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式癌症飲食法【全新修訂版】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濟陽式癌症飲食法【全新修訂版】

作者:濟陽高穗
出版社:晨星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ISBN:9789864431502
語言:繁體中文

日常抗癌、防癌第一選擇
手術、化療、放射療法後,務必嘗試的飲食療法
各類癌症患者預防病情復發最佳飲食

  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數十年,但誰說我們只能聞癌色變?
  日本首席抗癌名醫的癌症食療
  歷經15年臨床追蹤,癌症重症治療率高達61.5%
  忽視營養、新陳代謝和自體免疫力,單單倚靠手術、化療、放射療法等三大療法,癌症治癒一定會碰上瓶頸!
  千萬別等罹癌才看!食安危機年代,每個人都是癌症準患者。

  日本癌症治療名醫濟陽高穗醫師,以他多年來的經驗,結合自創的濟陽式癌症飲食八原則,告訴你飲食療法的神奇!不僅可有效治療癌症、預防癌症復發,還要告訴你如何才能吃得更健康,讓你在日常生活養成好的飲食習慣,用正確的飲食降低罹癌機率。

  濟陽醫師:「只要還可以攝食,即使是晚期的癌症患者,也能夠使用本書所介紹的飲食療法,而且年齡再大也不是問題。」

  ◎濟陽式癌症飲食法

  以往罹癌患者五年存率最高僅52%,但配合這套飲食法,即使是癌症末期、已轉移、復發的患者,有效治癒率仍高達61.5%。

  濟陽醫師是專治消化器官的外科醫師,行醫超過四十年,更是日本抗癌飲食研究首屈一指的名醫。身為為外科醫生的他,原本以為醫療的最大貢獻必然在於手術與開刀技術的精進─確實切除病患的病灶,再配合化學療法或放射線治療。但經過對手術患者的追蹤調查,即使手術再成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僅有52%。這樣的結果讓他大感驚訝並自責:「難道不能再想想辦法?」反覆思索下,於是開啟了濟陽醫師的研究療法飲食之路。

  所謂「濟陽式癌症飲食法」,並非像舊式醫療那樣,依疾病的性質限制鹽分或蛋白質,或減少熱量之類的做法,而是要使已經罹癌,或容易罹癌的身體狀態,藉由日常的飲食,從體內徹底改善,使身體變得不容易滋生癌細胞。而要打造能排除癌細胞這種「異物」的身體,最重要的就是增強身體的免疫防衛隊,亦即淋巴球和巨噬細胞的功能,才得以發揮人體原本具有的自然治癒力。除此之外,不讓有利於癌細胞的毒物進入體內也很重要。

  濟陽醫師依照過去的研究成果和治療經驗,將日常飲食訂出八大原則,以此為基礎,輻射出飲食生活足以倚靠的安全範疇,並進而提高患者身體原本具備的免疫力(自然治癒力)以預防癌症復發,也就是從身體內外一起進行殲滅腫瘤的治療。

  ◎濟陽式癌症食療八大飲食原則

  簡而言之,以防癌、治癌為目的的癌症食療原則就是:透過代謝,從體內改變自己!從平日的飲食習慣做起,好的飲食可以使我們免於遭受癌症病痛攻擊。

  1.控制鹽分、盡可能無鹽
  →飲食少鹽、無鹽。減少鹽(氯化納)破壞胃壁的機會,就能降低胃癌的發生率。

  2.限制動物性蛋白質與動物性脂肪
  →避免食用牛、羊、豬等使用四足在陸地上行走的動物,若要食用肉類,可以少量攝取接近自然放養的雞或是富含營養價值的魚貝類。

  3.攝取大量蔬菜及水果
  →每天攝取大量蔬果,減少引發癌症的活性氧。

  4.積極食用糙米、胚芽米、豆類及薯類
  →改吃營養價值較高的米類,減少食用精緻白米;完整攝取整顆的米、大豆與薯類。

  5.多補充乳酸菌、菇類及海藻
  →多喝優酪乳,增加腸內益菌,活化免疫細胞。

  6.攝取蜂蜜、檸檬啤酒和酵母
  →蜂蜜滋養強身、檸檬預防動脈硬化,啤酒酵母提供人體所需的蛋白質。

  7.以橄欖油或芝麻油為食用油
  →避開反式脂肪,以橄欖油、麻油為主食用油,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

  8.飲水以天然水為宜
  →避免飲用自來水,飲用水以天然水為主,可添加綠茶,減少食物中毒與感冒發生的機率。

本書特色

  1.日本癌症治療名醫濟陽高穗醫師行醫四十年的「終極抗癌飲食法」,從癌症觀念談起,研究數據、飲食原則、實際作法,內容詳實完整,可有效延緩癌症發病與復發機率,省去化療以及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與後遺症。

  2.將癌症飲食的理論面與執行面,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融合醫學知識、筆者行醫體悟,理性與感性兼具,讀來清楚明確且平易近人。

  3.飲食療法最怕虎頭蛇尾,濟陽式八大飲食原則簡單、人性化、不教條,效果好又容易執行,只要能保持原則亦步亦趨,就能降低罹癌機率、預防癌症復發。

專家推薦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康裕  吉胃福適創辦人、資深藥師
  .李嘉玲  營養師、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
  .吳欣熹  磐石保經資深經理人
  .侯瑞城  瑞杏抗老化預防醫學診所院長
  .張繼森  台中榮總副院長
  .蔡俊明  東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讚生  敏誠醫療集團總經理
  .謝瀛華  萬芳醫院副院長暨家庭醫學科主任

作者簡介

濟陽高穗

  1945年生於日本宮崎縣。千葉大學醫學系畢業後,進入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消化器官疾病中心。

  1973年赴美國留學,在德州大學外科教室研究消化管荷爾蒙,回國後擔任東京女子醫大助理教授。歷任都立荏原醫院外科部長、都立大塚醫院副院長、千葉大學醫學系臨床教授。2008年10月起擔任西台診所院長。著作包括《這樣做,讓癌症消失》、《為何只有日本有越來越多人死於癌症?》等等。

譯者簡介

李毓昭

  中興大學畢業,從事專職編輯與翻譯工作近二十餘年,譯作百餘本。譯著有《口腔護理保健術》、《失智症預防:中年養成不失智的生活習慣》、《50歲以後,不要吃碳水化合物》、《圖解腸道健康法》等。

修訂版序:給台灣的讀者
推薦序1:飲食療法與現代醫學互補而不衝突―侯瑞城
推薦序2:點亮生命之火的濟陽式飲食法―劉讚生
推薦序3:濟陽式癌症飲食法是醫食同源的最佳驗證―蔡俊明
推薦序4:掌握吃的致勝關鍵,提升癌友生活品質―李嘉玲
推薦序5:給癌症患者一個再生的機會―王康裕
推薦序6:防癌從正確飲食開始―張繼森
推薦序7:一本理性與感性的健康生活醫學書―吳欣熹
推薦序8:健康飲食,積極防癌新趨勢―謝瀛華
癌症食療最新褐藻研究
前言

第1章  為什麼日本有愈來愈多人死於癌症?
歐美的癌症死亡率正在降低
為什麼美國的罹癌人數和死亡率會降低?
傳統的日本飲食被視為「理想的防癌飲食」
為什麼β胡蘿蔔素和食物纖維的防癌效果難以證明?

第2章  「濟陽式飲食療法」出現之前
我為什麼要當醫生
「五年存活率52%」的震撼
患者的腫瘤奇蹟般消失
以飲食療法克服轉移性肝癌的醫師
「葛森療法」源自於結核病治療
健康長壽的人多採取「糙米蔬食」
日本人傳承的糙米蔬食智慧
癌症是慢性的代謝障礙
飲食療法治癒恩師的前列腺癌
治療就是引出患者的自然治癒力
【專欄1】癌症的自然治癒

第3章  這樣的飲食會使身體容易罹癌
製造癌症的飲食――四個主因
減鹽確實能減少胃癌
幽門螺旋桿菌與鹽的相乘效果促使癌症發生
檸檬酸循環是礦物質平衡的關鍵
活性氧會促進老化,也是所有成人病的元凶
動物性蛋白質會提高罹癌率
動物性脂肪會降低免疫力
血液清濁的分歧點

第4章  濟陽式治癌飲食的八個原則
透過代謝從體內改變自己
1限制鹽分、儘可能無鹽
2限制動物性蛋白質與動物性脂肪
3攝取大量蔬果
4積極食用糙米、胚芽米、大豆與薯類
5乳酸菌與海藻、菇類
6蜂蜜與檸檬、啤酒酵母
7以橄欖油或麻油為食用油
9飲水以天然水為宜
【專欄2】要充實醫科營養學

第5章  濟陽式飲食療法的做法與效果
1  濟陽式飲食療法的做法
飲食療法要從什麼時候開始?
飲食療法要持續多久?
無農藥的食材是最理想的,但不可攝取過量
2  濟陽式飲食療法的效果
改善61.5%的晚期癌
為什麼其他四成沒有效果?
睡得好、排便順、多運動是提高免疫力的秘訣

第6章  飲食療法活用術 從防癌與現代醫療的並用到預防復發
防癌的飲食療法
我身為非癌症患者的飲食
現代醫療與飲食療法並行
(1)手術
(2)放射線治療
(3)化學療法〈抗癌劑〉
住院時的飲食療法
手術後就要立即開始預防復發
【專欄3】從繩文時代的食物談食物原點

第7章 體驗談 克服癌症者的記錄
後記 啐啄同時的醫療

台灣版序

  本書二○○九年於日本出版。目前,依靠手術、放射療法與化療等三大療法抗癌的癌症患者,在癒後五年內仍有40%再復發的機率,這數字比想像中來得高出許多。

  一直在思考、研究,該如何預防引導,才能改善如此高的復發率,便是我著手寫此書的目的。

  根據了解,台灣因罹患癌症而死亡的人數也和日本一樣,占死亡原因的最大宗。我認為治療癌症,除了效果顯著的三大主要療法外,藉由飲食來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也同樣重要。

  台灣的讀者朋友們,如果本書對於您的抗癌生活,或是對於預防癌細胞再復發方面能夠有所幫助,將是我莫大的欣喜。

作者序

  本書是繼之前的著作《為何唯獨日本有愈來愈多人死於癌症?》、《這樣做,讓癌症消失》出版之後,為更深入探討預防癌症復發所寫的。

  我是專治消化器官的外科醫師,從十五年前開始採用「癌症飲食療法(營養.代謝療法)」,與手術、抗癌劑並用。除了以手術、化學療法、放射線治療這三大療法來削弱腫瘤的氣勢,也用飲食療法來改善容易滋長癌細胞的體質,提高患者原本具備的免疫力(自然治癒力),預防復發。也就是從身體內外一起殲滅腫瘤的治療。根據已復發或有復發,可能的晚期患者的實行結果,已確知這種飲食療法的效果超過六成。

  對於現代醫學難以治癒,但又還稱不上末期階段的癌症,我稱為「晚期癌」。只要還可以攝取飲食,即使是晚期的患者,也能夠使用本書所介紹的飲食療法。而且年齡再大也不是問題。

  此次有幸出版這本著作,我認為這是讓在第一線工作的社會人士重新認識癌症的機會。癌症並非無緣無故就上身的疾病,而是百分之百因生活習慣所導致的疾病。所以只要修正日常的生活習慣,就能有六、七成的預防與治療的效果,尤其「食物」更是其中一個最大的因素。

  關於癌症與食物的關係,首先要談的是我摸索出目前這套飲食療法的過程。讀者一旦了解我對飲食療法的觀點,就可以往下閱讀具體的實踐方法。

推薦序

飲食療法與現代醫學互補而不衝突
瑞杏抗老化預防醫學診所院長、日本臍帶血幹細胞再生技術交流學會顧問醫師    侯瑞城

  這是一本令人驚豔的好書。濟陽醫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詳細解釋什麼樣的飲食會導致癌症,並歸納出八個容易掌握的飲食營養原則。之所以給予這本書如此高的評價,是因為本書具有兩個極大價值的特點:

  第一,濟陽醫師的解釋清晰而完整,他以淺顯易懂的口語讓一般沒有醫學概念的大眾也能明白,並且引經據典,引用知名醫學期刊的科學報導;推廣的觀念並非來自沒有經過實驗確認的假設,也非單憑個人經驗的臆斷,而是來自於受過西方醫學嚴謹科學論證過的醫學準則。

  此方面從濟陽醫師的許多看法與現今慢性病治療的飲食原則不謀而合即可看出,例如,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舉世公認的飲食建議就包括要減少鹽分,增加纖維質攝取,避免精緻、加工過的食物,盡量選擇原始食材,並且慎選食用油,這些與濟陽醫師的觀念都是一致的。由此也能看出,濟陽醫師的見解絕對來自於深厚的醫學素養與紮實的科學論證,與坊間許多似是而非的說法完全不同。

  第二,也是最令人佩服的,濟陽醫師在書中除了解釋飲食療法之外,亦非常平衡、公允地介紹了現代醫學的主要癌症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等。濟陽醫師在書中清楚地指出,飲食療法與現代醫學是可以並存的,飲食療法的目的並不是要取代現代醫學的癌症標準治療,但飲食療法確實可以在現代醫學的治療過程中,協助患者藉由日常的飲食,改善體內已經罹癌或容易罹癌的環境,進而削減癌細胞的氣勢、強化免疫力,並引出自癒力。這過程與現代西方醫學不僅毫不抵觸,甚至是相輔相成的。

  由於癌症長年高居許多國家的頭號死亡原因,因此,癌症的治療方法一直都是現代西方醫學的研究焦點。在各種癌症治療不斷進步之下,病患的存活率越來越高,但我們也觀察到許多病患在接受治療時,必須同時忍受治療帶來的諸多副作用,例如免疫力降低、感染機會增加、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而濟陽醫師所提出的飲食療法,正可以補足現代醫學在癌症治療中的這段缺憾。

  我臨床服務多年,常遇到病患詢問「要怎麼吃?」,特別是那些正在經歷癌症治療的患者,不論是手術、化學治療,亦或放射線治療的前後,病患總會擔心,除了聽從醫師指示好好接受癌症治療之外,平常的飲食該怎麼處理?要注意什麼?尤其在這段特別時期,該怎麼吃才恰當?可惜的是,這些飲食問題一直都不是癌症治療的熱門研究焦點,但卻深深影響著每位病患的生活品質。

  身為臨床醫師,每每最令人氣結的,是看到病患被坊間品質參差不齊的醫學資訊所迷惑,而錯失了積極治療的好時機,因此,濟陽醫師這本書,讓我們終於有了一個完整、且值得信賴的飲食營養指南,不論對已經罹癌的病患,亦或健康大眾,都是值得認真一讀,並仔細遵循的好書。

我為什麼要當醫師 我主治消化器官,三十多年來動過四千多次手術,其中有約有半數對象是癌症患者。或許很多人會覺得奇怪,我是在癌症醫療的最前線從事外科治療,怎麼會開始推展似乎屬於不同領域的「癌症飲食療法」呢?原因可以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有太多人無法光靠手術治癒。 我從小就覺得自己非當醫師不可。「濟陽」這個姓氏很罕見,據說中國山東省有個地方就是「濟陽縣」。我的祖先是明朝末期從中國遷移來的,在九州都城為島津家族擔任藥師。由於有這樣的出身背景,我懷有很大的志向,要當醫師治療難治的疾病。 1960年,當我還是一個醫學院的學生,日本正因在東京奧運帶動的經濟景氣中沸騰,收入加倍,城鎮到處都在興建大樓,交通網絡發達,都市設施日益完善。但另一方面,也常出現被稱為「猛烈社員」病倒的消息,即指那些對工作極端狂熱的上班族,那段時間一家之主因過勞而病倒死亡的例子層出不窮。現在「胃癌」算是容易治癒的癌症,但在那時候卻是癌症死亡的榜首。因為四周也有不少人死於胃癌,所以,我才會選擇從事消化器官外科。在那個時代,癌症治療只有動手術,別無其他辦法。 從醫學系畢業後,為了學習最尖端的技術,我在1973年以27歲之齡遠赴美國,進入德州大學的外科教室,研究消化器官的荷爾蒙。通常日本人留學,因為沒有美國的醫師執照,幾乎沒有實際動刀的機會。但我通過了美國的醫師國家考試,取得國際外科學會的推薦,可以在那裡當外科醫師,為病患開刀,成為美國極少見的日本人醫師。 在技術面上,我並不覺得美國與日本的水準有多大的差別,不過,令我驚訝的是兩地的醫療哲學。美國外科學會在1917年制定的醫療條件是:「在適當的時期,公平地施予安全、有效、有效率,而且以患者為主的醫療」,裡面包含了六大要件。而日本直至最近還因為治療者依自己的理念所做的醫療不受信任而產生社會問題,美國卻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四十年前我留學的時候,就已經在努力貫徹以患者為主的醫療原則。 回國後,我在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院擔任助理教授,後來陸續改任都立荏原醫院外科部長、都立大塚醫院副院長,在第一線繼續治療病患,始終抱持著年輕時在美國學到的「站在患者(受治療者)的立場上進行醫療」的態度。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