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春秋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5月

圍棋春秋

作者:廖永紅 編著
出版社:中國社會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1日
ISBN:978750872457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20元

在我國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文化史中,博戲文化極為豐富發達,如蹴鞠、馬球、圍棋、象棋、麻將、葉子戲、斗雞、斗蟋蟀等。千百年來,這些匯聚著古人智慧與心血的傳統博戲,述說著中國古代文明一個又一個不老的傳奇,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別具風情的博戲文化。 本套叢書從歷史的角度梳理博戲發展的源與流,探尋我國古時的社會形態,通過對游戲的介紹,見證過去的歲月與世間萬象。該套叢書文辭自然流暢,資料翔實豐富,圖文並茂,既有學術的深度,又給人閱讀的審美快感,讓讀者在輕松之中領略古代游戲穿越歷史走到今天的獨特魅力。 在本書中,編者旁征博引,從圍棋的歷史現狀到圍棋的源遠流長,從優美的經典傳說到儒雅的紋枰禮俗,從博大精深的圍棋文化到紛繁激蕩的棋壇風雲,一一用淺顯通俗風趣的語言展現在廣大讀者面前,引人入勝,妙趣橫生。撫卷細讀,大家會在字里行間真切地感受到,這一瓢水,原來是這樣甘冽;這一片汪洋,原來是這麼浩瀚;這黑白天地,原來是這等美妙。

圍棋的歷史源流 圍棋的起源 先秦兩漢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五代時期 宋遼金元時期 明清時期 民國時期 中國圍棋的外傳 圍棋的經典傳說 帝堯造圍棋 爛柯傳說 王積薪仙師授藝 橘中棋仙 紋枰禮俗 圍棋的祖師 棋手常識 棋手禮儀 圍棋規則 圍棋與其他棋類的關系 圍棋與國際象棋 圍棋與中國象棋 棋人棋事 淝水之戰謝安下棋定軍心 下棋能當官也難免一死 梁武帝醉心圍棋害高僧 李世民一子定乾坤 楊貴妃智攪殘局 宋太宗“常勝將軍”不願當 明太祖模仿高手遭“陷阱” 劉基救主 一子解雙征 一代宗師過百齡 深謀遠慮施襄夏 段祺瑞與圍棋 吳清源東渡蓬瀛稱棋聖 陳毅元帥與中日“圍棋外交” 圍棋的文化價值 圍棋與中國傳統文化 圍棋中的哲學思想 圍棋中的軍事思想 附錄︰棋經十三篇 參考文獻 後記

當看到“博戲”二字時,多數人都會在潛意識里把它與賭博聯系起來,但事實上,許多博戲本身並非賭博,只是人類在其形成後把它們用作了賭博的手段而已。當然,我們也必須得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即博戲除了能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外,其結果是要以榆贏來判定的,而且往往會伴以錢、財的押注.因此這類游戲活動多數是帶有賭博色彩的。 對于博戲的產生時間,有人認為在三皇五帝時就出現了,其根據是《神仙傳》中記載了漢武帝時神仙衛叔卿曾與遠古的洪崖、許由、巢父等人博戲于華山石上;也有人認為產生于夏朝,說是夏朝的大臣烏曹發明的;還有人認為最早出現在殷商時期,其依據是《史記‧殷本紀》中所載的“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謬辱之”。 對于中國博戲的源流演變,麻國鈞先生說道︰“中國博戲主要由一大主流、兩大支流匯合而成。一大主流是以骰子的來龍去脈為標志的。骰子經歷了一個極為漫長的發展歷程。兩大支流為詩牌與葉子戲。當骰子以及由它的發展變化而帶來的種種博戲演進到唐末時,忽然異峰突起,出現了葉子和詩牌。 葉子戲一旦出現,其勢便不可阻擋,迅速地發展起來,明清之際,甚至登上博戲的霸主地位,由葉子而演化出來的各種牌戲,這時已流行于大江南北。而詩牌一項,至宋代已發展為‘宣和牌’。到了清代中、末葉,以紙牌為基礎,吸收骰子與宣和牌中的成分,雜交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牌戲——麻將。麻將一出,立刻風靡了全社會。” 中國古代博戲類型多種多樣,有的是讓經過馴養的動物相搏殺為戲,如斗牛賽馬、斗雞走狗、斗蟋蟀、斗鵪鶉等;有的則是通過專業人士在場上的技能競技表演而為戲,如古代的蹴鞠、相撲、射箭、龍舟競渡等;也有的是參與者的智力博戲活動,如雙陸、六博、圍棋、紙牌、麻將等。當然,博戲種類的劃分也還有其他一些標準︰如有的需要參與博戲活動雙方的人直接出場,是人與人之間力量、技巧、智力的較量,如圍棋象棋、賽馬相撲、蹴鞠射箭等;而有的博戲活動則沒有人的直接出場,只是讓經過馴化的動物在場上作表演以為戲,人只是這些動物的養主而已,如斗雞、斗蟋蟀等。後者盡管人在博戲活動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本質上還是動物與動物之間的較量。博戲的劃分也可依據參與人獲勝的主要手段分為力量型、技巧型、智力型等。力量型完全憑參賽者的力氣取勝,如舉石、投擲等;技巧型則需要參與者掌握本門博戲活動的技能技巧,並巧妙運用方可獲勝,如蹴鞠、投壺等;智力型則是參與者的智力較量,這類活動較多,如酒令 牌戲、麻將 雙陸等。 博戲活動除了同為人們借以消遣的手段外,其中許多博戲還有助于智力的開發,體能的訓練與培養。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當人尤其是那些掌握權勢的人群諸如古代帝王沉溺于這些博戲活動時,往往會變成人間禍患,給社會帶來許多災難,如“斗雞皇帝”唐玄宗沉溺于斗雞,寵信斗雞兒賈昌、王準之流,給當時社會帶來了許多消極負面影響,以致被後來的史學家稱為“雞禍”。又如蒲松齡《促織》一文所描寫的明朝宣德年間因皇帝好斗蟋蟀而釀成的“蟋蟀災”等,就都如此。此外,當部分人把這些本是娛樂、休閑的方式用于賭博時,也會給社會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從而遭到有識之士的反對,甚而動用國家權力對其進行禁止、取締。西漢司馬遷即將其視為“惡業”,東漢的王符對各種賭博、博戲更是激烈反對,將其視為是社會風氣奢靡的主要表現,認為它們妨害了農業生產,浪費了社會財富。至于政府、官方對其采取的行為歷朝都有,如漢代就曾有過多次這樣的行動,據《漢書‧食貨志》載︰“所忠言‘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雞走狗馬,弋獵博戲,亂齊民。乃征諸犯令,相引數千人,名目株送徒’,”又據《漢書‧食貨志》載︰ “安丘嗣拾,坐人上林躁盜,又博拼,完為城旦。” 不過,我們必須指出的是,歷史上無論哪個昏庸的帝王因沉溺博戲,不管它給社會、人們帶來了多大的災難,也不論哪一種博戲活動因用于賭博而造成了多少人傾家蕩產,博戲本身是沒有錯的。對人類而言,它們都是有益的,或供娛樂開心,或可強身健體,或資以益智怡情,如此等等,而錯只錯在那些參與者,他們不該沉溺其間,玩物而喪志,或者不該以其去賭博,終至傾家並蕩產。 ……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