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訓練學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9月

運動訓練學

作者:田麥久
出版社:人民體育
出版日期:2012年02月01日
ISBN:9787500940999
語言:繁體中文

首先對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作出簡明的概述,然后論述了運動訓練「內容、負荷、方法、過程」四大主體構件,最后對不同的原理理論體系進行了解析和對比,進而確立了「辯證協同訓練原則」。田麥久,1940年7月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曾任全國政協第七、八屆常委,北京市人大第十二屆常委會副主任,九三學社北京市第十屆委員會主委,國家督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體育學科評議組組長,中國體育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現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顧問,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運動訓練學會主任委員,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田麥久畢業於北京體育學院本科,1964年畢業於該院研究生部。1982年4月,獲德國科隆體育學院體育科學博士學位,是新中國第一位體育學博士。田麥久已培養和正在培養教育學、體育學博士59名、碩士36名,高訪學者8名,博士后2名,並受聘於蘇州大學等多所大學任客座教授。多年來,他積極從事競技運動訓練的實踐與研究。1956年獲多項全國少年田徑冠軍,保持男子少年800米跑全國紀錄達5年之久。1984年任總教練,率中國代表團首次參加殘疾人奧運會,他訓練的平雅麗、趙繼紅獲我國最早的兩枚殘疾人奧運會金牌。田麥久是我國現代運動訓練理論及競技參賽理論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主持構建了我國運動訓練科學化體系,提出並創立「項群訓練理論」、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的「雙子模型」及耐力性項目訓練的「翼項系數理論」。在體育發展戰略領域,他關於我國不同階段競技體育的發展目標、重點項目的選擇與確定和科技興體戰略實施的研究成果為國家體育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著有(含主編)《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論運動訓練過程》《論周期性耐力項目的多種競速能力》《體育科學研究的程序與方法》《運動員競技能力模型與選材標准》《項群訓練理論》《論運動訓練計划》《運動訓練學》《體育發展戰略研究與學科建設》《競技參賽理論文集》等學術專著近30部,發表論文論述近百余篇。他的科研成果曾獲全國首屆「奮進文明進步圖書獎」一等獎1項,全國優秀教材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田麥久於1957年獲「青島市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稱號,1991年獲「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留學回國人員」稱號,並獲體育界首批政府特殊津貼,2003年獲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技、教育專家稱號,2006年獲德國體育科學學會「金別針榮譽獎」,2008年獲德國體育大學獎。劉大慶,男,山東人,1964年出生。1985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學院運動系本科,后在山東大學任教。1994年獲教育學博士學位,即任教於北京體育大學至今。現任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兼競技體育學院院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理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秘書長,奧運會訓練監控和機能評定專家組成員、體育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主要研究方向:運動訓練基本理論、運動項目訓練特點以及訓練控制,體育發展戰略以及體育行業標准化。曾主持完成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持計划項目《我國潛優勢項目特點及制勝規律》。負責或作為主要參與者的研究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級成果獎1項,國家體育總局科技進步獎2項,軟科學二等獎l項,科技公關服務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學會成果獎三等獎3項。

第一篇 總論第一章 運動訓練與運動訓練學第一節 競技體育與運動訓練一、競技體育的形成與發展(一)競技體育的源起(二)現代競技體育發展的回顧二、競技體育的基本特點與社會價值(一)當代競技體育的基本特點(二)競技運動的現代社會價值三、競技體育中的運動訓練(一)競技體育的基本構成與運動訓練的重要地位(二)運動訓練釋義第二節 運動訓練學及其理論體系一、運動訓練學概述(一)《運動訓練學》及其研究任務(二)《運動訓練學》的主要學科特征二、《運動訓練學》的理論體系(一)運動訓練研究內容的理論體系(二)不同覆蓋領域的運動訓練理論體系第二章 運動訓練學理論的主體構成第一節 運動成績與競技能力一、運動成績及其決定因素(一)運動成績釋義(二)運動成績的決定因素二、競技能力及其構成因素(一)競技能力釋義(二)競技能力結構模型第二節 運動訓練負荷一、運動訓練負荷釋義二、運動訓練負荷的構成(一)訓練負荷的基本單元(二)負荷強度(三)負荷量三、運動訓練負荷的控制(一)運動訓練負荷控制的必要性(二)運動訓練負荷控制的基本理念第三節運動訓練方法一、運動訓練方法釋義二、運動訓練方法的多維分類體系(一)依運動項目分類(二)依所發展的競技能力分類(i)依訓練負荷內容的不同特征分類(四)依不同的外部訓練條件分類三、常用運動訓練方法及其應用(一)系統控制性訓練方法(二)具體操作性訓練方法第四節 運動訓練過程一、運動訓練過程及其構成(一)運動訓練過程釋義(二)運動訓練過程的基本結構二、運動訓練過程的組織實施(一)運動員起始狀態的診斷(二)運動員訓練目標的設立(三)運動訓練計划的制定與實施第三章 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第一節 運動訓練原則及其理論體系一、運動訓練原則釋義二、運動訓練原則理論體系的演變(一)基於教育學理論的運動訓練原則體系(二)基於躍進思維和軍隊練兵實踐的運動訓練原則體系(三)基於辯證協同思想的運動訓練原則體系第二節 導向激勵與健康保障訓練原則一、導向激勵與健康保障訓練原則釋義二、導向激勵與健康保障訓練原則的科學基礎(一)長期艱苦的訓練需要不斷的動機激勵(二)健康的身體是保持系統訓練並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基礎(三)健康的體魄是創造美滿人生的重要條件三、導向激勵與健康保障訓練原則的訓練要點(一)樹立正確的參訓動機,協調兼顧國家與個人的利益(二)以人為本,加強醫務保障(三)做好目標控制、信息反饋、及時調節第三節 競技需要與區別對待訓練原則一、競技需要與區別對待訓練原則釋義二、競技需要與區別對待訓練原則的科學基礎(一)競技比賽對於訓練活動的導向性(二)運動專項競技的特異性(三)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的個體性與變異性三、貫徹競技需要與區別對待訓練原則的訓練學要點(一)認真研究項目特點與專項競技的需要(二)科學診斷運動員個人特點,針對性地組織訓練第四節 系統持續與周期安排訓練原則一、系統持續與周期安排訓練原則的釋義二、系統持續與周期安排訓練原則的科學基礎(一)人體運動生物適應的長期性(二)運動訓練效應的不穩定性(三)人體生物適應過程的周期性三、貫徹系統持續與周期安排訓練原則的訓練學要點(一)健全多級訓練體制,為運動員實現多年系統訓練提供有力保證(二)分段組織系統訓練過程的實施(三)處理好訓練安排的固定因素與變異因素的組合第五節 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訓練原則一、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訓練原則的釋義二、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訓練原則的科學基礎(一)人體機能對外加適宜負荷的適應性機制(二)機體在過度負荷影響下的劣變性三、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訓練原則的訓練學要點(一)准確把握運動訓練負荷的適宜量度(二)科學地探求負荷量度的臨界值(三)積極采取加速機體恢復的適宜措施……第二篇 運動員競技能力及其訓練第三篇 運動訓練計划的制定與實施主要參看文獻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