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學(八版)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健康心理學(八版)

作者:艾德‧薩拉菲諾蒂莫西‧史密斯
出版社:洪葉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2日
ISBN:9789869908900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有兩項目標十分關鍵。第一、本書內容適合於大學部高年級學生,但作者直接而淺顯的書寫形式,也使大部分二年級同學容易瞭解書中的內容。其次,作者嘗試使來自不同學科的同學覺得內容是有關聯而且是有趣的,特別是對心理學系的同學;還包括社會學、醫學、相關醫學領域、健康教育或體育等領域的同學。健康心理學的訓練發展迅速,可協助不同領域的同學們瞭解健康中生物、心理與社會因素是互相影響的。
 
  本書採用通盤結構的方式,來檢視健康心理學中的主要議題與問題,由初級、次級、再到三級預防與照護,在各章中依次說明主要議題之進展。共分成七個部分十五章。第一部分呈現健康心理學之歷史與焦點,並且描述在本領域中使用的主要概念與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討論壓力及其與疾病之關係、以及因應與減輕壓力之方法。第三部分檢視的是涉及促進健與預防疾病之議題。第四部分描述人們可以獲得之健康服務的種類,並探討為何人們使用、不使用、與延遲使用這些服務的原因。第五部分討論疼痛之生理與心理性質、評估病人不舒服的方法、疼痛之心理社會影響、及管理與控制疼痛的方法。第六部分強調三級預防,討論不同的慢性健康問題、它們對病人與其家人之影響、及醫療與心理社會的治療方法。第七部分討論未來健康心理學的目標與議題。

譯者簡介
 
吳英璋(審閱者)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 名譽教授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蕭仁釗(總校閱)
 
  淨開心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台北巿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黃揚文
 
  臺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 專任輔導老師/臨床心理師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班
 
蕭仁釗
 
  淨開心心理治療所  所長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黃芸新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博士後研究員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鄭逸如
 
  臺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 主任/師(一)級臨床心理師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陳鈴
 
  實踐大學學務處諮商輔導中心 兼任臨床心理師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心理輔導中心 兼任臨床心理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兼任臨床心理師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耀盛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 教授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簡良霖
 
  政治大學身心健康中心 臨床心理師
  亞洲大學心理學系 兼任講師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班
 
何雪綾
 
  臨床心理師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吳治勳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暨心理學研究所 副教授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陳秀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教授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龍冠華
 
  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 臨床心理師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 碩士
 
翁嘉英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 教授
  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

PART 1 簡介:基本議題與歷程
第一章   心理學與健康概述
前言
健康是什麼?
從歷史來看:生理學、疾病歷程與心智
看見需要:心理學在健康中的角色
目前對於健康與疾病之觀點
相關的科學領域:健康心理學的基礎與連結
研究方法
摘要
 
第二章   身體的系統
前言
模組一:神經系統
摘要
模組二:內分泌系統
摘要
模組三:消化系統
摘要
模組四:呼吸系統
摘要
模組五:心臟血管系統
摘要
模組六:免疫系統
摘要
 
PART 2 壓力、疾病與因應
第三章   壓力︰其意義、衝擊、與資源
前言
生活中的壓力經驗
壓力的生物心理社會層面
一生中的壓力來源
壓力的測量
壓力對你有好處嗎?
摘要
 
第四章   壓力、生物心理社會因素與生病
前言
壓力的心理社會修緩因素
壓力如何影響健康
心理生理疾患
壓力與心臟血管疾病
壓力與癌症
摘要
 
第五章   因應及減輕壓力
前言
壓力因應
減少壓力發生的可能性
降低壓力反應:壓力管理
用壓力管理降低冠狀動脈疾病風險
摘要
 
PART 3 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的生活型態
第六章   健康相關行為與健康促進
前言
健康與行為
什麼因素決定個人健康相關行為
健康中的發展、性別及社會文化因素
健康促進方案
摘要
 
第七章   物質使用與濫用行為
前言
物質濫用行為
吸菸
酒精使用與濫用行為
藥物使用與濫用行為
減少物質使用與濫用行為
摘要
 
第八章   營養、體重控制與節食、運動與安全
前言
營養
體重控制與節食
運動
安全
摘要
 
PART 4 生病與醫療獲得
第九章   健康服務運用
前言
健康服務的類型
覺知及解釋症狀
健康服務的使用與誤用
醫病關係
服從性:遵從醫囑
著重預防
摘要
 
第十章   醫院設置、程序以及對病人的影響
前言
醫院歷史、設置以及程序
住院經驗
住院期間的情緒調適
健康心理學家如何協助住院病人
當疾病進展至末期
摘要
 
PART 5 身體症狀:疼痛與不適
第十一章   疼痛:其本質與症狀
前言
疼痛是什麼
疼痛的理論
疼痛的生物心理社會觀點
疼痛評估
孩童的疼痛
摘要
 
第十二章   臨床疼痛的管理與控制
前言
臨床疼痛
疼痛的醫療方式
治療疼痛的行為與認知方法
催眠與人際取向之心理治療
疼痛的物理治療與刺激治療
疼痛診所
摘要
 
PART 6 慢性與威脅生命健康問題
第十三章   嚴重與喪失功能的慢性疾病:其原因、處置與因應
前言
慢性疾病之調適
各種不同慢性情況的影響
對有慢性情況者的心理社會的介入
摘要
 
第十四章   心臟病、中風、癌症與愛滋病:其原因、處置與因應
前言
高致命性疾病之因應與調適
心臟疾病
中風
癌症
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
生者(survivors):日子得繼續下去
摘要
 
PART 7 展望未來
第十五章   在健康心理學的前方是什麼?
前言
健康心理學的目標
健康心理學之生涯與訓練
未來之爭論與議題
健康心理學之未來焦點
影響健康心理學未來之因素
摘要
 
名詞解釋/蕭仁釗

譯者序
 
  這本書是我們這群學健康心理學的人送給臺灣社會的一個禮物與祝福!
 
  在本書中介紹了:健康不只是沒有生病,而是身心靈社會的全面完美安適的狀態;壓力的定義、來源、與壓力管理的方法;健康生活型態的樣貌、以及如何維持健康生活;還有一旦生病了該如何調適,並從其中復原。希望您們閱讀後,可以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維持健康、恢復健康!
 
  1998年吳英璋老師自美國將健康心理學帶回國內,並在台大授課,本書譯者即為吳老師健康心理學課堂中的學生。在近三十年的日子裡,吳老師帶領我們將健康心理學帶進各大學的講堂上;將健康心理應用在一些大醫院的家庭醫學科、戒菸與減重門診、復健科、心臟科、遺傳諮詢、腫瘤科、與安寧病房……;帶進地震、風災、還有各災難的心理復健工作中;還有SARS期間之防疫研究與服務中。這麼多年裡在許多領域開枝散葉,應用並協助有需要、有緣的民眾。
 
  然而,雖然有以上領域的擴展,但應還有許多努力的空間。仍要繼續培養更多對健康心理學有興趣的學者,讓更多人參與服務與研究;我們覺得應該將健康心理學推廣於社區醫療與健康促進領域,讓更多醫護人員與民眾認識到生病可能產生壓力、而長期處在壓力中也可能導致個人發生身心症狀或者罹患疾病,在這兩種情況下都可以求助於臨床心理師;同時,將健康心理學推廣於醫院中更多科別,並讓更多醫事人員,各科醫師、中醫師、牙醫師、護理師、營養師、藥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社工師、醫檢師、放射師、呼吸治療師、驗光師、聽力師……認識健康心理學。有機會的話更該讓醫院管理階層、以及政府管掌衛生福利官員們認識健康心理學,瞭解我們可以帶給民眾更好的生病調適與復原。
 
  期待有更多人投入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飲食、運動、壓力管理……等的初級預防工作,對民眾宣導更健康的生活型態並避免生病;還可以與更多民間的健康保健團體、病友團體合作,使更多人能保持健康、與疾病共處;還可以與臺灣各地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結合,讓服務的對象除了自我傷害、藥酒癮、精神障礙者外,可擴及更多民眾的健康生活型態與壓力管理;也可以與企業合作,讓健康心理學協助員工有更好的健康生活型態,減肥、戒菸、健康飲食、運動習慣、以及適當的壓力調適;也可推及各級學校,讓學子們瞭解健康的積極性:不僅是沒有病,而是身心靈社會的美好安適狀態,而且是不論現在狀況如何都努力地使自己活得更好;還有老年化社會來臨,政府大力推動長期照顧計畫,我們也不能缺席,讓健康心理學幫助更多人可以獲得優質老化。
 
  2020年開年以來,臺灣與全世界籠罩在新冠病毒(COVID-19)的威脅下,筆者此刻寫下這段文字時,全球有一百三十四萬人確診,近七萬五千人喪失寶貴生命。此病毒與肺炎造成的生命威脅、以及許多生活上的影響:如戴口罩、洗手、社交距離,有些人要自主健康管理,有人則是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在在都影響了我們每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交層面、以及我們的行為、認知、與情緒。
 
  我們一直在應用我們所學的健康心理學,於:
 
  1.理解我們的行為—如以健康信念模式中的,我們所接受的環境訊息(媒體的、周圍親友的)、罹病威脅(罹病可能性與罹病嚴重度)、執行行為的獲益與阻礙,解釋人們為何戴或不戴口罩、以及是否執行各種健康行為;
 
  2.或者,試圖找出有用提升對於疫情控制感的方法—如,藉由訊息的、行為的、認知的各方面的控制來使自己找到安心;
 
  3.以及當我們很焦慮時,可以做些什麼,如,我們建議大家學習放鬆方法,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一些舒緩。也就是說,應用健康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使我們在疫情中—有實質的威脅下—可活得平安自在些!
 
  我們大都能接受「月有陰晴圓缺」是很自然的現象。而人有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其實也是自然的,但是我們認為除了做「但願人長久」的祈禱之外,還可以用健康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讓人生活得更健康些、更有活力些! 
 
  現在就請大家來接受這群健康心理學者的祝福和禮物,接受我們的邀請一起來應用健康心理學的方法,活出健康來吧!
 
蕭仁釗暨全體譯者 敬上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