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侯論(宋刊本)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5月

諸病源侯論(宋刊本)

作者:(隋)巢元方撰集
出版社:北京科學技術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ISBN:9787530467084
語言:繁體中文

巢元方、柳長華主編劉宇、孫冬莉點校的《諸病源候論(宋刊本)/珍本中醫古籍精校叢書》以下簡稱《病源》五十卷。隋·巢元方等撰。成書於隋大業六年(610)。又名《巢氏諸病源候論》《諸病源候總論》,或稱《巢氏病源》。《諸病源候論》的作者和卷數,歷代記載不一。根據《隋書·經籍志》記載:《諸病源候論》五卷,目一卷,吳景賢撰;《舊唐書.經籍志》錄為:《諸病源候論》五十卷,吳景撰,皆不言巢氏書;《宋史·藝文志》始錄有《巢元方巢氏諸病源候論》五十卷,而無吳氏書。唯《新唐書·藝文志》二書並載,書名卷數並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雲:「疑當時本屬官書,元方與景,一為監修,一為編撰,故或題景名,或題元方名,實只一書。《隋志》吳景作吳景賢,『賢』或『監』之誤,其作五卷,亦當脫一『十』字,如止五卷,不應目錄有一卷矣。」楊守敬《日本訪書志》卷九雲:「考《隋書.卷六十四·麥鐵杖傳》雲:鐵杖自為荷恩深重,每懷竭命,遼東之役,請為先鋒,顧謂醫者吳景賢日: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豈能艾炷灸頌,瓜鈕禱鼻,療黃不差,而卧死兒女手中乎!是景賢正大業中醫者,必即作此書之人無疑。」則《病源》一書應該為多人撰集,因巢、吳均參與其事,故作者或題為吳氏,或題為巢氏。由於史料記載很少,所以巢元方其人生平、籍貫均待考。《隋書》無巢元方傳記,宋代傳奇小說《隋煬帝開河記》中有一段關於巢元方的記載:隋大業五年八月,隋朝大總管麻叔謀患「風逆病」,起坐不得,頭暈作惡,不能飲食,隋煬帝請巢元方為其治療,他診斷為「風入腠理,病在胸臆」,處方用嫩羊肉蒸熟,摻上藥末食之,病得痊愈。據記載,巢元方尚有其他著作,如《巢氏傷寒論》一卷,見《通志·藝文略》、焦弘《國史經籍志》;《巢氏水氣論》一卷,見《國史經籍志》。均已亡佚。《病源》一書對病因證候學的研究成就為卓越。該書50卷,分為71類,載述疾病病源證候共1739門,是我國最早的病源證候學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也多首引《病源》之論,后述治療醫方。《病源》一書對臨床各科疾病廣收博采,對每一病證逐個深入研究,在病因方面多有發現,或以其新的認識,提出符合實際的推斷,把隋以前和當時社會上存在的各種病證加以整理。同時《病源》一書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從《漢書·藝文志》到《隋書·經籍志》所載古代醫書近三百種,但流傳至今已為數甚少,其中大量資料靠此書保存了下來,如《養生方·導引法》。宋以后醫,病源證候亦多以此為據;在宋代,課試醫士將本書重要內容作為命題依據。《四庫全書》評謂:「《內經》以下,自張機、王叔和、葛洪數家書外,此為古。究其要旨。亦可雲論治之津梁矣。」《病源》所記載的很多內容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重要的史料價值。《病源》中所論解散候,反映了作者反對和不主張推廣使用的基本態度。今天看來,寒食散及其「藥疾」雖然已不復見,但是,於此卻可看到中國醫學史上如此之特殊產物,對這種特定時期之特殊現象,可以有一個大體了解。《病源》是寒食散病全面之歷史資料,亦是我國系統論述藥源性疾病之最早文獻。《病源》關於九蟲的論述集當時蟲候之大成,而且還獨領風騷千余年之久。《病源》明確描述了白蟲(絛蟲及其節片)、蚍蟲(蛔蟲)、蟯蟲,比國外最早(如阿維森納Avieenna,981~1037)所記述的長蟲(指絛蟲)、小蟲(指蟯蟲)、圓蟲(指蛔蟲)等三蟲要早約四百年。《病源》一書中很少言及治療,但在外科內容中卻對手術和縫合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在金瘡成癰腫候中對縫合作了詳細的介紹。此段文字是古醫籍中關於外傷縫合術之早期記載。其文詳細而明晰,堪稱是一則傷口縫合的操作規范。且文字對仗,韻律整齊,呈歌訣體裁,易記誦。由此可見,此術在當時已經成熟,且已交相傳授。文中「上下逆順,急緩相望;陽者附陰,陰者附陽;腠理皮脈,復令復常」是強調操作者必須熟悉人體解剖結構,在縫合中要求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等層次對齊,並使上下層次緊密貼合,不可分開;縫合時松緊適宜,使皮膚、肌肉、筋膜等恢復原狀。限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科技水平,《病源》一書中也有很多錯誤和封建迷信思想,因此在閱讀此書時應該遵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柳長華教授,男,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所長兼黨支部書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文獻學科帶頭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2000年以來,先后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項目「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研究」、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中醫藥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國傳統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等多項課題。2005年以來承擔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推動中國傳統醫藥作為一大類進入國家保護名錄。多年來,柳教授站在「文化是一個民族身份的象征,傳統醫藥文化的保護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高度,始終致力於中醫古籍保護、傳承工作。柳教授認為唐代以前的中醫典籍,是中醫學傳承發展的源頭。此次整理出版,是柳教授帶領的專家團隊積數十年搜羅耙剔之所得,擇存世之善本,以饗讀者。

諸病源候論·卷一 風諸病上凡二十九門 諸病源候論·卷二 風諸病下凡三十門諸病源候論·卷三 虛勞諸病上凡三十九門諸病源候論·卷四 虛勞諸病下凡三十六門諸病源候論·卷五 腰背諸病凡十門 消渴諸病凡八門諸病源候論·卷六 解散諸病凡二十六門諸病源候論·卷七 傷寒諸病上凡三十三門諸病源候論·卷八 傷寒諸病下凡四十四門諸病源候論·卷九 時氣諸病凡四十三門 熱諸病凡二十八門 諸病源候論·卷十 溫諸病凡三十四門 疫癘諸病凡三門諸病源候論·卷十一 瘧諸病凡十四門諸病源候論·卷十二 黃諸病凡二十八門 冷熱諸病凡七門諸病源候論·卷十三 氣諸病凡二十五門 腳氣諸病凡八門諸病源候論·卷十四 咳嗽諸病凡十五門 淋諸病凡八門 小便諸病凡八門 大便諸病凡五論諸病源候論·卷十五 五臟六腑諸病凡十三門諸病源候論·卷十六 心痛諸病凡五門 腹痛諸病凡四門 心腹痛諸病凡七門諸病源候論·卷十七 諸痢病候凡四十門諸病源候論·卷十八 濕蜃諸病凡三門 九蟲諸病凡五門諸病源候論·卷十九 積聚諸病凡六門 瘕瘕諸病凡十八門諸病源候論·卷二十 疝諸病凡十一門 痰飲諸病凡十六門 癖諸病凡十一門 痞噎諸病凡八門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一 脾胃諸病凡五門 嘔噦諸病凡六門 宿食不消諸病凡四門 水腫諸病凡二十二門 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二 霍亂諸病凡二十四門 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三 中惡諸病凡十四門 屍諸病凡十二門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四 注諸病凡三十四門 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五 蠱毒諸病上凡九門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六 蠱毒諸病下凡二十七門 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七 血諸病凡九門 毛發諸病候凡十三門 面體諸病凡五門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八 目諸病凡三十八門 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九 鼻諸病凡十一門 耳諸病凡九門 牙齒諸病凡二十一門 諸病源候論·卷之三十 唇口諸病凡十七門 咽喉等諸病凡二十五門 諸病源候論·卷之三十一 癭瘤諸病凡一十五門 丹諸病凡一十三門 腫諸病凡一十七門 疔瘡諸病凡一十三門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二 癰疽諸病上凡一十六論諸病源候論·卷之三十三 癰疽諸病下凡二十九門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四 瘺諸病凡三十五門 痔諸病凡六門諸病源候論·卷之三十五 瘡諸病凡六十五門 傷瘡諸病凡四門諸病源候論·卷之三十六 獸毒諸病凡四門 蛇毒諸病凡五門 雜毒諸病凡十四門 金瘡諸病凡二十三門 腕傷諸病凡九門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七 婦人雜病一凡三十二門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八 婦人雜病二凡一十九門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九 婦人雜病三凡四十門諸病源候論·卷四十 婦人雜病四凡五十門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一 婦人妊娠諸病上凡二十門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二 婦人妊娠諸病下凡四十一門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三 婦人將產候凡三門 婦人難產諸病凡七門 婦人產后諸病上凡三十門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四 婦人產后諸病下凡四十一門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五 小兒雜諸病一凡二十九論 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二凡三十四門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七 小兒雜病三凡四十五門 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八 小兒雜病四凡五十門諸病源候論·卷之四十九 小兒雜病五凡四十六門 諸病源候論·卷五十 小兒雜諸病六凡五十一論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