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不夠好:抓住否定自己的原因,找到肯定自己的方法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誰說我不夠好:抓住否定自己的原因,找到肯定自己的方法
我們都得了「覺得自己不夠好」這種病!
你自卑,常覺得自己不完美;
你沒自信,必須等一切到位再說;
你找藉口,各種理由一大堆……
請問你還要讓這種負面想法寄生多久?
否定自己,請到此為止;認識自己,從現在開始!
真正的大人都知道,不一定要成功才會快樂,成功了也不一定快樂。
我真正想過的,是一個快樂的人生,不是成功的人生。__褚士瑩
每次碰到要跟外國人講英文,總會說,不好意思我英文不夠好;
要推你負責專案,獨當一面,往往害怕不敢跨出第一步,還是下次,下次吧;
為什麼沒有上大學就自認是敗犬,前途沒價值,
魯蛇(loser)羨慕溫拿(winner),但又找不到充實自己的方法,
人生勝利組更極端,樣樣都想得第一,焦慮落後了就怕沒面子……
「覺得自己不夠好」,不是謙虛的表現,
是打擊信心,粉碎價值觀的前兆?
褚士瑩在每年上百場演講中,第一線面對徬徨年輕人的追夢挫折,聽到職場上班族的個性困境──有人覺得自己太小,習慣聽別人的意見;有人覺得自己不夠幸運,運氣好的人才是天之驕子;有人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桂冠從來不在自己頭上……最重要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已經成為普遍心理疾病,這個障礙在潛意識變成阻擋自己成長的絆腳石而不自知。
如果你真的「愛」自己,就應該把自己當成大人看待,停止表現得像個孩子。
如果覺得自己不夠幸運,那麼一生至少有四十個機會,你抓住了幾個?
如果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是否你只是在「找正確答案」,而不是「找自己的路」。
如果你是「完美主義者」,你有沒有想過是否「完美」才是痛苦的根源?
不是看輕自己,也不必過度自戀
本來只要認識自己,定位自己,
任何環境或困難都無法左右你的決心。
作者簡介
褚士瑩
一個從小就喜歡到世界盡頭去旅行的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
2001年起計畫遍佈世界各地,七大洋五大洲只缺南極洲跟南冰洋,他很愛自己的工作。在緬甸衝突地區的和平工作,讓褚士瑩意識到發展工作的極限,因此從2015年赴英國倫敦瑞士哲學作家艾倫‧狄波頓成立的「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學校),後來在法國「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哲學踐行學院)師事奧斯卡‧柏尼菲博士,學習哲學諮商,目標是在緬甸內戰衝突地區成立一個草根哲學機構,鼓勵武裝部隊跟難民營中長大的孩子一起思考「和平為什麼比較好?」,進一步用哲學思考來面對世界上各種戰爭、貧窮、難民、移工、歧視等複雜的問題。
在台灣期間,他串連在地與國際團隊,一起關心兒童與成人的思考教育、訓練NGO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社區營造、小農與永續農業、自閉症成人、失智症家屬的支持。中文出版品包括《到天涯的盡頭歸零》〈時報出版〉、《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大田出版〉等五十多本作品。
【前言】我們都得了「覺得自己不夠好」這種病
01覺得自己還太小
如果你真的「愛」自己,
就應該把自己當成大人看待,
停止表現得像個孩子。
02覺得自己知道太少
如果你覺得自己知道太少,
就應該學會傾聽,
停止告訴別人自己多麼有趣。
03覺得已經來不及
如果你覺得「沒時間」,
表示那些事情並不重要;
如果你覺得「來不及」,
表示你只在乎結果,不在乎過程。
04覺得自己不夠勇敢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勇敢,
就承認你的恐懼,
看清楚,真相並不可怕。
05覺得運氣不夠好
如果你覺得運氣不好,
人生有四十個機會,
你把握了幾個?
06覺得自己不夠優秀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優秀,
是否你一直在「找正確答案」,
而不是「找自己的路」?
07覺得愛情不夠好
如果你覺得愛情不夠好,
那是因為你愛的是「自我」。
08覺得工作不夠好
如果你覺得工作不夠好,
那麼請找出你下輩子仍想做的
工作是什麼?
09覺得社會有問題
如果你覺得社會有問題,
有一隻看不見的手,
叫做「同情」,你發現了嗎?
【後記】具備思考的能力,就不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後記
具備思考的能力,就不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我的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到台灣時,發現一個很奇妙的現象。
「I a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對不起,我的英文很破。
幾乎是每個人見到奧斯卡的第一句話。
「他們為什麼要跟我道歉?」奧斯卡轉頭,一臉不解地對著負責幫他翻譯的我說。
「我是法國人,我們法國人的英文也很爛,但是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嗎?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因此跟別人道歉。實際上,我們覺得可以的話,全世界都應該說法語才對。」
我只能尷尬地聳聳肩,輕輕地說:「Welcome to Taiwan.」歡迎來到台灣。
為了不是自己的錯而道歉。
為了根本沒有錯的事道歉。
法國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甚至被當成值得頌揚的「美德」,以至於許多人爭先恐後跳進坑裡,每天為著各式各樣莫名其妙的事情道歉—比如向法國人為了自己的英語不夠好而道歉。
這樣難道活著不覺得累嗎?
在日本超長熱賣的《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前兩年在韓國叫做『미움받을 용기』(中文直翻的意思是「接受怨恨的勇氣」),甫出版就熱賣二十五萬本,台灣被翻譯成《被討厭的勇氣》後也再版不斷,無論是台灣、日本還是韓國,這三個社會中,長期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人際關係」的問題與壓力,如果不順著大多數人的想法與作法,就會被他人討厭;反之,若想要不被其他人厭惡,反過來則會壓抑自己的想法。所以這本書告訴讀者,只要運用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不需要變得特別,只要接受現在的自己,不必被過去羈絆,因為人生永遠都有選擇的可能性。
「咦?這不是常識嗎?」我的哲學老師奧斯卡一臉疑惑地說,「難怪我助理一直說我的書要寫簡單一點,才會暢銷。」
有趣的是,這本暢銷書在中國大陸,雖然銷售成績也不俗,賣出七十萬冊,但是別忘了中國是個一人買一包口香糖,就會賣出十三億包的地方。相對來說,韓國消費趨勢評論家金蘭都,原本寫給兒子的隨筆之作《疼痛,才叫青春》,在中國也銷售近百萬冊,超過《被討厭的勇氣》,所以相對來說,並不是那麼獨特。這本書翻譯成英文版《The Courage To Be Disliked》之後,在西方的反應也出乎意外地平淡,這本號稱宣揚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思想的暢銷書,更從來沒有被翻譯成德文在歐洲出版。
阿德勒心理學之所以能在日、韓引起共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人類不論在哪個社會中都會遭遇到相同的困境。因為這本書熱銷的地方,都是在社會集體壓力與壓抑程度強大,教育體制和職場文化規範較多、同儕壓力大的環境。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台灣,害怕「被討厭」,缺乏勇氣說「不」,而在個人對社會規訓的反抗意志強,更願意說「不」的地方,自然就沒有這個需求。阿德勒的理論強調「人要與社會有所連結,不要離群索居」,在重視社會性的東方世界,比較好理解,也容易引起共鳴。
這也是為什麼《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日本阿德勒學會顧問岸見一郎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面強調,許多讀者其實被這本書的標題誤導,誤解了阿德勒的中心思想,並不只是「不怕被討厭」,或是很多人掛在嘴上的:「你要不要討厭我,是你的課題,不用把它變成我的課題」。
其實阿德勒強調「人要與社會有連結」,個體存在的價值是基於能夠「對群體做出貢獻(共同体への貢献)」,這個所謂的群體,可以是家庭、學校、職場、社會、國家、甚至是過去、現在、未來的人類全體,全世界、全宇宙。但是群體不一定是對的,一個黑心企業,可能會以要員工對公司做出貢獻而進行壓榨;一個問題家庭,可能會以對家庭做出貢獻為名,對家人進行心理跟肢體上的侵害,在這個時候,個體要能夠跨出這個群體的界線,願意做出可能會被這個小群體討厭的事情,在為了增進整體社會的福祉前提下,向媒體或是政府當局舉發黑心企業的行徑,或是舉發自己的家庭對自己或是家人進行的家暴或是性侵。如果只是停留在個人好惡的層次,望文生義去理解《被討厭的勇氣》這樣的標題,其實是連作者本人都沒有辦法接受的誤解。
無論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缺乏勇氣,所以總在為不是自己的錯誤道歉,還是把勇氣用在錯誤的地方,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跟喜好,即使被討厭也不在乎,都犯了走在兩個極端的錯誤。最有效的解套方法,其實就是「思考」,具備思考的能力,就不會總是覺得自己英語不夠好、愛情運不夠好、學歷不夠好、家庭背景不夠好、工作不夠好、社會不夠好……而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不夠好」的我,有沒有能力「對群體做出貢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當然就是一個夠好的人。那個時候再來勇敢地說「你要不要討厭我,是你的課題,不用把它變成我的課題」,也不嫌遲。
不要懷疑,你就是大人了! 如果你是大學生,我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跟一個壞消息,你想先聽哪一 個? 好消息是,你已經是大人,不是孩子了。 壞消息是,你明明已經是大人了,卻還表現得像個孩子。 其實,你不是因為考上大學才變成大人的,你在法律的眼光,滿十五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大人了,但那時候你太忙著讀教科書、背誦標準答案,所以沒注意到自己已經不是小孩的事實,不過那並非完全是你的錯,很多貓咪也會這樣,明明長大了,還會想辦法把自己塞進小時候睡覺的紙箱裡面。 你要知道,貓並不像牠們外表看起來那麼聰明,貓咪已經被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心理學和生物科學副教授蘇珊娜(Suzana Herculano-Houzel)及其研究團隊,所開發出來的新神經解剖學方法測量並計算出貓和狗大腦皮層中的神經元數量以後,證實貓是一種比狗要蠢得多的動物,因為狗有大約五億三千萬皮質神經元,而貓被發現有大約兩億五千萬皮質神經元,而人腦擁有大約一百六十億個皮質神經元。 其實早在上大學之前,你早就不是童工,可以外出合法工作,養活自己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根據工廠法第五十七條,十三歲以上就可以在工廠當學徒,勞動基準法中所稱的童工,是指十五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受僱從事工作者,但十五歲前,只要國中畢業,也可以合法在工作性質及環境無礙身心健康的職場工作。即使是童工,只要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不在例假日或是晚上八點至翌晨六點時段工作就可以了。 滿十六歲以後,當然可以在便利商店上大夜班,因為你在勞基法的眼中就是大人。這不只是台灣,香港的規定也很類似。 在台灣,女性滿十五歲,男性滿十七歲,就可以自己訂定婚約;女性滿十六歲,男性滿十八歲,就可以自行決定結婚,都不需要家長同意,因為你是大人,不要沒事演灑狗血的鄉土劇。 滿十六歲的人,就能合法立遺囑,有志當農夫的話,也可以申請自耕能力證明書,自行購買或受贈耕地。 滿十八歲的人,不只可以觀賞限制級電影,可以考領汽車、機車駕照,要開農用曳引機也可以,而且開始適用一般刑事訴訟法,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