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這些,老闆搶著要:老闆不說的40個職場潛規則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搞懂這些,老闆搶著要:老闆不說的40個職場潛規則

作者:吳俊瑩
出版社:智富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27日
ISBN:978986615125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34元

  百大企業最喜歡貼在佈告欄的文章  《iThome》專欄作家  吳俊瑩◎著
  職場晉升決定於你的工作態度!
  上市櫃公司老闆最喜歡的資歷,讓你無論走到哪裡都倍受重用的40個職場潛規則!
  「也許,你暫時還沒有找到個方向,或掌握到可以立刻改變的契機,但是你一定要在每天的生活中認真做好最充分準備。」吳俊瑩如是說。--吳若權.《每天都是轉捩點》
  「繼續做下去,還是轉換跑道?」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家都曾經問過自己好幾次。量化自己的實力,給自己加分,就等於給自己加薪。我遇見過很多成功的老闆,當初都沒有想過要自己創業,但總是給自己很高的自我要求,透過幫助公司的成長,自我學習與累積,結果在創業的時候,原來的老闆也給予資金上的資助並且介紹客戶!
  繼第一本著作《老闆不說,卻默默觀察的45件事》後,吳俊瑩歸納了從事百大企業顧問,所得到最重要的「職場紅人思考模式」。
  與上市櫃老闆、高階主管的共事中,吳俊瑩發現,職場瓶頸的問題不在於舒適不舒適,而在於思考模式。
  「努力也要有方法」、「在職場上不但要會做事也要會做人」、「老闆要的是解決問題的人,不是製造問題的人」…這些企業裡的「潛規則」,老闆都默默記在心理,你知道嗎?
  敢想、敢要、敢得到!搞懂這些,讓你無論走到哪裡都能倍受器重。你,就是職場紅人!
  並不是人多就可以把事情做好,並不是努力什麼事都可以辦到,  百大企業、上市櫃公司的最重要的40個「職場潛規則」,你必須要知道!
  很多人在遇到職場瓶頸時,都不曉得問題出在哪兒?  是待在舒適圈太久?還是學歷不夠好?或者被小人陷害?!
  企業顧問吳俊瑩長期觀察發現,職場瓶頸最大的問題在於思考模式,他說:「只要改變思考模式,看問題時也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努力也要有方法」、「在職場上不但要會做事也要會做人」、「老闆要的是解決問題的人,不是製造問題的人」…這些,你知道嗎?
  本書歸納了吳俊瑩從事顧問至今,觀察到最重要的「職場紅人思考模式」,搞懂這些,讓你走到哪裡都能倍受器重。

作者序
  自從出了第一本職場書「老闆不說,卻默默觀察的40件事」之後,最令我開心的,除了市場反應不錯,且被公司列為「推薦讀物」外,就是讀者朋友們的回應了。
  整理了這些讀者迴響如下:
  *這本書所寫的情況,跟我公司中的某些人很吻合,看完之後,我比以前更知道如何清楚地面對不同的角色,也知道自己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在公司中遇到困難時,我會使用書中提到的方法,或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發現事情真的沒那麼難!
  *這本書讓我最驚訝的是:我從未想過,原來同一個問題,可以用這麼棒的角度來思考-這本書之後增廣了我的思考角度,不再像以前一樣執著於某一點上。
  *當我的處境在「不上不下」時,這本書會讓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讓我的心情更加開闊。
  *這本書就像朋友般,可給我最實質的幫助!
  此外,也有些讀者的反應很有趣,像是「看文章時,覺得作者一定是個很年長的顧問,沒想到看到照片,才驚訝地發現:原來作者這麼年輕!」
  對我而言,「出書」這件事,其實在我的心中是出現過掙扎的。在第一本書出版時,總會思考:自己真的夠資格嗎?
  隨著書的付梓、上市,我開始演講、上廣播節目推廣,並收到讀者們的回饋後,我發現這件事真的可以幫到很多人,心中也萌生出第二本書的念頭,恰巧出版社也來邀稿,終於在一年後催生了第二本書。
  最近有一個機會,參與一家公司評估新上任的中高階經理人(主管職)面談,在人力資源管理公司的幫忙之下,決策者們列出了一些規範,後來我發表在iThome的專欄,就是所謂的「3P經理人」。是哪3個P呢?
  Prudent – 嚴謹  Passion – 熱情  Positive Thinking – 正面思考
  記得GE前總裁傑克威爾許的員工分級定義嗎?沒錯,這三個特性就是A級員工所具備的能力。在社會上,不要說是讓老闆注意,甚至欣賞我們,即使希望貴人能拉我們一把,這三個能力還是必須要有的。想想看,回歸到人性的層面,老闆需要我們是因為「我們能幫公司賺錢」或者「我們能解決問題穩住局面」;貴人會幫我們是因為「小投資可以有大收穫」或者「感受到年輕人的誠意與活力」等因素,我們希望別人提拔,幫忙,或許就應該拿出「值得別人提拔的樣子」。
  可能我們從前不太在乎別人是怎樣看我們的,因為覺得自己有才華,只要秀出實力,才氣,就應該會受到重用,幫忙,提拔。否則就是別人「沒有眼光」,「沒遇到伯樂」。國內一個上市公司的高階主管說,過去他也都是這樣子,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有一次出差到日本,同行的老闆問大家說:「明明昨天剛融雪,車子應該髒兮兮的,為什麼馬路上每一輛計程車都還是亮晶晶的呢?」大家都說因為司機早上有擦車子。司機為什麼要每天擦車子?一兩天不擦難道客戶就不上車嗎?司機先生說:「因為我尊重我的職業,而且我更尊重搭我車子的客人。」聽了這句話,他才了解到,「拿出樣子來」並不是花俏,巴結老闆,而是「尊重自己的工作」與「尊重與自己共事的人」。
  第二本書除了延續職場主題外,將更深入解答職場人的問題,讓職場人知道「哪些特質是老闆最欣賞的」,以及「哪些特質是會吸引貴人幫助的」。
  本書中提到的40個主題,是我長期觀察職場紅人所歸納出來的心得,同時也是老闆要的人。或者,我們可以不要這麼俗套,至少「做出應該有的樣子來」可以算得上是對自己的人生與職場生涯有所交代。大家都會希望跟積極進取的同事一齊工作,別忘了,快樂與活力是可以傳播給他人的。
  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大家,在職場上順順利利,讓自己成為一個「會解決問題的職場紅人」與「左右逢源的人」。

*「解釋自己」 剪不斷理還亂有科學家做過一個簡單的心理測驗,面對別人的誤會時,成功企業經理人與一般社會大眾的反應是否有落差?結果發現,對於遭受到誤解所感受到的痛苦指數,兩者是相同的,但對於下一步採取的動作,兩者就有一些落差。大多數的社會大眾選擇澄清自己,甚至願意採取法律行動,但是成功的企業經理人選擇「用事實證明」,必要時採取法律行動。科學家的看法是,在沒有管理過公司並獲得成功的經驗下,大多數人會選擇以抒發或者發洩情緒為第一優先;但是有過成功經驗的人,會先試著尋找解決辦法,儘管被誤會的感受是很痛苦的。有位朋友曾經受託協助企業進行專業經理人的「心智強度」提升訓練,他告訴我,很多人在遭遇到誤會與管理挫折時,常會脫口而出說:「為什麼你不能了解我?」、「我根本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但這其實都是毫無意義且具有傷害性的話。心電感應不是不存在,只是太微弱到無法讓人全盤掌握到別人怎樣想,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任何的解釋都只會衍生更多的質疑,因而造成更多誤解的產生,關鍵就在於彼此間並未締結起信任的關係。所以解決方法在於重建信任,而不是拼命解釋流言蜚語,那只會徒勞無功。解決問題 而不解釋問題鋼鐵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件中,其中有一封提到,許多的輿論抨擊洛克菲勒,認為他是很吝嗇的,對於捐錢一點都不慷慨。面對所有評論,洛克菲勒選擇「不解釋」。從領到第一份薪水開始,他就將其中的10%捐出去,因為他認為正確的幫助,是教需要幫助的人釣魚的技巧,而不是直接給他們魚,他說:「你想使一個人殘廢,就只要給他一根柺杖。」後來洛克菲勒的慈善捐款方式成為美國所有富人捐款的模式,我們不能說當時的記者沒有遠見,輿論本來就常帶有強烈的情緒成分,加上彼此看到的角度總有不同,各種看法都有它的道理。曾和某位職場前輩聊到他成功的經驗,他也曾經面臨整個團隊瓦解的危機,在「發薪水」與「保住公司最後的現金」兩者之間徘徊,當時團隊所有人都質疑他,希望他能夠以保障大家的福利為優先,股東們則都要他「停發薪水保住公司」,因為發了薪水,業績再不提振,就有提早結束的可能。爭執到後來他的壓力很大,他一直向同仁解釋自己的立場,結果狀況越演越烈,大家都提出辭呈,等於是公司變相提早結束。後來他決定不再去解釋自己,不再管任何一方的言論,把懊惱的時間,用在尋找解決方法上。為了贏回員工的信任,他把自己的錢拿出來發放員工薪水,向大家證明自己的決心,同時也積極奔走,爭取訂單,雖然公司還是有人離開,但是願意留下來的都感受到他的誠意,最後公司成功重新振作起來。我很好奇的問:「把自己身家拿出來拼,這不是很危險嗎?」他說:「當時我要員工留下來拼,他們也是賭上身家的,與其解釋,我必須要拿出guts贏取信任,讓大家知道我的決心!」領導者的決心,才是追隨者想要看見的東西,只要信任仍在,永遠都會有機會。最近閱讀雜誌,發現即使是宏達電,也曾在1998年因為燒掉太多錢,導致發不出薪水,那時董事長王雪紅拿出錢來支應,因此度過了難關。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