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檸色時代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青檸色時代
榮獲林榮三文學獎的新秀作家林薇晨,在《人間福報》副刊寫了一系列專欄文章,描述日常風景有滋有味,描繪餐廳與飲食文化也有聲有色。
《青檸色時代》描寫精準,意象繁複,例如〈辣的痛覺〉敘寫泰式料理的辣味「等待入口後在人的舌尖刺繡,倏忽繡出深紅淺紅的珊瑚,微血管一般枝枝蔓蔓」;〈賴床〉醒來後早春的細雨是「文鳥爪子似的冷雨,尖尖地下了一整晚,捉住每一隻花苞。有一點癢,有一點痛」,處處可見作者細緻的眼光與創新的語言,用字遣詞既古典又新穎,口吻抒情又平易近人。
書名以「青檸檬」形容作者青澀的學生生活,也代表她在連鎖泰式餐廳工作的歲月。站吧台調製飲料與甜點,於〈青檸色早晨〉日日練習裁切標準薄度的檸檬片,將檸檬皮碎屑搭配出紅綠斑斕的甜點,致力在最小的誤差中接近最精確的味道,成為別人口中的〈神吧台〉;擔任控菜服務生,諦聽耳麥裡外場回報再知會內場,陳述內場師傅和外場人員為求生而鬥智鬥法、水深火熱的〈水火戰場〉;下班時大夥去吃〈消夜消夜〉,褒貶一下他人的館子,〈尾牙季節〉聆聽各行各業的隱私和辛酸,看盡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從「花苞」一樣輕盈的尋常瑣事、「身體髮膚」的感官經驗、「氯氣」般剔透乾淨的研究生生活,到「檸檬」酸甜嗆辣的餐廳生涯,林薇晨嘗遍四季之味,歷經人情淡薄,揭露組織壓迫,書寫服務日常。嚼著一尾含藏人情味的鱸魚,喝下一碗湯燒火熱的愛的冬蔭功湯,吞嚥人生百味之餘,每個人餐桌上的故事才正要開始……
名人推薦
作家王盛弘、包子逸、李瑞騰、李時雍、阿盛、黃麗群、謝子凡、方念萱(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石曉楓(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吳岱穎(建國中學國文科教師)、康庭瑜(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感動推薦!
作者簡介
林薇晨
1992年出生於台北,政治大學新聞學士、傳播碩士,《人間福報》副刊專欄「日常速寫」作者。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新詩獎。作品入選《2016飲食文選》、《2017飲食文選》。個人部落格:「某某的絮絮」。
推薦序 李瑞騰
輯一:花苞
賴床
空白的睡前時分
忙於草莓
來去野餐
發票
冰果
煙花七月
志怪
換季的徵兆
秋日降雨
貓與聖誕紅
祕密產子
氧化
輯二:身體髮膚
微波爐邊閒談
編貝
牙線
視力保健
靉靆
假睫毛彎彎
煩惱絲
海蟾
鬈鬈
黛絲
飄柔
兒童美髮
輯三:氯氣
感冒患者
魚藻
半夢半醒之間
陽台的月光
天下無雙
日文與其他
人魚
借來的書
秋葵的橫切面
理想的早餐
棉花與地雷
羽球練習
輾轉的夜
輯四:檸檬
再見餐廳
魚的姿態
辣的痛覺
泰式旁觀者
冷清的餐廳
疲倦之為物
青檸色早晨
神吧台
翻桌記
消夜消夜
水火戰場
尾牙季節
新年的氣味
推薦序
這幾年,因范銘如教授的邀請,我到政大台文所兼課。因為自己本職工作很多,無法每學期去,考慮實際的需求,就幾門實用傾向的課輪著開,如「文藝行政」、「台灣文學編輯專題研究」、「出版產業與台灣文化發展」。整體來說,政大台文所的研究生,程度不錯,也都很認真;我來去自在自如。
二○一七年秋天那個學期,我開的是「台灣文學編輯專題研究」,一位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的研究生選修了這門課,她是林薇晨。我教文學編輯,除了編輯,涉及文壇和文學史事甚多,感覺上薇晨都不陌生;研究生在上了幾個星期課以後,都必須自訂一個題目,學期間要口頭報告,學期末要繳交一篇書面論文,薇晨想探討柯裕棻編的九歌版《一○二年散文選》,我欣然同意,開始有了一些關於柯裕棻和九歌年度散文選的討論,她畢竟是學傳播的,雖沒有編輯實務經驗,但很快就能跨學科了。
比較熟了以後,她告訴我她在《人間福報》的副刊寫一個叫「日常速寫」的專欄。我當下應該說是驚喜吧!我日讀福報,必先看副刊,當然讀過週五的「日常速寫」,那些全取材於生活的小品散文,語言靈動,感覺相當細膩,時有讓我驚豔的敘寫,也可以看出是一位新時代的都會女孩,正凝視著她所在的這個城市。
學期結束了以後,就再也沒見過她,但通過這個專欄,知道她在寫碩論,知道她去遙遠的地方旅行了,知道她去了餐廳工作,知道她在城市裡穿行,或立足在某個角落靜靜的看著花開花落,以及天光雲影的變化。我平常不大和學生聯繫,但每當翻閱報刊見著學生的詩文,都像街頭偶遇,得知他們一點近況;但像薇晨這樣速寫日常,好像固定時間來報告,還不曾遇過。
最近她來信說了近況,包括畢業、得獎等等,也提到了她的寫作,並探詢關於出書的事,附加檔案中並有一本整理好的書稿。她是如此用心經營她的專欄寫作,這麼有耐心,寫到第四年,合當有一本書了;我想起她當年的專題報告寫九歌,把她的書稿轉給了九歌的陳素芳總編輯,請她讀讀看。
薇晨精選了約五十篇,略分四輯,以「青檸色時代」為名。她曾在泰式餐廳工作,信裡說,檸檬是泰式料理常用食材,以此作為書名,也代表她青澀的學生歲月。其實,薇晨有很強的寫物能力,也富含想像;她的散文,情感流動有節,不論語言或思想,都已不再青澀。九歌願意出版這樣一位文壇新人的純散文,我深深感動。
李瑞騰
辣的痛覺 辣是一種微妙的兩難。芥末的嗆在鼻腔裡,可樂的氣泡在咽喉裡,有人說它們是辣的,其實不是,只是近於辣的通暢與酥麻,並且尊重個人意志,要芥末的就蘸,要可樂的就開,不要的就不要。 辣卻不同。辣是辣在整道菜裡面,一桌子人共享等量且均勻的辣,無一倖免,十分公平。可是眾人對於辣的敏銳程度也十分參差,某人覺得還好,某人口中可能就要噴出滾滾火花。挑嘴是趨吉避凶的本能,因此客人點餐時,躊躇調配整桌菜色大辣中辣小辣不辣的比例,便是時常可見的內部折衝,往往要耗掉許多時間。適時給予建議是一個服務生的責任之一,無奈我是很能吃辣的,唯恐自己的意見起了誤導作用,最後也僅能搬出菜單上面註明的辣度以供參考:一顆辣椒兩顆辣椒三顆辣椒,三顆就是極限了——最陽春的史高維爾指標。 而且,辣,這感受何其深刻又何其縹緲,即使服務生諄諄闡釋哪道菜的辣來自辣椒粉,哪道菜的辣來自花椒油,哪道菜來自黑胡椒,哪道菜又來自是拉差,也還是太抽象,太晦澀難解。膽怯忌口的人索性統統不點了。具有冒險精神的人點來試試看,也許吃了之後,覺得別有洞天,也許吃了之後,恍惚進入南無的境界,辣得恭恭敬敬,服服貼貼,那也是一種遊歷。英諺有云:「布丁的證明,在品嘗中進行。」打拋牛的證明,綠咖哩雞的證明,冬蔭功湯的證明,辣椒的證明,一樣在品嘗中進行。 當然,折衷的辦法也有,那便是給客人送上一份泰式辣醬,任他隨心所欲添加。白瓷片口缽裡放了芫荽、魚露、檸檬汁、泰國辣椒末,客人拿根搗棒一邊聊天一邊研磨研磨研磨,排遣等待上菜的光陰,如同一種小巧的娛樂。其實也就是八分鐘而已。餐廳組織規定內場師傅接獲點餐後八分鐘內得為客人趕出第一道菜。就在這短暫的時間裡,片口缽裡辣椒素緩緩釋放釋放釋放,潛伏著,等待入口後在人的舌尖刺繡,倏忽繡出深紅淺紅的珊瑚,微血管一般枝枝蔓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