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的爺爺從哪裡來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5月

爺爺的爺爺從哪裡來

作者:賈蘭坡
出版社:天地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ISBN:978754553877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04元

從“神創論”到認識上的蒙昧時期人很早就想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由於科學的落後,人們得不到正確的認識,就說人是用泥土造的,也就是“神創論”。

 

 “神創論”在世界上流傳很廣,東、西方都有這樣的神話故事傳播。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是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摶土造人。古代人們認為世界上很初沒有萬物,後來出現了盤古氏,他用斧頭劈開了天、地。

 

天天加高,地一日日增厚,盤古氏也天跟著長大。萬年之後,成了天高不可測、地厚不可量的世界,盤古氏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支撐著天與地。他死後化成了太陽、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和草木。天地星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出現了,只是世界上還沒有人。

 

這時女媧出現了,她取土和水,摶成泥,捏成.人,從此世上就有了人。在國外的神話中,也有相似的說法。

 

埃及的傳說中,人是由鹿面人身的神哈奴姆用泥土塑造成的,並與赫脫給了這些泥人生命。

 

在希臘的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用泥土捏出了動物和人,又從天上偷來火種交給了人類,並教會了人類生存技能。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神話傳說被宗教利用,成為宗教,並撰成教義,更加在人們心目中廣為流傳。

 

關於“上帝造人”,古猶太教《舊約全書》的創世記部分,說上帝花了6天時間創造了世界和人類:第創造了光,分了晝夜;第二天創造了空氣,分了天地;第三天創造了陸地、海洋、各種植物;第四天創造了日月星辰,分管時令節氣和歲月;第五天​​創造了水下和陸上的各種動物;第六天創造了男人和女人及五穀、牲畜;第七天上帝感到累了,休息了。

 

在基督教《*》中的“創世說”中說耶和華上帝創造了天地之後,世界仍一片荒蕪,於是他降甘露於大地,大地長出了草木。

 

耶和華用泥捏了一個人,取名“亞當”,造了一個伊甸園,把亞當安置在裡面。伊甸園中有各種花木,長著美味的果實。後來耶和華上帝感到亞當一個人很寂寞,在亞當熟睡之時,抽出他的一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取名“夏娃”,上帝把各種飛禽走獸送到他們跟前。

 

後來,夏娃偷吃了果。上帝把亞當、夏娃貶下塵世,隨後發了一場洪水以懲罰世間的罪惡,並造了一條諾亞方舟,來拯救世間無辜的生靈。不管是女媧摶土造人,還是上帝造人,這些神話傳說都並非出於偶然,而是人們很想了解和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由於不得其解才造出了“神創論”。我小時候是在農村度過的。逮蟈蟈、掏蛐蛐、捉鳥、拍黃土蓋房是我們那個時代兒童很普遍的遊戲。每逢我玩後回家,母親都要為我沖洗,有時兩三遍。母親邊搓邊嘮叨:“要不怎麼說人是用土捏的呢!

 

無論怎麼搓,都能搓下泥來。”我6歲時到離我家不遠的外祖母家讀私塾,也常聽老師和外祖母這樣說。可見“人是泥捏的”的傳說流傳得多廣、多深了。何時出現的傳說,不得而知,想來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而與“神創論”唱反調的還得說是中國的學者。

 

遠在2000多年前我國春秋時代的管仲在《管子?水地篇》上說:“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意思是說:水是萬物的根本,所有的生物都來自於水。他的這句話說出了生命的起源。

 

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對自然現象、神話傳說,在詩歌《天問》中,一口氣提出了100多個問題。

 

對女媧摶土造人也提出了質疑:“女蝸氏有體,孰制匠之?”意思是說,女媧氏既然也有身體,又是誰造的呢?很使人驚奇的是,山東省微山縣出土的東漢時期的“魚、猿、人”的石刻畫,原石橫長1.86米,縱高0.85米(現藏於曲阜孔廟),作者不知是誰。在原石的左半部,從右向左並排著魚、猿、人的刻像。這讓人看了之後,很自然地會想到“從魚到人”的進化過程。 

 

18世紀的法國博物學家喬治?比豐雖然也曾指出,生命首先誕生於海洋,以後才發展到了陸地—生物在環境條件的影響下會發生變化,器官在不同的使用程度上也會發生變化的科學論證。但是並沒有指出從魚到人的演化關係。指出從魚到人的演化關係並發表名著的是美國古脊椎動物學家威廉?格雷戈里。 

 

1929年他發表的《從魚到人》,把人的面貌和構造與猿、猴的哺乳類、爬行類、兩棲類相比較,把我們的面形一直追溯到魚類。在當時,由於獲得的材料有限,在演化過程中缺少的環節太多,有人嫌他的說法不充分,甚至指責他的某些看法是錯誤的。把從魚演化到人的一枝一節都串聯起來,談何容易,你知道演化經過了多少時間嗎?魚類的出現,從地質時代的泥盆紀起,到現在已有3.7億年了,這是多麼漫長的時代啊!能夠說明演化資料的來源,並非是虛構的,而是來自於地下。地層內就是一部巨大的“書”,它包羅萬象。有許多許多東西是由地下取得的,就拿脊椎動物化石來說吧,其實也就是老百姓經常說的“龍骨”。

 

它們絕大多數是哺乳動物的骨骼,由於在地下埋藏的時間較長,得以鈣化。但是要成為化石,還要有的條件。首先,包括人在內的動物死亡後,能盡快地被埋藏起來,使其不暴露。然後,經過風吹雨淋,多年之後即可成為化石—我們所要研究的材料。

 

雖然許多人將脊椎動物的骨骼叫作“龍骨”,但從來也沒人見過想像中的“龍”。我跑過除西藏之外的很多省份也找不到“龍”的蛛絲馬跡。所謂的“恐龍”,原意為巨大的爬行動物蜥蜴之類,原是日本學者用的譯名,我們也就隨之使用了。除了要了解化石的形成條件,還要能發現它們,直到把它們一點一點地發掘出來,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中有很高的技術含量。從發掘到修理,使之完整地再現於人們的眼前,再加上翻制模型,都須有很高超的技術。


賈蘭坡,中國有名的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第四紀地質學家;資深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賈蘭坡對第四紀地質、古脊椎動物、古人類和考古等方面都有很多研究,在舊石器的考面,成績很為顯著。賈蘭坡從20世紀30年代起孜孜不倦地從事研究和著述,發表論著已超過400餘篇,為中國的地質、古生物、古人類和考古工作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