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是科學的終極典範:佛法真面目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佛法是科學的終極典範:佛法真面目

作者:蘇懿賢
出版社:白象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ISBN:9789863589969
語言:繁體中文

物理學教授蘇懿賢以白話科普,帶你進入佛法世界,看見宇宙真相。
 
  ◎佛經解釋看不懂?很正常!用文字、名相來譬喻佛法,只會陷入五里迷霧。
  ◎結合物理學專業與學佛心得,以科學語言詮釋佛法,白話易懂,茅塞頓開。
  ◎科學只揭開宇宙冰山一角,佛法還可以做為指引科學發展的明燈。
 
  闡明佛法不離文字,而文字受當代文化背景與知識的限制,因而歷代祖師或古代大德所使用的一些語言及名相,令現代人難以親近與理解。
 
  而近人在闡釋佛經或古德的著作時,因為循古,也經常拘泥於文義的解釋,同樣難以讓人了解佛法的真義。
  
  要讓一般大眾了解佛法,接受佛法,一定要將「佛法的詮釋現代化」,也就是要使用這個時代的語言,特別是科學的語言,否則佛法會趨於沒落。
 
  本書以相對論、量子物理、分子生物學與數學,闡明佛法的宇宙觀、人生觀、生命觀,以及佛法的特質與人類文化的比較,利用尖端的科學觀念闡明佛法的奧旨,令人豁然開朗。
 
  目前科學界已開始印證佛法的真理性,本書介紹一般人當知的佛法大要,再以系統的科學方法一一解析,讓讀者在建立佛法正確概念的同時,也能深切理解佛法的真實義,因而直驅宇宙的究竟與真相。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9969.pdf

作者簡介
 
蘇懿賢
 
  東海大學應物系退休副教授。
  清華大學物理系學士、碩士與博士。
  生命之旅三部曲:
  少年時代醉心於文學,這是感性之旅。
  高中至大學時期熱衷於科學,這是理性/知性之旅。
  大學畢業後迄今,獨鍾情於佛法,這是覺性之旅。
  然後方知感性、理性與覺性都同一性。
  最純淨的感性/感情是慈悲,
  最究竟的理性/理智是般若,
  所以悲智菩提皆同一體。
  深深覺得「佛法詮釋」的典範要改變,
  才能應付現代人的需求,
  故發心要以科學的語言、知識與模式來詮釋佛法,
  弘揚佛法。

自序 
前言 目前科學界已開始印證佛法的真理性 
物理學革命――量子啟示錄
波粒二重性(duality)
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
量子測量
《The Self-Aware Universe(自覺的宇宙)》
《My Big TOE(我的萬有理論)》
《Biocentrism(生物中心論)》 2
全像宇宙觀(全息宇宙觀)
全像式模型理論的應用
無始無終的宇宙觀
生物學革命――信念生物學
心理學革命――超個人心理學
佛法真面目――宇宙人生永恆的真理 
佛法大要 
壹、佛法根本原理──三法印
一、一切在動(諸行無常)
二、一切無我(諸法無我)
三、一切皆空(涅槃寂靜)
貳、佛法宇宙觀──宇宙三觀(橫、縱與深觀)
一、宇宙橫觀――空無有
二、宇宙縱觀――十法界
三、宇宙深觀――唯識的宇宙觀
叁、佛法人生觀/生命觀
一、「因果報應」是宇宙的定律
二、跨越三世的生命科學――生死輪迴法則之十二因緣
三、眾生平等――佛法的哥白尼原理
肆、佛法的修行
伍、佛法是人類文化之母
科學與哲學的產生
哲學的範圍和限制
科學的範圍和限制
藝術的產生
宗教的產生
佛法的產生
佛法/佛教的特色
佛法是一切文化的根本
後記 「佛法科學」已將來臨 
意識研究的方法學
佛教意識科學

作者序
 
  筆者從小喜讀文學作品,進入中學後對自然科學發生興趣,所以就立志專攻物理。後來就讀於清華大學物理系,並且一路上去,最後在清華大學取得物理學的博士學位。這中間有個轉折,或說是機緣,接觸了佛法,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
 
  從小學開始,在隱隱約約之間,對人生問題有了感觸,覺得人一出生,就是邁向死亡的單向道,這中間人生的意義何在?到底有無永恆的東西?這時也只是一種感懷,還不能做理性的質問或探討,我想應該有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感概與疑惑吧!
 
  在十五、六歲之前,我在文學中獲得了很多心靈的慰藉,但在內心深處,仍有不踏實之感。進入高中後,被自然科學所吸引,以為做科學的探討似乎可以滿足內心的需求。進入大學之後,這才發現科學無法解決內心的困擾。
 
  原來內心深處要追求的是永恆的真理,到了大學時代,這個渴望變得越來越強烈。最後發現這世間的科學、哲學,都無法滿足我對真理的要求,因而產生了很強烈的失落感。
 
  所以感性的文學與理性的科學都無法成為安身立命的東西。後來大學畢業後,似乎是偶然,其實冥冥之中注定好的,我遇到了佛法明師,聽聞了真正的佛法,那種如獲至寶的欣喜之情,實在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終於找到了我夢寐以求的宇宙人生永恆的真理,並且了解到「覺性」才是所有人終極的追求目標,奇怪的是,那是每個人本來就有的東西,但我們都不知道。這個佛法真理不落入人類文化(包括宗教、哲學、科學、藝術文學等)的範疇中,但又包含人類文化的所有內容;不僅是人類文化的根本所在,而且也是人類文化發展永遠的指南。作為一個物理學者,我深深地體會到佛法是科學的終極典範(或許甚至可以稱為終極的科學),故以此做為本書的書名。
 
  恩師簡建德先生,俗稱簡老師,出身望族。師自幼體弱多病,感人生無常,遂發憤修道。年輕時修過道家,曾獲異人贈書與指點,卓然有成,道號雲遊子。佛法師承曹洞宗,法號樂禪居士。本人跟隨恩師三十年,深深覺得,一般世俗的稱譽,如所謂學貫東西,貫通三教,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等,皆不足以形容恩師,其實他是大菩薩乘願再來。教化眾生超過一甲子,講解佛法精闢透徹,雖歷代祖師亦鮮有能與之相比者。在其一生中,救人度人不計其數。恩師講解佛法,運用很多近代科學的觀念,包括相對論、量子物理、分子生物學與數學,本書中的佛法宇宙觀、人生觀/生命觀,以及佛法的特質與人類文化的比較,這些內容都是來自於恩師的開示,再加上我幾十年來的研究心得,在表達時盡量運用近代科學的知識或模型,這在科學昌明的這個時代,非常有必要。
 
  如何詮釋佛經/佛法是個至關緊要的議題,歷代祖師做了很多這方面的工作,而產生各種不同宗派的論述,或以語錄,或以「論」的形式出現。闡明佛法不離文字,而文字受當代文化背景與知識的限制。古代佛教大德或歷代祖師所使用的語言及一些名相,很難令現代人產生親切之感。而近人在闡釋佛經或古德的著作時,常拘泥於文義的解釋,有時難以讓人了解佛法的真義。要讓一般大眾了解佛法,接受佛法,一定要將「佛法的詮釋現代化」,就要使用這個時代的語言,特別是科學的語言,這是很有必要且非常迫切的事情,否則佛法會趨於沒落。
 
  以科學的語言來詮釋佛法非常必要,一方面目前是科學突飛猛進的時代,一方面佛法非常深奧,利用尖端的科學觀念反而有助於闡明佛法的奧旨,這在以前是很難辦到的事。
 
  在本書的前言中,用了不少篇幅說明了近代科學的許多發現,一直在印證佛法的真理性質。佛法是永恆的、絕對的、全體的真理,所以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講的佛法都不會變,都是相同的佛法;而所謂的科學的真理是暫時的、相對的、片面的,所以科學會進步,因此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科學。佛法掌握了全體宇宙的真相,而科學所摸索到的是宇宙暫時的、模糊的、殘缺的影子。所以佛法永遠領先科學,而可以做為指引科學發展的明燈,這是很多人還無法體會的事實,而這也是本書要傳達的主要信息。
 
  師恩浩蕩,萬難酬報。師徒之情,刻骨銘心。適值恩師圓寂十六周年之際,付梓本書,用作永恆之紀念,並將此書敬獻給淨土的恩師。希望能夠將此佛法明燈常傳下去,不僅對一般想要了解佛法的人有所幫助,並且也能裨益一些有志於學佛之士。
 
2020/02/10于大度山

佛法大要 現在開始介紹佛法的大要,分成五章:「佛法根本原理」、「佛法的宇宙觀」、「佛法的人生觀/生命觀」、「佛法的修行」與「佛法是人類文化之母」。 壹、佛法根本原理──三法印 如果將佛法比喻為一個寶鼎,則三法印就是此鼎的三足,可見其重要性。三法印是佛法根本原理,三法印也是宇宙及一切事物的基本原理則,同時也是宇宙間最徹底的性質。筆者認為所有科學、哲學的任何一門學科都應奉之為圭臬。例如,以後物理的教科書,在一開始時就可以先講三法印,因為它們是原理中的原理。物理學有能量守恆、角動量守恆、電荷守恆等原理,三法印比這些還更基本。 本來在大乘佛經裡,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如果用現代語言來說明,諸行無常就是一切在動,諸法無我就是一切無我,涅槃寂靜就是一切皆空。如前所說,三法印最奇妙的地方就是一即是三,三即一,一個成立,另兩個就成立,例如一切在動,則必然一切無我,一切皆空。一切皆空則必然一切在動,一切無我等等。從三法印又可以演繹出一切如幻、一切唯心、一切如意出來,合稱為六原則。 現在以物理學之觀點來加以說明。 一、一切在動(諸行無常) 「無常」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有一種感慨、無奈的感覺,例如常聽人說「世事無常」,其實也有這樣的意義,但是最重要的意義是一切在動,在變化,沒有固定。 先從科學說起。一切東西都在運動,整個宇宙在動,宇宙中所有的東西也在動,基本粒子也在動。現在宇宙學已經證明宇宙是無中生有,而且到目前還一直在膨脹中,靜態的宇宙觀已經被證明是不對的(愛因斯坦以及很多科學家在早期也犯了這個錯誤)。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