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概論:現況與趨勢(第二版)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特殊教育概論:現況與趨勢(第二版)

作者:孟瑛如陳志平陳虹君周文聿謝協君胡瑀李翠玲黃國晏江源泉簡吟文田仲閔黃姿慎陳國龍黃澤洋
出版社:心理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29日
ISBN:9789861919454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570元

  近幾年來,特殊教育法規的大幅修訂、DSM-5的推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需求領域的執行、特殊教育教師培育制度的改變、遊戲本位融入特殊教育翻轉教室概念的推行、融合教育的推展等,都使特殊教育領域產生了很大變化。本書的前四章即針對上述概念分別討論特殊教育的發展與趨勢、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網絡、特殊教育專業團隊、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等主題,之後各章即按照現行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依序討論智能障礙、視覺損傷、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肢體障礙、腦性麻痺、身體病弱、情緒行為障礙、學習障礙、多重障礙、自閉症、發展遲緩,以及資賦優異等類別,並按各類別的定義及身心特質、鑑定與評量、教學輔導策略、服務現況與問題等主題呈現,希望能讓讀者了解特教事,關懷特教人!
 
  本書之附錄除了有目前最新的特殊教育相關法規外,作者群更為了使用此書的讀者製作了各章的心智圖,以利能快速掌握各章的重點及節省做筆記整理的時間。此外,亦為了執教「特殊教育導論」這門課而選用此書的大學教師,規劃了課程綱要以及每一章的PowerPoint,任課教師可直接向出版社索取。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大學階段認識特殊教育的入門書。
  2. 本書係因應現行特殊教育法規、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及相關理念變革而撰寫。
  3. 本書可配合「有愛無礙融合教育」網站的資源共同使用。

作者簡介
 
孟瑛如(主編,第一、二、四、九~十四章)
 
  學歷:美國匹茲堡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陳志平(第一、十一、十二章)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現職:苗栗縣后庄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陳虹君(第二章)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職:新竹市陽光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
 
周文聿(第二章)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專任助理
 
謝協君(第三、十六章)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胡 瑀(第四章)
 
  學歷: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中心有愛無礙網站專任助理
 
李翠玲(第五章)
 
  學歷:英國伯明翰大學特殊教育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黃國晏(第六章)
 
  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江源泉(第七、八章)
 
  學歷:美國麻州大學安姆斯特校區溝通障礙學博士
  現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教授
 
簡吟文(第九、十、十三章)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博士候選人
  現職:新竹市南寮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兼學務主任
 
田仲閔(第十四章)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職:桃園市水美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
 
黃姿慎(第十四章)
 
  學歷: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
  現職:新竹縣六家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兼輔導主任
 
陳國龍(第十五章)
 
  學歷: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特殊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黃澤洋(第十七章)
 
  學歷: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
  現職: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第一章 特殊教育的發展與趨勢
第一節 拔尖與扶弱:誰是特殊學生
第二節 歷史的軌跡:特殊教育的發展
第三節 因材施教:特殊學生的類別與教學安置
第四節 如何走得更遠:挑戰與展望

第二章 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網絡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現況與組織
第三節 實務說明
第四節 結語

第三章 特殊教育專業團隊
第一節 專業團隊的合作與溝通
第二節 專業團隊成員常用的評估向度與施行方式
第三節 專業團隊常採用的治療理論
第四節 相關專業團隊的服務項目

第四章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第一節 IEP之發展與建立
第二節 電腦化IEP系統之功能性評估
第三節 IEP表格、Excel表單及Word檔之各項目設計說明
第四節 電腦化IEP格式示例

第五章 智能障礙
第一節 智能障礙的定義
第二節 智能障礙的成因
第三節 智能障礙者的身心特質
第四節 智能障礙者的鑑定與評量
第五節 智能障礙者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六節 智能障礙者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六章 視覺損傷
第一節 視覺損傷學生的教育發展、定義與身心特質
第二節 視覺損傷學生的鑑定與評量
第三節 視覺損傷學生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視覺損傷學生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五節 結語

第七章 聽覺障礙
第一節 聽覺障礙的定義
第二節 聽覺障礙兒童的特徵
第三節 聽覺障礙兒童的溝通法
第四節 醫學、助聽科技及溝通障礙專業支援下的聽覺障礙特殊教育
第五節 結語

第八章 語言障礙
第一節 語言障礙的定義
第二節 溝通障礙、語言障礙和口語障礙三者的關係和差異
第三節 口語障礙
第四節 語言發展異常
第五節 個案處理及教學策略
第六節 結語

第九章 肢體障礙
第一節 肢體障礙的定義及身心特質
第二節 肢體障礙者的鑑定與評量
第三節 肢體障礙者的適性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肢體障礙者的安置現況與問題

第十章 腦性麻痺
第一節 腦性麻痺的定義及身心特質
第二節 腦性麻痺學生的鑑定與評量
第三節 腦性麻痺學生的適性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腦性麻痺學生的安置現況與問題

第十一章 身體病弱
第一節 身體病弱的定義
第二節 身體病弱者的類別及身心特質
第三節 身體病弱者的篩檢、鑑定評量與安置
第四節 身體病弱者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五節 身體病弱者的教育服務趨勢

第十二章 情緒行為障礙
第一節 他們不是壞孩子:情緒行為障礙的定義、特質與類型
第二節 找出根源幫助他們:情緒行為障礙者的鑑定、安置與輔導
第三節 愛與同理:情緒行為障礙者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為愛加加油:情緒行為障礙者的教育服務趨勢

第十三章 學習障礙
第一節 學習障礙的定義及身心特質
第二節 學習障礙學生的鑑定與評量
第三節 學習障礙學生的適性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學習障礙學生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十四章 多重障礙
第一節 多重障礙的定義與身心特質
第二節 多重障礙學生的鑑定、評量與安置
第三節 多重障礙學生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多重障礙的趨勢與困境

第十五章 自閉症
第一節 自閉症的定義
第二節 自閉症的出現率
第三節 自閉症的成因
第四節 自閉症兒童的特質
第五節 自閉症兒童的鑑定與評量
第六節 自閉症學生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七節 自閉症學生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十六章 發展遲緩
第一節 發展遲緩的定義及身心特質
第二節 發展遲緩兒童的鑑定與評量
第三節 發展遲緩兒童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四節 發展遲緩兒童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十七章 資賦優異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資賦優異的定義及身心特質
第三節 資賦優異學生的鑑定與評量
第四節 資賦優異學生的教學輔導策略
第五節 資賦優異學生的服務現況與問題
第六節 結語

附錄

二版序
 
  在本書第一版的序言曾道:「這本書的完成,幾乎代表著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的成長史」,也幸而我們完成了,覺得這是送給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一份有意義的禮物,因為本書第一版於2016年6月出版後,清華大學與新竹教育大學的兩校合併案歷經十年的討論,終於在2016年10月14日獲得教育部核定,同年11月1日兩校正式合併為「國立清華大學」。故而再次提筆,團隊依舊,卻已然時空轉換!
 
  過去四年半,作者群持續秉持著希望本書能成為大學階段認識特殊教育入門書的概念,也希望能讓更多要投入教育領域的讀者,更快理解特殊教育領域中的類別定義、身心特質、鑑定與評量、可行的教學輔導策略,以及服務現況與問題。為因應現行法規及相關理念之變革,例如:《特殊教育法》等相關法規正面臨十年一次的檢視與修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簡稱108課綱)於2019年8月12年開始施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需求領域亦同步執行,因此作者群決定進行改版工作。108課綱的基本精神是倡導素養導向教學,希望突破原有的學科知識框架,讓知識不再只是知識,而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前述理念與制度的推動,使得特殊教育教師培育制度產生了改變,再加上遊戲本位融入特殊教育翻轉教室概念的推行等,都使特殊教育領域在各方面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原本可配合「有愛無礙融合教育網站」(https://www.dale.nthu.edu.tw)資源使用此書的特色,2018年在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重新思考特殊教育行政支持網絡的定位下,依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第1070000545號分工協調會議決議,將「有愛無礙融合教育網站」定位修正為以融合教育理念為未來發展主軸,因此該網站的架構與資料庫內容須依據建構特殊教育行政系統之融合教育支援網站的理念,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之執行,在整體內容上做了重新調整、研發、實驗與推廣。
 
  正因這些變革,故而本書在第二版時,每一篇章均依據前述的法規修正及理念趨勢做了改寫,但仍維持針對大學階段認識特殊教育入門書的理念做撰寫。正因特殊教育領域之進展頗速,每日每分每秒均有變化,或許是法規修正、輔具科技研發、測驗評量工具更新、課程變革等,唯一不變的是大家正在朝向正向支持與融合教育之趨勢前進,如同我常開玩笑說:「特教形同科技業,每半年一個週期!」故而本書一定仍有不盡完美或未及改進之處,但在這電子科技當道的年代,本書仍能出版第二版,我與團隊的心中都充滿著感恩,唯有更努力與精進,方能回報心理團隊的協助以及廣大讀者的愛護。呼吸頻率一樣的人總能聚在一起,讓我們各自使用自己的方法與定位為特教努力,莫忘初衷~
 
孟瑛如 謹識
2021年2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