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暢銷新版):神經科學家教你5種有效策略,打造心智最佳狀態,聰明完成當日關鍵工作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暢銷新版):神經科學家教你5種有效策略,打造心智最佳狀態,聰明完成當日關鍵工作
埋頭苦幹,可能不是最好的辦法!
5個有效策略,創造你自己的最佳狀態,擺脫被工作追趕的窒息感!
◤專門寫給創意工作者、自由接案者、一般上班族、專業人士的工作策略書!◢
★Amazon.com商業理財/個人成長類百大暢銷書
★《富比士》、《金融時報》、800-CEO-READ專文報導
★艾爾文 作家/知識內容創作者、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Zoey 佐編茶水間創辦人──高效推薦!
『看完這本書,我希望你不再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時間工作,
而是懂得調整一些做法,讓自己每天都能有穩定高工作成效的時段,
留一點時間來品味生活、從容過日子。』
──喬許.戴維斯博士Josh Davis, Ph.D
★跳脫「效率陷阱」,學會駕馭工作與生活★
「要做的事太多了,時間根本就不夠用!」
如果你覺得這聽起來很熟悉,別沮喪,不是只有你這樣。
不論你喜歡或討厭自己的工作,多數人每天的工作量已經達到難以負荷的程度。許多談時間管理的書籍、專家都試圖幫助我們花更少時間做更多事,我們追求以最快、最有效率的方法工作,落入了「效率陷阱」中:強迫自己長時間、不間斷地工作;如果有部屬的話,也要求他們這麼做。結果在一天結束時,我們感受到的不是成就感,而是窒息感。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喬許.戴維斯從長期的科學研究,以及自身與高效率且快樂的人共事所獲得的啟示是:人體不是電腦,想要真正擁有高生產力和創造力,最好拋開常見的效率迷思與工作模式。配合人體的生理系統,當生理系統處於最適運作狀態時,我們在理解、幹勁、情緒控制、解決問題、創意、決策等方面都能有優異表現。
本書結合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提出5個有效且容易執行的策略,不論你是在辦公室或在家工作,都能夠幫助你在每個工作天,創造做事卓有成效的幾個小時,完成當日最重要的工作,讓你的作表現更好、生活更有品質。
策略1 辨識每個決定點──
利用做完一件事或被打斷後的5分鐘,想一下後續該處理哪件事。別讓趕快做事的急迫感,致使我們把時間誤用在不重要的事上,消耗我們的心力。
策略2 管理心智能量──
所有事都會消耗心智能量,我們必須在心智疲勞之前,先集中精神做最重要的事。感受並善用當下情緒,就算是壞情緒,也可以提升我們的工作表現與成果。
策略3 停止對抗分心──
專注是成功的要素,但人類的注意力系統天生善於留意分心事物。學會放自己一馬,適度地讓心思漫遊,對提升創意和思考未來都有幫助。
策略4 善用身心關連性──
適量、溫和的運動可以提升專注力和心智能量;吃什麼、怎麼吃、一次吃多少,也會影響你的表現。掌握運動和飲食的訣竅,你能表現得更出色。
策略5 打造最有益的工作環境──
辦公環境中的噪音、光線和桌邊雜物,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能。你可以根據不一樣的工作需求,調整你的工作環境。
各界好評
做得多,不代表做得好,因為人的專注力並非時刻處在高檔。本書提出許多高效工作的實用技巧,讓讀者學會如何匯聚注意力,在一天中最關鍵的幾個小時內達成高品質的工作成果。──艾爾文,作家、知識內容創作者
關於如何提升個人生產力的建議非常多,大多數的建議彷彿要你像轉輪上的倉鼠般跑得更快……但你不是倉鼠,這本書教你如何別再這樣。──海蒂.格蘭特.海佛森Heidi Grant Halvorson,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動機科學中心副主任、《成功人士都在做的9件事》作者
非常有趣又實用的一本書。作者戴維斯提供的建議很簡單,容易實行,而且立刻就可以看到成效。我昨晚花了高效率的兩小時閱讀此書,改變了我今天的工作方式。──彼得.布雷格曼Peter Bregman,《關鍵18分鐘》作者
本書作者戴維斯告訴我們,企圖以效法電腦效率的方式來管理我們的時間,注定要失敗。他以淺顯易懂且有趣的文筆生動地解釋行為科學,告訴我們一天當中真正有效率的關鍵時刻,而且一樣重要的是,他也告訴我們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安排其他效率沒那麼好的平凡時刻。──麥克.亨里克斯R. Michael Hendrix,IDEO合夥人兼全球設計總監
戴維斯為困擾我們所有人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反直覺的解方:我們不可能完成「每一件事」,無論再怎麼賣力,都還差得遠呢!所以,我們或許不該試圖追求完成所有事,應該改而根據研究發現,設法每天創造高效率的幾個小時,做好真正重要的事。這是一本重要著作,裡頭有扎實的研究根據,每章都有生活化的小故事,教我們把科學方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大衛.洛克David Rock,神經領導力研究院院長
突破生產力水平的關鍵,與我們的生物學息息相關。戴維斯並不是認為你一天只應該工作兩個小時,而是透過設置理想的條件,只要你設置好場景,就可以在這狀態最佳的兩個小時,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並獲得成功。──凱文.克魯斯Kevin Kruse, LEADx學院總裁
作者簡介
喬許.戴維斯博士 Josh Davis, Ph.D.
布朗大學機械工程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
他以多種方式研究、教導關於心智和大腦的知識。曾任教於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之後轉任神經領導力研究院(NeuroLeadership Institute)研究總監暨首席教授,現為Mentora研究院(Mentora Institute)首席科學家和高級教授。
他的學術研究側重在「體現認知」(embodied cognition)、情緒調節,以及情緒神經學,論述刊登於許多專業期刊。文章散見各主流媒體,包括《哈佛商業評論》、《策略與企業》(strategy+business)、《訓練與發展》(Training + Development)、《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等。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出版後成為全球暢銷書,已翻譯10國語言。身為作家、演講家、教師、教練,他經常在世界各地舉辦的研討會及組織活動中演講與授課,也為個人提供公開演說和生產力方面的指導與訓練服務。
於美國維吉尼亞州成長,現與妻子居住在紐約市。
譯者簡介
李芳齡
譯作超過百本,包括近期出版的《貝佐斯寫給股東的信》、《給力》、《機器人即將搶走你的工作》、《領導者的數位轉型》、《腦力全開》等。
各界推薦
前言 跳脫「效率陷阱」,創造你的最佳狀態
策略1 在日常事務中,辨識每個決定點
策略2 管理心智能量,善用好情緒和壞情緒
策略3 停止對抗分心,學會放自己一馬
策略4 掌握運動和飲食的訣竅,你能表現得更出色
策略5 噪音、光線、雜物?打造最有益的工作環境
結語 運用策略,開始享受工作與生活
謝辭
注釋
前言
跳脫「效率陷阱」,創造你自己的最佳狀態!(摘錄)
不論我們喜愛或討厭我們的工作,多數人每天的工作量已經達到難以負荷的程度。每天展開工作時,我們擔心如何才能完成今天所有的工作、可能會令誰失望,或是得「再次」犧牲哪些重要的工作,才能夠繼續熬過這一日。一邊喝著當日的第一杯咖啡時,我們手上忙著使用各種裝置查看電子郵件信箱,看看是否有人在我們的待辦清單上新增一件事項。看完了一封又一封的電子郵件之後,壓力也不斷上升。每封信都內含了一項無法立刻處理好的要求,所以我們便把這些信標示為「未讀」,留在信箱「稍後」處理。我們把這些信加到前一晚的「未完成工作」堆裡,而前一晚也是工作到很晚才離開辦公室。除此之外,還有更多信必須回覆、更多電話要回撥、更多文件要處理好,這一切,事事都需要我們立即的注意力。
事實上,在我們處理真正重要的事務之前,就有太多事務占據我們的注意力,而真正重要的事務太多了。結果,我們經常「工作」一整天,在辦公室、在家中,上班、照顧家人、整理打掃、支付帳單……有時只有到上床睡覺後才停止。要做的事太多了,時間根本就不夠用。
如果你覺得這些聽起來很熟悉,別沮喪,不是只有你這樣。在我從事教授、老師、主管教練、作家、訓練師等工作中,我發現,不論是專業人士或非專業人士、不論什麼層級,這些都是太普遍的日常感受。更糟的是,我看到各行各業的人,從企業主管、醫師、學生、創業家,到政府機關工作者,全都傾向使用注定無效的解方,想幫助自己從這種工作量過多的情況中解脫,但只是讓問題更加惡化。
比別人更賣力,可能不是最好的辦法
我一再目睹聰明、認真、努力的人落入「效率陷阱」中,總是嘗試盡可能投入更多時間在工作上,設法抓住並利用一天之中的任何空檔時間。而且,若是我們有部屬,也會試圖讓他們這麼做,盡可能每天擠出更多小時用在工作上。談時間管理的書籍、專家,甚至整間顧問公司都接下這個挑戰,幫助我們「花更少時間做更多事」。誠如我那個任職於《財富》一千大(Fortune 1000)企業主管的哥哥所言: 「我們全都有一大堆屎要處理。這些都是好屎,但是一天終了時,努力把十磅屎塞進五磅容量的袋子裡,我們還是被一大堆沒有處理好的屎給淹沒。」
也有時間管理專家建議我們先處理最重要的事,因為稍後未必有足夠時間做這些事。沒錯,把真正重要的事和急迫但較不重要的事區別開來,確實是有助益的做法,但這個建議仍有令人沮喪之處:縱使我們這麼做,待辦清單上還是有一堆不是最重要、但仍然得做的事必須處理。有些是要緊事,因為它們會影響到我們的關係;有些事則是長期拖延不做的話,會害我們被炒魷魚;另外,還有一些事是我們已經同意在截止期限前完成,不能因為其他重要事項就逃避、耽擱,不去完成。
雖然這些事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在下班回家前還沒有做好,我們有可能會感到焦慮不安。當然,如果不理會某些問題,它們最後有可能會自動消失,所以放手不理反而比較好。可惜的是,很多事情和工作,我們都無法免除責任,終究必須完成。
如果真正的問題只是缺乏效率,那麼我們多數人,包括我那些很有成就的客戶在內,現在應該都已經解決問題了。因為只要選擇適當的方法和工具,協助管理時間、安排待辦事項的先後順序,就可以抒解日常工作的壓力。但重要因素並非只有數量與能力,即使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工作,我們可能還是會覺得不滿意,結果在一天結束時,許多人感受到的不是成就感,而是窒息感。
幸好,我們想要的並非達不到。我認識的成功人士,多數都想要達到兩個境界:其一,他們想擺脫失控感;其二,他們想在工作上有優異表現,成為所屬領域中的真正高手。為了追求並設法達到這兩種境界,一般常見但錯誤的做法,就是不斷地工作,在已經工作滿載的每一天中擠入更多工作。這種方法有什麼不對?可以如何改善?
人體不是電腦
在幫助高階主管和專業人士提升效能時,我發現,不論我們在事業階梯上爬到多高,當工作多到難以招架時,我們通常會作出兩種反應。第一種反應是強迫自己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企圖讓每一天產生最大效率。第二種反應是工作更多小時,並且要求部屬也這麼做,企圖讓每一週產生最大效率。這兩種解方的基本觀念是,為了應付不斷湧進來的工作量,我們應該停止「浪費」時間,設法變得「更有效率」一點。這種觀念源自我們對大腦運作方式的根本誤解。
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這種長時數的工作型態,對電腦或機器來說是好解方,因為它們不會感到疲累。它們每時每刻的工作品質都差不多,使用時間愈長,生產力和效率就愈高。但我們並不是電腦或機器,我們是生物。要求大腦持續執行某種工作,而且要展現出一致的效能水準,就如同要求一位跑者不論在什麼境況下都要保持相同速度,不論是短跑或馬拉松、是否禁食一天未眠、有沒有宿醉,或是才剛吃飽睡醒等。
人類是生物,生理狀態對我們的思考方式具有影響作用,一些科學家稱此為「體現認知」(embodied cognition),「體現認知」包含身體影響思考的種種方式。大腦是控管身體其他部位機制的重要器官,我們必須了解身體與認知的關連性,才能正確了解認知(任何種類的思考)的運作。
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你的身體動作,可能會大大影響你的思考。比方說,當你坐著,把雙手墊在頭後、雙腳高抬在桌上,這是很普遍的「高權力姿勢」(power pose)。這種姿勢可能提高你的睪固酮分泌量,並降低你的皮質醇分泌量,而這樣的荷爾蒙組合會使你感覺有權力,表現得像領導人。
此外,你的肢體動作也可能會影響你的心情,進而影響你對他人想法或意圖的解讀。例如,研究顯示,如果你在評估某人時,做出具有敵意的姿勢或動作,例如比出中指等,你更可能會認為此人懷有敵意,因為這個動作提示、激起了敵意。
或者,以學習為例,你在學習時得仰賴記憶,但你的大腦儲存記憶的方式,並不同於電腦安裝軟體或下載檔案的方式。你的記憶是在大腦內形成的東西,神經元得花時間產生結構變化,以使它們在未來更容易彼此活化,而這能夠解釋為何在考試前一晚死背的成效,遠不如用多天學習、吸收教材的成效,如果你想長期記得內容的話。
不少研究結果發現,身為生物的我們,運作方式非常不同於電腦或機器,所以無法做到電腦或機器的效率水準。不過,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巨大未開發的潛能,這是電腦和機器不具有的,若是試圖無時無刻展現一致效率,將會阻礙我們發揮這些潛能。
這麼想好了,如果目標是要做一萬個伏地挺身,要是中間不暫停休息一下的話,會很難達成目標。如果一次只做某個數量,分多次做,就能夠做到一萬次。從這個角度來看,大腦很像肌肉,在不當的狀態與條件下持續不停工作,能達成的將會很少;若是能夠創造正確、適當的狀態與條件,大概沒有什麼是我們做不到的。
我從長年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研究,以及我與高效率且快樂的人共事的經驗中獲得的啟示是,想要真正擁有高生產力,最好拋開對效率的迷思,創造適當的狀態與條件,產生每天展現高效能的兩個小時,完成真正重要的事。
關鍵兩小時
想要做事有效率,關鍵在於配合人體的生理系統,當生理系統處於最適運作狀態時,我們在理解、幹勁、情緒控制、解決問題、創意、決策等方面都能有優異表現;當生理系統並非處於最適運作狀態時,我們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可能會很糟糕。從運動量、睡眠量,到吃下肚的食物,都能大大影響我們心智功能的短期運作,甚至是幾個小時內的運作。此外,我們在處理某項工作之前所從事的心智活動,也會影響到我們能否把工作做好。
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等領域的研究發現,對何時與如何安排高效能的心智功能運作提供了很多啟示,在這本書我會簡化成五種策略。我發現,這些策略最能幫助忙碌的人們,創造出每天至少兩個小時的高效能狀態。
1. 辨識每個決定點。一旦展開一項事務之後,你做事的方式大致會進入自動駕駛模式,這會讓你很難改變航道。你應該辨識並利用介於各項事務之間的那些時刻,也就是你可以選擇接下來要做什麼事的時刻,並決定優先處理最重要的事務。
2. 管理心智能量。需要大量自我控制或專注力的事情,通常都會相當消耗心力。而且,使你高度情緒化的事情,往往可能會影響到你的表現。所以,你應該根據每件事的處理需求及復原時間,安排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
3. 停止對抗分心。學會引導自己的注意力,因為人類的注意力系統天生會自動分散、游移,不會無止境地持續專注。試圖對抗分心,猶如試圖對抗海洋潮汐。了解大腦如何運作,就能幫助你在分心時,快速、有效地恢復專注力。
4. 善用身心關連性。活動身體,並且選擇適當的飲食,以幫助自己在短期間進入能成功執行並完成工作的狀態(你可以在空檔吃東西或活動身體。)
5. 打造最有益的工作環境。了解哪些環境因素最有助於你的工作效能,並據此調整你的工作環境。一旦你知道什麼會導致你分心,或暗示你的大腦進入創造或冒險的模式,便能據此調整工作環境,讓自己做起事來更有效率。
這五項策略根據的是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也許聽起來很簡單,你甚至會覺得像是常識,但是我們在日常工作時,卻鮮少有意識地採用它們。
了解它們背後的科學道理,有助於我們知道什麼是值得採取的行動,以及如何在受限的條件下做到真正有益於自己的事。我們全都能學會有意識地規律運用這些策略,讓自己做事更有成效。
至於「兩小時」這個時間長度,其實沒什麼可大做文章的。我之所以建議兩個小時,是因為我發現這個時間長度既可以做到,也足夠處理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事。確切時數並不重要,對這些策略獲得一些經驗後,你可以建立四小時或僅僅十分鐘的心智運作高峰狀態,視你當天的工作需求而定。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我並不是建議你找出每天固定的兩個小時,例如早上九點到十一點,作為每天的高效能時段。如果你和多數忙碌的專業人士一樣,你無法總是能夠掌控何時必須做什麼事。如果你是晨型人、早上活力最佳,但老闆要你在下午三、四點的幕僚會議中進行簡報說明,你最好在那個時間處於高效能的心智運作狀態。後續要介紹的這五個策略,能夠幫助你在平常工作天的任何時間,創造適當的狀態與條件,使你的心智運作產生高效能。
我雖然相信在正確、適當的狀態與條件下,你能夠有優異的工作表現,但我不是說你能在高效能的兩個小時內完成所有工作。我要說的是,當你的心智能夠有效率地運作時,在此時完成當日最重要的事,不僅能夠增強你的信心,還能夠激發你成就更多事的渴望。至於其餘的時間,你可以用來處理那些不太
需要策略性或創造性思考的事務,例如處理電子郵件、填寫表單、蒐集申請費用的單據、安排行程、支付帳單、規劃旅行、回覆電話等。當你的思緒變得更清明,就更能有效地決定不去理會哪些事務。
配合生理狀態安排工作,為自己規劃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每天都能善用時間完成最重要的事,這不僅對長期的成功有益,也能適度幫助我們的生活恢復健全與平衡。
從今天起,就這麼做吧!
每個人都能學習變得像自己希望的那麼有效率,我在後續章節會教你如何做到。我會說明這五項策略如何運作、解釋它們背後的科學道理,並分享其他人如何運用它們的真實故事。針對每一項策略,我會提供一些實用的小技巧,使它們變得容易使用,幫助各位真正落實這些策略。我衷心希望,每當你翻閱這本書時,都能夠獲得新的洞察,並對自己的辛苦付出心生憐惜,持續運用這些策略提升人生不同階段的工作效率。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全都從經驗知道,當我們正確對待自己時,就能在短時間內展現高效率;反之,錯待自己會導致效率低落,甚至讓我們不禁懷疑自己的能力。我希望,在了解這五項高效率策略背後的科學道理後,你能夠相信自己,並根據你對自己的了解,開始思考如何與在什麼時候,讓自己進入一天當中兩小時的絕佳狀態。
策略1 在日常事務中,辨識每個決定點 道格的工作是為企業規劃策略與商業模式的情境規劃顧問,職責之一是每個月撰寫一份清潔技術產業最新發展的分析報告。這是他喜愛的工作項目,可以讓他發揮想像力,並深入探索自己深感興趣的主題。 某天,在撰寫報告時,他進入出神的狀態,除了眼前的電腦螢幕與自己敲打鍵盤的聲音,別無其他意識。但是,當他的眼神游移到桌上的時鐘時,流暢的工作狀態突然被打破。此時已經接近中午,一陣小小的噁心不適,使他不情願地認知到,雖然他還想繼續再寫報告,但應該要停下來了。他得回覆一位同事在幾天前寄來的一封電子郵件,這位同事在準備他們部門的預算,需要道格提供意見。 這樣的早上,你也許不陌生 道格在不安中打開電子郵件收件匣,決定回覆這封信。他一開信箱之後,就看到十幾封提出要求的新郵件。其中一封來自一位專案專員的郵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她想知道道格在接下來幾個月可抽出的時間,好安排一場會議。 道格先回覆了這封郵件,因為很簡單。就在他準備回覆有關預算的那封電子郵件時,也就是他真正需要回覆且相當複雜的郵件,他的行事曆鬧鐘響起,提醒他再過十五分鐘,就要和公司執行長開一對一的會議,他需要準備一下。 在這個時候,聰明的做法應該是關閉電子信箱,為接下來的會議好好想一下,並開始走向執行長辦公室。然而,想要獲得成就感的欲望太過誘人,道格想在「今天」回完那封有關預算的電子郵件,因為這幾天來,他天天惦記著讓那位同事等候回覆,心裡有點過意不去。 在那一刻,他沒有仔細思考,就決定回覆那封電子郵件。他依稀記得,以前他有時只要花十分鐘左右,就能夠完成一件類似的複雜工作,雖不尋常,但發生過。而且,有時在和執行長開會前,他只需要花五分鐘就能夠定神。誰知道那古怪作對的神經化學物質訊號,會影響他的手指去點選那封有關預算的電子郵件呢?但在那個當下,他的大腦決定要這麼做:回完那封徵詢預算意見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