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都在用的人生時薪思考:從「回報」的觀點做計畫,高效運用時間,不辜負每一天的努力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有錢人都在用的人生時薪思考:從「回報」的觀點做計畫,高效運用時間,不辜負每一天的努力

作者:田路和也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27日
ISBN:9789578950832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4元

  ★日本亞馬遜網站讀者5星好評
  成功人士不一定比別人在意「努力」,
  但他們卻非常在意「成果與回報」。
  扭轉思維,為每一分鐘的投資報酬率,
  做出聰明選擇!

  為什麼平平都是一天擁有二十四小時,有的人可以做什麼都成功致富,有的人卻累得一事無成?究竟那些被稱為人生勝利組的人,和你我哪裡不一樣?

  田路和也在將近二十年左右的職涯中,擔任過業務員、顧問以及講師。歷經迂迴曲折的商務人生後,他發現有錢人不一定擁有過人的才華或天賦,成功人士的努力也不一定比別人多。導致不同結局的關鍵,就在於你怎麼看待有限的時間資源,是「集中投資」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還是「分散消耗」掉了。

  ●徹底改變觀念、行動與習慣,你必須學會「時間經濟學」思維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舉凡工作、讀書,甚至是減肥等課題,並不是投入的時間越多,就越容易成功,而是應該從根本思考,該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產出最大產能,徹底檢視時間的經濟效益。

  市面上談論時間管理的書大多治標不治本,那些省時的小技巧多半只有短暫的效果。本書從經濟學、管理學的角度切入,提供一套不論年齡、性別、經驗、職業,每一個人都可以一直持續實踐的思維。

  ●從計算「人生時薪」開始,檢視自己握有多少資本

  普通人認為時間只能被拿來「消耗」,有錢人卻把時間看成是一項「投資」。

  假設人的一生有三萬天(平均壽命83歲),一天扣除掉約九小時花在睡眠、盥洗、上廁所的時間,其實能夠拿來投資、進行有意義的活動的時間相當有限。

  想要評估目前的時間是否投資得宜,你得先從檢視自己的人生時薪開始。依照下列公式計算,你目前的時薪有沒有超過法定薪資基本值,或是符合你的理想值呢?唯有正視這個殘酷的問題,才能真正邁開成功的第一步。

  目前人生時薪=目前年收入÷目前每年實際工時

  ●「系統化管理」目標&行程,高效率提升人生時薪
  ●以「7年」為單位,設定跨出舒適圈的中長期目標。
  ●優先處理高產出事項,即使將低產出事項發包委外仍有盈利。
  ●除了規劃工作,還必須預留放鬆、進修和鍛鍊的時間。
  ●以「45分鐘」為單位,進行每一天的行程管理。
  ●有策略地活用零碎時間,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
  ●用10個步驟檢視自己的時間用途,讓努力真正發揮效益。
  ●捨棄生活中無謂的任務,只做真正重要的事。
  ●運用「收束思考」,精簡出可立即執行的行動。
  ●活用曼陀羅表單進行PDSA循環,3個月驗收成果。

本書特色

  ●隨書收錄「人生時薪目標達成」表單,不論自己用、團隊用都好用。
  ●最新的時間管理觀念,解說深入簡出,實作步驟詳細易上手。

名人推薦

  Elsa艾兒莎/放棄22K蹦跳新加坡版主
  Mr.Market市場先生/理財部落客
  吳家德/迷客夏副總經理、職場作家
  站長路可

各界好評
  如何讓自己的每一小時創造10倍價值?你應該閱讀本書。──Mr.Market市場先生/理財部落客

  這本書不僅教你用「時間」賺錢,更大的驚喜是,你還能從書中發掘生命價值,成為更好的自己。──吳家德/迷客夏副總經理、職場作家

  自僱者必讀的一本書,作者的思路極為清晰,建議也非常實際。──站長路可

 

作者簡介

田路和也

  PRESENCE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提昇每小時投資報酬率顧問

  生於1974年。早稻田大學商學院畢業後,任職於保聖那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PASONA),負責微型委外事業的創建與信用卡業界的專屬人力派遣業務。

  2000年,進入瑞可利股份有限公司(RECRUIT MANAGEMENT SOLUTIONS),擔任徵才.教育訓練.人事制度設計的解決方案企劃師,連續三個半年度獲得業績MVP&連續7個半年度獲得業績表揚,亦即連續11半期達標(至今仍為公司該兩項記錄保持人)。

  2004年,在馬爾地夫遭遇南亞大海嘯,但大難不死,成為第一個生還的日本人,平安返國。經過這個九死一生的經驗後,斷然決定創業。

  2007年,創立PRESENCE股份有限公司,自創業以來連續6年獲利。

  2014年,繼承父親經營的直銷先驅阿波羅廣告社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經營整合。擁有多場人事.業務.達成目標.提昇生產力相關主題之演講.研習營實績。演講融合了毫無業務腔的軟性措辭與關西人特有的幽默感,深獲好評,累計聽眾超過一萬人次。

  【資格認證】
  富蘭克林柯維公司日本分公司顧問
  原田METHOD認證夥伴
  美國「The Passion Test」認證引導師
  財富原動力執行師
  日本心理健康協會認證心理諮商師
  美國NLPTM協會認證NLP高階執行師

 

前言
第1章    改變對時間的態度
步驟①    計算「壽命時間」
步驟②    設定「人生時薪」
步驟③    將「熱情」化為文字
步驟④    將「使命」化為文字
步驟⑤    將「願景」化為文字
步驟⑥    將工作上的目標轉換為「主動的目標」

第2章    幹練人士的「年計畫訂定法」
規則①    把目標訂高,將預定達成日期提前
規則②    預留思考「戰略」和「戰術」的時間
規則③    預留2成的時間以獲得8成的成果
規則④    用反推的方式訂定1整年的計畫
規則⑤    預留執行固定業務.例行公事的時間
規則⑥    預留鍛鍊「心、技、體」的時間

第3章    可提昇效率的「1日行程規劃術」
規則①    掌握安排會面時間的主導權
規則②    確保每天睡7個小時
規則③    決定上下班時間
規則④    以45分鐘為單位管理所有行程
規則⑤    將時間分成三種類型來管理
規則⑥    有策略地運用午餐時間
規則⑦    每天安排15分鐘的內省時間

第4章    讓你從忙碌中解放的「時間規劃術」
步驟①    分析自己把時間花在何處
步驟②    重新檢視優先順序
專欄        站在管理任務的角度來「重新檢視優先順序」
步驟③    放棄無謂的任務(做出取捨)
專欄        省下「找東西」的時間
步驟④    將任務系統化
步驟⑤    將工作託付他人
步驟⑥    與「他人」的「其他任務」合作
步驟⑦    想辦法達到一石二鳥
步驟⑧    訂出自己的規則
專欄        將電子郵件「規則化」
步驟⑨    把工作「例行化」,快速而確實地執行
步驟⑩    縮短達成任務的時間
專欄        縮短開會時間

第5章    決定投資時間的標的
步驟①    理解「目的」、「目標」、「戰略」、「戰術」的差異
步驟②    描繪「目標達成腳本」
步驟③    描繪8個「戰略」
步驟④    描繪64個「戰術」,再精簡至10個
步驟⑤    向身旁的人公告
步驟⑥    用最短的時間進行PDSA循環

第6章    提昇「信賴感」才是最高級的時間管理術
專欄        能獲取信賴的「提問能力」
後記

前言  

  這是一本在談「如何不花時間就能得到成果」的書。

  看見這樣的敘述,可能有不少讀者會感到懷疑,或認為不努力就想得到成果,這樣的想法太天真了。

  不過,我並不是在倡導輕鬆賺大錢。事實上,我也不喜歡這種態度。我只是打從心底盼望,這是一個能「讓努力的人得到回報」的社會。

  然而,我相信在現實社會中,應該也有許多人為了「自己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卻看不到成果」而煩惱吧。

  此時此刻手上拿著這本書的讀者,或許也是其中之一。

  在日本,「拚命」一直都被視為一種美德,但假如始終得不到成果,你還要繼續拚命下去嗎?

  我做不到。

  在將近二十年左右的職涯中,我擔任過業務員、顧問以及講師。

  我在瑞可利集團(Recruit Management Solutions)工作時,創下了連續獲得業績MVP與業績表揚的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獨立創業後,又獲得出版了全球銷售量超過三千萬本的暢銷書《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富蘭克林柯維日本分公司(FranklinCovey Japan)的青睞,擔任顧問。
  
  在這十年內,我為超過一萬人進行業務人員研習,擔任大企業的業務顧問,協助我的客戶提昇業績。

  我最自豪的,就是不論身為一個上班族,或是作為一個自僱者,我總是致力於追求最佳的成果。

  另一方面,我在即將邁入四十歲時失去了所有財產,面臨公司與個人破產的危機。

  我在三十多歲時創業,又繼承了家裡的事業,然後經歷過許多失敗,包括資遣數十名員工、客戶破產以及遇上投資詐欺。相信世上擁有如此經驗的人應該也不多吧。

  幸好這幾年來我的業績恢復,身為多個企業經營者團體的要員或負責人,我每年都能與一千名以上的企業經營者交流。

  儘管我的商務人生走得如此迂迴曲折,不過很幸運地,我有許多機會接觸高成長企業的經營者,以及大企業的頂尖業務員。在與他們談話的過程中,我發現成功人士往往具備以下三個共通點:

  ①集中全力在一件事情上。

  ②不囉嗦,直接開始做。

  ③貫徹始終。

  我們天生擁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每個人得到的資源也都是均等的。可是每個人所得到的成果卻都不同,這是因為有些人把有限的資源,集中「投資」在真正重要的事物上,有些人則是把資源分散地「消耗」掉了。

  認識他們之後,我確定了一件事,那就是成功的人,並不一定擁有過人的才華或直覺。此外,他們「努力的量」也不一定比別人多。

  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其實在於如何運用時間。

  這就是本書的主旨。

  接下來,我將為各位介紹「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成果」。

  我並不打算寫什麼節省時間的小技巧。

  出社會後這二十年當中,我讀了超過一千本商業類書籍,參加了一百種以上的研討會,花在自己身上的投資超過三千萬日圓。因此我比誰都清楚,節省時間的小技巧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本書強調以下三個重點:

  ①所有工作皆共通(普遍性)。

  ②任何人都做得到(重現性)。

  ③一定能持之以恆(持續性)。

  我要介紹的是不論年齡、性別、經驗、職業,每一個人都必定能實踐,並且持續下去的原理與原則。

  為了使各位讀者能夠更容易實踐,我刻意寫得淺顯易懂,請各位選擇喜歡或適合自己特色的方式,開始嘗試。你可以利用本書中附的表單,當成自己或部屬的行動管理工具。除了工作之外,這個方法也可以應用在讀書及減重上,相信一定能夠為您的人生帶來改變。

  您在此時此刻拿起這本書閱讀,一定具有某種意義。既然您閱讀了本書,就代表花費了寶貴的時間,因此我要向您保證,您在看完本書之後所獲得的價值,一定超過您投資在本書上的時間和金錢。

  步驟①計算「壽命時間」

  已經退休的名演員島田紳助先生,曾對吉本綜合藝能學院NSC的學員說:

  「假如能用錢買到年輕,就算要價一億日圓我也願意付。所以擁有年輕,就等於口袋裡有一億日圓。只不過如果你不去用,這些錢就會慢慢消失。所以我們一定要去用它。」

  錢可以存起來,也可以一口氣增加很多,然而時間卻絕對不可能增加。因此我們的首要之務,就是必須認知自己還剩下多少時間,以及這些時間有多麼貴重。

  製造業界有一個專有名詞,名為「壽命時間」(Hours of Life)。

  所謂的壽命時間,就是裝置、機器或內部零件在一定條件下使用時,能夠達到某程度效果的期間。當然,人類也有壽命時間。

  據說在二O四五年,人類的平均壽命可達到一百歲。不過人在到達這個年齡時,是否還可以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呢?對此我十分懷疑。所以我建議各位把年紀設定在八十歲。

  假設你今年三十歲,算法為:

  (80歲-30歲)╳ 365天╳ 15小時=273,750小時

  這就是三十歲的人所剩餘的壽命時間。無論生活得多有效率,睡眠時間和生活時間(盥洗、上廁所、穿衣服等)最少也會佔據九個小時,所以每天所剩的時間只有十五小時。

  接著,就請計算看看你的壽命時間吧。

  (80歲-現在的年齡)╳ 365天╳ 15小時=壽命時間

  這就是你所剩的壽命時間。

  我們出生時所擁有的壽命時間,是四十三萬八千小時。

  相信各位應該發現,自己已經出乎意料地消耗了許多時間吧。

  全球知名的經營顧問大前研一先生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

  「人要改變的方法只有三個。第一個是改變時間分配,第二個是改變住處,第三個是改變來往的對象。假如三者當中只能擇一,那麼改變時間分配是最有效的。」
  
  請你透過體認自己的壽命時間,給自己一個機會重新檢視對人生剩餘時間的時間規劃術。重新檢視時間規劃術,就等於重新檢視你的生命規劃方式。換句話說,也就是重新檢視你的生活態度。

  最後,我想介紹被譽為美國國父之一的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所說的一句名言:

  「若你熱愛生命,那麼切勿浪費時間。因為生命就是時間。」

  步驟②設定「人生時薪」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在二O一四年所做的「租金結構基本統計調查」,教育社會學家舞田俊彥計算出了一百二十九種職業的時薪。其中,時薪最高的工作是機師,時薪為一萬零三百九十九日圓。而東京都的最低薪資是時薪九百三十二日圓,也就是說,兩者之間相差了約十一倍。

  時薪排名較高的職業,除了機師之外,還包括了大學教授、醫師、律師等。當然,這些都是必須付出莫大的努力,「投資」許多金錢和時間才能任職的工作。
  
  那麼,你的時薪又是多少呢?

  讓我們來計算看看你目前的人生時薪吧。

  目前人生時薪=目前年收入÷目前每年工時

  在我二十九歲,還在當上班族的時候,年收入超過一千萬日圓,然而換算成時薪之後,卻連三千日圓都不到。我原本以為自己在這個年紀能夠賺到這樣的薪水已經算多了,沒想到只不過是透過付出時間來獲得對價而已。

  也因此在我自己出來獨立創業後,就把短期目標訂為「做時薪一萬日圓的工作」。直到如今,我已經設定了更高的人生時薪。

  人生時薪是自己設定的,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刻意設定得偏高一些。

  實際上,為自己設定偏高的時薪,有三個好處。

  第一個,就是能隨時意識到為了獲得這樣的時薪,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因為態度會因此而改變,於是改變行動也會變得簡單。

  第二個,就是優先順序會變得明確。

  比方說,我習慣使用到府清潔服務,這是因為我認為,對於「時薪一萬日圓」的我來說,與其把時間花在打掃房間或整理家務,還不如委託一小時三千日圓的清潔專家來做,獲得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只要請清潔人員在我工作的時候打掃,我就相當於有七千日圓的收入。

  透過這樣的想法,便能明確地替自己應該做的事訂出優先順序。

  第三個,就是能吸引到適合這個時薪的人或工作。

  時薪一萬日圓的人,不會接到時薪一千日圓的工作委託;就算有,也能毫不猶豫地拒絕。另外,在像我這種擔任顧問、講師的人之間有個不成文的共識:把價格設定得高一些,才比較容易找到適合這個價格的好客戶。以結果來說,我們也才有比較好的工作可做。

  近年來,「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on)漸漸獲得大腦科學的證實。義大利比薩大學的科學家馬昆(Horace Magoun)和莫路奇(Giuseppe Moruzzi)發現人類的腦幹中有一種負責維持人體生命機能的神經元(Neuron),名為「網狀活化系統」(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RAS)。

  在《讓你自動實現夢想的大腦編碼》(The Answer: How to take charge of your life & become the person you want to be)一書中也有提到,網狀活化系統是一種能夠過濾資訊,並從中挑選出對自己而言永遠重要的事物的工具。

  此外,網狀活化系統還能讓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相信或正在思考的事物上,蒐集走上自己決定相信的這條路時所需的資訊,同時排除其他資訊。

  也就是說,網狀活化系統能不能帶給你機會,完全取決於你的態度。

  請舉出你平時最常互動的五個人。這五個人的平均年收入,是否正是你的年收入呢?

  這就是著名的鏡像神經元法則。

  「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是一九九六年時,義大利腦科學家從猿猴身上發現的腦神經元,在日文中又稱「模仿神經元」、「同感神經元」。由於猿猴在看見其他猿猴的動作時,會像照鏡子般做出同樣的動作,才因此命名為鏡像神經元。

  人類在潛意識中很容易受到周遭人們的影響,包括外表、動作及想法等,一切都會越來越相似。以結果來說,就連年收入也會變成相同等級。

  也就是說,經常接觸正在以你的理想人生時薪工作的人,便是提高你人生時薪最簡單的方法。

  接下來,就請設定你的理想人生時薪吧。

  理想人生時薪=理想年收入÷理想每年工時

  人們往往認為時間是用來消耗的,事實上,應該要把時間看成是一種投資。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報酬。

  測量的指標是「ROT」(Return on Time),也就是用數值表示「付出的時間獲得多少成果」。簡單來說,就是指「每小時的投資報酬率」。

  ROT=工作的成果÷投資在這份工作上的時間成本

  此外,用「目前人生時薪」除以「理想人生時薪」,就可以明確掌握應該將ROT訂為目前的幾倍才行。

  首先,請持續加強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能夠設定理想人生時薪。透過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ROT,就能將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最後,你在周遭人們心中的評價,將會是一個幹練的人。

  步驟⑥    將工作上的目標轉換為「主動的目標」

  最後,來檢視在現實生活中的工作吧。

  現在的你,或許正身陷於忙著處理公司分派給你工作,同時被公司所提出的目標追著跑的狀態。倘若一直持續處於這種狀態,會使你身心俱疲,且勢必會阻礙ROT的提昇。

  在這個步驟裡,我將介紹消除這種阻礙所需的「心態」。那就是把公司設定的工作目標轉換成你自己主動設定的目標,亦即「工作塑造」(Job Crafting)。

  所謂的工作塑造,就是每一名員工主動修正自己對工作的認知,以及在工作上採取的行動,並重新定義。這是一種把過去認為無趣或被交代的工作,轉換成願意、值得做的工作的方法。

  工作塑造理論,是由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組織行為學的艾美.瑞斯尼斯基(Amy Wrzesniewski)副教授,以及密西根大學的珍.達頓(Jane Dutton)教授所提出。

  請運用這個理論,按照下列四個步驟,定義你的工作和目標。

  (1)把你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列成清單。

  (2)將清單中有助於實現你的熱情、使命、願景的工作內容與目標畫上星號(☆)。

  (3)至於沒有畫上星號的工作內容與工作目標,請將這些工作的範圍擴大,或重新檢視工作的方法,思考能不能將它們和你的熱情、使命、願景加以結合。
  
  (4)替你的工作內容、工作目標定義,改寫成主動性的敘述。例如:

  ①將工作內容改寫為主動性的工作內容

  開發新客戶→將真正有價值的服務與客戶連結,協助客戶成功。

  ②將工作目標改寫為主動性的工作目標

  單月業績目標五百萬日圓→證明自己受到許多客戶感謝。

  知名管理學巨擘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博士,曾說過一個著名的寓言故事。

  有一天,杜拉克看見工人們正在堆磚頭。他分別對三名工人問道:「你在做什麼?」

  第一個工人說:「你看就知道啦,我在堆磚頭。」

  第二個工人說:「我在砌一面很大的牆。」

  而第三個工人則回答:「我在打造全國最棒的教堂。」

  在另一個版本的故事中,之後又有第四個工人說:「我在打造人們的心靈寄託。」

  同樣一份工作,有的人認為自己只是在堆磚頭,有的人卻意識到自己的使命,認為自己是在打造人們的心靈寄託。這兩種人何者獲得較高的價值感與充實感,相信無須贅言。而工作的成果,勢必也將成正比。

  基本上,公司絕對不可能替員工準備值得做,或是有趣的工作。關鍵就取決於,你自己是否認為這份工作值得做或有趣。

  也就是說,只要你的態度沒有改變,你就永遠不會遇到值得做的工作與有趣的工作。

  大家可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使命和願景一定要寫些崇高或具有影響力的內容,但其實沒有這個必要。

  我在海嘯中獲救後,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對這一點深有感觸。

  當時,我在馬爾地夫首都馬利的避難處渡過了三天左右。不知為何,我總覺得當地的人們對於我這個日本人格外親切。

  一天,我問他們:「你們為什麼對我這麼親切呢?」

  他們回答:「其實我們能平安逃過一劫,全都要歸功於日本幫我們打造的防波堤。假如沒有那道防波堤,整個馬利說不定早就被淹沒了。所以我們對日本人好,是理所當然的呀。」

  馬利島的地形平坦,海拔只有一點五公尺,因此很容易受到巨浪侵襲,過去飽受水災之苦。在這次的海嘯中,儘管整座島有三分之二淹水,但多虧了在日本政府的發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協助下所建造的環島防波堤,無人死亡。

  經歷這場海嘯之後,日本政府也盡力協助馬爾地夫重建。根據調查,馬爾地夫有八成以上的國民都知道日本的ODA,也對此懷抱感謝之意。

  日本在二O一一年發生三一一東北大地震時,馬爾地夫全國上下熱心地舉辦募款活動,捐贈了大筆捐款及莫約六十九萬個鮪魚罐頭到災區。

  就像上述的例子,你工作的真正的意義和價值,也許要到很久之後才會輾轉顯現出來。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自己賦予它意義。

  請重新定義你的工作內容和目標,將它們改成自發性、主動性的敘述。你的工作目標並不是達到業績標準,而是為了實現你的熱情、使命和願景的手段之一。

  最後,請一邊回顧改變態度的六個步驟,一邊填寫下一頁的目標達成指南表單。

  我之所以將這張表單命名為目標達成指南,是希望它能夠成為你的「心靈指南針」(Compass),隨時指出你現在所在的位置,以及你所朝向的目標。

  填寫完這張表單後,你就能得到心靈指南針,踏出提高ROT的第一步。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