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骨平台骨折@ 羅ㄧ強物理治療師(原 | 脛骨骨折復原時間

羅ㄧ強物理治療師(原-強物理治療所)跳到主文“痊癒來自於自癒,健康來自於平衡”部落格全站分類:醫療保健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Dec01Fri201722:30脛骨平台骨折1.什麼是脛骨平台骨折脛骨平台(TibialPlateau)位於脛骨最上緣,屬於膝關節下半部,與其相連結的是股骨內外髁,由於此處正好是下肢承重的樞紐,如果發生骨折,除了骨頭本身之外,膝關節週邊的軟組織也可能伴隨受傷,例如前十字韌帶、內/外側副韌帶、半月軟骨、關節軟骨等等,受傷的患側將長達6~12週完全無法承受體重,必須等待骨折處癒合良好後,才能慢慢逐漸恢復下肢承重能力,由此可推知此類傷後的恢復期需要較長的時間,術後物理治療亦需要相當耐心與毅力。

造成脛骨平台骨折發生的因素,有包含垂直方向壓力、旋轉方向扭力或是直接撞擊衝力等等,最常見受傷原因為車禍意外,不論是直接撞擊或車輛扭曲擠壓,甚至車輛倒下壓傷都有可能造成骨折,另外快速自高處掉落或是跳躍落地瞬間,膝蓋呈現完全伸直的狀態,也有可能造成壓迫性骨折(compressionfracture)。

骨折後症狀包含膝蓋明顯疼痛且腫脹,受傷側完全無法承受體重,並感覺膝蓋異常僵硬。

  2.脛骨平台骨折分類診斷上以醫學影像(X光片或是核磁共振影像)為主,目前臨床上最普遍使用的分類方式為Schatzkerclassificationsystem,此系統依據脛骨受損部位將骨折分為六大類 類型一:脛骨平台外側骨折,沒有壓迫性骨折。

類型二:脛骨平台外側骨折伴隨壓迫性骨折。

類型三:脛骨平台外側或是中間壓迫性骨折。

類型四:脛骨平台內側骨折。

類型五:內外側同時骨折。

類型六:脛骨平台橫向骨折,平台與骨幹本體分離。

 前三類型的骨折大多發生在低能量外傷(Lowenergyinjury),例如跌倒、持續性或衝擊性運動(溜冰、滑雪)、跑步等等後三類型則多發生在高能量外傷(Highenergyinjury),例如機車或腳踏車意外事故,易造成複雜性甚至開放性骨折。

 3.骨折後處置方式根據骨折嚴重程度,可分為無位移骨折和有位移骨折。

無位移骨折指的是骨頭與關節彼此排列位置沒有改變,通常是只有骨裂的情形,此類骨折只需打上石膏或是穿戴功能性護膝保護(FunctionalKneeBraces),再搭配物理治療即可,在前三個月骨頭還未完全癒合的情況下,步行時可能需要輔具保護。

  而若是位移型骨折,表示骨頭或關節的位置已經跑掉,就一定需要經由手術的方式,將錯位的骨頭復位,並打上鋼釘或是鋼板固定位置,一方面支撐住斷掉的骨頭,另一方面有利後續骨頭癒合正常,也因為此類型骨折較為嚴重且複雜,因此後續的物理治療復健過程,自然需要更全面的治療計畫以及較長的復原時間。

  4.手術後會有哪些不適症狀術後你通常會感到膝蓋週邊非常疼痛,並經常伴隨腫脹,還會感覺膝蓋整個異常的僵硬,關節能夠活動的角度大幅減少,另外還會發現大腿肌肉快速萎縮,大腿肌力與動作控制能力變弱。

術後6週以內週患側腳完全不能承重,必須等待骨頭癒合良好,才可根據醫師指示逐步練習承重,一般來說在術後12週才可完全承重。

 5.術後物理治療術後物理治療開始的時間點越早越好,因為物理治療能幫助你降低疼痛、消除水腫及膝蓋僵硬感、增強肌力以及回復關節活動度。

最理想接受物理治療的時間點為術後隔天即可開始,並在出院之後持續接受物理治療,每週兩到三次,除了直接提供的治療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正確衛教讓你知道回家後要如何照顧自己及執行安全正確的運動訓練。

 恢復前期(術後1~6週)  每週3次物理治療治療目標降低疼痛消除水腫增加關節活動度增強大腿及小腿肌力增進肌肉控制能力增加髕骨(膝蓋骨)活動度運動治療膝關節主動及被動彎曲運動(彎曲至90度)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膝關節完全伸直)直膝抬腿運動腳踝擺動運動髕骨關節運動下肢伸展運動(大腿後側肌群及小腿)橋式運動(未傷側髖部肌力訓練)徒手治療髕骨關節鬆動術徒手增加關節彎曲角度膝關節目標角度彎曲:90度伸直:0度特別注意事項下肢承重:6週以內受傷側不可承重(站立時可輕觸地面維持平衡)護膝:功能性護膝須穿戴6週時間,並維持膝關節彎曲不超過90度設定  恢復中期(術後6~12週) 每週2~3次物理治療治療目標回復正常膝關節活動角度回復正常步態(使用輔具情形下)增進下肢肌力(臀部、大腿前後\內外側)完全消除疼痛與水腫運動治療膝關節主動彎曲運動(彎曲至90~135度)進階下肢肌力訓練(針對臀肌、大腿前後及內外側)橋式運動棒式運動站立顛腳運動水中行走運動室


常見運動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