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存在:年長者與照顧者藝術治療(全彩)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人本存在:年長者與照顧者藝術治療(全彩)
書內容分成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著重在文獻探討和學理論述,包含:年長者與家庭照顧者的失落議題、存在哲學觀與存在心理治療的理論背景,以及人本—存在藝術治療的概念和機制;第三部分呈現了藝術媒材應用於年長者的物理屬性與心理特性,以及高齡團體藝術治療的架構、療效因子和活動規劃,其中包含二十幾個針對社區長者、失能長者和家庭照顧者等所設計且執行過的活動方案;第四部分聚焦在分享臨床案例與實務故事;第五部分則是最後的總結與統整,涵蓋一些與年長者和照顧者工作時,重要的注意事項、現實的困境挑戰和必要的提醒建議。
「當我們跟年長者和其家庭照顧者工作時,除了抱持真誠一致、無條件正向關懷和同理心的態度,與之建立安全、開放、信任的我-汝關係,協助他們覺察身體、心理與靈性的基本和成長需求外,更要關注生而為人的我們,在面臨他人與自己逐步老化∕成長的過程中,所必須正視的邊界處境和終極關懷--死亡、孤獨、自由與無意義。」--吳明富
作者簡介
吳明富/著、審定
學歷:
美國聯合大學 跨域整合研究藝術治療博士
美國路易維爾大學 藝術治療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初等教育學士
經歷:
臺北市立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 藝術治療組 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 兼任副教授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 心理輔導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
美國紐約希望之門青少年中心 藝術治療師
專長領域:
人本-存在取向藝術治療、個別與團體督導、失落悲傷輔導、正念存在攝影治療、美術館藝術育療
證照:
.美國藝術治療執照協會(ATCB)認可證書Board-Certified Registered Art Therapist(ATR-BC #03-174)
.紐約州創造性藝術治療師執照 Licensed Creative Arts Therapist(CAT #000536-1)
.臺灣藝術治療學會(TATA)專業會員(臺灣藝術治療師證書字號:TRAT 2012-019)
呂冠廷
學歷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學士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碩士班藝術治療組 碩士
經歷
羅東博愛醫院 復健技術科 生理/小兒職能治療師
社團法人臺北市社區銀髮族長期照顧發展協會 藝術輔療 帶領者
衛福部預防及延緩失能人員培訓--特色課程 藝術活動設計 講師
亞東醫院 精神科 實習藝術治療師
八里療養院附設中和職能治療所 失智症藝術團體 帶領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信義據點/文山坊 失智藝術團體 帶領者
臺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 藝術團體 帶領者
社團法人臺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 失智藝術團體 帶領者
臺北市文山區老人服務中心 藝術團體 帶領者
臺北市士林健康服務中心高齡友善體驗館 藝術團體 帶領者
新北市立蘆洲公共托老中心 藝術團體 帶領者
桃園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 失智據點 藝術團體 帶領者
現職
社區行動治療師
馬偕護理專科學校 高齡服務事業科 業界講師
多所長照機構/日照中心/康復之家 藝術團體 帶領者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共融藝術專案「漫漫長夜光的禮物」共同主持人
專長領域
年長者藝術輔療/治療團體帶領、年長者/兒童/精神科職能治療
證照
國家高考 職能治療師
臺灣藝術治療學會 會員
第一部分 年長者與照顧者藝術治療概論
壹、前言
貳、臺灣高齡現況與概論
參、年長者與照顧者的藝術治療
肆、小結
第二部分 人本-存在取向藝術治療應用於年長者族群
壹、存在主義哲學
貳、存在心理治療
參、年長者的存在焦慮
肆、人本-存在取向藝術治療
伍、小結
第三部分 媒材應用與活動設計
壹、媒材的物理和心理特性
貳、年長者的藝術治療團體
參、失能長者活動方案範例
肆、社區長者活動方案範例
伍、家庭照顧者活動方案範例
第四部分 個別與團體藝術治療案例
壹、機構長者--阿黎奶奶的故事
貳、中風失能長者--阿勇爺爺的故事
參、社區長者藝術治療團體療效因子探究
肆、慰安婦阿嬤攝影藝術治療工作坊
伍、家庭照顧者個別藝術治療歷程
第五部分 建議、注意事項和總結
附錄
附錄一 正念紮根和呼吸練習
附錄二 藝術治療活動設計與記錄格式
參考書目
主編序
在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碩士班藝術治療組,教授「藝術治療理論與實務II--成人與老人」已經三年,這門課是從原本的「臨床藝術治療--成人」進化而來。好幾年前,當我著手調整和修改整個藝術治療碩士課程的架構時,就已意識到臺灣的結婚率下降、少子化嚴重、人口老化浮現的現象,藝術治療應用於老人族群在未來將有其莫大需求和迫切性,所以在既有的課程規劃裡加入探討與年長者相關議題的理論與實務操作;另一方面,本校心理諮商學系主任游淑瑜教授,於2018年成立了「高齡諮商實務」教師教學專業成長及跨領域社群,集結諮商和表達性藝術治療領域的老師共同參與,我很榮幸能加入此社群定期聚會,透過演講和研討會,聆聽相關學者的分享,並且相互砌磋彼此學習。這本書不少的內容便是這幾年來教與學的集錦與統整。
不過,我一開始並沒有意圖要撰寫一本關於年長者與照顧者藝術治療的書籍,畢竟自己在銀髮族群的服務經驗較著重於社區長者,包含慰安婦阿嬤、癌症病友、社區中心的長輩和社福機構的年長志工等;對於家庭照顧者的關照,也僅以密集性團體工作坊的形式來介入。這些從2007年留美歸國後累積了十幾年的實務經驗,除了幾個正式的研究成果和論文發表外,很多都沒有拍照記錄下來或事先徵求同意可以撰寫成書,因此更欠缺動機和足夠資料能集結成冊……直到本書的另一位作者,也是我的學生呂冠廷主動徵詢我的想法,這本書才慢慢有了明確的輪廓和雛形。
我幾乎每一、兩年就會邀請其他的藝療師共同翻譯一本關於藝術治療的書,一方面是希望把一些臺灣所欠缺的學術文獻補足,做為推廣之用;另外的原因是為了教學方便,成為授課時的教科書。在撰寫此書之前,亦單純想挑選一本國外學者所著的高齡藝術治療書籍來翻譯就好,冠廷也十分有興趣加入翻譯的行列,因為他一直都於長照機構工作。原本是職能治療師的他,在安養中心和護理之家服務失能長者已經多年,不間斷都有運用藝術活動與年長者互動,促使他踏入藝術治療領域持續進修,冀望能整合職能治療與藝術治療兩個專業,造福更多的年長者。
由於冠廷在面對機構長者和失智長者有著深刻的工作體驗,補足了我這方面所缺少的臨床經驗和研究資料,經過彼此的溝通和討論,我們決定用合寫取代合譯,同時參考2016年於洪葉文化出版《藝術治療工作坊》的編輯架構,將本書內容分成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著重在文獻探討和學理論述,包含:前言概論、年長者與家庭照顧者的失落議題、存在哲學觀與存在心理治療的理論背景,以及人本-存在藝術治療的概念和機制;第三部分呈現了藝術媒材應用於年長者的物理屬性與心理特性,以及高齡團體藝術治療的架構、療效因子和活動規劃,其中包含二十幾個針對社區長者、失能長者和家庭照顧者等所設計且執行過的活動方案,提供讀者參考並適時適地調整及彈性運用;第四部分聚焦在分享臨床案例與實務故事,包括:機構長者阿黎奶奶和阿勇爺爺的個別與團體藝術治療歷程、社區長者藝術治療團體的成效分析、慰安婦阿嬤攝影治療工作坊與展覽紀實,以及照顧者小玲藉OH圖卡和藝術創作的生命敘說;第五部分則是最後的總結與統整,涵蓋一些與年長者和照顧者工作時,重要的注意事項、現實的困境挑戰和必要的提醒建議。
關於書名《人本存在:年長者與照顧者藝術治療》,是我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與思考後才定案。即便多年來自許是一位人本-存在取向的藝術治療師和藝術治療教師,在服務、督導和教學三方面,也融合運用個人中心、完形正念和存在心理動力學的理論與技術,但書名中的「人本存在」並非在說明這本書已完整呈現人本-存在藝術治療取向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在強調它的核心價值與精神。當我們跟年長者和其家庭照顧者工作時,除了抱持真誠一致、無條件正向關懷和同理心的態度,與之建立安全、開放、信任的我-汝關係,協助他們覺察身體、心理與靈性的基本和成長需求外,更要關注生而為人的我們,在面臨他人與自己逐步老化∕成長的過程中,所必須正視的邊界處境和終極關懷--死亡、孤獨、自由與無意義。
人本存在、存在人本,關照自我與照護他者同等重要、相輔相成,這是對所有助人工作者的由衷提醒。整本書我們統一採用「年長者」或「長者」一詞取代「老人」、「高齡者」或「銀髮族」,理由無他,「長者」是一般我們對銀髮高齡老人的尊稱,也是在專業服務時較普遍使用的口語稱謂,多一點以人為本的人性關懷。
本書的內容亦可說是自己過去幾本著作的延伸:《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與黃傳永合著《藝樹園丁:失落與悲傷藝術治療》;和徐玟玲共撰《藝術治療工作坊:媒材應用與創作指引》;以及2012年參與「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所出版《獻給臺灣阿嬤的書:堅強的理由》。年紀越大,越覺得「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更會珍惜這一路走來積累而成的知識和經驗,也更加感恩內文中參考過的所有研究成果與學術文章背後付出努力的各領域學者和實務工作者們。即便我們已謹慎檢視此書中引用文獻的正確性和完整性,若有遺漏之處,敬請原諒與不吝指教。
在這裡要感謝輔仁大學社工系林珍珍老師與我合上「成人與老人藝術治療」這門課,提供給學生多元的觀點和跨領域的學習。更特別謝謝冠廷的投入,剛升格新手爸爸的他,要於家庭和工作兩邊跑,著實辛苦,而他在長照現場的實戰經驗和論文研究《存在藝術治療團體應用於長照機構中高齡者之探討》,讓這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及完整;同時,也要鄭重感謝以下幾位優秀的學生,他們與我共同完成和發表的質性研究和期刊文章為這本書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實證和論述基礎:陳昱如《社區老人參與藝術治療團體進行生命回顧並探索生命意義之研究》;林正寰《我畫我夢:存在藝術治療夢工作做為諮商者自我覺察方法之探究》;江妍慧《存在藝術治療夢工作應用於乳癌病友心理社會適應之探究》;陳瑜慧《藝術治療介入失智症家庭照顧者之個案研究:以圖卡作為圖像對話媒介》;以及曹又之《樂活老化:藝術治療師帶領長照中心高齡者藝術治療團體之經驗研究》。
封面中的作品是我在一次與藝術治療師 Pat Allen 進行督導,談論到自己當時面臨老化和存在危機時,於歷程中即興創作出來的視覺影像:充滿能量的陽光和巨大樹木的身影,庇蔭了純真嬉鬧的兒童,不免也使躲在角落裡那位愁容滿面的熟齡學者相形見絀。這是對自己的警惕和勉勵:look up & look out,向上看、正念行。接納和正視老化議題,不該從退休之日才開始,提前準備、儘早調適,才是優雅老去的不二法門。
吳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