿欲滴的青春。
我們需要教主,需要迷信的理由。
在這座狹小而不堪一擊的烏托邦中,我們還需要更多一點時間,縱情揮霍變成大人之前僅存的囂張。
【安全褲】
關於一杯tall size的夢想,
關於那瑣碎如星雲的片段,
關於我們相濡以沫的時光,
關於擁抱後帶有手掌力道的餘溫。
但願年輕時曾經快樂過的我們,都不要因為「無法如當時快樂」而想要報復曾經年輕的自己。
本書特色
‧「一部全新的《擊壤歌》!」年輕資優作家向經典致敬,青春限定的輕散文書寫。
‧與《擊壤歌》四十週年紀念版同時推出,朱天心特別推薦,相隔四十年兩代北一女作家的文學傳承、經典與青春的呼應。既是致敬、敬畏,又是豪氣:「無人能解屬於當世代的我們,在『快速』與『即時』中疲於奔跑,那種連自己都差點弄丟的疲勞──請讓我替你們說這些故事吧。」
名家推薦
吳億偉(作家)、林世芬(北一女中國文教師)──專序推薦
朱天心(作家)、宋怡慧(丹鳳高中教務主任)、李崇建(「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創辦人)、林明進(建國中學國文教師)、林達陽(作家)、凌性傑(作家)、唐捐(作家、台大中文系副教授)、徐國能(作家)、陳育萱(詩人、高雄中學國文教師)、楊佳嫻(作家、清大中文系助理教授)、蔡淇華(作家、惠文高中教師)──齊聲讚嘆
「年華太短,回憶太長,許瞳用文字留住了青春,也為時代留下了真純的歡笑與嘆息,值得深深品味。」──徐國能
「像是湊近日子的夾縫偷窺,看見內部高速旋轉的時間滾輪裡,一個個充滿細節的故事動了起來:狐狸一般的敘事,女孩那麼孤獨而且自信,青春,渴愛,手勢飛揚,充滿訴說的渴望……
非常羨慕她的早慧與自覺,關於自己,關於文字,以及這樣最好,且永遠未完的時光。」──林達陽
「擊壤四十載後,十六歲的許瞳,再一次用華麗的文字撞擊青春的沈靜與喧鬧、卑微與壯闊。百褶裙風中颯爽,華年百折千迴,我們再一次跌落青春的蟲洞,浸泳那年的漫漶囈語,都未抵達,因而最美。」──蔡淇華
作者簡介
許瞳Hitomi Xu
1999年仲夏夜出生,獅子座,AB型。
目前就讀北一女中人文社會資優班三年級。現役十七歲女生,有著複雜的心和單純的表情;一面等待著畢業典禮,一面揣摩文學與人生無解的道理。雖然四季皆裙長未及膝,卻有個傾慕侏羅紀與披頭四的老靈魂。
視寫作為人生必須的精神糧食,在無盡的閱讀中,深信文字是共有的記憶。十二歲時因相遇《擊壤歌》而立志寫作,高二在與課業搏鬥的同時、以八個月青春書寫這本散文集,希望能忠實呈現21世紀少年們的成長課題與內在探索。使命為所屬的世代留下一些痕跡,深信每個少年心裡都住著一個吟遊詩人,只不過被迫暫轉到補習班熬夜抄寫黑板。
喜歡旅行,在城市間採集人們生活的模樣;縱使勇於翻出越嶺,仍渴望既沈靜又敝開的自我。
此際最想要的東西是大學,最想完成的事是在捷運上遇見一百個閱讀中的人。
facebook | 裙長未及膝。青春書寫 www.facebook.com/seisyun.hitomi
推薦序 風格的形成 /吳億偉 作家
推薦序 關於青春的幾種穿法 /林世芬 北一女中國文教師
作者序 裙長未及膝
裙長
高中生的精準
赫麥
Mind the gap
淋濕的杜鵑
建中夢紅樓
螢光棒陣雨
退休與復出
Z區
第五排人間觀察
凱道少年
裙襬
反烏托邦
匿名告白
洞
搖落的柚子
鬼針草
真空的溫柔
長城與北京
何不馴養愛情
在平靜的日子裡各自安定
安全褲
Too late to die young
失樂園
萊卡
文字神隱
0°0'0"
啟吾
鱷魚
Voyager
時間換算
喝完亞培,什麼都可以
雙腳所踏
堆積岸
群山之間
只有我們能夠寫的
特別致謝
匿名告白(匿名提交你的告白八校。)總覺得自己的戀愛是個分靈體,太容易安於現狀;也可能在關係裡把自己壓得太卑微,最終落得容易餵養的狀態。甚至是自導自演也在所不惜,極力想要展現給他人匿名的愛慕,彷彿在沒有填進名字的告白裡,有人正呼喊著自己。就像是撿別人用剩的破布那樣,我總是很魯地,在空虛的故事邊緣裁裁剪剪,勉強湊合成一篇有起承轉合的理想劇情。一年級的文藝獎,適逢欲求不滿期,端上一篇〈甜過初戀〉勉強擠進決選,評審大概也是哀憐我的文字一片苦心,講評的徐國能老師一開口便道破盲點:「很可愛欸,但這個作者,應該沒談過戀愛吧?」關於描繪戀愛的藍圖,我們總信心滿滿以為能夠信手拈來,卻往往僅足夠自我安慰。上個月柯裕棻老師才對我們說,千萬別寫愛情,它是太過無法想像又太過無病呻吟之物。然而,愛情依舊是那虛榮的勳章,無從擁有者終究垂涎。小孩子的戀愛是什麼樣子?媽媽曾經這樣問我。八成任何人都會嗤之以鼻吧,小情小愛如同五歲以前散落的泛黃記憶,大多只供收集晚年得以回憶的羞澀與天真。其實,若真要畫出我們短暫青春裡的男一、男二角色,再狗血肉麻都是可以的,縱使拒人於千里之外,日記裡還是會留下些不明所以的黑歷史,直至今日誰也不敢重提,那些煞有其事的角色,不過只是個記錄。至今唯一有過的情書,是在國小一年級的某堂英文課收到的。上課到一半,傳來一張用鉛筆寫在英文學習單背面的紙條:「我ㄐㄩㄝˊ得妳很可ㄞˋ,很喜歡妳」,這是勾選題:「妳ㄐㄩㄝˊ得我:人很好/有ㄑㄩˋ/其他」。清楚記得自己在「其他」後面寫了:「可是我比較喜歡六號」(六號是班上最受歡迎的男孩),回傳紙條時,竟然被六號看到了,從此,那個說「喜歡我」的男孩沒有再和我說過一句話,而六號也總是有意無意地,對我投以嘲笑的眼神。當時並不知道,這兩個男孩至今還不曾自我的生命裡消失──前者常常和我搭同班公車回家,只是他戴起了眼鏡,穿著我陌生的高中制服,恐怕也已經忘了我的名字;後者則順利長成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少年,聽說交過幾個女朋友,用功念書考了好學校,在熱舞社裡擔任教學,得以對學弟們頤指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