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五十年史(1955-2005)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五十年史(1955-2005)
是一部有關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的歷史。1954年,哈佛大學中國學教授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與著名經濟學家艾克斯坦(Alexander Eckstein)等學者提出了一項有關中國的研究和出版計划,該項目集聚了現代中國研究領域的專家。1955年,「中國經濟和政治研究項目」啟動,費正清中心即肇始於此。此后二十年,費正清培養了他能找到的最有才華的學生,指導他們出版學術專著,並幫助他們在美國的一流大學找到職位。1977年,從哈佛大學榮休的時候,人們公認費正清以一己之力開創了美國的現代中國研究領域,並使他的眾多學生成為該研究領域的學術骨干。自1955年成立以來,眾多學者為費正清中心的成長作出了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是曾擔任該中心主任的哈佛大學的學者們。自1973年費正清卸任以來,已經有九位學者擔任過中心主任,其中每一位都做出了獨特的貢獻,推動了中心的發展。本書對費正清中心五十年學術史的研究即以各位主任的任期為線索,以把握費正清中心在不同時期的特點和學術事件。幾十年來,費正清中心一直是美國最令人興奮的、最活躍的、最有創造力的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經常訪問該中心,發表他們最新的研究結果。在中心享有研究工作室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和研究生也積極加入他們的學術活動。中心面向整個哈佛大學舉辦了大量的研討會和專題討論會。與較為正式的學術研討會相比,費正清中心特聘研究員(associates)之間非正式的學術交流也同樣重要。多年來,每到午餐時間,費正清中心的學者們聚集在柯立芝樓(Coolidge Hall)咖啡廳的一張長桌周圍,圍繞中國話題,展開廣泛的、非正式的討論。難以數計的學生和學者受到邀請,帶上午餐,圍在長桌旁加入討論。經常變換的話題豐富了他們的思想,也激發了他們的研究熱情。2005年夏天,費正清中心搬到新建成的哈佛大學政府和國際研究中心(CGIS)南樓。該樓位於劍橋街的南側,就在曾經作為中心辦公場所四十多年之久的原柯立芝樓對面,此舉標志着中心的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現在,中心的學者們可以到中國旅行和研究,而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早期這還是不可能的。有關中國的英文研究成果在立論的嚴謹性、對史料的運用和分析的力度等方面都已達到了新的高度。這些成果很多都是由哈佛以及波士頓地區各高校中與費正清中心關系密切的教授們取得的。今天,哈佛費正清中心可以說已經成為整個美國乃至全世界最為卓著的現代中國研究機構。薛龍(Ronald Suleski)在密歇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代中國史研究專家,主要從事對中國東北(滿洲)的研究。他曾旅居東京多年,並在亞洲各地旅行,曾擔任費正清中心助理主任。現為波士頓薩福克大學羅森伯格東亞研究所主任。2003年,薛龍加入費正清中心,擔任助理主任。從1980到1997年,薛龍在東京生活,在那里他說着一口流利的日語,並擔任了一個國際出版項目的主管。他的工作是管理專門出版英文期刊和參考書的出版商在亞洲各地的市場。因為這項工作,薛龍經常要在東亞各地旅行,拜訪散布於東亞各地的業務代表辦公室。對於像他這樣對中國文化、朝鮮文化和日本文化都很感興趣的人而言,這種旅行也是一項福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最早在阿靈頓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任教;決定重返學術界后,他於1997年回到美國並加入哈佛大學。 他最近的著作《中國軍閥時代的文治政府:傳統、現代化與滿洲》2002年由朗格出版社出版。該書重新探討了二戰前中國在滿洲的政治經濟活動,提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正處在軍閥混戰中,但是滿洲地區仍然有着驚人的經濟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50年史中文版序言(柯偉林) 1中文版自序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50年史英文版序言(馬若德)英文版自序縮略語引言第一章 費正清(中心創立者和第一任主任)時期(1955-1973)中國經濟和政治研究項目(1955-1957)東亞中心(1957-1961)敦斯特街16號的辦公室東亞研究中心(1961-1977)培養學生和師資遷入柯立芝樓(Coolidge Hall)越戰風雲中的哈佛第二章 傅高義主任時期(1973-1975,第一任期)費正清中心圖書館賴世和日本研究所珀金斯代理主任時期(1975-1976)第三章 霍夫亨茲主任時期(1976-1979)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1977至今)第四章 孔飛力主任時期(1980-1986)韓國研究所費正清中心的博士后項目哈佛當代中國書系費正清中心的資金保障史華慈代理主任時期(1983-1984)第五章 馬若德主任時期(1986-1992,第一任期)籌資達到新高為當代中國研究招兵買馬賴世和和紐豪瑟年度講座系列第六章 華琛主任時期(1992-1995)重組中心執委會支持研究生參與中心學術活動第七章 傅高義主任時期(1995-1999,第二任期)1996年慶祝中心四十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訪問哈佛新的出版項目合約哈佛大學亞洲中心第八章 裴宜理主任時期(1999-2002)拓展博士后項目遷出柯立芝樓第九章 伊維德主任時期(2002-2005)位於中央廣場的費正清中心費正清中心舉辦的主要研討會哈佛大學的越南研究費正清中心執行委員會費正清中心的職員結束語附錄A.費正清的學生B.哈佛當代中國書系C.賴世和系列講座D.哈佛大學出版社賴世和講座系列出版物E.查爾斯•紐豪瑟紀念系列講座F.費正清中心執行委員會成員(2005年)G.哈佛東亞專著叢書H.費正清中心的博士后
引言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關於盤古的傳說。他是宇宙的創造者。根據這個傳說,宇宙之初是混沌狀態,就像一個雞蛋一樣,盤古沉睡其中。盤古打破了這個雞蛋,把輕的物質和重的物質分開了,輕的變成了天,重的則變成了地。他的呼吸成為風雲,他的聲音成為滾雷。一只眼睛成為太陽,另一只成為月亮。無數的星辰來自他的頭發和胡須,花草樹木來自他的皮膚。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在哈佛亞洲研究領域的開拓過程中就承擔了盤古開天辟地一樣的角色。今天,費正清中心已經成為美國乃至國際上現代中國研究的領軍機構。它是美國最早成立的現代中國研究機構之一。它誕生於二戰結束后。當時,美國已經成為無爭議的大國,但意識到自己的知識界及其專家對東亞知之甚少。 從1955年成立以來,中心一直是美國最活躍的科研機構。在學界,中心激勵和引導了美國的中國研究,它培養的學者每每在他們的專業領域出類拔萃。它也像磁鐵一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中國學研究專家學者,歡迎他們的到來,並為他們提供一個論壇,讓他們討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發表自己的學術見解。曾在哈佛任教的中國研究專家素來歡迎來自其他機構的學者。與波士頓和新英格蘭地區的其他專家一道,他們形成了一個學術社群,這個社群中的每個人都對中國有着深厚的、多學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