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美海中浮游生物圖鑑:254種浮游生物的真實姿態全收錄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絕美海中浮游生物圖鑑:254種浮游生物的真實姿態全收錄

作者:若林香織田中祐志
出版社:台灣東販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28日
ISBN:978986511519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48元

超過250種海中浮游生物的真面目,
現在就讓你看看!
 
  你知道蝦蟹魚等生物小時候,其實也都是過著浮游生活嗎?
  你知道是哪一種烏賊,身上布滿了超過500多個發光器嗎?
  你有看過「海樽」這種長得像圓桶一樣的浮游生物嗎?
  你有聽過「𧊕」這種擬寄生浮游生物嗎?
 
  其他還有水母、櫛水母、駝蝶螺、海天使、烏賊幼體、蝦蟹幼生、蝦蛄、放射蟲、有孔蟲,
  你是否都曾經聽過這些有趣的名字,
  卻搞不太清楚牠們到底長什麼樣子?
 
  平時總是生活在深不可測的海洋中,
  體型微小到肉眼難以分辨,
  但其實牠們的美麗,一點都不輸給陸地上的生物!
 
  本書由日本海洋學者×水中攝影師聯手打造,
  滿滿收錄了254種從常見到鮮少見到的海中浮游生物介紹,
  以及生物們的實寸照片,和各式各樣的生態照片。
  其中也包括專業攝影師親授,水下攝影的步驟及技巧!
 
  推薦給:
  ✓對海中浮游生物有興趣,想要多多了解牠們的人。
  ✓對攝影有興趣,想要挑戰看看拍攝水中生物的人。
  ✓想要看看美麗水母等浮游生物的照片,放鬆身心排解生活壓力的人。
 
本書特色
 
  .刊載超過250種以上全彩生物照片,以及生態介紹文字,其中也有實寸照片。
 
  .主要執筆者皆為專業領域學者,本書所介紹的相關知識既豐富紮實亦不失嚴謹,時不時也會穿插科普小專 欄。適合有志於海洋生物學者閱讀。
 
  .教授如何拍攝海中生物,以及介紹洋流、地形等地科知識,適合海中攝影初學者。

作者簡介
 
若林香織(Kaori Wakabayashi)
 
  廣島大學綜合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教授。1981年生於石川縣能登町。修畢富山大學研究所理工學教育部博士課程。理學博士。曾做過東京海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PD)和西澳洲科廷大學的訪問學者,隨後就任現職。專攻科目是海洋無脊椎動物的生殖生態學與胚胎學,最近對幼生生物的分類學也頗感興趣。因受到海洋小型生物的曼妙形態與充滿力量的生存面貌吸引而成為一名研究人員。為了解其多樣化的外形和行為意義,她如今正持續與潛水員一同下水進行生物的觀察研究。
 
田中祐志(Yuji Tanaka)
 
  東京海洋大學學術研究院海洋環境科學部門教授。1960年大阪府堺市出生。由於親近泉州與紀州海洋的經驗,他以研究海洋為志向,進入京都大學農學部水產學科就讀。其學士及碩士論文均投入在「舞鶴灣及若狹灣出沒魚類之浮性卵的散布與群聚」研究上。碩士課程結業後,進入北海道立稚內水產實驗場,在漁業資源部工作。後來先後在近畿大學農學部水產學科、加州大學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及東京水產大學就任過後轉任現職。專門研究浮游生物學,並且仍在不斷探究海洋漂流生物「如何活得如此精彩絕倫」之謎題。
 
攝影者簡介
 
阿部秀樹(Hideki Abe)
 
  水中攝影師。1957年生於神奈川縣的藤澤市。立正大學文學院地理學系畢業。他注重日本海洋的多樣性,並圍繞著「從北海道至沖繩的大海、人,以及水中環境」這一議題,透過「里海(人與自然共存的海岸生態)」的樣貌展示於人前。尤其在魷魚及章魚類生物的攝影上,他與日本國內外學者合作的珍貴影像和照片廣獲國際好評。水生生物的生態攝影是他擅長的領域;從業餘時期開始,他在這個領域中追尋參與的生態活動遍及百種,同時藉此在電視節目等處活躍,甚至執行協調整合的工作。浮游生物的拍攝耗費他25年的歲月,如今也將繼續在這方面努力不輟。

大自然造物之美 浮游生物……2
水中浮游生物的真面目是?……6
浮游生物的分類……8
洋流與潮流的差異為何?……10
一起來觀察浮游生物吧!……12
挑戰拍攝浮游生物!……20
試著測量浮游生物!……22
用詞解說……26
本書的使用方法……28
本書出現的浮游生物一覽表(實物大小)……30

水母……38
櫛水母……50
浮游貝類……54
幼生螺貝……68
烏賊與章魚……70
沙蠶與星蟲動物……82
蝦……86
龍蝦與蟬蝦……92
寄居蟹與鎧甲蝦……98
蟹……102
蝦蛄……110
𧊕類……112
其他無脊椎動物……118
仔魚與稚魚……132
放射蟲……166
有孔蟲……172
藍綠藻……173

學名索引……174
參考文獻……176

作者序
 
大自然造物之美  浮游生物
 
  外形如長角的恐龍般神奇的甲殼類幼生,身著遠比自己身體長好幾倍的羽衣並在水中漂浮的仔稚魚,到現在我還是忘不了初次見到這些可愛生物時的震撼。幾乎沒什麼自主游動能力的牠們演化成可適應海中浮游生活的樣貌,像是擁有透明的身軀,會用長長的棘刺避開掠食者的攻擊,或是長出擬態成水母觸手般的絲狀長鰭等等。
 
  儘管是一些連該歸類在哪種屬別都不知道的存在,我也依然被牠們的美麗造形和生存策略給深深吸引。這個領域可用來當教科書的書籍很少,就算有也幾乎都是一堆字的外文書。此外,那些價格昂貴的書我也買不下手,所以幾乎都是隻手拿著素描本就跑去泡在國家圖書館。
 
  感覺到海中浮游的小小生物所具備的創造性與靈感,並潛心投入這塊的不只我一人。由法國建築師勒內.比奈(René Binet)設計的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入口,據說其靈感便是來自於同時代的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Ernst Heinrich Philipp August Haeckel)所記錄下來的放射蟲圖畫。放射蟲大多都是小於一公釐以下的微型生物,不過海克爾在《自然界的藝術形態》(Kunstformen der Natur)書中畫的放射蟲,那呈現玻璃質感的外殼,大多充滿令人驚豔的造形之美。他所流傳下來的那些連同放射蟲在內的無數浮游生物素描畫,已成為我拍攝熱情的巨大原動力。
 
  了解得愈多,看到的愈多,就愈覺得被浮游生物的魅力所俘虜的不該僅只我一人。那出現在取景器裡的美麗與神秘,總是令人驚異又感動。這就是「浮游生物」的魅力。
 
(阿部秀樹)

水中浮游生物的真面目是? 在水中浮游(漂浮)的生物,就稱為「浮游生物」。 所謂的浮游生物到底是什麼呢?                             浮游生物 無論是在海洋還是湖泊沼澤,只要在水裡浮游的生物就叫作「浮游生物(Plankton)」。這是一種在水中漂流生存的生物總稱,這種生物並不會固定依附在某樣東西(底積物或其他生物)上。浮游生物幾乎含括所有分類階元的物種,無法斷定「這個分類都是浮游生物,而那個分類則非浮游生物」。 自游生物 與漂流維生的生物相反,游動力強的生物稱作「自游生物」或「游泳生物」(Nekton)。一般會想到的是魚類、烏賊或鯨魚之類的。 底棲生物 不同於浮游生物或自游生物,附著在泥沙、岩地、人工造物上的生物,以及生活在底部或泥沙之間,通常不會離開地面的生物,人稱「底棲生物」(Benthos)。後文將會提到,像那種過著「階段浮游生物」生活的無脊椎動物,牠們的成體多半是這種「底棲生物」。「底棲生物」一詞跟「浮游生物」一樣,都是指該生物的生存方式,而不是代表牠的分類階元。 在多樣化的生物之中,也有一些生物可同時兼任浮游生物、自游生物和底棲生物的身分。例如比目魚的幼生是在水裡漂浮的浮游生物,成體則既是觸底生活的底棲生物,同時也是一種具游泳能力的自游生物。 浮游生物的定義和語源 「浮游生物」的定義是「游動(移動)能力微弱或完全不具此能力,且順著水流漂游的生物」。但也有明明叫作浮游生物,移動能力卻不錯的物種。比如說,磷蝦或燈籠魚的同類中,也有一些生物會在一天之內上下移動,其升降距離達數百公尺。由於牠們擁有這樣的游泳(游動)能力,所以有時不被稱為浮游生物,而是叫「微游泳生物」;不過也不是「只要能游一定距離,就會被從浮游生物中除名」,目前並無這種規定。「所謂的浮游生物,是在水中漂流的生物,而且是可以用水桶或浮游生物採集網等工具捕捉的生物」——我認為這樣的定義較為妥當。浮游生物的英文寫作「plankton」,據說本來源於希臘語「πλαγκτόν」一詞,字義為「流浪者」。按照英國哈代爵士(Sir Alistair Hardy)的說法,這句「πλαγκτόν」有「不得不違反自身意志,進行漂泊之人」的意思。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