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初千日:寶寶副食品:安心營養X聰明備餐X親子共食,120道餐點美味上菜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人初千日:寶寶副食品:安心營養X聰明備餐X親子共食,120道餐點美味上菜

作者:鄭宜珉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5日
ISBN:9789575034573
語言:繁體中文

一本真正由幼兒專家寫的副食品食譜
人初千日平台創辦人、幼兒教育專家鄭宜珉老師帶領全團隊
為爸爸媽媽量身打造
安心、健康、營養、便利的寶寶副食品製作指南

  寶寶的發育不能等,
  從受胎開始的第一個1000天,是為「人初千日」,
  這期間中所接受到的食物營養、大腦與神經刺激、肌膚接觸、愛與陪伴
  在在型塑了寶寶的大腦發展,奠定一生的良好成長基礎。
  有效掌握食育發段四階段,建立正向飲食習慣,
  培養寶寶與食物的親密關係,從副食品階段就應該開始。

本書特色

  聰明備餐:提供一次下廚,以同一批食材,就能同時完成大人與寶寶餐點的妙法
  簡單上手:每道料理皆附材料圖及步驟圖,清楚說明不NG,新手也能好安心
  操作方便:食譜以月齡漸進,兼顧營養與美味,提供不同階段寶寶不同的食物建議

  你常為了副食品傷腦筋嗎?
  好不容易做好了副食品,卻已累翻,自己的餐點卻還沒著落?
  定時定量的「吃」最好嗎?
  對寶寶而言,什麼才是最完美的「吃」?
  從喝奶漸漸轉向副食品食,斷奶和離乳的正確觀念你真的了解嗎?
  你知道副食品的重要與準備方向嗎?

  鄭宜珉老師在本書中介紹食育的四個階段,
  帶爸媽認識每個階段不同的飲食需求,同時建立「人初千日」所需的四大教養智能。
  因此,本書從食材挑選重點、食物呈現、烹煮方式、食材營養素、
  備食的工具及過敏食物等切入,
  希望幫助爸媽為孩子在未來漫長「吃的人生」中,
  找出適合自己的飲食內容和方式,並對日新月異的飲食環境保有彈性,
  讓不論是身為新手爸媽或是資深爸媽的你,都能從書中收穫滿滿。

好評推薦

  曾參與副食品課程的爸媽們口碑好評

  以前以為做副食品就是一定要另外做或是買市售的副食商品,老師的課程好像打通我的任督二脈,原來準備副食品可以是日常備餐的一部分。—————陳玉玲 (小葫蘆媽媽)

  鄭老師課程特別之處,就是有完整的理論和實際的動手做,遠遠超過單純「副食品」課和「烹飪課」———-王珊頴 (𡛻瑜媽媽)

  我是緊張型的新手媽媽,每次看網路的副食品派別理論都越看越亂,老師的課教我們回歸「吃」的本質,很打動我,而且從寶寶的發展教我們認識副食品,感覺有信心多了。——林婷宇(小魚兒媽媽)

  參加課程時,我很高興能帶布丁寶一起參加,看他一口接一口吃,就知道我上對課了,NBF 讚!!
  P.S 其實我完全不會煮,但是光光看老師準備的菜色就很療癒,而且現在爬副食品文也不會迷惘了,感覺有自信了——-俞維芬(布丁寶媽媽)

  目前我們的寶寶已經進到吃副食品的階段,該讓寶寶吃什麼,吃什麼才是對的,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大挑戰。老師課程中運用的蘋果、豆腐、雞肉等,都是日常隨手可得的食材,只經過簡單的蒸煮與變化,將食材美味營養的呈現。製作的方法非常的簡單,但都非常有營養,最重要的也適合各階段的寶寶食用。——怡岑媽媽(雙寶媽)

作者簡介

鄭宜珉

  NUTURER「人初千日」平台創辦人、台灣國際嬰幼兒教保促進會理事長、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校區幼教碩士,著有《寶寶按摩全書》等書籍。鄭宜珉老師在幼兒教保領域深耕超過15年,給爸爸媽媽開課,也在台灣各大幼教、幼保、應用英語相關科系和保母培訓機構,開設專業人員訓練課程。鄭宜珉老師開設的課程包括:「人初千日」、寶寶音樂手語、嬰幼兒按摩、嬰幼兒動能知覺瑜伽、寶寶副食品和親子共食、寶寶親水游泳、孕產按摩等。

食譜示範團隊

徐意晴老師

  「人初千日」平台講師,具備寶寶按摩、寶寶動能知覺瑜珈、寶寶音樂手語、寶寶親水游泳、以及寶寶副食品講師資格,目前擔任親子館講師,長年茹素的意晴老師最擅長讓「人初千日」家庭的親子,也能享用健康美味的蔬食親子共食料理。

彭韻如老師

  「人初千日」平台講師,具備孕產按摩、寶寶按摩、寶寶動能知覺瑜珈、寶寶音樂手語,以及寶寶副食品講師資格,在婦嬰用品公司擔任講師,也常獲邀至保母機構授課,擅長台式料理的韻如老師,常常在網路社群分享深夜食堂美味,是親友口中的彭基師。

楊孟佳老師

  「人初千日」平台講師,具備寶寶按摩以及寶寶副食品講師資格,孟佳老師在愛烹飪的大家庭當中長大,深信餐桌是凝聚家人感情的重要地方,擅長的餐飲種類豐富,包含一般主食類和全家都愛吃的健康零食類和甜點類,用美食緊緊拴住全家人的胃。

張綵縈老師

  「人初千日」平台講師,具備孕產按摩、寶寶動能知覺瑜珈以及寶寶副食品講師資格,同時是中部地區非常搶手的金牌產後調理師,為非常多產婦媽咪打造產後,以飲食和按摩進行的健康管理,綵縈老師擅長運用養生類食材,讓「人初千日」家庭的親子能同時吃到美味和健康。

作者序用餐桌「愛」的溫度,讓家人緊緊相聚吧!

單元一 「人初千日」的食育
食育為什麼重要?
食育的四個階段
「定時定量」就是最好的食育?
何謂四大教養智能?

單元二  嬰幼兒的營養需求與膳食準備原則
「斷奶」和「離乳」的正確觀念
為什麼需要添加副食品?
什麼時候開始吃「副食品」?
吃副食品的重要三個時期

單元三  副食品的準備重點
副食品烹調方式
食材該如何挑選
多吃食物,少吃食品
食物呈現的形態
少量多餐
掌握溫度的魔法

單元四  認識營養素備食更容易
食物的分類與功能
衛福部嬰幼兒飲食指南單張出版品示意圖
為自己的家庭紀錄彩虹飲食日誌

單元五  備食用具怎麼選?
獨立的切磨用具
適當的烹煮器材
烹調用溫度計
計時器
保存食器
進食配備

單元六  認識過敏與飲食過敏原
何謂過敏
食物過敏的臨床表現
食物過敏該如何診斷
常見的高過敏原食物

單元七  飲食教育從小開始
建立用餐儀式
讓嬰幼兒參與備餐
廚餘也能讓孩子變成小小藝術家
邊吃邊學營養素,減少偏食的機會
寶寶音樂手語的應用
來一趟拜訪食物產地小旅行
用繪本和孩子一起認識「吃」
繪本的介紹

單元八 「副食品」和嬰幼兒發展
嬰幼兒熱量需求方面的發展
嬰幼兒消化吸收系統方面的發展
嬰幼兒口腔細動作能力的發展
嬰幼兒進食型態的發展

單元九 親子共食美味食譜

4-6個月
寶寶磨牙吐司棒
生火腿脆麵包丁(crouton)沙拉

法式馬鈴薯泥
爆醬起司可樂餅

磨牙棒佐蘋果泥
雙味蘋果比薩

青江菜米糊
蒜蓉XO醬青江菜

木瓜ㄋㄟㄋㄟ沙拉
木瓜牛奶

香蕉小麵包
風味脆皮香蕉捲

地瓜米糊
地瓜起司Q餅

洋蔥蘋果舒喉飲
天然蘋果咖哩雞/豬/牛

蘋果南瓜泥
酥皮蘋果南瓜派

香甜蘋果粥
蘋果肉桂茶

紅蘿蔔蘋果米泥
綜合蔬果沙拉

7-9個月
蘋果南瓜糙米餅
楓糖乳酪起司熱三明治

紫米紅棗糊
紫米紅豆粥

香蕉紅蘿蔔蛋捲
蔬菜玉子燒

時蔬菇菇粥
時蔬豆漿鍋

番茄ㄋㄟㄋㄟ炊飯
梅汁番茄

毛豆米糊
毛豆滑蛋蝦仁

純天然葡萄凍凍飲
Grape Punch葡萄醉仙子調酒

薏仁香蕉糊
芡實薏仁甜湯

小黃瓜雞肉丸子粥
起司雞塊佐糖醋小黃瓜

南瓜菇菇蒸蛋黃
鮮蔬菇菇茶碗蒸

鱈魚泥
清蒸鱈魚

彩虹蝶豆花飯
鮮魚蔬菜濃湯

胡蘿蔔雞肉濃湯佐糙米棒
奶油蘿蔔雞肉燉飯

黃金磨牙餅
地瓜香香鬆餅

番茄蛋黃花麵線
番茄莫扎拉起司

牛肉南瓜炊飯
泰式檸檬涼拌牛排

蔬菜麵餅
蔬翠大阪燒

彩色豆腐雞肉丸
彩椒炒雞肉

南瓜湯
南瓜煎餅

蔬菜雞骨高湯
美味什錦麵

蘋果酪梨鮭魚橙汁沙拉
酪梨橙香蛋糕

魔術通心粉
起士馬鈴薯通心粉

10-12個月
蒸鹽橙
橙片巧克力

水果愛玉凍
水果氣泡飲

彩椒白肉魚燉飯
乾煎鯛魚佐彩椒莎莎醬

寶寶香雞塊
雞排培根漢堡

牛肉烏龍麵
清燉牛肉麵

豆皮地瓜煎餅
糖醋鮮蔬豆皮

番茄肉醬通心粉
希臘千層麵Moussaka

魚丸湯
蝦魚肉餅

QQ地瓜球
金銀番薯蛋捲

鈣好吃米餅
五行鮭魚炒飯

山藥雞茸粥
山藥雞湯

馬鈴薯酪梨鮭魚壽司捲
洋芋片佐酪梨莎莎醬

嫩豆腐鑲肉
金針菇肉丸羹

香煎蛋黃豆腐
柴魚蔥花鹹布丁

活力香蕉豆奶飲
香蕉堅果鬆餅

蔬果珍珠丸子
蘋果鳳梨牛奶

南瓜肉丸子義大利麵
南瓜肉丸子焗烤

清蒸花椰菜
焗烤海陸花椰菜

鮭魚彩椒燉飯
奶油鮭魚起司燉飯

蔬翠芝麻粥
蔬翠鮮菇羹湯

鮮魚燕麥粥
海鮮燕麥粥

牛肉馬鈴薯球
海鮮濃湯

寶寶蛋香馬鈴薯米餅
粒粒分明蛋香蔬菜炒飯

香蕉泥土司方塊
香蕉法式吐司

12個月以上
營養魔法粉末
日式三色豆腐糰子

營養海帶芽豆腐泥
營養皮蛋豆腐

自製優格
生乳酪蛋糕

食譜示範團隊介紹


食育為什麼這麼重要? 「吃」是我們人類要維持自己這個有機體運作,不能或缺的一件事情,「吃」往往也包含了很多的文化和情感意涵在裡面,現代社會的爸爸媽媽們,面對了跟過往比較起來,愈來愈複雜的飲食問題,所以該給孩子「吃」什麼,甚至自己該「吃」什麼,以及到底怎麼「吃」,變成了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整體來說,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吃」的學習過程稱之為「食育」,「食育」和其他教育一樣,都是一個百年大計,同時因為食育太具備「基礎性」的特色,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在人生最重要的「人初千日」階段,良好適當的「食育」絕對不容輕忽。 「吃」在人類的歷史上,歷經非常顯著的變遷,但是這樣的變遷,卻很容易被我們人類不由自主的忽略了。在遠古時代的人類,因為生存條件的天然限制性,不管是要「吃」什麼,以及何時「吃」,從來都不是一個有機會深入探討的議題,因為當時是一個食物匱乏,連保存也不易的年代,不管是人類或者動物,在「吃」這一件事情上本質非常的類似,「吃」通常都只是應付身體「飢餓感」的一種基本機制,一向只有在肚子餓了,才開始覓食和進食。 不過,隨著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加上文明的進展,人類在「吃」的這一件事情上,開始愈來愈依賴外來威權性的資訊,像是:哪些食物才是所謂的「均衡飲食」比例,幾個小時進食一次才是「定時定量」,什麼時候狀態「該吃什麼食物」等,這些「專業性」的資訊,雖然是一種所謂的「進步」,但也相對的讓人愈來愈忽略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這種普遍忽視「自己身體聲音」的現象,在爸媽面對嬰幼兒的飲食上面,更為明顯。嬰幼兒因為表達能力有限(特別是處於「人初千日」階段的嬰幼兒),加上家長也覺得嬰幼兒不成熟,所以往往習慣在嬰幼兒的飲食選項方面,不自主表現了強烈主觀介入的方式,雖然是以「愛」之名,卻也錯失了引導嬰幼兒傾聽自己身體聲音的機會。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