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腦,要用對方法!-大腦變快樂,你就變聰明!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用腦,要用對方法!-大腦變快樂,你就變聰明!
打造快樂腦,自我開發更有勁! 大腦是重度的享樂主義者!
風靡日本【快樂腦學習法】首度創新公開! 日本超人氣腦科學家,教你養成正確的用腦習慣,開發自我潛能、提升終身學習力!
你怕枯燥無聊,大腦比你更愛享樂? 學習,其實跟打電動一樣好玩? 現在的弱點,最有可能變成未來的強項?
學習沒有所謂的天分與否,太簡單的問題反而讓大腦停滯退化,不斷嚐鮮挑戰,才是向成功躍進的王道!
做任何事都只有三分鐘熱度?注意力老是無法集中? 把課本全背下來還是考不好?解不出來的題目要堅持到底還是先跳過再說? 有些人的腦袋天生就對數理科目沒轍?有些人是創意型頭腦,本來就不擅長記憶背誦? 什麼時候該略讀或是詳讀?滿坑滿谷的各種資訊要怎麼篩選吸收?
人類的大腦,在解決難題、突破困境時,會生成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感受到最強烈的喜悅,而且會渴望重複這樣的行為,繼續體驗類似的快感。
無論是讀書考試、工作進修或學習任何新經驗、新技藝,只要善用大腦的運作特質並加以鍛鍊,在大腦中啟動「學習=快樂;因為快樂所以更愛學習」的強化循環,每個人都能不受年齡、時間、環境和個性等差異的限制,自動自發樂在學習,讓大腦隨時出現飛躍性的成長,無限速地飆升自己的才能和實力!
在本書中,日本知名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以生活化的體驗與實例,教你藉由讓大腦快樂的各種情境和方法,打造自己的「快樂腦」,輕鬆提升學習效率,享受自我開發的超快感!
本書甫出版即高居日本暢銷書排行榜冠軍,掀起一股「快樂腦」學習風潮,並已售出英文版版權;繼之推出的系列著作《快樂腦工作術》、《快樂腦生活術》也深受歡迎(時報出版將陸續推出)。
【快樂腦】奇跡學習八法 ◎打造快樂腦,養成自發學習力 ◎時間壓力法,鍛鍊大腦持久力 ◎瞬間專注法,隨時凝聚注意力 ◎奇跡記憶法,善用五官感受力 ◎閱讀訓練法,強化知識吸收力 ◎自我瞭解法,釋放大腦成長力 ◎怪咖學習法,狂飆獨特創造力 ◎挑戰未知法,發揮大腦嚐鮮力
【茂木流】腦力開發小秘訣
大腦不喜歡被強迫的感覺 別以為苦撐強忍就能達成目標,大腦要感受自動自發下的「成功經驗」,才會燃起學習熱情。
運動鍛鍊能強化學習韌性 別以為體育和讀書兩不相干,運動能訓練精神上的韌性,幫助大腦有效抗壓、培養專注力。
見賢思齊絕不是老生常談 別以為崇拜偶像很幼稚,向心目中的優質偶像效法看齊,也是讓自己挑戰卓越的原動力。
蹲馬桶、泡澡時也能用腦 別以為零碎時間就只能發呆放空,把握機會讓大腦運轉,短暫的片刻也能聚沙成塔。
試著和自己的弱點交朋友 別以為逃避或硬ㄍㄧㄥ就代表自己不曾失敗,正視弱點並加以轉化,未來才有突破的機會。
當個愛異想的怪咖又何妨 別擔心特立獨行很怪異,發揮自己的特質,天馬行空地突破思考藩籬,創意就能無限延展。
作者簡介
茂木健一郎
腦科學家。現任Sony電腦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東京藝術大學客座講師。
1962年生於東京,自東京大學理學院、法學院畢業之後,繼續攻讀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系研究科物理學博士課程,成為理學博士,並曾任職於理化學研究所和劍橋大學。絕佳的學經歷背景,也使他提出的大腦潛能開發理論更具公信力。
近年來以腦科學權威之姿席捲日本,成為各媒體競相邀訪的專家來賓,2006年起主持NHK節目「專業人士的工作風格」,從腦科學角度分析鈴木一朗、宮崎駿、?東玉三郎等成功人士的致勝之道;也曾於知名綜藝節目「戀愛巴士」中擔任「戀愛講座」分析專家,以腦科學觀點解讀戀愛男女的心態與行為,深獲好評。此外,他也負責監修暢銷遊戲機PSP的「腦內快感AHA體驗」遊戲軟體,讓大腦鍛鍊不再只是艱深的專業學問,而是可普及於大眾的遊戲,讓人們隨時隨地都能享受「靈光一閃」的大腦開發樂趣。
每日不斷親身實踐大腦鍛鍊的茂木健一郎,擅長將複雜嚴肅的腦科學理論,融入生活化的體驗中,指引每個人如何善用大腦的優越機制,來改善自己的學習、工作與生活,成為日本最受矚目的腦科學家。其著作《用腦,要用對方法!》榮獲日本商管書排行榜年度冠軍,掀起「快樂腦」學習風潮,並已售出英文版版權;繼之推出的系列著作《快樂腦工作術》、《快樂腦生活術》也深受歡迎(時報出版將陸續推出,敬請期待)。
譯者簡介
葉韋利 Lica Yeh
專職譯者。享受平凡充實的敲鍵盤生活,以及翻譯實用書時自告奮勇活體實驗的樂趣。目前努力的目標是增加多巴胺釋放量。
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licawork.blogspot.com/
【前言】快樂的大腦最聰明 010
Part 1打造快樂腦,養成自發學習力----019
【Brain&Study 01】老是學不會,只因大腦不快樂! 020
【Brain&Study 02】「自動自發」是有祕訣的 026
【Brain&Study 03】突破困境的感覺,讓大腦一試上癮 030
【Brain&Study 04】學習,就是改造過去的自己 034
Part 2時間壓力法,訓練大腦持久力----039
【Brain&Study 05】大腦比你想像中更能抗壓 040
【Brain&Study 06】善用時間壓力,讓自己更快更好 042
【Brain&Study 07】和他人比較,不快樂也沒進步 046
【Brain&Study 08】運動也能有效鍛鍊大腦 048
【Brain&Study 09】負面思考走開,學習欲望動起來! 050
【Brain&Study 10】向心目中的偶像看齊 052
Part 3瞬間專注法,隨時凝聚注意力----055
【Brain&Study 11】學「白鶴報恩」,凝聚專注力 056
【Brain&Study 12】專心忘我,和目標零距離 062
【Brain&Study 13】思前顧後,不如即刻行動 066
【Brain&Study 14】零碎的時間可以無限運用 070
Part 4奇跡記憶法,善用五官感受力----075
【Brain&Study 15】啟動感覺模式,記憶更輕鬆 076
【Brain&Study 16】把握大腦記憶的「黃金時段」 082
【Brain&Study 17】哪裡不懂,要即刻查明釐清 084
【Brain&Study 18】背誦也要發揮「想像力」 086
Part 5閱讀訓練法,強化知識吸收力----091
【Brain&Study 19】閱讀是一切學習的根本 092
【Brain&Study 20】「詳讀」、「略讀」各有優點 094
【Brain&Study 21】享受「有點懂又不會太懂」的閱讀體驗 097
【Brain&Study 22】網路是一座知識大寶庫 099
【Brain&Study 23】「名校無用論」的時代來臨了 102
【Brain&Study 24】積極的學習者,才能大放異彩 105
【Brain&Study 25】從人際關係中培養知性 108
Part 6自我瞭解法,釋放大腦成長力----111
【Brain&Study 26】隨時監控你的大腦負荷量 112
【Brain&Study 27】記住自己最棒的表現 116
【Brain&Study 28】暸解自己「不懂」的是什麼 118
【Brain&Study 29】現在的弱點,可能是未來的強項 121
【Brain&Study 30】接受失敗,能激勵大腦突破成長 125
Part 7怪咖學習法,狂飆獨特創造力----131
【Brain&Study 31】學習可以和打電動一樣好玩 132
【Brain&Study 32】把握每個可遇不可求的改變契機 136
【Brain&Study 33】不怕特立獨行,就怕人云亦云 138
【Brain&Study 34】大腦隨時都在接受刺激,有樣學樣 144
Part 8挑戰未知法,發揮大腦嚐鮮力----151
【Brain&Study 35】學習也需要意外來調劑 152
【Brain&Study 36】情緒反應是因應挑戰的關鍵能力 155
【Brain&Study 37】從安全基地出發,勇於接受挑戰 158
【後記】學習知識的魅力,永無止境 164
前言快樂的大腦最聰明 人生的所有經驗都算是「學習」,而大腦其實十分「樂於學習」。「快樂腦學習法」就是在瞭解大腦特質後,善用大腦以享受學習樂趣的一種習慣。
「茂木老師從小就很會讀書嗎?」第一次見面的人經常對我提出這樣的疑問。 或許大家總認為,身為腦科學研究者,應該從小就聰明過人。但事實上,我從小學到大學的每個階段,剛入學時都和一般人認知的天才相距甚遠。 相反地,印象中我是個經常苦惱「該怎麼辦才好?」的孩子,因為當時的我始終無法適應學校生活。舉例來說,上小學的第一天,我就經歷了令自己面紅耳赤的尷尬狀況。在老師眼中,我一定是個沒辦法乖乖坐在位子上,雙腳晃來晃去,一刻都靜不下來的孩子吧。 「怎麼了?已經不耐煩了?」被老師一提醒,教室後方一字排開的家長們不約而同地笑了出來。 此外,我還記得小學二年級時也曾惹老師生氣—課堂上,老師發現我偷偷用黏土橡皮擦做小人偶玩,結果被處罰跪坐在教室後方,直到下課。 這樣的我,怎麼可能算是天才呢? 這個現象到了我小學四年級,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聽說那孩子的成績很好呢。」我成了許多家長間口耳相傳、學業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然而,我並不是某天早上一覺醒來突然變成天才,而是在偶然間領悟了「讀書方法」。 小學畢業時,我雖然被推薦參加私立中學入學考試,但因為當時對升學還沒什麼具體概念,於是便選擇就讀地方上的公立中學。 我在埼玉縣春日部市度過學生時期,學區內有幾所升學名校,其中全市無人不曉,排名第一的就是春日部高校,也是春日部市唯一的男校,每年有五 ~ 六名畢業生進入東大就讀。 國小畢業時,鄰居大哥曾對我說:「阿健,聽說你在學校的成績很棒,希望你能考上春日部高校。」 「春日部高校啊,我也希望自己能考上。不過,中學開始要唸英文,應該會比較吃力。」鄰居大哥的這番話,對於即將進入中學就讀的我來說,就像千斤重擔般壓在身上。 不久,面臨進入中學後的第一次考試,我在全學年三百名學生中排第十幾名,成績不算差。但我曾聽鄰居大哥說過:「如果在班上考第一名,就能考上春日部高校;如果再加把勁,在全學年名列前茅,考上浦和高校應該也沒有問題。」因此,第二次考試成績讓我飽受打擊,對於自己沒能拿到第一名相當懊惱。浦和高校比春日部高校的排名還前面,入學門檻可想而知,每年大約有五十名畢業生能擠進東大窄門,可以說是埼玉縣內首屈一指的升學名校。 看到我的考試成績後,級任老師對我說:「茂木同學,請再加油喔!」 剛開始總是如此,而這種模式到了高中入學時,又再度重演。從小學到高中,我的學業成績總是無法在一開始就名列前茅,但自從中學一年級第二學期的模擬考拿到全學年第一名後,直到畢業前,我就始終保持這樣的成績。 接下來,終於到了面臨高中入學考試的時刻。全學年第一名的我自然把目標鎖定在浦和高校。然而,卻因為父親在同學會上遇見昔日恩師,就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計畫。 「茂木的兒子要考高中啦?想報考哪間學校?」 「埼玉縣的浦和高校。」 「如果有報考浦和高校的實力,要不要來試試我們學校?」 父親的老師當時任職於國立東京學藝大學附設高校。這所學校位於東京世田谷區,每年有約莫七十名畢業生能進入東大就讀,與浦和高校相比,門檻要高得多,也是日本幾所升學成績傲人的名校之一。 當年我一心一意只想進入浦和高校就讀,從未想過、也沒有企圖心挑戰程度更高的學校。但聽了父親的話之後,中學三年級那年的十月,我便臨時更改了報考學校。 然而,苦日子才正要開始。一開始我幾乎束手無策,但從當年十月起,我仍以無比的毅力全心準備入學考,最後很幸運地順利進入東京學藝大學附屬高校就讀。 一進這所學校,我才發現大多數同學幾乎都在大都市的薰陶下成長,而我只是個鄉下來的孩子。在鄉下中學,我雖然總拿第一名,但進入高中才發現,這種程度的人比比皆是。在這種心態下展開高中生涯,我的初次考試果然不出所料,在三百八十人中,只考了第七十七名。原因之一固然是考前一天,我才結束加拿大之旅回到日本,一到學校就面對考試,全然沒有準備;但這個結果仍讓我有些失望,心想要進東大還有得拚呢! 然而,高三的實力測驗,我果然又拿下全學年第一名。 身邊親友建議我報考有「超級窄門」之稱的東大理科三類組(醫學院),但我始終對物理學有著濃厚興趣,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東大理科一類組,也順利被錄取。 我將自己過去的「學習」歷程快速地回顧一遍,其中最重要、最有趣的是,何以一開始表現稱不上「天才」的我,最後卻總能在每個階段取得全學年第一名的成績?在這些過程中,我究竟發生了什麼改變? 一言以蔽之,就是「瞭解讀書方法」。此外,我的學習方式也與旁人截然不同,父母親也幾乎不曾叮囑、催促我「趕快去讀書」。一直以來,我都是自發性學習,因為我覺得「學習」實在太有趣了。每次學習,都讓我心中揚起一股無與倫比的喜悅,也可說是一種快感,開心到讓人想持續下去。最後,「學習讓我感到愉快」和「因為開心所以學習」的心態,成了一種永不間斷的循環。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成績能不斷進步,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以基本概念來看,我的學習歷程其實和熱衷運動、電玩遊戲、漫畫等休閒娛樂沒什麼兩樣。運動讓人心情愉快,因為開心所以使人想再運動;只不過,我熱衷的不是運動,而是「藉由學習獲得新知」的過程。 接觸腦部科學研究後,更讓我再次體會到這個學習方法的優點。 人類的大腦具有一種特性:「透過某種行為,腦中會釋放一種代表『報酬』的物質,來再次強化該行為。」換句話說,人們在獲得回饋後,就會再度做出能感受到那份喜悅的行為,並且想一再重複,最後自然而然地日漸熟練。 這個行為的關鍵就在於「多巴胺」。 這裡所說的「報酬」、「回饋」,指的是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或受到他人稱讚、滿足自我求知欲等感受。至於什麼樣的感受才算報酬(喜悅),則因人而異,以我的情況來說,「學習新知識」就是比任何事物都要珍貴的報酬。 當然,孩童時期的我並不懂得這些,也沒人告訴我、指導我,而是在很自然的情況下瞭解的。我想包括學生時代,甚至是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都可以說是為了持續「給予大腦最大的喜悅」。 因此,我為了感受更深層的喜悅,從小就嘗試過各種方法,經年累月下來,便不知不覺成了大家口中「很會讀書」的孩子。 我在本書中提到的「讀書」,並不侷限於學校裡的課程。從現代腦科學的觀點來看,「學習」的定義相當廣泛,只要改變腦神經細胞的連結方式,都可以稱為「學習」。高爾夫球揮桿技術漸漸進步是一種學習;業務員業績攀升也是一種學習;即使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腦部仍然持續在學習之中。 甚至可以說,人生的一切經驗都算是一種「學習」。 人類之所以被稱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這份獨特的能力,因為其他動物並沒有這種高等的「學習能力」。若以「本能」來考量生物先天具備的生存技術,昆蟲或其他動物可說比人類優秀許多。因為昆蟲無須父母教導,就懂得捕獲食物或在空中飛翔;雖然同為哺乳動物,但小牛、小馬一出生隨即能站立。反觀人類剛出生時,大腦狀態幾近是一張白紙。 那麼,人類的嬰兒時期都在做些什麼呢? 答案是「學習」。包括認識父母的長相、如何站立行走、瞭解周圍人們對自己的舉動有什麼反應—亦即觀察、學習他人。而人類大腦神奇之處,就在於學習新知時會感受強烈喜悅的機制。 也許有些人對這種說法感到驚訝且不以為然,認為老是背誦那些冷僻的英文單字有什麼意思?也覺得為了考試、取得證照而埋頭苦讀、或學習業務必備知識,都麻煩得要命—多數人的確對學習抱持著這種負面印象。 然而,這其實是天大的誤會,因為大腦十分「樂於學習」。 所謂的「快樂腦學習法」就是在瞭解大腦特質後,進而鍛鍊並善用自己的大腦,以享受學習樂趣的一種習慣。換言之,這種學習法的本質也可說是一種「如何讓自己的大腦更快樂」的方法。 那麼,該如何學習,才能讓大腦更快樂呢? 請把握以下三項重點: ◎藉由「強化學習」產生「多巴胺」,強化大腦「工作力」。 ◎以時間壓力鍛鍊大腦的「持久力」。 ◎徹底培養「專注力」。 本書將以這三項令大腦愉快的重點為基礎,詳細說明所謂的「快樂腦學習法」,當然,也會盡量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解說大腦機制,並以我個人的經驗來加以剖析,與各位一起深入思考。
Brain&Study 01【老是學不會,只因大腦不快樂!】有沒有「天份」,並不是學習的關鍵。人類的大腦並沒有所謂「天生擅長」的問題,重點在於是否能啟動「多巴胺」的喜悅循環,來促進學習。稍微回想一下,認真思索許久的難題終於解決時的瞬間喜悅。「太棒了,總算想出來了!」 這時候,你的大腦正在分泌一種名為「多巴胺」的物質。 所謂的「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被認為是導致「快感」的腦內物質。也就是說,當多巴胺分泌量越多,人類就能感受到越強烈的快感與喜悅。 因此,人類的大腦會清楚記住多巴胺分泌時,身體所做出的行為,並嘗試經常重現那種快感。接著,為了更有效地分泌多巴胺,也就是為了獲得快感,腦內的神經元(neuron)便會相互連接,導致新的神經節(synapse,又稱「突觸」)。因此,產生快感的行為就會逐漸變成一種習慣,兩次、三次不斷反覆進行,讓這個行為變得更為熟練,而這一連串作用,就是人們所說的「學習機制」。 在歷經反覆嘗試後,腦內會形成更堅定的神經節,使該行為最後被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就是所謂的「強化學習」。而「快樂腦學習法」的首要祕訣,就是形成一種「強化學習」的循環。以日本知名棋士羽生善治為例,他在七項將棋名銜中有六項獲得「永世稱號」(註),也是日本將棋史上第一個達到七冠王之人,而且名銜數仍持續增加中。各界都極力看好他將成為日本至今最強棋士,而他也改寫了將棋界多項歷史紀錄。 據說羽生先生無論在任何狀況下,就算沒有棋盤,也能思考將棋棋步,因為他的腦中隨時都能浮現將棋棋盤,不斷自行演練下一步、再下一步的戰術。 相對於一般人看著盤上的棋子下將棋,羽生先生下棋時用的不是雙眼,而是大腦。對他來說,眼前的棋盤充其量只是扮演記錄棋局的角色,棋盤早已在自己腦中。換句話說,他的大腦已成為一種「將棋腦」。 當然,他不可能天生就有這種「將棋腦」。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演變呢?我想這也是「強化學習」的結果。想必羽田先生的大腦對將棋出現了某種正面反應,而分泌出多巴胺。在多巴胺的影響下,大腦進一步演變成「將棋腦」,接著刺激、分泌出更大量的多巴胺,然後再度強化「將棋腦」……在多巴胺效應下形成的強化學習,就這樣反覆循環進行著。最後,天才棋士羽生善治就這樣誕生了。在多巴胺促成的強化學習循環中,人類的大腦會逐漸轉變,而這個現象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差異。從腦科學的觀點來看,每個人都潛在著無限可能,會出現爆炸性成長、戲劇性變化,而這些與個人的環境、年齡、個性等條件,並沒有太大關係。 而要啟動強化學習循環,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最初的學習契機。例如,人體在哪個時間點會分泌多巴胺?也就是在什麼情況下,「自己的大腦最能感受到愉悅」?這個問題聽起來簡單,但大多數人卻完全摸不著頭緒。 那麼,我們從另一方面來探討: 「我的腦袋天生就對數理科沒轍啦……」 「我屬於『創意型頭腦』,不擅長死背歷史啦。」 「我最怕國文了,怎麼可能搞懂古文嘛。」 「我平常書看得不多,不可能寫出好文章啦。」請利用以上這類情境,思索一下自己最不擅長的領域。在這裡,我先以不擅長數學的狀況為例: 就腦科學的角度來思考,即使是自認不擅長的領域,在人類大腦構造上,也可能只是因為多巴胺的強化學習循環尚未被啟動。因為大腦未分泌多巴胺,人類感受不到箇中樂趣;因為不快樂,便無法進一步正面思索出做得更好的方法。所以,在不管怎麼努力都得不到成果的情況下,人們會產生「自己不擅長某個領域」的成見;而一旦這種成見出現,數學也就真的成為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了…… 只要談到是否擅長某個領域,人們通常很容易歸因於「是否有天份」。事實上,人類的大腦並沒有所謂「是否天生擅長」的問題,重點只在於能否啟動多巴胺的強化學習循環。只要這個循環一啟動,接下來的學習便易如反掌,會像剛飄下的小雪花,慢慢越滾越大,最後滾成大雪球。同樣的道理,大腦也無須經過任何特殊、繁複的程序,就能加強某個領域的能力。人類是一種能不斷自我提升的生物,而這個提升的過程並不能只用「艱苦」來形容,反而是有種無法言喻的「喜悅」。 找出「讓自己感覺愉快」的事物,也算是一種人生課題;而如果「愉快的事」等於「該做的事」,那就更加大快人心了。如此一來,人們的學習成果一定會出現戲劇性成長。相反地,令人感到無趣的學習過程,無論花多少時間都不會有所進步,而無聊的人生也不會帶來任何成長。註:在日本將棋界的七項名銜中,只要各達以下條件,就能在名銜前加上「永世」稱號。「名人.棋聖.王位.王座.棋王」共保持五期;「龍王」共保持七期;「王將」共保持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