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對路少生病:關節、筋膜大小毛病無障礙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走對路少生病:關節、筋膜大小毛病無障礙
腳踩就痛、舉步維艱!竟是走錯路的問題?
走對路不簡單!
跟著足部量測、輔具專家學正確步態
立即舒緩你的關節炎、筋膜炎、腰痠腳痛!讓你站更穩、走更久
走路能力影響照護成敗80%
這是照護者的必備手冊,輕鬆學習防跌、正確使用輔具,改善行動障礙,
協助家中長者自立行走!
──三週改變運動習慣‧六個月養成健康習慣──
站更穩、走更久,正確走路邁走向健康
你我都會面臨老不起的未來,老了,你要住「養老院」,還是「遊輪」?
想要活得老又活得好,絕非難事!現在就要學會正確走路。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走錯路!長期「走路步態」錯誤,造成筋膜發炎、關節病變;腰痠背痛、行走失衡、跌倒撞傷。只要一跌倒都可能產生嚴重的傷害,特別是需要被照護的人與高齡者。
▎走路運動處方是良藥
作者羅明哲透過自創的足部生活化自療運動,已成功幫助許多開刀、藥物尚無法全部解決問題的個案,擺脫痠痛、預防跌倒、站穩走久。
從小孩到老人都學得會的方法~三週改變運動習慣、六個月養成健康習慣~運用生活化足部自療運動來促進健康、走向健康人生,挺拔的姿態讓你年輕十歲。
▎促進健康,由腳帶來的奇蹟
◎由輪椅站起來練習走路 ◎拐杖族能站更穩走更久
◎腳長骨刺還能走路旅遊 ◎生活自療運動脫離酸痛
◎平衡運動訓練預防跌倒 ◎步態訓練讓您年輕十歲
本書特色
*作者以親身服務過的實際案例經驗,分享教導個案恢復行走與正確的走路指導的方式。
*用走路解決高齡社會問題,協助長者可以自立行走關鍵步驟。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並搭配插圖,全方位介紹足部健康相關知識。
*結合簡易測驗,評估自己足部狀態,強化鍛鍊、舒緩痠痛。
*跌倒隱藏的健康風險,預防的方法。
*藉由生活化的足部自療運動,讓讀者三週改變運動習慣,六個月養成健康習慣。
*走路姿勢正確與否的簡易辨識,並教導讀者如何從鞋底看健康。
*運用走路健康術/樹的系統概念,全方位認識走路的障礙及走向健康的成果。
*運用此系統概念協助大家克服走路的障礙。
*抗衰老要先防腿老,利用走路運動,提升肌力、平衡能力、柔軟度、心肺功能等能力。
*專業分享,足部輔具的種類,及正確選用。
重量級健康推薦
郝鳳鳴 中正大學副校長
鄭誠功 前陽明大學研發長
方進隆 師範大學體育系名譽教授
蔡凱宙 骨科自然醫學名醫
「我們密切合作推廣高齡者足部健康及自立行走的觀念,並開啟了我對足部健康議題的視野,原來足部健康能含有這般豐富的學問。」──郝鳳鳴 中正大學副校長
「讓骨科及復健科無法治癒的病人得以免除疼痛恢復正常行走功能,也因此作者看到能夠走路的幸福與需求。」──鄭誠功 前陽明大學研發長
「運動就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 高齡者能夠適度規律運動,不但是預防疾病和健康促進重要的策略,也是長期照護時代需要努力推動的方向。」──方進隆 師範大學體育系名譽教授
「能夠天天行走的人最幸福,能夠幫助患者恢復行走能力的工作最快樂。」──蔡凱宙 骨科自然醫學名醫
作者簡介
羅明哲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
經歷:台北市立陽明醫院復健科,專門研究教學足部量測與輔具
現職:「VERS足部健康學苑」教育平台創辦人
榮譽:創新研發的足部量測設備,獲得軍方醫院引用為役男體檢的工具;專利生產的各種足部輔具產品,廣受美國、日本、歐洲等先進國家使用
願景:為是酸痛所苦眾生,廣設方便自療方法,盡令脫酸痛、行無礙
創作過三本專業的足部預防醫學書籍, 藉由15年的足部臨床研究、教學與服務經驗,成功協助醫師與復健治療師,運用「生活化走路運動處方」來改善健康問題。
服務特點在於幫助個案由腳找出影響健康的原因,並藉由停止錯誤的習慣來控制問題;同時幫助個案由體驗活動中,找到自己在日常中就能執行的「生活化自療方案」,強調自療是醫療治療的輔助方法,治療前能幫您行無礙,治療後能夠讓療效充分發揮。
為了推動大眾重視「走路」及「預防跌倒」的問題,成立了「VERS足部健康學苑」教育平台,整合一群醫療、復健、運動、社福的專家,共同為「站更穩、走更久,走路促進健康」的目標而努力。
推薦序
推薦序1 知足常樂踏出健康的樂活之道 ◎ 中正大學副校長 郝鳳鳴
推薦序2 看到能夠走路的幸福與需求 ◎ 前陽明大學研發長 鄭誠功
推薦序3 運動就是良藥 ◎ 師範大學體育系名譽教授 方進隆
推薦序4 食衣住行,不行就是不行 ◎骨科自然醫學名醫 蔡凱宙
作者序 走路,最有效的生活化運動處方! ◎足部量測、輔具專家 羅明哲
Part 1 老不起的未來?
01 老後,被捆綁的人生
02你我都老不起的未來
03老後生活,你想怎麼過?
Part 2 走路養生防跌撞
01 人體老化的過程
02 人老腳先衰
Part 3 別讓跌倒拖垮下半生
01老人跌倒,引發的併發症後果難測
02 老人為何容易跌倒?
03 那些情況,老人容易跌倒?
Part 4 筋膜回轉,少生病的走路療方
01 不能走路了,怎麼辦?
02 為什麼要學走路?
03 想要健康,從學走路開始!
Part 5 錯誤走路,病痛找上門
01別讓錯誤步態影響你的健康
02 身體歪斜,小心痠痛上身
03當心跌倒造成致命傷害
04 走路姿勢對不對,從鞋底看健康
Part 6 選對鞋,降低老化少動問題
01嚴重腳痛,人生變黑白,甚至想尋短
02生病受傷對足部產生的影響
03 老化少動的負面影響
04 選錯鞋當心拇指外翻!
Part 7 做對4大重點,提升足部自癒力
01 足弓結構異常,容易造成足部疼痛
02 足部生活化自療
03 高齡全人健康與運動
04 足部自療運動課程
Part 8走路防失智
01 走路是最好的有氧運動
02 走路促進健康術/樹
Part 9 走回年輕不是夢
01 正確走路能使身體逆成長
02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走錯路!
03 讓「老化」不等於「退化」
0 4 正確步態能擺脫痠痛
Part 10 關節自癒力!超有效的有氧伸展操
01 運動做對了,竟然可以改善痠痛?
02 走路是最好的有氧運動
0 3 阻力訓練好處,多強化下肢、增進平衡
0 4 伸展運動的重要性
0 5 地板運動,讓老化速度變慢
Part 11.平衡訓練,讓你不再害怕跌倒!
01 預防跌倒,平衡感最重要
02 平衡測驗,評估預防跌倒的能力
03 平衡訓練,提高老人預防跌倒的能力
04 牙齒咬合不良?會影響身體平衡感
05 地板平衡木訓練,讓您站更穩
Part 12 選對輔具走更久
01 輔具很重要,鞋墊怎麼挑、如何用?
02 找到對的、適合自己的鞋墊就能舒緩疼痛
03 如何預防扁平足、足踝的穩定很重要
04 中風復健的關鍵:站立平衡、選對矯正鞋墊
附錄
羅明哲 相關作品集
VERS足部健康學苑介紹
推薦序一
知足常樂 踏出健康的樂活之道
年少時奔走於公務及家事之間,馬不停蹄,可是在老年摔倒之後,不僅受到生理的疼痛,更跌下了信心,甚至失去了外出的自由,在生活中突然喪失立足之地。這是衛福部「身心社會生活狀況調查」數據背後所潛伏的憂愁,65歲以上長者生活高達20%的跌倒盛行率,高齡者跌倒易造成骨折、骨裂或扭傷、脫臼等傷害,除了影響自身的人際互動之外,足部嚴重失能狀況可能伴隨著家人照護問題,或需要醫療機構及長照系統的支持。然而,很多人在足部受傷之前,從來不曾在意過雙足所承受之重。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當我們年紀漸長,每天還能行動自如,不論在家或在外,不需要別人的協助就能自立行走,往來四方,便是最大的福氣。有感於高齡福祉及老人生活尊嚴的重要性,國立中正大學位於全國高齡化最嚴重的嘉義,個人於近二年籌組本校高齡研究基地及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整合校內外產學研醫資源,秉持「活躍老化、在地實踐」核心精神,深入社區了解高齡者的生活需求,也因緣際會結識博司科技羅明哲董事長,我們密切合作推廣高齡者足部健康及自立行走的觀念,並開啟了我對足部健康議題的視野,原來足部健康能含有這般豐富的學問。
羅董事長曾告訴我,因自己深受大愛覺者的感召,志於協助大眾遠離病痛,重新擁有自立行動的快樂。他專精於材料科技與基礎醫學研究,更運用其專業來推動偏鄉高齡長者的健康促進,進而將自身累積十多年在足部健康促進及照護的豐富經驗,文字陳述及圖片展現於一本本書中,讓更多人能夠簡易的執行保健步驟,希望民眾能夠準確評估自己足部的狀態,減緩病痛及改善行走。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並搭配實際案例,介紹了許多新穎而實用的觀念,從預防跌倒、走路與穿鞋對健康與病痛的影響、足部運動預防失智及促進身心健康,衍伸至足部輔具的正確選用,全方位介紹足部健康相關知識,是一本可以自我掌握足部健康的絕佳好書,值得 您細細閱讀。
欣聞羅董的新書付梓,將深奧的足部健康知識,用最貼近民眾的方式撰述,相信一定能帶給讀者極大助益,使你我都能一同受惠,雙足是行動的能量來源,期望各位能用心親近自己的雙足,一步一腳印踏向康健之道。謹以此文誠摯恭喜羅董的大作出版。
郝鳳鳴/國立中正大學副校長、高齡研究基地召集人
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序二
看到能夠走路的幸福與需求
非常高興看到我以前的學生,之後的好友,明哲兄再度出書嘉惠專業人士及病友, 得知明哲在繁忙的專業工作之餘,為了出這本書在耳順之年還經常熬夜撰稿,令人敬佩。
明哲原先是化學材料專業,15年前進入國立陽明大學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就讀碩士學位之後,就奉獻所學致力於復健輔具的研發,尤其是足部輔具的研究, 憑藉其對材料的專精經驗,讓骨科及復健科無法治癒的病人得以免除疼痛恢復正常行走功能,也因此明哲看到能夠走路的幸福與需求。
人是動物,能夠運動是很重要的考量,能夠走路又是最基本的運動。走路不但是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更重要是促進組織間的活動,不會產生粘連或因為久坐久躺而產生的後遺症,也不會局部組織因為疼痛而造成不動衍生的組織萎縮。所以過去十幾年明哲接觸許多病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同時,他也發現到如何有系統的教導病友恢復行走及如何針對病友給與正確的走路指導。過去國內外都有很多針對足部問題的研究報導,明哲不但吸收國內外訊息,更在做中學當中領悟與教學相長,非常難能可貴。
這本書是明哲十多年來的心得總結,也是他不忘初衷,希望將他在材料學的專業結合到復健輔具後,能夠有系統的傳承下去及照顧更多需要的病友。我們大部份的人天生就可以走路,但沒有正確的使用來自上帝的賜予,因此也會產生許多的疾病。在這本書中明哲以過去的研究成果及案例分享的方式,教導大家如何正確的走路及使用適當的輔具,他的專業經驗分享,希望可以讓大家走出健康走出快樂。
鄭誠功/前陽明大學研發長
推薦序三
運動就是良藥
高齡社會的來臨,如何協助銀髮長者維持良好身體功能,能夠獨立自主、自由行走和參與活動是很重要的議題。足部量測與輔具專家羅明哲董事長出版的《走對路少生病》,提供許多實用與寶貴的內容,希望高齡者依據這本書的說明和指引,可以健康行走,進而預防跌倒與失智,甚至找回健康與活力。
台灣65歲以上的高齡者約有80-90%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疾病,而身體活動量的多寡或心肺功能的好壞皆與慢性疾病罹患率和整體死亡率皆有相關。研究顯示成年後心肺功能每10年約減少10%, 肌肉於55歲後,每10年也以10%的幅度流失, 而心肺功能和肌肉適能(肌力和肌耐力)的好壞被認為是決定中老年人失能、生病和死亡的因素。 這本書鼓勵高齡者多走路多運動,維持足部健康和良好的體適能,帶來「成功老化」、「健康老化」和「活躍老化」的信息。
本書以促進足部健康為主要目的,透過足部測量、鞋子選擇、步態訓練、肌力訓練、平衡訓練、有氧運動和下肢伸展等系列方式來進行,希望能夠逐漸增強高齡者的體適能和身體功能,包括改善肌力和肌耐力、平衡能力、柔軟度、心肺功能等能力,這是很積極的做法,也是高齡者健康促進最重要的策略,因為「用進廢退」的原理在高齡者身上最為明顯。適度鍛鍊,體適能就提升,缺乏運動,體適能就衰退。是體適能的原則,如沒有適度的訓練,體適能將會逐漸的衰退。
本書是作者分享他十五年來的足部照護心得,希望高齡者在日常生活中,參考書中的內容與說明,而能自我照顧和訓練,進而維持和增強足部的功能,不但能解決走路的問題,同時能夠預防跌倒,進而能夠增加身體活動量和養成規律運動習慣,而獲得更多的健康益處。運動就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 高齡者能夠適度規律運動,不但是預防疾病和健康促進重要的策略,也長期照護時代需要努力推動的方向。
作者非常積極熱忱的推動足部健康,希望一般民眾和長輩能站得更穩,走得更遠,也能能為自己的健康負責,藉由正確走路而走向健康人生。 這是一本實用的書,也是促進足部健康的好書,我樂於推薦。
方進隆/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名譽教授
推薦序四
食衣住行,不行就是不行
身為骨科醫師,天天為患者們解決行走的問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足部健康是一切行走的基石,然而足部的變形在台灣卻未被普遍的重視。背痛及膝痛的患者常常伴隨著足部骨架的不平衡。當我們將足部的變形矯正之後,全身的經絡,筋膜的張力得到平衡,身體自然遠離疼痛。所以客製化的矯正鞋墊加上肌肉筋膜的拉筋鍛煉,這就是「蔡凱宙自然骨科診所」的治療要訣。
羅明哲老師研究足部生物力學,生產專業輔具多年,嘉惠社會大眾。繼「足部密碼與健康」之後,再推出「走對路少生病」,其中有許多羅老師的運動處方,值得每個著重足部健康的大眾參考,運動處方可以緩解筋膜疼痛,而且沒有藥物副作用,台灣的老人家許多的問題,其實是藥物交互作用所造成的神經及肌肉損傷,讓許多患者肌肉痠痛,心臟無力,平衡失喪,最後跌倒骨折,失去行動力,而坐輪椅。所以在診所的患者們,不但要用運動處方增加肌力,更要積極斷糖改善新陳代謝,腰圍減少,脂肪肝改善,腹肌緊實之後,不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的藥物都可以逐步減量。患者的精神及體力都因為藥物的減少,而達到長足的進步,長期使用藥物,會破壞身體的恆定,唯有從飲食及運動著手,才能根治疾病。
事親至孝的羅明哲老師,也以自身照顧年邁雙親的寶貴經驗,規劃出台灣未來高齡化社會,照顧的解決方案,藉由足部評估,輔具處方,步態訓練,達到站更穩走更久健康的人生。羅老師結合他多年的人脈,成立足部健康學苑,積極推廣足部健康學苑的理念,及實際的操作課程。而此書正是所有患者家屬及專業人士們很好的參考資料。並且在嘉義中正大學推廣正確走路的方法,讓更多的大學生投入老人的照顧。
未來的20年,台灣面臨老年化及少子化的雙重衝擊,藥物處方氾濫,運動處方缺乏,失能失智的預防,要靠每個人每天用走路來保養自己及陪伴家人。所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在食衣住行的生活要件之中,最寶貴的是行,因為行的能力讓人感到自由舒暢,不能行走,就如同患人失去自由,能夠天天行走的人最幸福,能夠幫助患者恢復行走能力的工作最快樂。願羅明哲老師的「走對路少生病」,幫助台灣每一個家庭遠離病痛,走向健康的人生。
蔡凱宙/骨科自然醫學名醫
作者序
走路,最有效的生活化運動處方!
羅明哲/足部量測、輔具專家
▲舒緩足部疼痛→改善身體酸痛→足部健康管理
由2002年開始研究足部,一轉眼已經超過15年。由最早期的應用輔具改善足部疼痛問題,進化到由腳改善身體酸痛問題,並進一步用應用「足部密碼」分析健康風險;這些研究雖然看到了一些臨床的成果,但是,心中總覺得還缺乏一個服務的核心價值。
▲你要過被捆綁的人生嗎
這些年,爸媽的年紀越來越大,本來負責照顧父母親的二姊因為癌症往生,加上87歲高齡的母親已經無體力照顧90歲無法走路的父親,只好將父親送去護理之家,在美國的大姊也不得不結束事業,回台灣陪伴家人;而我也就變得不太敢出國旅行,即使出差也不會安排太長的時間。
我常在思考,人老了,只能坐輪椅、找人推你去公園曬太陽?只能像父親一樣住在養老院?躺在床上、雙手被約束,過著被捆綁的人生?而負責照護的家人也出現高齡社會的「新三重苦」:「老老照顧」的苦、女性家人扛起照顧重擔、辭掉工作擔任24小時的特別看護。
這些事,都可能會發生在你的身上。為了照顧生病或失能的家人,每一位照顧者,都有一部自己的辛酸史。
▲生活化的自立走路
由於一年多前去參加長照的研討會,聽到一位照護者分享她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讓一位坐輪椅的阿媽,進步到有辦法讓她用輔具自己走路,讓她的人生又回到彩色的自由生活。此故事讓我產生極大的衝擊,原來讓長輩有機會重新站起來走路,是件那麼有價值的工作。原來自己十幾年來研究的價值在於「生活化的走路」,足部的核心價值在於讓腳痛的人可以不痛的出國旅遊、讓拿拐杖的人可以站更穩走更久、讓坐輔椅的人有機會先站起來再練習走。
▲用走路解決高齡社會問題
一年前去中正大學參加工研院舉辦的「高齡輔具友善設計生態系」研討會時,除了讓我有機會開始與中正大學的「高齡基地」團隊產生互動外 ,更重要是讓我了解了台灣面臨「超高齡社會」的嚴重性,也進一步思考「到底老人是資產還是負債?」,思考如何「讓被照護的人由負債變成資產」,思考如何提昇被照護的品質。加上後來在一次研討會中,聽到一位照護專家說,「走路能力影響照護成敗80%」,因為照護如果不能恢復個案走路的生活能力,再好的服務也都有遺憾。只要高齡者能夠自己走路,不只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也改善了家人暨社會所付出的沉重代價。
▲ 生活化足部自療運動-走路
綜合以上的經歷,讓我找到了一個努力的目標,那就是將所有研究的成果與資源聚焦在「走路」,運用足部輔具讓個案能腳不痛的走路,讓失能的人藉由平衡訓練能夠站更穩,藉由生活化的自療運動來改善肌肉骨骼的問題;如果能夠進一步將這些資源與專家整合於台灣老化最嚴重的地區,就有可能執行高齡場域的認證與服務,這樣老人就可能由負債變資產,同時可以獲得更好的照護品質,而執行服務的人就可能得到比較好的發展機會。也讓「超高齡社會」的危機變成為機會。
▲ 感謝
要解決這麼大的「超高齡社會」問題,不可能只靠一個人的力量,必需要靠團隊的力量。一年多前為了響應蔡凱宙醫師所提出「道福」「到府」的照護理念,由退休的蔡進富校長擔任我們的苑長,成立了「VERS足部健康學苑」,我們的目標是多找一些退休的醫療或健康服務人員,藉由這些健康的老人來照顧失能的人,感謝參與學苑團隊成員包含佩芬物理治療師等十多人的付出。為了解決高齡運動處方的問題,我們找到了體適能的老前輩:方進隆教授進行授課與指導。為了與長照教育服務做連結,我們找到了工研院王俊堯博士的「高齡輔具友善設計生態系」,暨「中正大學高齡基地」的郝鳳鳴副校長團隊。感謝以上團隊成員的支持,暨指導我超出15年的鄭誠功教授,讓這本書有機會被拿來應用與解決問題。
感謝嘉樺、佩樺、世珍、春玲等團隊成員的專業與用心協助,讓本書得以順利完稿;更感謝妻子瑞珍與家人的包容,讓我有充分的時間撰寫文案。最感謝被我服務過的個案,由於 您的實踐,才讓我有機會學到相關知識與技能,期望這些經驗能夠幫助更多的人「站更穩走更久」、「恢復行走能力」,也期望此書能成為照護家屬及專業人士們的參考資料。
PART 4筋膜回轉,少生病的走路療方 02為什麼要學走路? 如何維持正確走路姿勢 「走路是人的本能,為何還需要學?」儘管走路人人都會,但是並非人人都走對了。以下是我在上課時最常問學員的問題: 「走路有拖地的聲音是正常的?」 答案:只要正確走路,應該是不會有拖地的聲音! 「中風病人常站不穩,走路更沒力,是否不可能改善?」 答案:只要正確走路,中風病人是有可能站的更穩、走的更久! 「坐輪椅的人,可能再恢復到自己走路嗎?」 答案:只要使用輔具,配合自療運動與正確走路,坐輪椅的人是有機會站起來自己走路! 從輪椅自己站起來走路的奇蹟! 「從輪椅自己站起來走路的奇蹟!」你能相信這樣的奇蹟發生嗎!? 拿拐杖的人能夠站更穩、走更久,不在於做什麼事(do),而在於不做什麼事(undo)。如果將錯誤的原因修正,控制自己少做錯誤的事,少做傷害自己的事,最重要的是在於治因不治果,加上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身體,就可能發生奇蹟。 例如:拿拐杖的人因為怕跌倒,所以身體前傾、頭看地下走路、走路的重心在前腳掌。結果卻因為身體重心前移,反而更容易跌倒。只要配合助行器,練習將走路的重心回到腳後跟,走路就可能變平穩。 如果你自己本來就有走路能力,為甚麼卻選擇坐輪椅。一方面可能是照顧者用自己的觀點,為了安全怕你跌倒:或是你自己擔心跌倒。如此一來,久而久之反而造成下肢的肌肉不斷的萎縮,更沒有行走的能力,最終將身體約束在輪椅上。 其實,只要配合助行器、步態訓練與肌力訓練等,就能逐步改善。先由坐到站,等到站穩了,就可以練習用助行器走路。再進步拿二隻健走杖走路,最後拿一隻拐杖走路,透過生活中不斷地練習,逐漸進步並找回自己走路的信心(圖4-4)。 所以,坐輪椅的人站起來自己走路,是有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