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思考:開啟大腦的多職潛能,思考像個全才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斜槓思考:開啟大腦的多職潛能,思考像個全才

作者:史考特.亞當斯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15日
ISBN:9789571384047
語言:繁體中文

腦袋活一點,你的成就高一點。
8大領域的專才教你練就斜槓大腦,
擺脫魯蛇思維、接通贏家思路,
在任何場合都能提出令人驚豔的見解。
 
  ◆ 職場神話《呆伯特》漫畫作者重磅新作。
  ◆ 亞馬遜 Top 1 暢銷書。
  ◆ 暢銷作家艾爾文:今年最期待有中文版的書之一。
 
  鋼鐵人伊隆.馬斯克曾說:「如果公司有哪項政策會被畫進《呆伯特》,我們就要放棄或改變這項政策,以免淪為笑柄。」這就是《呆伯特》的傳奇地位。
 
  《呆伯特》創作者史考特.亞當斯延續他對社會的敏銳洞察,犀利直言:「學校不教思考,其後果就是『輸家思維』天天上演。」尤其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輸家思維」正在急速擴散。
 
  ──時代變了,思考是你最強大的武器──
 
  如果你不曾質疑下列事件,你可能已經身陷輸家思維:
  .科學家預測石油產量已經達到頂峰;
  .科學家說臭氧層破洞已經嚴重到無法修復;
  .專家說2000年的千禧蟲會癱瘓全世界的電腦系統。
 
  20年前,如果媒體報導某件事的事態嚴重,我們必須嚴陣以待;如今,如果媒體宣稱某件事很可怕,那八成一點都不可怕。學會如何思考是我們在這個時代脫穎而出的利器。
 
  ──為自己打造贏家世界觀,不用成為全才,也能思考像個全才──
 
  心理學家/藝術家/歷史學家/工程師/領導者/科學家/創業家/經濟學家
  8堂斜槓思考課程,擊碎你毫無自覺的思想監獄,走上全然不同的贏家思路。
 
  ╳ 輸家思維:自尊等同於我是誰。
  ○ 心理學家:自尊是可以放大或縮小的工具,而不是自我囚禁的監獄。
 
  當你代表公司去談判、做簡報,不妨放大自尊,提醒自己:其他人跟你沒有兩樣,都在掩飾緊張、強裝有自信,扮演著真實自我的「加強版」。
 
  當你與別人意見分歧,試著縮小自己的自尊,承認這次錯的可能是自己。不妨記錄有多少次自己原本篤信的事情,最後的發展卻背道而馳。這樣的謙遜有助於你擺脫輸家思維。
 
  ╳ 輸家思維:事情的真相,一定是你想到的那一個。
  ○ 藝術家:缺乏想像力,會導致我們做出糟糕的假設。
 
  一個問題,除非能像法庭案件經由正、反兩方不斷舉證、答辯,找出可能的解答,否則我們的自以為是,都不過是一廂情願的臆測(在政治光譜的兩端極為常見)。事情的真正原因,常常都是你沒想到的那一個。
 
  ╳ 輸家思維:眼前有通往成功的選項,而你卻受制於過去。
  ○ 歷史學家:歷史是透過某種濾鏡書寫而成,但卻是囚禁思想最堅固的監獄。
 
  中東人常受自己的歷史定錨:都是你這樣的人對我這樣的人做了很多壞事;美國小學歷史課本則記載著,勇敢的歐洲人發現美洲新大陸,試圖與原住民交好卻失敗,最後寬大為懷,讓原住民保有自己的保留區。
 
  歷史只有在作為一種勸說工具時有其效用,像是中東人可以藉由歷史讓對方產生罪惡感、進而影響對方,但對於他們做未來的選擇並沒有助益。
 
聯袂推薦
 
  朱宥勳/作家
  朱家安/沃草烙哲學主編、哲學作家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許多時候,我們都靠著「過去」解決問題,但如果過度依賴所學的知識及曾有經驗面對困境,缺乏斜槓的多元思考,反而容易讓自己陷入窘境,跳脫不了窠臼構築的牢籠。──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史考特.亞當斯 Scott Adams
 
  《呆伯特》的創作者,是史上最紅的連環漫畫之一。他在科技產業待了 16 年,服務過的公司包括克羅克國家銀行以及太平洋貝爾公司,自 1995 年起,他成為全職的漫畫家。他有許多暢銷的著作,包括《呆伯特法則》、《狗伯特的最高機密管理手冊》、《要怎麼樣幾乎做什麼都失敗卻還是大獲全勝》、Whenhub 的共同創辦人,目前住在舊金山市外郊。
 
譯者簡介
 
陳映竹
 
  義大利波隆那大學、法國上亞爾薩斯大學雙碩士,現任專職英/法/義口筆譯,熱愛文學,更熱愛文字。譯作有《專注力協定》等書。

第一章  輸家思維是什麼?
第二章  政治暖化
第三章  用心理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四章  用藝術家的方法思考
第五章  用歷史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六章  用工程師的方法思考
第七章  用領導者的方法思考
第八章  用科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九章  用創業家的方法思考
第十章  用經濟學家的方法思考
第十一章  出自權威所言,但你不應該照單全收並如法炮製的事
第十二章  黃金年代的濾鏡
第十三章  如何從自己的精神監獄逃脫
第十四章  如何幫助別人從精神監獄中逃脫
第十五章  最後幾句話

第6章  用工程師的方法思考 ▌同行相輕 我在大公司工作的那段時間,與很多工程師、程式設計師以及其他科技相關人員一起工作,這段經歷教了我寶貴的一課,讓我了解到面對專家應該相信到何種程度,我認為這點很值得分享。 許多年來,在坐辦公室時期以及之後成為漫畫家與企業家時,我都參與過許多軟體升級的專案;有一件事情一定會發生,就是無論是誰,只要你請他來升級軟體,就會聽到做出前一個版本的那個人是白痴這樣的話。我們把這個現象標示為同行相輕,儘管嘲笑前一位員工工作的動機有很多種,舉例來說,嘲笑上一個程式設計師,等同將你過人的能力與前任員工的無用相比較,這是提升自己在別人心中價值的好方法,而且,最棒之處在於,你所批評的目標通常都已離職,對於這些指控也無法替自己辯護。 有個通則就是,批評不在現場的人總是比較高明。怪罪上一位做這件專案的人並不限於科技業員工,在各行各業以及政治界都看得見,一旦當你夠頻繁地看到這件事反覆發生,就可以把它納入你的思維當中。意即每當你在跟任何領域裡的某位專家談話時,要意識到下一位專家可能會告訴你前一位專家的作品看起來像是一隻猴子用香蕉敲鍵盤。然後再下一位專家對待前一位專家也會是一樣的粗暴,就這樣無止盡地發展下去。如果專家們反覆地對於前任專家持懷疑態度,那你不也應該對專家們持懷疑態度嗎? 我顯然是為了效果,講得比較誇張,但我想這個概念你懂。對於單純的情況,專家們通常都會同意彼此,問題出在遇到複雜的情況時,會有很多那種「留給裁判決定吧」的機會。而當我提到專家時,在這個狀況下,我指的是任何針對某個主題擁有額外知識和資訊的人,包含你的同事。 ◆    輸家思維一點通:如果你在想,面對專家針對複雜議題所做的建議,你該保持多大程度的懷疑時,記住下一位專家都不會尊重前任專家,反之亦然。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