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
是藥三分毒,腎臟科醫師最知道,
慢性病長期吃藥會帶來多少副作用?
▌國人平均1年看診高達15次,是美國的5倍!
▌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生病了,該怎麼辦?」得到的答案不外乎:看醫生呀、吃藥囉、不舒服不能拖,要及早檢查治療等等的回應。很多人一生病的立即反應,不外乎是找醫生開藥治病。
以三高為例,台灣醫師通常都告訴你:「最好馬上吃藥控制,不然血管受到破壞,身體的各主要器官都會產生很多不可逆的傷害,而且不能停藥……」最後就是大家領著藥回家,開始吃藥人生。結果,藥越吃越多,劑量越來越重,身體卻越來越差!
本書作者江守山醫師擁有腎臟科專業學識與數十年的臨床經驗,長期大量鑽研國內外醫學研究,他從多不勝數的醫學研究及臨床經驗中發現,藥物並非改善疾病的唯一選擇,而門診中也有不少患者不想長期與藥為伍,接受了非藥物治療而獲得良好改善,這些在書中江醫師都樂意與大家分享。
我們常說藥物治標不治本,每一種疾病都有其造成原因,那才是「本」。從根本控制、調整,就有機會擺脫藥物人生,追求真正的健康。這是江醫師對自己的期許,也是身為醫師的責任與義務。
▌從演化角度檢證,身體習慣什麼,就對健康有好處!
▌對身體有益的食物、生活習慣,絕對經得起演化考驗!
江守山醫師指出,不論在飲食選擇、生活型態等各方面,符合演化慣性對健康而言是比較安全的,越晚出現則越危險,對身體的影響會比較劇烈。
例如,約在140年前,以甜食愛好者救星姿態出現的代糖,不僅對減重沒幫助,反而容易讓血糖上升更快,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和心臟病的風險,對健康有害而無益。又例如,現代人一天24小時幾乎都在冷氣房中度過,漸漸身體開始出現頭暈、頭痛、手腳冰冷、皮膚乾燥搔癢、打噴嚏、咳嗽、全身痠痛等等不適延伸出的「冷氣病」。
回溯人類與食物的接觸歷程,我們能清楚知道人類最早接觸、最習慣的是海產,並非米飯或肉類。在演化上,江醫師主張最適合人類的飲食是「食物中沒有腳的優於1隻腳;1隻腳優於2隻腳;2隻腳優於4隻腳。」也就是海產>菇蕈蔬菜>禽類>豬牛羊。
▌改善疾病,除了吃藥控制之外的科學實證!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統統不藥而癒!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藥不是不能吃,但藥吃太多會有承受不了的副作用和致命的危險。想改善健康的方式有很多,吃藥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它的排序不應該在前面。
當生病了想重拾健康,首先應該要試圖找出導致疾病的原因,逐一調整飲食、生活習慣,若情況仍未改善再考慮藥物治療。
從生活細節下手,找出[高血壓]致病因子:42歲A律師是夜貓族,有高血壓病史,每天規律服用三種血壓藥。豈料2020年2月發生上升主動脈剝離,緊急送往醫院,當晚馬上開刀。最後雖然順利出院,但血壓用藥增加至4種藥,而且收縮壓還是只能控制在150mmHg以上,舒張壓也常常超過90mmHg。我後來建議他使用藍光的光生物調節療法。
2周就見效,至今2個月血壓仍控制得宜:A律師的血壓在短短2週內便降到114/80mmHg左右,效果令人滿意。至今兩個月血壓一直控制得宜,沒有高起來,這讓江醫師著實鬆了一口氣。因為他曾經因高血壓而導致上升主動脈剝離,如果再來一次主動脈剝離恐怕很難救回來。
[高血糖]不一定要靠藥醫,營養療法是一種新選項:67歲B先生被診斷為糖尿病,醫生馬上開立降血糖口服藥物。B先生不願意吃一輩子的血糖藥,於是跑到我的門診來求救。經過綜合分析判斷後,江醫師決定給B先生比較簡單的CoQ10、+維生素D以及電解質的營養療法。
[糖尿病]在兩個月後就獲得成效:接受治療21天之後,B先生的空腹血糖值就掉到剩下139mg/dl,糖化血色素掉到8.3%。再持續CoQ10+維生素D以及電解質治療3個禮拜,2019年10月3日抽血檢驗,發現B先生的糖化血色素已經繼續往下掉到6.7%,而且空腹血糖也掉到104 mg/dl。
吃藥真的不是首選,[高血脂]藥副作用害人不淺:52歲A先生服用降膽固醇藥物8個月後,因為雙眼視力模糊,眼前白茫茫一片而就診。經多方了解後他才知道,降膽固醇藥是引起白內障的原因,而且此藥物還可能帶來其它如糖尿病、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副作用。
排汞毒後,[膽固醇]降到正常值:A先生是生魚片熱愛者,江醫師猜測他體內重金屬殘留量應該不低。因此,安排他抽血檢驗,結果發現血液中汞含量果然過高。A先生經過排汞治療後,血汞下降,膽固醇也降到正常,再也不需要吃降膽固醇藥物了。
想根治[胃食道逆流],探究個人原因很重要:38歲的B先生是一位上班族,5年前胃食道逆流找上了他。醫生開給他3個月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藥一吃下去逆流狀況馬上改善許多,但停藥之後兩個禮拜就又復發。他再次去醫院報到,拿了一樣的處方箋,從此之後展開反覆吃強烈制酸劑的人生。
3個月就讓糾纏5年多的[胃食道逆流]獲改善:在江醫師的建議下,B先生不吃胃藥改吃蜂蜜,連續吃了3個月後,夜咳的困擾沒了,每天都能一夜好眠,另外聲音也恢復以往的清亮。只花3個月的治療時間就讓糾纏他5年多的胃食道逆流獲得這麼明顯的改善。更令人振奮的消息是,連續追蹤了2年,B先生的胃食道逆流都沒有再復發!
本書特色
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正確解讀藥物副作用
國際大型研究證實,安全有效的飲食控制
零壓力的生活習慣,看完後馬上就能實行
最新的治療方式,科學實證不吃藥的方法
作者簡介
江守山
現職:
江醫師健康舖子執行長
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
江醫師保健館創辦人
江醫師健康廚房創辦人
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
中華室內環境檢測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遠山健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中壢家安診所院長
喜悅健康診所醫師
經歷: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
輔仁大學醫學系專任講師
中華順勢醫學會理事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
透析血管通路問題診斷及治療
透析乾體重之測定及調整
腎血管狹管及合併之腎衰竭
尿毒症
維他命與健康食品
癌症預防
學歷:
陽明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著作:
《買對天然保健食品》、《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食在安心》、《吃對保健食品!》、《無毒好孕》、《癌症,當然可以預防!》、《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等暢銷書
共同推薦
吳淡如 作家
陳俊旭 美國自然醫學博士
陳凝觀 「健康好生活」主持人
鄭凱芸 「健康2.0」主持人
作者序 疾病要從根本控制與調整,才能擺脫藥物人生
閱讀之前 從內科到腎臟科,我依然秉持初衷,為大家的健康把關
前言 不要急著找藥吃
不斷餵病人吃藥是一門好生意
台灣人用藥是美國七倍多,門診結果達標率卻很低
乖乖牌病人,不見得會變得健康
吃藥治病,還是吃藥致病?
醫療行為越多,身體付出代價也越多
過度用藥和治療,無法保障反而有害健康
改善健康,我們的選擇還有很多
第一部 【為何致病比起治病更重要】======================
生病的一百種原因
01誰主宰著我們的健康?
長期演化,我們學會和低毒微生物和平共處
營養攝取不均衡,身體會抗議
牽動健康的因素,遠比你認知的更多更廣
02食物比基因的影響更大
基因不是宿命,食物可以扭轉它的表現
誰說藥物才有療效,食物沒有
調整飲食等生活型態,才是治病的根本
03過度信任藥物治療的效果,是現代醫學的盲點
繽紛的小藥丸,是消滅疾病,還是延長疾病?
藥物不斷出包下架,用藥安全說保證?
沒有人體數據,絕對不能與安全畫上等號
04身體不舒服、檢查出現紅字,然後呢?
其實,你只是在維持表面健康
這些調整,比藥物治療更好、更無害
猜猜看,最髒的地方在哪裡?/天然植物是生物活性的寶庫
第二部 【演化毒物學】==========================================
原來我們還不適應這些食物
01從演化角度檢證,身體習慣什麼,就對健康有好處
02太陽的健康威力,自古早驗證
懼怕太陽、愛防曬,現代人變得病歪歪
違背演化慣性!冷氣病症候群接二連三來報到
不想流汗,身體就拉警報
03對身體有益的食物,都經得起演化考驗
海產是風行數百萬年的美食
分辨好油壞油是本能
動物油谷底大翻身
04化學添加物,演化要你斷捨離
人工代糖,帶來甜滋味的同時也帶來苦頭
人工甘味劑的迷思,合法不代表安全
加工食品傷害心血管、三高更連動高漲
人工的反式脂肪才會造成疾病
05化學的不好,天然的添加物就大可放心?
膽固醇成了糖的代罪羔羊
糖,讓你的健康危機四伏
還在適應中,才會有不良反應
市售百分之百果汁,真的純?/為什麼會有甜點胃
第三部 【常見對症居家保養】=====================================
不靠藥醫從根本治,新觀念、新選項
01今天比昨天更健康,藏在飲食和生活細節裡
重獲真正的健康,不是來自一顆顆小藥丸
02高血壓:從生活細節下手,找出致病因子
綜合評估之下,採用光生物調節療法治療
兩週就見效,至今兩個月血壓仍控制得宜
門診正確處置,高血壓可以不藥而癒
逆轉高血壓:香蕉、西瓜、黑巧克力、大蒜/每天運動二十分鐘、曬太陽
03高血糖:不一定要靠藥醫,營養療法是一種新選項
不想與藥為伍,採取營養療法治療高血糖
高血糖在兩個月後就獲得成效
「胰島素抗性」是台灣人糖尿病的主因
利用改善胰島素抗性食品,成功戒除藥物依賴
門診正確處置,高血壓可以不藥而癒
逆轉高血糖:蘋果、藍莓、葡萄、薑黃、蜂蜜/遠離加工肉品、代糖
04高血脂:吃藥真的不是首選,藥物副作用害人不淺
一一排除體內發炎因素,禍首竟是重金屬殘留
排汞毒後,膽固醇降到正常值
原來膽固醇值高,是你的身體需要
逆轉高血脂:酪梨、草莓、奇異果、薑黃/喝綠茶、遠離重金屬、塑化劑等
05冠狀動脈心臟病:常常是漸進式徵兆
採取非藥物治療胸痛,更建議調整生活作息
至今未再發生任何一次胸痛
膽固醇濃度高的罪魁禍首是「發炎」/心臟會求救,只是你沒發現
逆轉冠狀動脈心臟病:魚油、蘋果、番茄、Q10/遠離加工食品與代糖
06痛風:治標不治本,甚至會引發腎臟病變
雙管齊下!吃應該吃的與避開不該吃的
追蹤兩年,就連冬天也都安然度過
痛風的臨床三階段表現
痛風不只造成關節變形,更是危機生命的疾病
逆轉痛風:水、薑黃、櫻桃、槲皮素/限制飲酒量、減少攝取高普林食物
07過敏性鼻炎:可以有藥物以外的選擇
五個月後跟過敏性鼻炎說掰掰時通
從防止身體的發炎反應下手
飲食西化也是過敏的引爆點
逆轉過敏性鼻炎:藍藻、蔥、益生菌/避免速食&甜點、每天適度曬太陽
08胃食道逆流:探究個人原因很重要
首要工作是重建腸胃道環境
三個月就讓糾纏五年多的胃食道逆流獲改善
胃食道逆流是一種很個人化病症
逆轉胃食道逆流:蜂蜜、蘆薈糖漿/飯後嚼口香糖、睡覺時左側躺
09牙周病:竟會造成心臟病
牙周病連動到心血管疾病,輔酶Q10幫大忙
追蹤至今四年,牙周、心血管都健康
飯前使用漱口水,對牙周病患者效果好
逆轉牙周病:Q10、蜂膠、魚油/定期檢查牙齒、做好口腔護理
10失眠:找對方法,不必吃藥也能一夜好眠
失眠原因有很多,但也不排除是褪黑激素缺乏
吃富含褪黑激素黃金奇異果,兩個月就擺失眠
利用「光照法」緩解失眠問題,快又有效
逆轉失眠:奇異果、櫻桃、魚油/不要點夜燈、燈具盡量使用黃光
潰瘍性結腸炎:腸道菌相好很重要
從最基本的調整腸道菌叢下手
採取益生菌處方,三個月後跟血便說掰掰
認識兩種發炎性腸道疾病
逆轉潰瘍性結腸炎:魚油和魚、益生菌/糖不過量、戒除菸酒檳榔
11骨折:骨折傷害一瞬間,骨頭保健需要提早做
補鈣、補D,蜂蜜也不可少
三個月就看見骨頭強壯的具體成效
一招增強身體平衡感與骨密度
逆轉骨折:鈣、維生素D、鋅、鎂/限制鹽的攝取、避免飲酒過量
作者序
疾病要從根本控制與調整,才能擺脫藥物人生
人活著難免有病痛,而病痛難逃藥物治療。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想的吧?台灣人用藥量有多巨量,數字會說話。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調查發現,二○一八年國人光是用藥費用支出金額就高達約一千六百億元,占健保支付費用總額的四分之一。
有學過藥理學的人都知道,在這世界上沒有任何藥物不具有副作用,而副作用可能引起藥害問題。我不否認藥可以治病,但我們更不能輕忽的是藥也可能「致病」。所以藉著此書,我想拋出的問題是「生病,一定只能吃藥治療嗎?」
台灣在二○一八年就已經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高齡社會,而高齡社會中常見的健康問題莫過於慢性疾病,其中又以「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為首。我相信正在翻閱此書的您身邊一定不乏為此長期吃藥治療的朋友,甚至您也是其中之一。
實際上,我認為治療應該循序漸進,先找出造成疾病的原因,再針對病因來決定改善的方式才是;而醫師的判斷依據也應該與時俱進,切莫抱著傳統舊思維不拋。例如:如果引起高血壓的原因是飲食與肥胖,那麼應該要調整飲食、控制體重,而不是立刻吃降血壓藥;又如引發高膽固醇的主因是體內發炎,應該要找出導致發炎原因,不可盲目降膽固醇。
另外,我長期大量鑽研國內外醫學研究發現,藥物並非改善疾病的唯一選擇,而我門診中也有不少患者不想長期與藥為伍,接受了非藥物治療而獲得良好改善,這些在書中我也樂意與大家分享。隨著資訊的發達,有越來越多醫學報導可參考,這無疑是一種幸福。
唯獨要特別提醒的是,任何一種治療方式,都存在著個體差異;任何一種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的,都是合理量的結果,我們不能自行發揮延伸,認為吃越多越健康。總之,不論是治療方式、攝取量等都需要接受醫師專業的診療、判斷與諮詢。因此,當身體發出警告訊號,建議還是要看醫生,了解身體的現狀後,再選擇您願意嘗試的治療方式與醫師們好好配合,努力恢復健康狀態。
長期在前線的十多年經驗,讓我接觸數以萬計「吃很多藥卻還是難逃藥罐子人生」的案例,我希望各位讀者能透過這本書重新檢視自己的疾病治療、身體保健觀念。
我們常說藥物治標不治本,每一種疾病都有其造成原因,那才是「本」。從根本控制、調整,就有機會幫助患者擺脫藥物人生,追求真正的健康。我想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也是身為醫師的責任與義務。
【閱讀之前】 為什麼我選擇當一名醫師? 每回與患者閒聊、開心送他們出院時,患者家屬們或患者們總會問我「江醫師,你是不是從小就立定志向當醫生救人?」 我記得,在我們那個年代,小時候寫作文時,一定會有「我的志向」這個命題。那時候大家的理想都相當宏大,總統、太空人、老師、企業家、醫師……只不過坦白說,「醫師」這個志向沒在我的作文中出現過。一直到建中高二升高三面臨選組抉擇,這念頭才浮現。 其實四十多年前的我,就像現在大部分的高中生一樣,對於未來、大學生活依舊懵懵懂懂,之所以選擇醫學系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我從小就是個藥罐子,四歲左髖關節壞掉、國一又得了甲狀腺機能亢進,過程中阿嬤及其他長輩對我呵護備至,那時候他們都已經超過七十五歲,希望在他們有生之年我能有照顧他們的機會。 二則是我觀察到班上有不少人被父母強迫選擇醫學系,我心想天下父母心,爸媽總是希望孩子能過得更好,父母經歷了人生歷程後所提供的建議應該不至於太差。因此,再三思考後,我便投考了醫學系,最終成為一名醫師。 從內科到腎臟科,奠定全人醫療實力 許多人對我的認識應該是一名腎臟科醫師,實際上我曾在內科待過,負責第一線的跨科鑑別診斷,我想除了醫學院那幾年紮紮實實的訓練外,內科經驗更是為我打下全人醫療基礎功不可沒的功臣。 畢竟內科的患者不分男女老幼,什麼樣年紀、性別都有;病症不論內外輕重,全身上上下下患處情況輕微或嚴重都可能發生,而我都需要第一時間提供協助。若有少見或難治的疾病也要精準判斷該轉診到哪個專科。 而腎臟科幾十年的經驗與磨練,更讓我功力大增並累積更多實力。腎臟科依照字面上來看,就是處理和腎臟有關的問題。然而許多常見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痛風……等控制得好壞與否,以及飲食健康與否,皆會影響腎臟的健康狀態。另一方面,腎臟除了代謝廢物毒素之外,還包含調節電解質平衡、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幫忙調解高血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