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遊戲力:22個精彩案例 × 一群幕後推手,與孩子一起翻轉全台兒童遊戲場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公園遊戲力:22個精彩案例 × 一群幕後推手,與孩子一起翻轉全台兒童遊戲場
會玩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
這是一場爭取兒童遊戲權的革命!
為了搶救孩子盡情奔跑、膝蓋磨破的權利,
特公盟帶你深入全台22座經典特色公園,分享背後有笑有淚的精采故事。
曾幾何時,我們公園裡只剩下塑膠罐頭滑梯、幼齡搖搖馬和醜醜的橡膠地墊。為了下一代的童年,一群媽媽們決定挺身而出,為孩子討回消失中的鞦韆、沙坑、攀爬架與遊戲的權利。
五年前,公園裡只有塑膠罐頭遊具,一萬個人分一座鞦韆,沙坑也是天方夜譚。
五年後,各式各樣的特色公園逐漸出現,孩子有足夠地方攀爬、旋轉,在自然鬆散的空間中,發揮創意,公園成為孩子放學奔跑、親子假日遊憩的場所,笑聲滿滿。
然而,推動這一波兒童遊戲權浪潮的,是一群每天跟家裡在幼兒拚鬥的媽媽們,
為了下一個世代的童年,這群媽媽在2015年團結起來挺身而出,組成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她們在育兒的同時,積極促進社區參與、兒童發聲,投入各種公聽會、說明會,挺身撐出孩子的遊戲空間。
短短五年間,這群相信「我們可以改變」的媽媽們,
在少子化、兒童不友善的擁擠都會區中,
讓街頭巷尾不再只有車聲,而是充滿孩童的歡笑,
讓父母面對好動須放電的孩子不再焦慮,
甚至讓各個年齡層的大人們都得以再次重溫童年。
因為相信唯有被好好善待的孩子,長大才會善待他人;
因為相信只有好好玩夠的孩子,才能好好長大;
《公園遊戲力》一書中收錄了22個經典公園遊戲場與必玩設施,由改造公園的幕後推手現身說法,更點名不可不知的重要議題。關於兒童遊戲權、自由遊戲、共融遊戲場、挑戰與風險、公民參與等,還有兒童臨床心理師與兒童發展職能治療師,教你如何運用遊戲來幫助孩子身心健康。
今天就帶著孩子去公園玩吧!
從遊戲空間的設計中得到兒童發展的知識,
在自由遊玩的過程中學習環境共養的本質,
藉由每一次的參與培育孩子的公民素養
最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孩子充滿歡樂的笑容。
本書特色
.22個經典公園遊戲場,介紹其特色與必玩設施。
.邀請當初出面爭取或參與設計過程的媽媽現身說法,道出汗和淚的經過。
.介紹不可不知的重要議題,如兒童遊戲權、自由遊戲、共融遊戲場、挑戰與風險和公民參與等。
.邀請兒童臨床心理師或兒童職能治療師,教您如何運用遊戲來幫助孩子身心健康。
.列出全台各地特色遊戲場,邀你從北到南都一起玩透透。
名人推薦
王婉諭 立法委員
王閔生 台北巿議員
朱立倫 前新北市長
呂立 台大兒童醫院兒童友善醫療計畫召集人
林佩蓉 台北巿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林冠廷 Youtuber「台客劇場」導演
林蔚昀 作家,兒童權利推廣者
邱春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助理教授
侯志仁 華盛頓大學地景建築系教授
唐鳯 就是那個唐鳯
翁麗淑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
畢恆達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許晉誌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許麗玉 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理事長
游適任 Plan b資深合夥人
黃瑽寧 馬偕兒童醫院醫師
鄭麗君 前文化部長
鄭婉琪 羽白群學計畫主持人
諶淑婷 文字工作者
蘇巧慧 立法委員
▍「我始終相信「會玩才會學」!願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玩、認真玩、開心玩,平安健康地長大!」——王婉諭(立法委員)
▍「遊戲是兒童基本人權,台灣共融遊戲場,讓所有人都能開心玩,創造生命精彩歡樂時刻。」——呂立(台大兒童醫院兒童友善醫療計畫召集人)
▍「都說為母則強,我要說這群特公盟媽媽們為母則會玩。且看她們在書中熱血展現玩心,整理出讓人嘆為觀止的玩法與去處,透過這本書激發所有人的遊戲力。」——邱春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助理教授)
▍「台灣近年來最強大的小市民城市環境改造運動,案例、人物與帶給兒童歡樂的敎戰經驗在此一次捕擭!」——侯志仁(華盛頓大學地景建築系教授)
▍「有形成其自己意見能力之兒童,有權就影響其本身之所有事物,自由表示其意見。」——唐鳯
▍「公園遊戲場的改變帶動了許多親子關係與思考的轉變開展,過程中更看到一群母親充滿愛的智慧與力量,是台灣關於教養與兒童權利,以及參與改變公共議題女力展現的重要篇章!」——翁麗淑(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
▍「為母則強,只為了讓小孩快樂的長大,兒童遊戲場從此邁入了新的境界。」——許晉誌(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理事長)
▍「特公盟孩子王用力玩回公園遊戲場的兒童空間權,公園終於不一樣了。」——許麗玉(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理事長)
▍「願我們在公園裡少聽到一些『不可以』,多聽到一些『你可以試試看』。」——諶淑婷(文字工作者)
▍「孩子探索與挑戰的權力守護,正是這場『遊戲力革命』要表達的重心之一,我們不必急著去保護孩子不跌倒,而是應該維護他們有新鮮嘗試的機會。」——蘇巧慧(立法委員)
作者簡介
王佳琪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社群總管。政大新聞系、美國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企業管理研究所畢業。
因為家有過動兒需要加強鍛練,常帶著雙胞胎逐公園而尋找鞦韆與高滑梯,才驚覺台灣都市的孩子已面臨沒有鞦韆可盪的窘境。於是,毅然加入公園革命運動,成為特公盟創始成員之一。在特公盟臉書粉絲頁一開版,就無償擔起社群溝通的任務,寫出每一篇倡議親子友善空間的文章,發起「自己的公園自己救」行動,鼓勵民眾參與公園改造會議,促使關心孩子的家長打1999反映民意、跑公園拍照盤點遊具回報,自己也從公眾事務的門外漢,變身幕後總舵手。
李玉華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圖文產生器,台灣「童年與遊戲」讀書會召集人。世新英語系、英國 University of Bristol 教育研究所畢業。
曾旅居近 250 個城市,踏遍公園遊戲場及兒童友善空間,深切感受台灣孩子在公共空間中淪為次等公民的落差,於是成為特公盟創始成員之一。除了開會、看設計圖、辦活動和演講外,每次家人商旅出差時也順便進行全球兒童友善場勘。平時揪盟友讀書、翻譯文獻,在媒體刊登論述,與各國遊戲倡議團體交流,接受外媒如 BBC 訪問,受邀出國在兒童友善城市歐洲聯盟分享台灣成果。2020年在世界都市公園大會發表〈Taiwan Can Still Play:防疫成功之下的兒童遊戲〉。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
原本僅是一群常常帶孩子到公園玩的媽媽爸爸,因為台北市青年公園和大安森林公園等處,原有的好玩遊具無預警拆除,讓這群家長意識到國家機器對孩童權益的漠視,更憂心公部門長年便宜行事將造成下一代身心的巨大傷害,因此於 2015 年結合成理念團體,持續投入監督國家改善兒童友善空間。
特公盟希望能凝聚更多人關心兒童遊戲權及參與表意權,公園不該再塑化、罐頭化、品質劣化與低能化,公共遊戲空間應走向分齡適能,回歸幫助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初衷。大小公民和設計師、廠商、學界及公部門協力合作,一起規劃更完善的公共兒童遊戲空間與親子友善基礎建設。兒童的遊戲空間應該更多元,並以更多創新方式積極創造遊戲場域,以逐步迎向兒童友善城市。
顧問/黃雅萱
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曾任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原本聚焦於醫療場域的臨床心理師,在成為母親之後,發現公園遊戲場對於孩子和親職的重要性,到處探訪不同的公園遊戲場適合怎樣的孩子與親職、能為孩子帶來什麼,同時關注孩子在其中的遊戲行為與親子情緒狀態。期待這些觀察能促成公園遊戲場成為寬廣的媒介,支持與包容著需要的人。
顧問/曾威舜
台北榮總職能治療師。在台北榮總服務與師大碩士班研究期間,完成了台灣第一份嬰幼兒使用 3C 影響親子互動的研究,資料顯示使用 3C 會影響親子互動的時間,期望在與 3C 共存的時代,也可以多到戶外空間活動。卻又發現台灣的公共遊戲空間有所不足,因此進一步參與公園與兒童遊戲場改造,並認識諸多夥伴如特公盟和身障童盟等團體與熱血設計公司,受邀共同完成台北市特色與共融遊戲場設計指南與諸多特色公園設計,擔任雙北市共融遊戲場的諮詢專家。
台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推薦序 不只是公園 呂立
推薦序 從「玩」出發 蘇巧慧
自序
青年公園:喜新戀舊,守護遊戲童年
樹德公園:創新遊具,一場美好實驗
不可不知:什麼是兒童遊戲權?
華山大草原:兒童主體,共同參與親作
士林前港公園:越夜越美,兼具視覺和遊戲
不可不知:兒童主體參與設計,玩出一座遊戲場
南港公園:都巿珍稀,全挑戰型遊戲場
天和/東和公園:木屑鋪面,自然風又具挑戰
不可不知:自由遊戲
南港中研公園:創下許多第一,小而美遊戲場
文山興隆公園:低調奢華,社區遊戲角落
三峽龍學公園:社區陳情,換得一座遊戲城巿
不可不知:遊戲的時間、空間和權利,影響兒童身心發展
花博公園:舞蝶同玩,共融遊戲場先驅
林口小熊公園:分齡適能,最佳共融設計
樹林東昇公園:迷你雙層,戶外彩色織網
不可不知:台灣共融遊戲場的問題與迷思
天母運動公園:公民參與,造就夢想樂園
鶯歌永吉公園:水陸空3D玩,多重空間魅力
新店交通公園:公民催生,迷你人本駕訓場
不可不知:自己的公園自己救,第一次陳情就上手
新莊運動公園:資源有限,運動特色創意無限
板橋四維公園:奇幻巨獸,穿梭想像森林
林口樂活公園:挑戰尺度,捷運越酷造型
三峽中山公園:療癒森林,自然冒險觀光之旅
不可不知:以「使用者經驗和需求」為主體的公共遊戲空間
汐止白雲公園:滑梯全餐,超狂環型鞦韆
中和員山公園:六千萬打造,五星級遊戲山丘
中和錦和公園:挑戰不斷,遊戲CP值最高
不可不知:多元特色的遊戲空間,給親子的「風險評估」練習
結語:站在兒童的高度展望未來,讓遊戲空間更多元豐富
全台灣特色公園一覽表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推薦序
從「玩」出發
玩,重要得超乎我們想像。許多令人動容的事物可以說都是「玩出來的」,各種競賽,各類設計,文學、繪畫、舞蹈、音樂等藝術,甚至先進科技裝備,不都是如此?對孩童來說,「玩」更幾乎是一切,孩童的生活是玩的生活,孩童的世界是遊戲的世界,藉著遊戲,他們連結想像的時空與現實的世界,穿梭其中,嬉鬧哭笑。在遊戲中孩子感受到愉悅,感受到挑戰,感受到刺激,感受到競爭與合作……感受所有玩樂內外觸及到的心靈效果,在遊戲中孩子們也建立與自己、他人、環境的精神意義。玩沒有目的,卻又完成了本身的目的。
那麼孩童要在哪裡玩?玩些什麼?那些在巷口公園、幼兒園裡常見所謂的「罐頭遊具」,塑膠材質、紅黃藍配色、高度不及兩米的溜滑梯、盪鞦韆組合,種種在保護孩童、符合法規安全邏輯下的遊樂設施,使我們不禁要問,會不會侷限了孩子們玩的滿足感?滿足或撫平的只是「孩子有個遊戲場就好」的焦慮?我們的孩子是不是連遊戲都僵化了?
讓我感動的是,不甘於此的媽媽們看到、思索也努力解決問題,集結為特公盟(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的公民行動,終於一座座特色公園在五年間被催生出來,木頭、繩索、磨石子等自然材質,創意設計的空間造型,重視兒童身心發展與地方主題的遊戲場紛紛起而飛舞。身為兩個孩子母親的我,進入立法院擔任公職後,也有幸以質詢、政策討論、公聽會等各種形式參與。從罐頭到特色,書上看起來彷彿只是從昨天到今天,實際上這一場「遊戲力革命」,卻是翻山越嶺、碰撞激盪出來的一道精彩,本書作者玉華、佳琪為這道精彩做下了完美詮釋。
回想童年時,什麼都可以拿來當玩具,一片樹葉,一顆小石子,一隻甲蟲;到處可以是遊戲場,一棵老樹,一灘水窪,一幢粉筆畫的房子,偶爾也受點傷流點血,然後,我們嚐到了一次又一次「不帶目的卻又完成目的」的玩耍。這種孩子探索與挑戰的權力守護,正是這場「遊戲力革命」要表達的重心之一,我們不必急著去保護孩子不跌倒,而是應該維護他們有新鮮嘗試的機會。
特色公園是一場成功的公民行動,我認為最成功之處在於我們社會被強迫反省,保護主義「我是為你著想」的指導心態、商業化的妥協,以及父母與學校傳統教育文化,受到一次嚴厲的挑戰,而這樣的反省不僅有必要,這樣的挑戰,我們當然還要不斷不斷延續下去。
公共議題思維邏輯的轉進,顯示公民意識演化得越來越快,我覺得這很值得肯定。更長遠來看,近來政府「向山致敬」、「向海致敬」開放政策,毫無疑問可視為「玩的本質」的重新內省,也放大遊戲與挑戰的定義,台灣的山海這麼近,人與自然沒有必要如此遙遠,自然是最好的遊戲場,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老師。
同時,人對自然的尊敬與愛護,我們也要重新教育與學習,當今這個時間點,我們看到變革向前推進,孩子們與大人的遊戲場重新校正、調色,另一次公民行動的平台會不會成形,會不會是另一本書的開端,我很期待。
蘇巧慧 立法委員
作者序
有點難定義《公園遊戲力》是什麼樣的書,旅遊書?教養書?傳記書?科普書?公民素養書?其實,從特公盟投入翻轉遊戲場革命以來,就是一直走著沒人定義過的路。畢竟,過去幾十年的社會氛圍是「遊戲場就是要安全」,卻鮮少有人來探討兒童遊戲的本質是什麼。因此,我們想藉這一本書,一方面帶領媽媽爸爸實際走訪這些改造後的公園遊戲場,一方面深入挖掘每個遊戲場背後翻轉的故事,並且探討過去少為人知的遊戲理念與知識。
這本書從特公盟過去5年來曾參與改造的太多故事中精選了22個公園遊戲場,介紹每個遊戲場的特色和好玩之處,加上當初出面爭取或參與設計過程的媽媽現身說法,且讓我們娓娓道出汗和淚的經過。每2-3個遊戲場還帶出一個主題,像是「兒童遊戲權」、「自由遊戲」、「共融遊戲場」、「挑戰與風險」和「公民參與」等,希望幫助大家深入了解這些過去有些陌生卻很重要的議題。同時,邀請兒童臨床心理師黃雅萱或兒童發展職能治療師曾威舜,以專業角度提點如何運用遊戲來幫助孩子身心健康。這些公園故事,以台北市、新北市兩個城市為主,最後也列出特公盟各種深淺參與程度(開過會或提供過意見)或未直接參與、但也有特色的全台各地公園遊戲場,讓全台灣從北到南都能一起來玩透透。
日本建築大師仙田滿,從設計角度觀察提出了兒童遊戲環境的4個要素:遊戲空間、遊戲時間、遊戲方法、遊戲夥伴,而西班牙政府的「經濟、工業與競爭力部」更是把它定義作為遊戲權的 4 個屬性:
●遊戲時間(休憩時間和自由時間)
●遊戲空間(學校、遊戲場、家裡、公園等)
●遊戲素材(玩具和可玩物件)
●遊戲夥伴(朋友、鄰居、夥伴和家庭成員等)
然而,現代都市化導致孩子可跑跳的自由活動空間越來越被壓縮,加上課業壓力、遊戲時間越來越少,各種電子遊戲的風行,遊戲方法漸漸失傳,最後隨著少子化趨勢,兒童遊戲夥伴越來越少,甚至要刻意安排才尋得到。
總而言之,這四個方面的情況,都在不斷地惡化,更糟糕的是,在台灣還要加上社會氛圍過度擔心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帶來身體的傷痕。
常常有人問我們,難道不怕孩子玩一玩受傷嗎?怕,當然怕,哪有孩子受傷不心疼的媽媽,但我們更害怕沒有挑戰的成長環境,會讓孩子成為溫室的花朵,培養不出面對挑戰的能力,或是失敗重試的勇氣,而未來世界的未知和險惡,我們可能已經無法在孩子身旁叮囑相陪。懷著這份憂慮,雖然這個剛滿5歲的團體已經參與了上百個遊戲場的硬體設施改造,但我們仍然覺得不足。為什麼?因為人心沒有改變。
台灣的文化中,兒童仍然不受重視。公部門或專業者是否能敞開心胸,真正擁抱需求和民意、落實公民參與及參與式設計?有權力的大人,是不是真的能「看見孩子」,願意投注更多資源在下一代?立法者是不是能拋棄只從「安全」的消極角度來看待兒童空間?家長是不是願意適度給孩子挑戰甚至受傷的機會,而不是用「零受傷」的標準來要求遊戲場,動不動以申訴、國賠應對,讓有心建設的人卻步,再這樣下去,會不會有一天兒童遊戲空間因此而消失?這樣最後承受苦果的,仍然是我們的下一代。
所幸,有越來越多人體認到,維護兒童遊戲環境是多麼重要且有意義的任務,陸續有非常多熱心媽媽爸爸、專業設計師、景觀界友人、社會科學學界、幼教老師、職能治療師、社區營造和藝術工作者,願意加入我們,在各領域讓我們諮詢,你們無償無私的付出,是支撐這個翻轉運動最大的力量。也有認同我們理念的公部門人員、立委/議員、區長/里長,不論在明裡暗裡,總是在關鍵時刻支持我們的建議;或是遊戲設備廠商,開始放眼世界,為台灣孩子尋找或研發分齡適能的遊具;抑或是努力革新觀念與技術的設計業界,在地嘗試自造出一座座親子友善的遊戲空間。甚至連特公盟去銀行開法人戶頭時,都遇到櫃檯服務人員很興奮地說:「我知道你們!」並且替我們加油。這是一場為下一代奮鬥的運動,參與的戰友也不限於本書介紹的22位,限於篇幅,謹在此一併謝謝每一位支持我們的朋友。
我們相信,如果孩子能夠好好地被對待,有個玩得夠力又快樂的童年,那麼,他們才有機會能夠長成一個好好的大人。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大家更了解孩子的遊戲行為,了解遊戲場能如何幫助孩子好好長大,看完本書後能成為一顆孩子生命中的遊戲種子,一起來分享遊戲理念,共同為孩子找回遊戲童年。
願天下兒童盡歡顏。
青年公園——喜新戀舊,守護遊戲童年• 適合年齡:3-12歲• 定位地址:太空堡壘溜滑梯近北市萬華區4號出入口(水源路與青年路口)• 交通建議:無捷運直達,可至龍山寺站轉公車• 好玩指數:友善度4星、遊戲性4星、挑戰度3星• 指標屬性:都會性大型公園(讓特公盟集結的起始點)• 注意事項:有廁所,可多帶衣服讓孩子玩沙公園特色青年公園是台北市有歷史的公園,也是第四大綠地,是不少媽媽爸爸充滿小時候回憶的地方,更是許多孩子遊戲童年的起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靠近4號出入口(水源路與青年路口)的太空堡壘溜滑梯,是極少數北市被搶救下來的大型磨石子滑梯。當年因為太空人登陸月球,是世界大事,因此有一段時間太空主題非常流行。紅色黃色的太空堡壘在陽光下非常顯眼漂亮,整座堡壘一共有5座滑道、一座樓梯,無論是從飛碟主題裡面爬上來、從繩索爬,或是走樓梯都能到達滑梯口,滿足孩子探索的欲望!這座滑梯原本跟青年公園其他的高滑梯一樣,難逃被拆除的命運,然而經過親子們的搶救,在2017年改建成符合遊戲場安全法規,又更好玩的升級版,打破了公部門原本認定「磨石子滑梯就是不合安全規章」的迷思。遊戲場的故事台北萬華青年公園遊戲場在 2015 年無預警拆除了水源路一側美國贈送的金屬製高大滑梯與國興路的大型磨石子滑梯,讓很多親子失望,一度傳出有歷史意義的太空堡壘磨石子滑梯也要被拆除,或是被封存成為不能讓孩子玩的「地景設施」,當時整個萬華地區的媽媽爸爸都沸騰了,紛紛串聯起來找里長議員關切,住在青年公園旁的林亞玫就是其中一位。特公盟發起人林亞玫是每天陪伴3歲女兒的全職媽媽,當她們看到伴隨孩子長大的金屬滑梯支離破碎地躺在地上,她們的心也跟著碎了。她四處奔走尋找滑梯要被拆除的理由,卻只得到市政府「不符合安全規定」的冷淡回應,她不死心,找里長、找市府承辦人員、找議員,大家卻都說不出原本的滑梯到底是哪裡不安全。林亞玫決定要站出來守護女兒的遊戲童年,她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媽媽爸爸,成立了「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社團,開始研究要如何搶救即將在台灣消失的磨石子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