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
即使知識隨處可得,卻不表示人們就掌握了知識。
史上最受歡迎的破解偽科學與流言的專欄,重新整理12篇與日常生活最切身相關的打臉文,左打媒體亂象,右搧內容農場,闢謠解惑,端正視聽,拯救萬千迷惘的靈魂。
【獨家首創!】盤點「10種科學偽新聞的類型」,綜合評比科學偽新聞指數,讓你學會一眼看穿真偽、辨別優劣,身懷「科學判讀力」、「媒體判讀力」兩項利器,從此盡覽報章雜誌、漫遊網路世界不受騙!
|理論錯誤|關係錯置|不懂保留|多重災難|忽冷忽熱|
|忽略過程|便宜行事|官商互惠|名不符實|戲劇效果|
新聞說──奶茶裡的珍珠是塑膠所製、多吃一片烤吐司就能致癌、電子鍋會煮出毒飯……使你開始杯弓蛇影嗎?
科學家發現──手指長度可以看出人的祕密、多看美女幾眼身體更健康、男人為了性愛寧可餓肚子……你就從此深信不疑嗎?
小心!你已經掉入偽新聞的陷阱囉!
健康專家好棒棒?
國外研究好偉大?
親朋好友足感心?
你該怎麼面對對錯不明、是非難分的新聞訊息與網路文章?
沒有人能正確判斷每一則科學新聞的真偽,也沒有人能輕易認定所有食安或健康訊息的對錯,你唯一的應對之法,就是抱持著質疑的態度──或者,追隨科學新聞解剖室,學習判讀的能力,讓自己好好活在這個新時代!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鄭國威 PsnSci泛科學總編輯
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衷心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李家維 《科學人》雜誌總編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前館長
李偉文 牙醫師/環保志工/《看新聞學思考》作者
林陳涌 臺灣師大科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洪振方 高雄師大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徐美苓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特聘教授
楊士範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
楊谷洋 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暨STS中心主任
楊倍昌 成功大學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關尚仁 世新大學科學傳播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
鄭國威:「《新時代判讀力》針對科學新聞中層出不窮的陷阱一一盤點,提供我們防身指南。看完這本書,絕對會讓你的科學素養大大躍進。」
顏聖紘:「科學新聞解剖室這本書挑選了許許多多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時事生活議題來解剖,帶領大家『看門道』,還有『摸眉角』。經過這樣的洗禮以後,我們可以知道如何閃開那些拍咪啊和髒東西。」
黃貞祥:「書中針對網路上一些似是而非、如病毒般散播的資訊的嚴謹打臉文,我們應該要瘋狂分享。『打臉』文式的科學傳播方式,應用得當也不失是推展科普的好方法。」
媒體推薦
最受歡迎的破解偽科學與流言專欄,也是泛科學成立6年來最好的禮物。(PanSci 科學新聞網)
作者簡介
科學新聞解剖室
「科學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但是新聞在意的卻僅是快門的一瞬間。」
這是以推動優質科學傳播工作為己任的科學新聞監督平臺,結合了許多不同領域的科學專家及義工,目的是用一般民眾都能理解的語言,帶領大家推敲科學新聞的疑點,鼓勵大膽懷疑眼前的科學新聞,避免錯誤報導繼續蒙蔽我們的視聽。
【官網】scienceanatomy.blogspot.tw/p/blog-page.html
【專欄】pansci.asia/archives/author/scinews
【解剖員陣容】
黃俊儒/解剖員001:「科學新聞解剖室」創辦人兼長工,在臺灣西部的大學教書,以科學傳播工作為職志。
賴雁蓉/解剖員002:「科學新聞解剖室」長工二號,中文專長,兩個孩子的媽,五年前潛入科學傳播領域,纏鬥至今。
李暉/解剖員003:東部知名大學教授,科學教育與化工專家,擅長以犀利的觀點針砭生活中的化工之謎。
賴宣儒/解剖員004:國際戰略專長,喜歡科學、跑步與美食,現任職於公部門,並持續擔任科學新聞解剖室的臥底。
陳柏廷/解剖員005:生物化學專長,離開實驗室後,在服研究替代役和打排球的日子裡,繼續為專業的科學生涯努力。
羅紹桀/解剖員006:傳播專長,曾任PanSci泛科學實習編輯,無法抗拒吸收冷門知識時的生理快感,興趣是利用科學理論煉成料理。
雷雅淇/解剖員007:科學教育專長,PanSci泛科學編輯,在科學傳播裡打怪練功衝裝備,為坐穩科學傳播的明日之星做準備。
黃馨慧/解剖員008:傳播專長,長期關注媒體改革和公民運動,是科學傳播滲透社會運動的重要尖兵。
林瑋珊/解剖員009:教育專長,對於生活中的科學議題觀察敏銳,絕招是用猛翻白眼來對混淆視聽的言論做出立即反應。
顏煜東/解剖員010:資工與救災專長,習慣把《科學人》當飯吃,祕技是能隨時從腦中調閱科學知識,目前是一名專業消防員。
蔣維倫/解剖員011:生物、醫藥和化學專長,PanSci泛科學專欄作家、衛福部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喜歡貓。
【推薦序】
.一起脫離科學新聞的迷霧森林吧…………鄭國威,PsnSci 泛科學總編輯
.如何擺脫被劣質資訊糾纏的人生…………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認同請參與」,才是提升科學、挽救媒體的關鍵…………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PanSci泛科學專欄作者
【前言】
.你以為專家能救你嗎?別鬧了,這個時代我們只能倚靠判讀力…………黃俊儒,科學新聞解剖室/解剖員001
十種科學偽新聞的類型──開始解剖前的基本準備
NO.1 健康專家好棒棒
1-1 激素鳳梨吃太多,恐致孩童性早熟?!
1-2 驚!多吃一片烤吐司,致癌物就超標?!
1-3 「十大恐怖外食」,到底多恐怖?!
1-4 減肥光算卡路里,可能會愈減愈肥嗎?!
NO.2 國外研究好偉大
2-1 手指長度可將你一眼看穿嗎?!
2-2 提神最好的方法:一邊看美女一邊煎培根?!
2-3 看美女有益健康,娶美女卻會短命?!
2-4 男人寧可餓肚子也要選擇性愛?!
NO.3 親朋好友足感心
3-1 小心!香噴噴的「滷汁」變成「化學毒湯」?!
3-2 電子鍋內鍋會煮出「毒飯」嗎?!
3-3 奶茶裡的珍珠是塑膠做的,你還吸?!
3-4 最新食安問題:「黑糖」黑掉了嗎?!
前言:你以為專家能救你嗎?別鬧了,這個時代我們只能倚靠判讀力 隨著各種通訊軟體發達,相信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經驗,就是收到來自於身邊各路親朋好友所轉寄來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無數簡訊。最多的大概就屬一些健康資訊關懷文,提醒你:脊椎要保健、坐姿要端正、久坐要舒展、天冷要保暖、睡眠要充足……等,這類的訊息多數無害,所以在不傷和氣的前提之下,當然要跟這些心中充滿愛的親朋好友感恩以對。但是如果關懷文是更積極一點、更具警示性一點的類型,例如:10種容易致癌的食品、地震逃生的保命方法、熬夜需要補充的食物、冰箱門不要貼磁鐵……等,再加上以專家做保證為開頭,例如:最新研究說……、英國科學家發現……、諾貝爾獎得主推薦……等,相信你一定對於這樣的訊息半信半疑,既不敢完全相信,也不敢完全不信,於是你就抱著「姑且為每一則關懷簡訊活一兩天」的方式面對,是吧? 這幾年,食品安全的問題頻傳,世界上各種災難層出不窮,似乎各種因為科技發展所造就的風險無時無刻籠罩著我們。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人大聲疾呼:我們需要多學習好的科學知識才能夠面對這些事情,尤其是能夠對難題做出合適的判斷!但事實真是如此單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