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隆納兩千年:跟著城市地理專家循著歷史與遺跡,深讀加泰隆尼亞的美麗與哀愁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巴塞隆納兩千年:跟著城市地理專家循著歷史與遺跡,深讀加泰隆尼亞的美麗與哀愁
巴塞隆納,承載了2000年的文明遺產,
駐足停留於此,透過當地建築與遺跡,歷史的線索將一覽無遺
一窺高第建築之美,漫步蘭布拉大道,整年的節慶,足球俱樂部的超級明星,海灘風情,美酒佳餚等,這些都是巴塞隆納的象徵,也是人們認識它的初步印象,如今,透過探索這座城市地景背後的歷史印記,將能真正慢遊並慢讀巴塞隆納!
巴塞隆納的昨日、今日與明日……
歷史洪流中沉浮兩千年的巴塞隆納,在經歷過戰爭、內戰、瘟疫、革命之後,如何從舊時代轉型到具備都市成長機制、舉辦萬國博覽會與奧運,再發展成為全球旅遊勝地和城市發展楷模?
◆有故事的古都:歷經兩千年文明的洗禮,漫步其間隨意轉入的巷弄或角落,總能邂逅一小面城牆或紀念碑,它們都承載並刻記著悠久的記憶。
◆新舊交織並存的時空:成為繁華的現代都市後,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遺世街道與建築,現今成為圖書館、博物館、辦公室、商店、餐館和住宅等,是當地居民生活、工作和休閒的場所。
◆擁有典範城市的深度:歷經長年的政治、民族、經貿等歷史的交雜與融合,淬鍊出獨一無二的城市發展史。
千年古蹟與當代建築,奠定千年蛻變的基礎、造就多層次風貌,
從喧擾、僻靜、活力並存的特質中解讀這座擁城市的變遷!
→蘭布拉大道延伸出來的每個路段,都能看見不同的歷史與記憶:
◆加泰隆尼亞廣場旁邊,舊城區與城牆擴展的交匯處有著「卡納雷特斯噴泉」,它在十九世紀時取代了早期具有傳說的原始噴泉。根據傳說,引下噴泉水的人會再次回到巴塞隆納。現在它是全城慶祝足球賽事勝利時的聚會場所。
◆位在中樞要道的傳統市場「博蓋利亞市場」,除了是當地居民日常採買之地,也成為遊客必訪的知名景點,它延續羅馬時期和中世紀城市供應的市場交易歷史。目前的建築是在十九世紀徵收全城各修道院之後所建造,供應傳統的加泰隆尼亞農漁產品和各式新奇美食,吸引全球旅客目光。
→高第的建築作品,背後有著不同的典故:
◆他設計的「奎爾宮」曾是一座私人宮殿,象徵十九世紀工業大亨不斷擴張的財富和權力。
◆遠離市中心的「奎爾公園」,原本想打造成為一座私人的歐洲花園城市,最終卻變成一座奇妙的公園。
◆當地許多成功的商人都委託高第建造私人住宅,這些建築物遍及在擴展區和附近的恩典區之間,妝點巴塞隆納現今品味獨到的市容。
◆另一座建築物是早期一個多層樓的公寓專案,由於當時城市動盪不安,對於高第想添加宗教色彩的設計,讓業主很擔心,所以一直處於未完工狀態。
◆施工百年未竣的「聖家堂」,是高第最著名的作品,自1882年開始修建到他去世前都尚未完工,聖家堂在內戰時期遭到掠奪,並曾在佛朗哥極權統治下舉辦有爭議的活動。如今飽受議論的「完工」計畫正在進行中,未來將有機會一睹完工後的聖家堂。
→保存傳統節慶,全城一整年總是多采多姿,雖然巴塞隆納已歷經好幾世紀的進化發展,然而當地仍保有許多節慶:
◆聖誕節前,主教堂廣場前都會舉辦聖誕市集。
◆每年4月23日的「聖喬治日」是紀念加泰隆尼亞的守護神,當日蘭布拉大道上會聚集成千上萬的民眾購買玫瑰和書致贈心愛的人。
◆其他節慶日的音樂和美食,至今仍活躍於城市眾多社區中,包括桑茨或恩典區在守護神節日會有盛大精彩的街頭裝飾。
巴塞隆納有如古老的羊皮書卷,不經意間,就能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
追溯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的歷史、社會和藝術、以及許多先人的足跡。
2000年來的洗禮,型塑出巴塞隆納多層次的風貌。只要知道如何切入觀察,當你站在這座城市中的任何一個角落或巷弄、面對一面城牆或紀念碑,都能發現巴塞隆納不同的歷史和文化,得以在瀏覽中解讀它變遷的力量。
巴塞隆納是一座蘊含豐富歷史的城市,兩千年來,這座城市的轉變和另類願景一直都很引人注目,一如城市非凡的歷史遺跡,如今它以全新面貌展現在世界眼前,不僅作為旅遊勝地、奧運會主辦國、每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舉辦地,更是城市發展的楷模。
本書對於巴塞隆納的歷史詮釋謹慎、編排巧妙,有全面的考證,以這個城市作為它自身歷史的文獻,捕捉它難以捉摸的特色;這是場地中海城市的歷史夢幻旅程,結合深度知識與故事、內與外的互補觀點、建築與社會、多重領域與跨世代的視野,加深造訪者的體驗。
好評推薦
兩位作者充分掌握了歷史素材,進行廣泛的考察並記錄下巴塞隆納的城市發展史,捕捉它難以捉摸的特質。本書內容能豐富遊客的體驗,成為學生和廣大讀者值得信賴的指南。─菲利普.費南迪茲-阿梅斯托(Felipe Fernández-Armesto),知名歷史學家《食物的歷史》(Food: A History)、《一四九二:那一年,我們的世界展開了》(1492: The Year Our World Began)作者
來一場窺探巴塞隆納歷史的奇幻之旅吧,本書結合豐富的知識和故事、互補的觀點、建築和社會層面、以及綜合學科和跨世代的視野。─卡洛斯.卡瑞拉斯(Carles Carreras),巴塞隆納大學地理系教授
作者簡介
蓋瑞‧麥克多諾(Gary McDonogh)
城市地理學專家,出版過五本著作,探討巴塞隆納歷史和地形。現為布林莫爾學院(Bryn Mawr)「城市變遷與結構」教授。
塞吉‧馬丁尼茲-里奧哈(Sergi Martínez-Rigol)
巴塞隆納大學人文地理學講師。
譯者簡介
何玉方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Lancaster University)應用語言學博士,現居英國從事教學研究、兼職翻譯,譯有《動物農莊求生計》、《餐桌上的中世紀冷笑話》、《你的專屬魅力說明書》、《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人性公式大接管》、《AIQ:不管你願不願意,現在已是AIQ比IQ、EQ更重要的時代》等書。
致謝
序章
第一章、地中海城市的演變(至西元1000年)
定義地中海地區
巴塞隆納平原上的人類史
羅馬時期的巴塞隆納
基督教信仰、入侵和分裂
伊斯蘭時期的巴塞隆納和加泰隆尼亞
建立城市、版圖和帝國
結語
第二章、巴塞隆納首府(1000年至1500年)
幾世紀的擴張和變革
聖城:羅馬天主教和猶太教
猶太人的巴塞隆納:另一個聖城
民間力量匯聚之地
城市的人民:拉瓦爾區和里貝拉
國際城市的語言、藝術和文化
巴塞隆納的興衰
第三章、從衰落到復興(1500年至1800年)
「附庸」城市的政治和社會全貌
1714年:第二次叛亂的結果
1714年之後:重生的經濟樞紐
1714年之後:現代城市再現
結語:巴塞隆納的衰落與崛起
第四章、工業大城(1800年至1900年)
巴塞隆納在十九世紀西班牙和歐洲的定位
工業化發展
物質城市的轉型
加泰隆尼亞文藝復興:語言、文化和民族意識
1888年的世界博覽會:慶祝與衝突
第五章、急遽發展的大都會(1900年至1939年)
由上解讀巴塞隆納:從勝利的加泰隆尼亞主義到中央集權的獨裁統治
由下解讀巴塞隆納:從炸彈之城到街道上的死亡
邁向城市新面貌
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時期的巴塞隆納
西班牙內戰時期(1936至1939)的巴塞隆納
第六章、佛朗哥極權下的巴塞隆納(1939年至1970年代)
1939至1949的饑餓年代
1950年代的改革轉型
1960年代:爆炸性的十年
1970年代:一個時代的終結
第七章、巴塞隆納的今日與未來(1970年代之後)
展望全新的巴塞隆納
1986年至奧運會:實現全球化城市
奧運會後:巴塞隆納模式轉變成品牌(1994至2004)
2004年之後……
永續發展
多元化
和平
精選參考文獻
歷史年表
序
巴塞隆納自西元一九九二年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奧運會)以來,近三十年已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城市,有建築大師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í)超現實弧形線條的聖家堂(Sagrada Família)、巴塞隆納足球隊(Blaugrana,暱稱紅藍軍團)的超級球星、蘭布拉大道(Ramblas)的趣味盎然和博蓋利亞傳統市集(Mercat de la Boqueria)的熱鬧、畢卡索的波希米亞風格、或是悠閒的海灘、美酒、和美食等鮮明形象。每年有數百萬的觀光旅客前來朝聖,包括搭乘地中海遊輪的短暫停留,週末來此參加單身派對,長期旅居探索城市文化、美食、生活,漫步閒逛、騎自行車,或搭乘觀光巴士遊覽的旅行者。對於參加海外留學或伊拉斯謨(ERASMUS)歐洲大學交換計畫的學生、以及休假出國進修的學者而言,巴塞隆納也是吸引人的選擇〔還記得《西班牙公寓》(L’Auberge éspagnole,二○○二)這部電影嗎?﹞
想要了解無政府主義的歷史觀、或是當代城市菁英如何結合廣泛的公民參與,重新思考公共空間、公民文化和遺跡,進行城市改造,「巴塞隆納模式」正是一個典範。巴塞隆納也是舉辦大型集會和活動的熱門地點,匯集全球各地人士和創意。對有些人來說,更重要的是,巴塞隆納或許是個「品牌」象徵,代表旅遊套裝行程,結合些許海灘風情、美酒佳餚,一窺高第建築之美,漫步於蘭布拉大道,充滿琳琅滿目的紀念品,商品化使巴塞隆納成為全球受歡迎的城市之一。
在擁有七百五十二萬三千人口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裡,巴塞隆納是一個重要城市,有一百六十萬的人口,具有兩千年的歷史,對當地許多居民和遊客更是意義重大,歷史悠久的街道和建築成為他們生活、工作和休閒的所在地。對眾人而言,巴塞隆納是一座蘊含豐富歷史的城市,有羅馬時期奠定的現代街道基礎,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成為現今的辦公室、圖書館、博物館、商店、餐館和住宅。巴塞隆納有如可重複書寫的羊皮書卷,其街道、建築物和空間呈現出多層次的新舊風格交織,我們得以從中追溯許多加泰隆尼亞的歷史、社會和藝術領域等先人的遺跡,如:加拉.普拉西迪亞(Gal.la Placídia)、長毛威爾弗雷德(Wilfred the Hairy)、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畢卡索(Pablo Picasso)、尚.吉內特(Jean Genet)、蒙賽拉特.卡芭葉(Montserrat Caballé)等等。同時,巴塞隆納和市民也正面臨攸關未來的重大議題,包括沿海城市面臨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長期以巴塞隆納為首都的加泰隆尼亞自治區,不滿被西班牙政府統治長達五世紀之久,現在正面臨激烈的獨立爭議。
一旦知道該如何切入觀察,就會發現巴塞隆納處處展現不同的歷史和文化層次,使我們得以從中解讀城市變遷過程。例如,高第的建築作品已被公認是巴塞隆納的品牌象徵,高第從工業城市雷烏斯(Reus)來到巴塞隆納後,複雜的城市體驗豐富其建築元素;而「奎爾宮」(Palau Güell)曾是一座私人宮殿,象徵十九世紀工業大亨不斷擴張的財富和權力。遠離市中心的「奎爾公園」,原本意圖打造為一座私人的歐洲花園城市,最終失敗,變成一座奇妙的公園。成功的中產階級商人委託高第建造的私人住宅,遍及巴塞隆納的擴展區(Eixample)和附近的恩典區(Gràcia)之間。另一座建築物「米拉之家」(Casa Milà,又名 La Pedrera,為「採石場」之意)是早期多層樓的公寓專案,由於城市動盪不安,使業主擔心高第意圖添加的宗教色彩,故一直處於「未完工」狀態。當然,高第最著名的作品—聖家堂,一直到他一九二六年去世之前都尚未完工,聖家堂在內戰時期遭到掠奪,並曾在佛朗哥(Franco)極權統治時舉辦備具爭議的活動。目前,飽受議論的「完工」計畫正在進行中。
「蘭布拉大道」本身同樣有其歷史風貌,我們將在後面章節中深入探討。位在這條中樞要道上的「博蓋利亞傳統市集」,努力為當地居民提供日常所需之際,也成為遊客駐足停留的知名景點,延續羅馬時期和中世紀時供應城市所需的市場交易歷史,目前建築本身是在十九世紀徵收全城各修道院之後所建造的,供應傳統的加泰隆尼亞農漁產品、食品、和各式新奇美食,並吸引全球旅客目光。它也是四十三個城市市場網絡的一部分,從巴塞羅內塔(Barceloneta)到奧爾塔(Horta)和薩里亞(Sarrià),近幾十年來一直深受重視和不停的更新。
巴塞隆納其他的機構組織和公共空間也展現了不同層次的轉型。例如: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簡稱巴薩(Barça),在一八九九年由瑞士移民漢斯.甘珀(Hans Gamper,一八七七年至一九三○年)所創立,他把畢生精力都貢獻於此。歷經一個多世紀後,巴薩已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體育團隊之一,球隊會員多為市民,無論勝敗,都充滿民族自豪感和專業運動家精神。如果巴薩所代表的「不僅僅只是一家足球俱樂部」(més que un club),那麼皇家馬德里也不只是巴薩的死敵球隊而已,特別是在內戰結束後。巴薩的主場諾坎普球場(Camp Nou)也是象徵民族認同的熔爐。同時,巴塞隆納還有第二支足球隊—皇家西班牙人(Espanyol),由一位加泰隆尼亞人於一九○○年在巴塞隆納大學所創立。
巴塞隆納的旅遊形象特色也十分複雜。廣告宣傳中吹捧的海灘,數十年前飽受工業化汙染、灘面被鐵道分成兩邊、還充滿著老舊建築。葡萄酒在加泰隆尼亞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周圍的城市生產香醇紅酒和綿密細膩的氣泡酒(cava),巴塞隆納因成為經銷中心而從中獲益。然而,在西班牙海鮮燉飯(paella)、伊比利亞火腿(jamón ibérico)、正餐前的小菜(tapas)和其他進口食品(包括古斯米、壽司和炒飯)充斥之下,不知有多少遊客能真正品嚐到加泰隆尼亞的傳統佳餚,如:雜燴肉菜鍋(escudella)、烤蔬菜雜燴(escalivada)、豬肉香腸煮豆子(mongetes amb butifarra)、蝸牛佐大蒜蛋黃醬(cargols amb allioli)、以及冬季限定的烤大蔥(calçots)佐杏仁蕃茄特製醬汁、和全年天主教節慶日的各式糕點(coques)。
雖然巴塞隆納歷經好幾世紀的進化發展,但各地區還是為當地居民及遊客保存傳統節慶,全城一整年還是多采多姿。例如,每年聖誕節前,主教堂廣場前面都會舉辦聖誕市集(Santa Llúcia fair),在這可以買到耶穌誕生馬槽場景(pessebre)的應景裝飾。每年四月二十三日是紀念加泰隆尼亞守護神的聖喬治日(Diada de Sant Jordi),這天在蘭布拉大道上會匯聚成千上萬的民眾,購買玫瑰和書作為禮物贈送給心愛的人。每當巴薩在重大比賽勝利之後,蘭布拉大道上的「卡納雷特斯噴泉」(Canaletes)就變成球迷歡慶的場所。其他節慶日的音樂和美食,也活躍在眾多社區的公共空間,包括像是在恩典區的「格拉西亞節」,會以手工作品裝飾整條大道。
如今讀者已經可以透過多種方式了解巴塞隆納,在撰寫此書時,我們以巴塞隆納學者、公民和居民的身分,探討歷史、物質建設和複雜文化對城市的影響力,同時也提出其他許多鮮為人知的軼事。若你曾在巴塞隆納駐足停留,那麼透過我們對當代的地域和人文故事的闡明,你將能看到這座城市多層次的面貌。對於未曾到訪或居住於此的人,本書邀請大家一起來了解巴塞隆納的歷史、景觀、精神、和多元歧異—在成為現代化都市之前,這些都早已讓它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使對這座城市瞭若指掌的人,希望本書的論述可以提供你們更有趣的觀察視角。
為了更深入閱讀巴塞隆納,本書各章節依照大時代劃分,呈現實際社會文化脈絡,定位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和地域關係。在每一章中,先概述當時的城市和全球的背景,接著探索巴塞隆納不斷成長變化的過程,從政治經濟的控制和發展,創造出早期的堡壘、商業之都、到現代的工商業強國,時至今日,成為全球知名的旅遊景點。在每一章中,會具體介紹城市的分歧和創造力,包括重大的對立爭議,以及對藝術、文學和音樂的詮釋,豐富巴塞隆納的傳統文化。也會著重介紹跟著城市不斷演變的重要遺址,如巴塞隆納現代化行政機關,正是位於二千年前由羅馬時期奠基規劃的山丘上。
第一章始於城市建立之前,解釋巴塞隆納在地中海廣闊的生態背景。時至今日,仍可見羅馬時期的建設基礎,為這個曾在西哥德人(Visigoths)、阿拉伯人和法蘭克人統治下的堅固領地,奠定千年蛻變的基礎。本章可讓遊客到巴塞隆納市中心一遊之際,得以找尋到這些歷史的地理遺跡,並同時讚嘆其成長蛻變。
第二章介紹巴塞隆納作為地中海的重要城市,以及加泰隆尼亞亞拉岡聯合王國(Catalan–Aragonese Empire)的中心地,從伊比利半島延伸到現在的希臘,透過征服、海上貿易、社會關係和豐富的文化而統一。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特色在哥德區(Barri Gòtic)、拉瓦爾區和里貝拉區(Ribera)的舊城區得到妥善保存(和改造翻新)。此外,保存下來的文化遺產包括宮殿和教堂,以及各種城市建築,而藝術、文學和音樂也記錄下活躍、多樣化的都市面貌。
然而,巴塞隆納的歷史並非只有一連串的勝利。瘟疫肆虐、蠻族入侵、經濟不確定性,這些都削弱了它的長期發展。第三章介紹巴塞隆納轉型為早期現代化城市的重要關鍵,透過卡斯提亞王國(Castilian)擴張版圖,重心從古地中海轉移至新大陸,另一方面,西班牙國家日漸形成,北歐銀行家、商人和軍隊對伊比利半島的興趣日益增長。因此,十六到十八世紀堪稱是巴塞隆納的成長和悲劇時期,尤其是一七一四年九月十一日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中慘敗淪陷為甚,如今,這個日子成了大肆慶祝的加泰隆尼亞民族日(la Diada)。本章結尾處預告了巴塞隆納的第二次加泰隆尼亞文藝復興(Renaixença)的發展。
十九世紀初拿破崙入侵後,巴塞隆納和加泰隆尼亞成為西班牙工業革命的動力引擎。正如第四章中所提及,巴塞隆納號稱「加泰隆尼亞的曼徹斯特」(Catalan Manchester)工業大城,在十八世紀紡織和農業貿易的基礎下,發展成新的生產、金融、貿易和房地產帝國,並拆除曾經用以防禦、卻侷限城市發展的城牆。在這章中將解析不斷發展的城市風貌,以及階級和傳統的嚴重分裂,還有與西班牙政府日趨激烈的衝突,最後,該章節結束於一八八八年主辦世界博覽會。而紀念碑和歷史記憶留存至今,特別是在十九世紀興建的擴展區中。
十九世紀的分裂,在急速發展的二十世紀愈演愈烈,將在第五章深入探討。地方菁英恢復加泰隆尼亞聯邦(Mancomunitat)的傳統,同時,生活條件差的工人,因強烈反對城市剝削而走上街頭,直到米格爾.普里莫.德里維拉將軍(General Miguel Primo de Rivera,一八七○至一九三○)接管西班牙政府、進行獨裁統治鎮壓動亂。儘管如此,巴塞隆納於一九二九年再次舉辦世界博覽會,隨著這個獨裁政權垮台和西班牙君主制廢除,西班牙第二共和國(Second Spanish Republic)隨之建立,成為全國改革的時代,同時加泰隆尼亞也再次取得自治權。然而,西班牙內戰(Spanish Civil War)終止這一切的變革,歷時三年的內戰,造成內部各地嚴重分裂,直到一九三九年佛朗哥軍隊及其軸心國盟友進駐巴塞隆納結束內戰。
第六章探討另一個危機時期—近四十年的佛朗哥極權統治,這對反抗心強的加泰隆尼亞人尤其艱難。和早期艱困的現代一樣,雖然城市和周邊地區蓬勃發展,但這個時代沒有太多特別值得紀念的遺跡。一如早期,巴塞隆納人除了要忍受外部控制,在其他方面也面臨許多挑戰:保護社會、文化和建築遺產;重建經濟實力;要求政治和社會權利等。
最後,自一九七五年佛朗哥逝世之後,在過去充滿勝利和挑戰的悠久歷史中,巴塞隆納再次重生。第七章中,面對當代充滿活力的城市,我們試圖理解新事件和建築的意義,並持續對紀念碑、語言、習俗和權利重新評估,我們必須了解所有日常生活元素是如何被創造、產生爭議、受到捍衛,並同時在過去的基礎上重新改造。在這最終章裡,以巴塞隆納二○○四年舉辦世界論壇作為創新框架,提出城市公民未來所面臨的問題。
雖然本書特別關注造訪巴塞隆納的旅人,但我們也希望這些歷史故事(包括額外的參考資料),能吸引讀者進一步了解巴塞隆納作為全球化城市,它所展現的複雜性和當地人的創造力。無論是崛起成為中世紀帝國的首都,或是在戰爭和慘敗之後的努力重建;不論是受到中產階級菁英、無政府主義者、社會主義技術官僚、或是狂熱民眾的主導,巴塞隆納城市的轉變和另類願景,一直都很引人注目,如同城市中非凡的歷史遺跡般。希望讀者們會在本書中找到巴塞隆納迷人的資訊。
然而,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將巴塞隆納的蛻變過程視為城市實驗室,而非靜態的城市博物館,從中觀察它的成功與失敗,如何成為世界各大城市的最佳典範。巴塞隆納有如古老的羊皮書卷,不經意間,總是可以在街道和紀念碑找到歷史與文化教材。我們想要分享這座城市,把它當成一種重要的集體參與,或許,也藉此給未來的群體發展做出貢獻。
第四章 工業大城(西元1800年至1900年) 在前面的章節中,著重介紹巴塞隆納市中心,以羅馬時期建設為基礎,逐漸擴展到拉瓦爾區、里貝拉和巴塞羅內塔。十九世紀時,巴塞隆納的城市重心在擴展區,是針對主要的歷史發展區域的周圍平原進行城市化,擴建的網狀街區和寬闊的街道,帶有加泰隆尼亞引以為傲的歷史地名。當然,這個關鍵時期的工業和社會革命,始於工人和業主在城牆摧毀前、為了生存所產生的衝突。巴塞隆納的發展開始跨出擴展區:經濟實力取決於周邊的工業飛地(飛地:在一個區域內部有某塊土地隸屬於其他政權管轄),如桑茨和聖安德魯(Sant Andreu)、城外的磨坊鎮如聖科洛馬—德塞爾韋略(Santa Coloma de Cervelló)的科洛尼亞.奎爾(Colònia Güell)、較小的工業城市網、加泰隆尼亞地區豐富的葡萄種植和農業生產地,以及加泰隆尼亞本地、西班牙和殖民地的市場。然而,擴展區代表著物質與政治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城市文化的重新想像。 從加泰隆尼亞廣場到恩典區和周邊村莊,沿著(重新界定的)加泰隆尼亞蘭布拉大道、以及格拉西亞大道和聖胡安大道(Passeig de Sant Joan),綠樹成蔭的長廊成就了一八八八年的世界博覽會,巴塞隆納的菁英們向世界宣示他們的財富和現代化。這個區域包括許多名勝古跡,交織出極具吸引力的街道景觀,可藉此想像和體驗過去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