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腸路停看聽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漫漫腸路停看聽
慢慢腸路停看聽,腸保健康享福祥 ~
你知道,人體的健康和腸內微生物菌群是密不可分的嗎?
你知道,腸道細菌研究,已經是當代的顯學?
你知道,腸道菌對人體的生理作用有八大面向嗎?
人體食物的營養素必須藉著腸道的消化、分解和吸收,才能被人體所利用,這消化系統長達8公尺,讓人體可以獲取營養的供應,進而成長發育!
透過營養醫學對人體生理的了解,以及人與微生物的互動研究,原來人體腸道中有壞菌、也有健康好菌,與我們的消化、免疫和內分泌等機能息息相關,可幫助我們對抗疾病,並維持人體的健康。
所以有人說,「腸子健康,人就健康」。作者鑽研腸道菌多年,對於腸道細菌的研究史、對人體的影響、對健康的貢獻以及疾病的預防等,都有深入的了解。書中對於目前市售的益生菌、益菌生與益生素等,都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讀者更清楚認識腸道細菌,閱讀此書將讓你也獲得正確的健康知識並獲得健康!
名人推薦
眾多專業醫師 一致推薦
王輝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外科部副部長
蘇秀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室主任
王秀媛 三軍總醫院 營養部主任
林佳青 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 營養暨膳食部主任
趙強 馬偕醫院 資深營養師
郭素娥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營養部主任
作者簡介
姚紀高
作者自 1990 年開始,即投入寡糖生活化推廣,至今二十餘載,醫界、營養界和業界都給予高度評價,使得現在人人不僅知道寡糖這個名稱和意義,更瞭解其對人體的效益何在,甚至與腸內菌群的密切關係都有所認知,大家耳熟能詳的 A 菌 (acidophilus,嗜酸性乳酸菌)、B 菌 (bifidus,比菲德氏菌,即雙岐桿菌),就是其結合各界力量,共同推展出來的成果之一,更因此促使、擴大寡糖及其相關製菌產業的蓬勃發展,堪稱「寡糖生活化的推手」。目前更在對岸戮力推廣此一健康概念,為海峽兩岸寡糖研究先驅人物。
他以極為生活化的語言,講述專業艱深的醫學理論,強調身心健康的關鍵來自腸內細菌,觀念深受網友和學生的喜愛。
您可以透過電子信箱與他交流:[email protected]
作者序
自序科學家也瘋狂——如火如荼的腸道細菌研究
觀念篇
為何說腸道細菌研究是當代的顯學?
你知道世界腸道健康日嗎?
為何說腸道是身體真正的健康中心?
微生態學是如何看待微生物的?
一肚子好菌的觀念是對的嗎?
乳酸細菌不全是有益菌對嗎?
糞便真的可以變成黃金嗎?
幽門螺旋桿菌真的一無是處嗎?
為何說剖腹生產千萬要不得呢?
代糖對健康真的沒有影響嗎?
我們已進入後抗生素時代了嗎?
腸識篇
我們每個人能以腸道菌群來區分嗎?
腸道細菌會主宰高高在上的大腦活動嗎?
腸道細菌會左右一個人的情緒嗎?
為什麼說腸道屏障是維護健康的基石?
腸道細菌具有雙向調節的功能嗎?
腸道細菌內毒素和外毒素有什麼不一樣?
腸道細菌製造的短鏈脂肪酸有何作用?
腸道細菌對我們的壽命會有影響嗎?
細長彎曲的闌尾是多餘的器官嗎?
腸道細菌能幫忙清除體內活性氧嗎?
疾病篇
腸道細菌與代謝症候群有何關聯?
腸道細菌為何能治療高膽固醇血症?
腸道細菌與高血壓的關係如何?
腸道細菌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什麼影響?
腸道細菌能處理高尿酸血症的問題嗎?
為何說腸道細菌與糖尿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環肥燕瘦干腸道細菌何事?
乳房健康與腸道細菌有關嗎?
常見婦科疾病與正常菌群有何關係?
腸道細菌在急性胰腺炎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為什麼說腸道細菌與過敏症密不可分?
關節炎取決於腸道細菌的作怪嗎?
腸道細菌與肝臟疾病息息相關嗎?
腸道細菌與慢性疲勞症候群也有關係嗎?
腸道細菌與慢性腎病有何關聯?
腸道細菌與呼吸道疾病有怎麼樣的關聯?
腸道莫名鬧憋扭是誰在興風作亂?
腸道細菌是如何三與炎症性腸病發生的?
腸道細菌與大腸癌有怎樣的關聯?
腸道細菌與老人癡呆症有怎樣的牽連?
為什麼說帕金森氏症和腸道細菌有關聯?
腸道細菌與自閉症的關聯性如何?
自體免疫性疾病與腸道細菌也有關聯嗎?
你可知道腸道細菌會幫忙對抗瘧疾嗎?
腸道細菌對骨髓造血功能有什麼影響?
腸道細菌與壓力有怎樣的關係?
保健篇
微生態療法的意義和內容是什麼?
服用益生菌產品真的安全無虞嗎?
腸道細菌與運動健身有何關聯?
晨昏顛倒連腸道細菌也受不了?
少葷多素才是真正健康的飲食嗎?
腸道細菌與營養不良的關聯性如何?
腸道細菌是如何參與藥物作用的?
為什麼說膳食中的多酚是一類益菌因數?
世界上最天然渾成的寡糖存在哪裡?
寡糖具有哪些生物活性功能?
當今哪種寡糖是膳食碳水化合物的領頭羊?
自序
科學家也瘋狂—— 如火如荼的腸道細菌研究
在過去漫長的一段時間內,腸道細菌從未成為科學家認真對待的課題,箇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受限於研究手段。以前人們若想認識一個細菌,先得將其分離培養,再用顯微鏡去鑒定,但腸道細菌大都是厭氧菌,一遇到有氧環境就迅速死掉,因此很難把它們逐一分離出來並予識別,更遑論很多細菌還是共生關係,根本無法單獨培養了。
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中90%以上的物質是「暗物質」,我們看到的物質只占宇宙總量的5%。同樣的在微生物學領域裡,我們無法通過培養方法觀察研究的微生物物種,估計有85%-99%,這些不能現出原形的微生物也可以類比為微生物世界的「暗物質」。
如今由於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科學家們不再研究細菌個體了,轉而從基因的層面——即鏈狀DNA和RNA的結構瞭解腸道細菌。由於DNA和RNA能在常規的有氧實驗環境下進行研究,所以他們可從人體或糞便中採樣,再從樣本中提取遺傳物質進行測序分析。
自從2007年美國和歐盟先後啟動‘第二人類基因組計畫’以來,腸道細菌研究受到全球空前的重視,迄今依然方興未艾,短短幾年時間裡,諸多有關腸道微生態與人類疾病關係的科研報告,在《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和《細胞》(Cell)等等頂尖雜誌上相繼發表,著實讓人眼睛一亮,目不暇給!
當今腸道細菌的研究與上個世紀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逐漸超越基礎觀察和相互關係分析的層次。換句話說,科研人員不光是描述了現象,還企圖揭露現象背後的更深層次的分子機制,希望明確具體的微生物譜系與疾病的關聯,找出各類疾病的特定菌群,並通過檢測腸道菌群的組成來判斷個體是否患有某種疾病。吾人可以預期的,科學家們的努力成果將會是未來醫學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細菌學之父Louis Pasteur早就提出過非常有遠見的假設:我們人類身體的健康與腸內微生物菌群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儘管就像指紋與眼睛虹膜一樣,世界上沒有哪兩個人的腸道菌群是相同的,然而,每個人腸內細菌的組成和活動與生老病死息息相關,卻是毋庸置疑的。
本書主要取材於國內外這些年來的相關研究文獻編撰而成,原稿大抵是筆者在海峽對岸教學時所用的補充教材,字裡行間難免摻雜了個人的一些主觀看法,若有不當之處,尚祈讀者諸君不吝惠予指正,不勝感激!
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