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楊照譯注精裝版)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老人與海(楊照譯注精裝版)

作者:海明威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30日
ISBN:978986173894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5元

  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經典  華文世界唯一獲得「海明威基金會」正式授權版本
  影響小說家瑞蒙.卡佛、約翰.崔佛、馬奎斯的一代宗師  現代主義代表經典  諾貝爾文學獎 普立茲文學獎得主海明威不朽之作
本書特色
  1小說家楊照首度推出翻譯作品《老人與海》,開創文學生涯另一高峰,同時出版《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以廣博多面的視野解析海明威的生命與時代,讀者可以同時理解文本與海明威生平。
  2真正了解原著的譯者:棒球、拳擊對海明威而言並非娛樂,而是一種生命的基本價值,楊照長期關注棒球和拳擊的發展與歷史,他從此一切面看穿海明威的文字、思想、驕傲與苦惱,並且在中文語境的變換下,找出今日能聯繫海明威和當代台灣中文閱讀的管道。
  整整八十四天沒有捕到任何一條魚的老人,終於遇上等待一生的最強敵手——一條超過一千磅的超大馬林魚。老人與馬林魚開始了兩天兩夜的角力對峙,老人不想輸,因為要對得起大魚,因為他不要被大魚所代表的時光侵蝕所擊敗,他全心全力只想著要在這場對決勝利。漫長的對決中,老人與大魚產生了鎖鍊般的情感關係,他們彼此在生死搏鬥中定義了生命,也讓老人扎實體悟了生命中的高貴情懷。但取得最終勝利的老人卻一無所獲,因為兇狠的鯊魚一隻隻靠過來了……
  海明威傳世名作《老人與海》發表於1952年《生活》雜誌,曾創下兩天銷售五百萬冊的驚人數字,之後獲得1953年美國普立茲文學獎,接著又獲得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此書中譯本多不可數,其中最特別的是張愛玲譯本和余光中譯本。楊照的譯本進一步從海明威的生命態度詮釋《老人與海》,因為拳擊與棒球對海明威而言並非娛樂,而是生命的基本價值;楊照長期關注棒球與拳擊的發展與歷史,他從此一切面看穿海明威的文字、思想、驕傲與苦惱,並且在中文語境的變換下,找出今日能聯繫海明威和當代台灣中文閱讀的管道。
作者簡介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7.21-1961.7.2)
  美國二十世紀文學經典作家。1925年以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出道,後以《老人與海》獲得1953年普立茲文學獎,並於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著作有《妾似朝陽又照君》、《戰地春夢》、《戰地鐘聲》、《雪山盟》、《渡河入林》、《流動的饗宴》等。尤以短篇小說聞名於世。其風格獨具的「冰山理論」影響了許多後來的寫作者。
  海明威生平之精采,絕不亞於他的小說。他是記者,專赴戰爭前線的那種戰地記者;他是鬥士,著迷於西班牙鬥牛、海釣馬林魚及拳擊肉搏的那種戰鬥;他是獵人,非要從事親歷險境的薩伐旅(safari);但最突出的,他是個徹徹底底的賭徒,不停地與生命、愛情和寫作對賭。乃至於最後他將獵槍對著自己的時候,不禁使人想到他在《老人與海》所寫下的話:「人不是為了生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譯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歷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並在News 98及Bravo 91.3主持電台節目,並於2013年首次出版譯作《老人與海》。
  著有:  長篇小說──《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大愛》、《暗巷迷夜》。  中短篇小說集──《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背過身的瞬間》。  散文──《軍旅札記》、《悲歡球場》、《場邊楊照》、《迷路的詩》、《Cafe Monday》、《新世紀散文家:楊照精選集》、《為了詩》、《故事效應》、《尋路青春》、《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給女兒愛的書寫》。  文學文化評論集──《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夢與灰燼》、《那些人那些故事》、《Taiwan Dreamer》、《知識分子的炫麗黃昏》、《問題年代》、《十年後的台灣》、《我的二十一世紀》、《在閱讀的密林中》、《理性的人》、《霧與畫: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想樂》、《想樂2》,與馬家輝和胡洪俠合著《對照記@1963:22個日常生活詞彙》與《忽然懂了:對照記 @1963Ⅱ》。  現代經典細讀系列──《還原演化論:重讀達爾文物種起源》、《頹廢、壓抑與昇華:解析夢的解析》、《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馬奎斯與他的百年孤寂:活著是為了說故事》、《推理之門由此進:推理的四門必修課》、《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
  個人部落格:  tw.myblog.yahoo.com/mclee632008/  blog.roodo.com/yangzhao

《老人與海》會成為我的第一部譯作,純屬意外。年輕時,我譯過昆德拉的《可笑的愛情》,那是還沒有翻譯版權的時代,大家都可以翻,都可以出書,我的譯本才完成一半,台灣突然捲起了「昆德拉熱」,一下子他的各本小說都搶譯出版,不少我一本了。最近幾年,我常以為湯瑪斯。曼的小說《浮士德博士》,或Alex Ross寫現代音樂的《The Rest Is Noise》有可能成為我的第一本譯作。我極愛這兩本書,也知道這兩本書牽涉複雜的音樂、哲學、歷史討論,恐怕少有譯者願意承擔;更糟的,這兩本書都不像在台灣能找到很多讀者的。我曾幾度對出版界的朋友說:只要你們願意出《浮士德博士》或《The Rest Is Nois》,我就幫你們翻,不收翻譯費,只收版稅,賣得掉的部分再付我錢就好。然而,等了好幾年,不曉得是朋友以為我只是開玩笑說說,還是他們評估即使不用先付翻譯費都還是不划算,令我傷感的,遲遲沒有人對這兩本書表現過出版興趣。反而是因緣際會,2010年在「誠品講堂」的「現代經典細讀」課程中,講了海明威的《戰地春夢》和《老人與海》,「麥田」表達了出版講堂內容的意願,同時順道就問了我:能否同時重新翻譯『老人與海』,和講堂內容一併出版呢?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在張愛玲和余光中之後重譯《老人與海》?給自己找麻煩!但如此想過之後,冷靜下來的第二個反應是:《老人與海》需要有、可以有一個新譯本嗎?客觀地評估,答案絕對是肯定的。理由很簡單:目前在書市流通,一般讀者會讀到的中譯《老人與海》,都不是張愛玲或余光中翻譯的。我當然沒有把握,更不敢說自己能將海明威譯得比前輩文字大家張愛玲或余光中更好,然而我有把握,也必須有這樣的自信,可以、也應該翻得比市面上其他版本來得好些。至少,我對海明威和《老人與海》下過研究、理解的功夫,持續關心追索西方現代性與現代主義的變化發展,也曾經將海明威放在這個脈絡下仔細分析過,才會有「誠品講堂」的課程,以及整理成冊的《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而且在一樁少有人會在乎的細節上,我的經驗、資歷意外有用。我是個棒球迷,也是個拳擊迷,多年來持續看球、看拳,也持續看美國大聯盟和重中量級拳擊的歷史文獻。張愛玲不看球、不看拳;余光中不看球、不看拳;其他絕大部分譯者也不看球、不看拳。但海明威看,而且棒球、拳擊對他不是閒暇娛樂,是生命基本價值的隱喻,不,甚至是明喻。我想我了解這一面的海明威,能夠從這一面看穿海明威的文字、思想、驕傲與苦惱。我想盡量譯出這樣的海明威風格。我還自覺另外一份責任:找到一條連絡海明威和當代台灣中文閱讀的管道。半個世紀來,台灣所使用的中文,其實經歷了絕大變化,語文變化使得張愛玲、余光中譯本中的部分詞語及句式,會產生並非源自原文的距離感。希望我的譯本至少可以將這種不必要的隔閡減到最低。天下沒有完美的翻譯,甚至沒有堪稱完整的翻譯。不能直接閱讀原文的讀者,要趨近海明威的複雜心靈,最好的方法,是參考閱讀多個不同譯本。在譯本的參差錯落中,隱隱浮現著背後的原意。若是讀者讀完了我的譯本,願意去找來張愛玲或余光中或其他譯者的譯本,對照重讀,那一定會是更豐美的經驗。關於海明威其人其作的看法,除了寫在此〈後記〉上的簡要意見外,比較詳細的討論、推論,還請讀者參見《對決人生:解讀海明威》。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