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970世代詩人詩選集 (紫綠二色書衣‧隨機出貨)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台灣1970世代詩人詩選集 (紫綠二色書衣‧隨機出貨) 

作者:
出版社:小雅文創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28日
ISBN:9789869566582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為《銀河詩刊》世代詩選系列的第三輯,體例調整、編委更替、收錄更為全面,榮獲國藝會出版補助。以1970世代詩人詩選為主題,自王宗仁至德尉等,共選錄了48位世代詩人作品。由詩人陳皓與楊宗翰主編,本書彙為一冊,希冀取樣多元而完備,可一窺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風景。

  一九七○世代詩人的作品像開啟一扇任意門,在不同的寫作主題取樣與不同的寫作面向,駕馭繁複長篇的行文、涉入歷史縱深的意象、行走於文法句讀的邊緣、飛越地景的書寫或是跨入家庭的親情符徵,每一詩篇都在開啟全新的視野,提供跨越想像的門徑。

  【詩選作者名單】
  王宗仁‧黑俠‧代橘‧可樂王‧李癸雲‧張寶云‧侯馨婷‧董恕明‧龍青‧丁威仁‧姚時晴‧范家駿‧凌性傑‧李長青‧許赫‧木焱‧王厚森‧何景窗‧何雅雯‧吳鑒益‧林怡翠‧洪書勤‧孫梓評‧
  曾期星‧廖之韻‧鯨向海‧伊格言‧吳懷晨‧林婉瑜‧林德俊‧
  邱稚亘‧若驩‧陳柏伶‧楊寒‧解昆樺‧瞇‧冰夕‧宛璇‧
  楊佳嫻‧楊瀅靜‧騷夏‧甘子建‧曹尼‧然靈‧達瑞‧劉亮延‧
  劉哲廷‧德尉

本書特色

  莫蘭迪雙色書衣設計,隨機出貨,
  體會低調不失奢華的閱讀風情。

  面對浩瀚詩海,該去哪捕撈一個時代精華之作?
  「詩選」當是十分合理的答案!

  世代詩選的必備性:
  - 精華匯萃俱研究價值
  - 精選詩作俱超值水準
  - 世代定位俱文史價值
  - 品味設計俱典藏意義
  - 價格平實推廣書香社會

編者簡介

陳皓

  陳皓,新北市人。曾任《薪火詩刊》《鳴蛹季刊》《野薑花詩刊》主編、《曼陀羅詩刊》編輯委員、《葡萄園詩刊》美術編輯。
  詩作曾獲「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兩岸漂母杯文學獎」、「枋橋藝文獎」、入選《兩岸當代詩萃》、《1960世代詩人詩選》等。

  著有詩集《在那裡遇見寂寞》(秀威,2010)、《空間筆記》(小雅文創,2018)。編著《1960世代詩人詩選》(小雅文創,2014)、《台灣1950世代詩人詩選》(小雅文創,2016)等。展覽:「藝術試探芻論──現代水墨個展」(台北,1987)、「消失的風景──人文攝影個展」(台北,1988)、「夢土──版畫詩展」(台北,1989)。

  現為專職空間設計師,出版、策展人、「小雅文創」總編輯。

楊宗翰

  楊宗翰,1976年生於台北,現任教於淡江大學中文系。著有評論集《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秀威經典,2017)、《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新銳文創,2012)、《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巨流,2002)、《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文津,2002)。主編《交會的風雷:兩岸四地當代詩學論集》(允晨,2018)、《淡江詩派的誕生》(允晨,2017)、《血仍未凝:尹玲文學論集》(釀出版,2016)、《台灣文學史的省思》(富春,2002)、《文學經典與台灣文學》(富春,2002)。合編《輕裝詩集》(辛鬱遺作,與封德屏合編,斑馬線文庫,2018)、《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與林于弘合編,秀威經典,2017)、《逾越:台灣跨界詩歌選》(與徐學合編,福州海風,2012)、《跨國界詩想:世華新詩評析》(與楊松年合編,唐山,2003)。另策劃主編過「林燿德佚文選」、「菲律賓華文風」、「馬華文學獎大系」、「馬森文集」、「台灣七年級文學金典」等系列出版品。

 

【序一】
016  世代作為方法/楊宗翰
【序二】
022  以夢想抵達詩的星空/陳皓

一九七○

王宗仁  作品
029    他的紀念日
030   在這裡
032   父親‧我的詩
034   現在
035   【散文詩】模特
036   【散文詩】詩人自言自語:嚴重地心不在焉
038   【散文詩】烏托邦

黑  俠  作品
041   寫字
044   假設長奔
046   桃花
047   行旅

一九七一

代  橘  作品
049   我是煩躁的
057   臉
058   五福新村

可樂王  作品
061    荒泉
061    燃燒的馬
062    星夜迷航  
064    亮晶晶女生娃娃
067    情歌  
068    一個男孩爽藍天
070    盛夏夜祭
071    帝國火車風景奔馳

李癸雲  作品
075   她鄉
078   編織的女人
083   感覺
084   女流──給母親和女兒

張寶云  作品
087   都付與頹垣
087   誌異
088   漬物
089   叢林記事
090   怙
091   管錐
092   零餘者
093   石紋
093   萃取禱告
094   【散文詩】天宇深處
095   完美座標系統入門

侯馨婷  作品
097   台北,雨很專心
098   書店豔遇
100   關於你的那些小哀怨
103   沒有一天不下雨

董恕明  作品
105   晚歌──致曾珍珍老師
106   【散文詩】遠行
108   【散文詩】秋
109   【散文詩】打擾
110   無心
110   使命
111   其石

一九七三

龍  青  作品
113   荒野之美
113   虛構
114   流年
115   暮晚
116   遙望敬亭山
117   西藏的藍
118   蝴蝶
119   飲酒謠

一九七四

丁威仁  作品
121   走詩高雄──瓦窯的剪影
124   編年臺北──關於島嶼
125   小詩:拉肚子三首
126   啟蒙的日常──致你與我的中年
128   德布西變奏
      ──致安地斯區(la zona andina)難民
130   走詩磺溪──離開
132   貝貝的食譜──乳酪披薩卷

姚時晴  作品
135   明信片裡的海,的草皮
136   暮蟬
137   因為找尋靈感的緣故
138   【散文詩】當我說是的座標,便是你開始誤解並產生誤差值的飛行航線
139   寫情詩的時候
139   未知書店(The Unknown Bookstore)

范家駿  作品
143   粗人
144   鹿抄
146   遺傳

凌性傑  作品
149   島語
150   生命游擊──讀切.格瓦拉畫傳擬代而作
152   La dolce vita
      ──義大利文,甜蜜生活之意為我親愛的那人而作
154   螢火蟲之夢

一九七五

李長青  作品
157   姓名學
160   歡迎來到我們的山眉
      ──兼記南非小說家姆佩(Phaswane Mpe,1970 -  2004)
164   六十七號的孩子們
      ──紀念Lisa Tetzner(1894 - 1963)
166   親像,有光
170   黑暗之心
      ──關於海的倒敘,以及康拉德(Joseph Conrad , 1857 - 1924)

許  赫  作品
173   1221.處理過的空氣:淨化之必要
174   1222.處理過的空氣:自由的國度
174   1223.被處理過的空氣:這樣教小孩
175   1224.被處理過的空氣:他們說很毒
176   1225.被處理過的空氣:報紙很棒
177   1226.被處理過的空氣:比色情雜誌更秘密

一九七六

木  焱  作品
179   傾向性
      ──閱讀黃龍坤詩作〈性傾向〉有感
180   2016
182   黃昏的花園裡
182   這裡沒有黃昏
183   這裡不是花園
184   不堪回首
      ──閱讀臉友Bonnie Tu留言 「詩人的及時回頭是我的不堪回首」有感。
185   我們,聽死亡賦格

王厚森  作品
187   默與響──記旅途中停歇台東那界海
188   一尾超現實的魚──詩誌「風車詩社」楊熾昌
190   隔夜有雨──《向陽詩選》讀後
192   有人自我的心底走過
      ──記在花蓮鯉魚潭遊走的那些日子

何景窗  作品
195   不如
196   天氣好就不在家
197   每個禮拜都跟妳結婚一次
198   富豪雨

何雅雯  作品
201   煙火2009
202   空屋
203   早櫻
204   星象二三
205   返鄉
206   首爾一年
207   候鳥

吳鑒益  作品
209   我的達悟船長──致夏本
212   今夜,讓我陪你讀一本書
214   離開的這些日子
215   在頂樓的是誰
216   靜林

林怡翠  作品
219   在這之前
224   ○○○
226   鴿子
229   那已然離去的鴿子

洪書勤  作品
233   刺槍術
234   清明
236   妖怪
238   我們安靜對話的時刻

孫梓評  作品
241   空旅行
242   惡日
244   暴力的幸運
245   同信念

曾期星  作品
247   自然產練習
248   我的詩擱淺在東引島上
249   刺客留聲
      ──觀電影英雄有感
251   中年以後
252   送別
      ──向前輩詩人周夢蝶致敬
253   如此深愛
      ──向偉大的齊柏林導演致敬

廖之韻  作品
255   轉手花
256   練習時間之一
258   雨季晝寢
260   中間

鯨向海  作品
263   蜂群崩壞症候
264   誘僧
265   尾隨你進入公共廁所
266   相對的胖子
267   我可以
268   末期病人
269   千吻

一九七七

伊格言  作品
271   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274   甦醒
276   Exactly──給不確定的愛,或幻想

吳懷晨  作品
281   恆春小調
281   地球
282   世界是一本大書
284   你不會
285   登高
286   樹
287   人──暱稱為高等智慧的

林婉瑜  作品
289   默劇演員的內心獨白
292   開始
294   愛的24則運算
300   心理測驗

林德俊  作品
303   四方形的夢
      ──為「You are not alone」貼紙所寫的註腳
304   幾分熟
305   名片交換論‧小鄉村版
306   貓頭鷹幻想曲

邱稚亘  作品
309   箱型時間
310   大好時光
312   時間的房間
314   船長之歌

若  驩  作品
317   甜蜜並且層層逼近
318   可口樂園
319   漂浮的人
320   開往□□的電車
322   戰地春懷

陳柏伶  作品
325   雖小
325   太陽穴1號
326   怪物
326   拒糕症
327   吃飯時看動物星球頻道
328   守夜者
330   幻決
331   百瀆
332   維他命  
333   膀胱者的寂寞

楊  寒  作品
335   臨界
336   十一月的歌
337   花蓮˙二○○六
338   【散文詩】二○○二、午后、花東縱谷
340   【散文詩】二○○二、高雄

解昆樺  作品
343   林間枯身
344   瓷碎
344   世界
345   想一蕊花開落
346   不青澀,也不特別懷舊
347   收割愛的戰事
348   在囚獄中獲致潔淨的光
351   孤挺花

瞇  作品
353   躺在立院前
354   那麼我該按照什麼來整理人類
356   控制
357   寫
357   有用

一九七八

冰  夕  作品
359   游
359   噓
360   炙燒後.琉璃水燈節
361   夜訪拉撒若夫人
362   童殤
363   有人問起我觀海的眼神
364   石頭記
365   青瓷
366   藍窗
367   白金對戒

宛  璇  作品
369   地中海涯
369   墨藍
370   巴卡(Baka)
372   路上的詩
373   過日
374   空隙
375   海
376   離島/小孩

楊佳嫻  作品
379   餓
380   餘威
381   微微
382   假想敵
383   天河畔
384   鎮魂詩

楊瀅靜  作品
387   被雨趕上
388   雙面維諾妮卡
390   憂鬱貝蒂

騷  夏  作品
393   近況說明
394   【散文詩】淤積的字
396   【散文詩】紅月亮
397   母親滿足
398   半夜回信
399   念頭
400   水族
401   被疼愛的賊
402   誠實的字
403   少數的甜蜜

一九七九

甘子建  作品
405   甘子建先生想要變成鳥
405   甘子建先生看脫衣舞
406   甘子建先生撿到一個深淵
407   回家
407   如果我們不靠在一起
408   我不知道這首詩可不可以當作一朵花
409   認識妳
409   夜晚的單身生活
410   妳回來/妳離開
411   又一個安靜的夜晚
412   願意
412   在如此明亮而擁擠的世界上
413   我不認為
414   致回憶

曹  尼  作品
417   哭給你聽
422   聆聽顏色的人

然  靈  作品
425   冰箱
426   禮物
427   海上戲棚
428   風箏
429   西新宿路口
430   阿嬤家的雨
431   畫布
432   散步

達  瑞  作品
435   挪威
436   牿嶺街
437   寂寞
437   紀念日
438   探病
439   短城市
440   如果遠方有戰爭
      ──在我們預設的航道上   

劉亮延  作品
443   如果我愛你那一定是一不小心
      ──給原子小金剛

劉哲廷  作品
447   五月
448   我老了
451   無法再悲傷的死亡
453   暑

德尉  作品
455   兩朵雲
456   雪人
457   星期一
459   芳一

附錄
460  表一:《台灣1970世代詩人詩選集》篇目統計表
462  表二:世代詩選性別比例統計表
462  表三:《台灣1950世代詩人詩選集》作品收錄及詩人性別比例統計表
462  表四:《1960世代詩人詩選集》作品收錄及詩人性別比例統計表
463  表五:《台灣1970世代詩人詩選集》作品收錄及詩人性別比例統計表


 

主編序

楊宗翰

  〈世代作為方法〉

  從1988年12月26到28日詩人孟樊在《自立早報》副刊宣告〈瀕臨死亡的現代詩壇〉,到2018年6月6日記者蕭歆諺於數位版《遠見》雜誌發表〈台灣現代詩迎來「文藝復興」時代〉,卅年間詩潮文風歷經多次翻轉,領風騷之名家陣容更迭豈止一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刊登、傳播新詩的主要載體已跟昔時有別;但台灣出現的詩人、作品、詩集並未明顯減少,在發生社會高度關注事件時,讀者數及點閱量更大幅增長——如苗栗大埔案、洪仲丘事件、太陽花學運、勞基法修法,相關詩作每每成為網路上熱議焦點,其影響並從虛擬空間迅速回饋到現實世界。至於這能否稱得上是「文藝復興」?我個人並無太大把握,但當代青年詩人願以創作回應時代困境,試圖以詩行引起現代人從冷漠到共鳴,足證詩之用途大矣,也算拉開了它與死亡之間的距離。

  唯面對浩瀚詩海,該去哪捕撈一個時代精華之作?「詩選」當是十分合理的答案。扣除”one-man show”式的個人詩精選出版物,台灣的詩選集大抵可以分為三類:「年度詩選」、「同仁詩選」、「主題詩選」。年度詩選肇始於1982年爾雅版《七十一年詩選》,迄今仍持續刊行者為二魚版《臺灣詩選》與春暉版《臺灣現代詩選》。後兩者間重複入選之作者及作品甚少,正反映出編選者在審美偏好、關注題材、文化資本、地域屬性上的差異。同仁詩選則多由各家詩社自行編選或出版,主要優點有三:一為資料正確度相對翔實、二為替詩社活動與詩刊創作留下刻痕,三為向詩史/文學史撰述者集中展示火力,避免詩社/詩刊不經意被移出討論視域。至於所謂主題詩選在台灣,品項繁多、名目不一,從篇幅(如小詩選)、題材(如情詩選)到觀念(如「現代意義」)都有。最末者可以1961年由大業書店出版,瘂弦、張默主編的《六十年代詩選》為代表。全書採25開本,共224頁,收錄26位詩人的作品,其中還包括了香港詩人崑南。每位詩人及其作品自成一單元,皆附有簡評及畫像,可謂奠立了戰後台灣現代詩選集之體例。書中〈緒言〉寫道:「所謂『六十年代』,並非完全意味着一種紀年式的時間觀念,而是表示一種新的、革命的、超傳統的現代意義」,可以窺見編者有以編選行動「追尋現代」之雄心。1967年大業書店又出版了《七十年代詩選》,港澳的馬覺、戴天、翱翱(張錯)、蔡炎培與韓國許素汀(許世旭)均有入選。1976年濂美出版社印行《八十年代詩選》,選入詩人達到五十六家,是三本中最多的。

  以「觀念」為主題的詩選,除了前述以《六十年代詩選》為代表之「現代」,「世代」(generation)也是另一個選擇。早期凡內容以「世代」為別的詩選集,外在還是跟同仁詩社屬性有關,如1986年由文鏡出版的《日出金色——四度空間五人集》。書中作者柯順隆、陳克華、林燿德、也駝、赫胥氏多在民國五十年以後出生(僅柯順隆出生於民國四十九年),被總序執筆者羅青視為代表詩壇最新的「第六代」已經集結。羅青並指出,這批「第六代」詩人的作品「可以聞到相當濃重的『後現代主義』氣息」。進入廿一世紀後,台灣各詩社組織之凝聚力與影響力多大不如前,以「世代」為別之詩選集,才算卸下了詩社的同仁屬性負擔。2011年由筆者策畫、釀出版印行之《台灣七年級新詩金典》,稟持我主張之「七年級選七年級」精神,邀請同屬七年級(指民國七十年,即西元1981至1990年出生者)的詩人謝三進、廖亮羽主編。他們組成的編輯小組,從2008年以來報刊製作的詩人專輯或文學獎得獎作品中,選出何俊穆、林達陽、廖宏霖、廖啟余、spaceman(孫于軒)、羅毓嘉、崔舜華、蔣闊宇、郭哲佑、林禹瑄這十位具有代表性的七年級詩人。1968年生的顏艾琳也與1963年生的對岸詩人潘洗塵,合作編選了一部《生於60年代:兩岸詩選》,2013年由文訊雜誌社出版。從在地延伸到兩岸,這本詩選集的問世,讓一九六○世代詩人群有了同台並比、競技的可能。

  先行的《台灣七年級新詩金典》和《生於60年代:兩岸詩選》都是「一書絕命」,沒有後續,難謂影響。以世代為別的選集,竟是由後至的「世代詩人詩選集」攬起重擔,依出版次序為:《一九六○世代詩人詩選集》(2014年)、《台灣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集》(2016年)與《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2018年)。前兩本由陳皓、陳謙兩人主編,第三本改為陳皓、楊宗翰主編,以兩年一冊的穩健步伐,默默前行。雖然三書同出一系,沿用中亦當容許創新。《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跟前兩本有三點不同處:

  (一)收錄全面:在盡可能周密調查與多方諮詢後,發函邀稿並獲同意的詩人名單計有48位,其中19位、佔四成是生理女性,29位是生理男性(按:前兩本各選錄了33位同世代詩人)。另外,據主編陳皓統計,這部詩選收錄分行詩251篇、7179行、59658字;散文詩 11 篇、28段、4099字。兩者合計為262篇、63757字(何景窗以其獨樹一格的書法手稿呈現,暫不計入行數)。

  (二)體例調整:仍然採用詩人自選代表作的模式,唯《一九六○世代詩人詩選集》採取「一人3至5首、總行數100行」,《台灣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集》擴增為總行數200行,到了這本又縮減為「建議總行數為150行」。作者簡介除了出生年份,亦要求務必提供每本個人詩集的完整書名——因筆者主張,個人詩集是詩人的身分證,「一九七○世代」未出版過個人詩集者,一開始便未列入邀約名單。

  後經兩位主編商議,還是慎重邀請了台灣超文本詩首創者代橘(Elea,1971-),與備受期待的吳鑒益(1976-)兩位詩人。

  (三)編委更替:由主編邀約五位六○、七○世代,並在學院研究或教授現代詩課程的學者擔任本書編委。他們是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方群(1966-)、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助理教授陳謙(1968-)、虎尾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王文仁(1976-)、韓國西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何雅雯(1976-)、臺北市立大學中語系助理教授余欣娟(1978-)。編委中的生理女性也是五占其二,跟這部詩選一樣剛好四成。我認為日後應當還有提升的空間。

  除了收錄全面、體例調整、編委更替,我心中最繫念的不是一本詩選集的出版,而是這本詩選連同《一九六○世代詩人詩選集》、《台灣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集》,究竟能帶給詩壇、學界與讀者什麼新訊息?我曾不只一次指出:在紙本詩集出版愈趨容易、銷售發行卻愈趨困難的此刻,每欲印行一部詩選,都要有跟詩史對話的雄心。紙本出版不該淪為「一書在手,其樂無窮」的自我安慰,既然決定編印詩選,就是真的「有話要說」。2017年筆者主編全台第一本以「大學詩派」命名的出版品《淡江詩派的誕生》,這是一部結合歷屆淡江教師與校友的現代詩創作選集,所錄詩人跨越台灣各世代、流派與詩社。所謂「詩派」在此不應是黨同伐異的排他起點,而是以義聚、以詩合的情感認同,入選者都是曾想將詩意銘刻在淡水五虎崗上的詩人。而這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的問世,正代表我在思考「世代作為方法」的詩學研究取徑,還有各世代間透過詩選所呈現的異同。

  首倡編輯世代詩選的陳皓,一人主編了「五○世代」、「六○世代」、「七○世代」三部選集,感受理當比誰都深。他曾在〈逐夢的河〉中寫道:「主題式建構出世代詩選只是起點,更多題旨的置入仍是我們思考的方向。立足一九六○以更宏觀的視野放眼未來,前行各世代的詩學成就值得師法,年輕世代的創作思維也同樣可以取經。如何於俯仰之間,將各世代在詩史界定出一個位置,是我們持續再努力的目標。」這篇收於《一九六○世代詩人詩選集》的文章,或許預示了編者、作者、讀者……我們都還「在路上」,仍需持續努力。

主編序

陳皓

  〈以夢想抵達詩的星空〉

  以世代作為編輯詩選的一種方式,像在銀河中數點那些閃耀的星光,勾勒一幅屬於特定時空中裡詩的星圖;更像是在沙灘上尋覓亮眼的珠貝,每一次相遇都令人驚喜與雀躍。

  以一九六○世代作為這一系列詩選的出發,再上溯一九五○世代,二輯詩選各自收錄三十三家詩人作品。面對一九七○卻是一種截然的心境。四十八家是四十八種全然不同的書寫方式(或者說是更甚於此的)。如果試著以這三輯詩選重新審視、觀察三個世代之間在書寫上的差異與不同的慣性,或許可能透露出其各自在面對不同世代所處政經環境的變異,與文學思潮更替間所帶來的影響,雖然這可能會是一種誤差相當大的觀察,畢竟我們所收錄的詩人及其作品可說僅及於該世代中之一部分;不論是一九五○與一九六○的三十三家,或是一九七○的四十八家詩人,在其當世代創作者中總數相信或在百家以上。據此,這三輯詩選只在嘗試提供另一種可能的觀點──在詩學上,「世代」能否形成一種特定的,並可資作為研究基礎的文學史料。

  當我們試著去解讀從一九五○到一九七○這三本世代詩選集,確實也看到世代議題下的某些脈絡。譬如《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中女性詩人在三十三家中僅得其六,所佔比例上不足六分之一,到《一九六○世代詩人詩選》十一家,正好是三分之一的比例,《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中女性詩人更在全部四十八家中佔了十八席,比例已超過三分一。如果再從作品篇幅,也就是篇數與行字數的比較:1950世代詩選共收錄女性詩人的作品32篇843行6320字,約占詩選篇幅的21.2%。一九六○詩選收錄女性詩人的作品則有46篇1036行7627字,占詩選篇幅的34.8%,一九七○詩選中女性作品更來到113篇2842行22147字,佔整體45%。在此分析數據中女性在該世代所占人數比例,與選錄的作品的篇幅比例俱呈現逐次攀升的現象。我們能否據此推論女性意識的覺醒在各世代社會環境中所帶來的影響?尤其在文化藝術政經等各領域中,實質上正在悄然進行某種改變?在這三輯世代詩選中明顯可看見其中性別比例的差異。此處提出在世代議題下以詩人性別比例作為觀察風向,僅是嘗試解讀詩選內涵的方式之一,更多論述的方向仍值得以更嚴謹的治學態度去一一釐清。

  世代詩選中所呈現另一項可提供關注的課題或許是寫作議題與寫作慣性,在此三輯詩選中「分行詩」仍是大部分詩人所採取的創作形式,「散文詩」相對算是稀少。《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中僅方明、劉克襄、孟樊、林沈默等四家,共11篇3343字。《一九六○世代詩人詩選》白家華、吉也、鴻鴻等三家3篇2822字,《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王宗仁、阿流、董恕明、姚時晴、楊寒、宛璇、騷夏等七家11篇4099字。再細觀其中作品:劉克襄、白家華、王宗仁等三人可算是分屬三個世代中「散文詩」的最大供應者。另就分行詩的篇幅而言,一九五○世代詩人在寫作篇幅的行篇數比例平均每篇約為42行,一九六○世代詩人平均則為18行,一九七○世代詩人平均約33行。在平均行字數上則分別以8.1/7.9/8.3分列,三個世代間差異並不算太大。但如進一步以行文篇幅作分析,三個世代間均各自具備駕馭長篇詩作的能力,其中一九五○世代的吳長耀、吳明興、楊平;一九六○世代蔡富澧、謝昭華、羅任玲;一九七○世代李長青、代橘、林怡翠、伊格言、林婉瑜、曹尼等平均行數均在四十行以上,尤其一九七○世代的幾位平均更上攀至六十行的水平。另外一九五○與一九六○均超過三分之一,一九七○更接近二分之一的比例,行字數比例皆高於該世代的平均值。這些或許都可觀察出三個世代間不同的寫作慣性,而一九七○世代更明顯不同於一九五○與一九六○世代。

  以世代的觀點作為輯錄詩選的法則依據,旨在嘗試提供研究上的某種可能,一切都仍只是踏出第一步而已。在初試的《一九六○詩人詩選》中,我們曾在擬定編輯體例上嘗試著制定一些共識:「其一是曾經在一九六○世代詩人主戰場的八○年代詩壇,於創作或活動能量上對詩壇貢獻具指標性代表的詩人;其二是出生於一九六○世代目前仍持續創作的詩人,但並不設限每位詩人的創作起始點。也就是說,這一九六○世代詩人群,有人可能創作經歷長達三十年以上,但也可能有人創作經歷只區區幾年之數」。我們曾思考著在「世代」的議題下,共同或相似的生活與創作經驗是否能成為編輯詩選的標準之一?因為這其中可能涉入另一個「社群」的議題。即以一九六○世代詩人而言,大部分在中學或大學的求學階段即已進入創作的軌道,也曾經歷詩社鵲起的一九八○年代,一同胼手胝足經營社群的過程。但部分詩人並不曾有過這樣的經歷。現代詩在他們生命中的某個時候迸出火花,但不是在一九八○,在歷史情感上或許也因此有了些許差異。同樣在選輯《臺灣一九五○世代詩人詩選》時也有這樣的情況。但以「世代」議題作為一部詩選的軸線,我們無疑必須採取更客觀而多元的態度,面對歷史我們也應有更宏觀的視野。因此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中針對前面兩部詩選的編輯體例做了一些對應的調整與變革。首先在編輯會議上再次確立並定調世代詩選「以詩選寫詩史」(註)的要義與基本精神,同時在編輯委員的人選也以具學術研究背景為遴選依據。其次在收錄詩人與作品上,除了出生齒序與至少出版一本詩集,作品篇幅也調整為總行數一百五十行以內不限篇數。後經編選會議研商,乃慎重邀請了台灣超文本詩首創者代橘,與備受期待的吳鑒益兩位詩人。期盼在此原則下廣納建議,務求讓這部詩選盡量兼及深度與廣度。

  一九七○世代詩人在作品上延續著八○後的文學思潮呈現相當多樣的面貌,創作的題材與體裁也相當引人側目。在部分作品中詩與歌的融合似乎也表現得愈趨緊密;此外,在長句型的書寫上掌握得更加淋漓盡致,這幾乎也成為一九七○詩人書寫上的特色之一。整部詩選中呈現出個人風格極為鮮明的風貌,譬如鯨向海、伊格言、李長青、李癸雲、林婉瑜、達瑞、林怡翠、丁威仁等,以長詩的格局書寫歷史、地景、私我情緒或是純然藝術表現,時代性的語彙也不時出現在作品中。另外何景窗因「受董陽孜與熊秉明啟發,著手將文學和書法結合」選擇以手書稿為創作方式亦是另一特例。一九七○詩人作品上所展現的似乎較之想像更為突出,在整體社會環境下社群運動漸趨式微,一九五○至一九八○年代曾經蓬勃的現代詩社的紛紛走入歷史,背後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與開始,數位時代的來臨也開啟一九七○世代詩人截然不同的寫作環境,這是否成為他們不同與前面兩部詩選所呈現樣貌的原因?

  《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的輯成最重要是希望可以重新定調:在此主題與議題下詩選能呈現如何的樣貌?純粹的收錄輯成與出版不是心之所繫,世代詩選從初始便是架構在以文史為精神的主張,希望藉由一次次世代詩選的出版,漸次凝聚我們對於建構詩史的心念,完成詩史上的每一塊拼圖。對於一九七○詩選我們深切期望能完成前兩詩選的未竟之功,因為基於對史實的責任,每次詩選的輯成總倍覺汗顏與渺小,在幅員遼闊現代詩星圖裡,每一世代動輒以百數計的詩人群,僅能擷取其中一部分而未能窺其全貌不免是一遺憾。但面對一部詩選的編輯,在繁多的作品裡自覺或不自覺地半強迫式閱讀,從同儕間互為較勁與學習,面對一九五○或更往前世代的前輩作品,那種仰之彌高的心境,在在都是鞭策不斷向前學習的動力。一九七○世代詩人的作品則像開啟一扇任意門那樣,在不同的寫作主題取樣與不同的寫作面向,駕馭繁複長篇的行文、涉入歷史縱深的意象、行走於文法句讀的邊緣、飛越地景的書寫或是跨入家庭的親情符徵,每一詩篇都在開啟全新的視野,提供跨越想像的門徑。我們期許世代詩選不僅在於譜寫與構築一部全然的詩史,也在提供另一種詩學的事典。同時也深盼這三輯世代詩選的出版並不只在於完成,而是在於開啟。至少在一九七○世代詩選即將付梓的此刻,一幅詩的星圖也漸趨明朗,至於完整的星空仍有待我們繼續探索與努力。

  註:《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首次編輯會議中,由淡江大學楊宗翰教授提出「以世代詩選寫詩史」的概念。

〈女流──給母親和女兒〉李癸雲沒有一條逆流的時間可以將蒼老展延成童稚母體的身體漸次裸露,風化成岸岩三十歲的我在夢中飄流經過心頭坎坷,苔痕雜蔓仍見她枯乾的髮絲在水底搖曳送行 最殘忍的自然流法是泛濫  岔流那天,母親扶著消退的肚皮以悲喜交加的豐沛淚水,將我擠出河道然後轉彎,撫痛前行幼嫩的我在地圖上覓道畫出一條河線,等待命名 接著只要在靜謐的夜裡,潺潺長大沿途錯落的柳條和光影,低語紛紛包容。生命中最深奧的課題就藏在袋狀身體之內再走遠一點,清澈終會找著濃濁天真蒸發,智慧發酵 不曾回頭。只是──魚兒來了,頑童擲石,沙塵失足,有人溺斃。流速漸漸沉重,不時泛起依戀母流的波紋還有什麼風景沒看過我撐開空間,與時間擦身徬徨將往何處去 一日,身體漲潮  發熱腫痛雷電交歡了整個午後天空前所未見的迅猛雨絲,箭般──直射入我柔軟的體內打起無數受精後的暈眩漩渦我進到生命最大的轉彎點 入夜後  豐腴的腰身難耐陣痛黎明前  洶湧的血水衝破河岸淹沒黑暗的土地,逕直湧往日出方向那是我初生的女兒哭著,嚎啕離去我守候片刻,而後轉向…… 河床上母親的臉龐又瘦了些岩石依然堅毅,我再度夢見她從冰雪初融的山崖走下來立成一條銀白雀躍的瀑布唱著淙淙的兒歌,貌似女兒。夢的佈景是亙古不變的藍天空 我們以血緣手牽手旅行遍布空間  傳續時間仍然無法突破夢的憂鬱邊境逆流上溯。唯有一代代順流而下終點是海洋,鹹苦記憶的總合 遠離海岸,在極致深藍的黑色伏流中我們竟相遇相通相融,在一組共同基因的帶領下混沌重整。然後,齊聚起點 此詩曾選入《2005台灣詩選》 〈誘僧〉鯨向海今天依然是一個和尚每個人都是 佛光普照的中午袈裟深處寫滿了經文昨夜又是誰在夢中敲響了木魚 沒事就上街頭遊行,為愛化緣?沒事就誦經給遠方的極樂世界聽 一瞬之間,沒有矯情可以對任何鬼怪誠實就是所謂頓悟了吧 肩挑過一座座沈重的廟宇掩不住溫暖多汗的身軀 再往前走就是雄壯的佛祖了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