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看別人臉色也可以活得很好:果斷拒絕利用你的善良來剝削感情的人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你不用看別人臉色也可以活得很好:果斷拒絕利用你的善良來剝削感情的人
★★★這是對別人好卻總是受傷的善良人的逃脫計劃。
幫助你順利地說出「我不這樣想。我不同意。」、「我不想做。這
不是我想做的事。」、「對不起,我拒絕。」
★「你很會察言觀色,但不會拒絕嗎?」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聽媽媽的話,才會有糖果吃」、「不要和小朋友吵架,要乖乖聽老師的話」。長大以後有了主見:「我不要再順從媽媽的意思,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不想再因為別人而受傷」。但是,大部分人很難說到做到,而且總覺得心理有罪惡感……
#為什麼我這麼在意別人的眼光呢?
#怎麼做才是愛自己呢?
#如何堅決拒絕那些利用你的善良來剝削你感情的無禮之人?
――此書強烈推薦給以下這些人!
◯ 就連討厭的人的請求也不懂得拒絕的人。
◯ 認為與其拒絕他人,不如配合對方更省心的人。
◯ 如果得不到認可,便認為自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 寧可去死也不想挨罵的人。
◯ 只會看人眼色、忍氣吞聲的人。
◯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麼的人。
★「看別人的臉色過活,只會讓自己受傷。」
人們之所以會在意他人的眼光,是因為不想挨罵、不想被孤立。也就是想要保護難以承受指責和失敗的脆弱的自己,以及為了滿足歸屬感的欲求。因為我們在內心深處都希望討好他人,以此得到對方的認可與愛。
愛自己的方法是,不僅只疼愛令自己滿意的自己,也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通過閱讀書中他人的治癒過程,不知不覺中會提高自己本身和生活的滿足度。
――擺脫那些利用你的善良來剝削感情的人,果斷拒絕他人的方法!
◯ 生活中,不需要任何人的認可。
◯ 為了自己的事,就是為了世界的事。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 我們的憤怒是正當的,所以不用抱歉到要死。
◯ 忍氣吞聲不會解決問題,這樣只會讓自己難受。
◯ 他人的評價不能判斷自己,所以不要再看別人的眼色了。
◯ 你不說難聽的話是有其他理由的。
◯ 難以承受罪惡感的人,在人際關係上一定存在問題。
◯ 如果覺得特別委屈,那是因為你太努力了。
◯ 不懂拒絕的話,不但會喪失自尊感,還會丟失自我。
◯ 不冷落自己,進而守護人際關係。
為什麼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永遠只是弱者呢?書中的這些故事會成為最明確的解答!
推薦人
S姐 江湖人稱S姐 / 女力學院校長
少女老王 作家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 暢銷作家
歐陽立中 Super教師 / 暢銷作家
鄭俊德 閱讀人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 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 作家
作者簡介
韓慶銀 (한경은 지음)
從事心理諮商與攝影。在同時展開作品活動、教育、諮商的過程中,雖出現了認同感混亂,但仍然放縱自己隨波逐流。其實,人生本身就是一場「隨波逐流」。三十歲出頭,一位學長問我:「慶恩,妳爲什麼不學習心理諮商呢?」這個問題像閃電一樣擊中了我,於是我來了一個急轉彎,走上了心理諮商之路。現在,我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滿意。
大學主修攝影藝術,研究所的專業是綜合藝術治療學。現任綜合藝術心理諮商中心「NARU」代表、心靈治癒學校的老師、寫作治癒研究所的研究員和攝影師。目前在「NARU」進行個人及集體諮商,並在心靈治癒學校策劃「邊笑邊說」、「愉快地活出自我」、「中年的溫度」等心理治療活動。現在正在開發多種寫作治癒活動。
Homepage: hankyungeun.com
Instagram: healing_naru
譯者簡介
胡椒筒 ( hoochootong)
專職譯者,帶著「為什麼韓劇那麼紅,韓國小說卻沒人看」的好奇心,闖進翻譯的世界。
譯有《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信號Signal:原著劇本》、《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以及《以為時間久了,我就會沒事》等。
敬請賜教:[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前言
第一章 了解自己的欲求――為了自己的事,就是為了世界的事
沒有想做的事嗎?
這都是為了你好⋯⋯真的嗎?
挨點罵又能怎樣
為了自己,就是為了世界
第二章 擺脫認可中毒――活出自我,無需他人認可
為什麼我不懂得拒絕?
擺脫所謂面子的催眠
渴望得到自己的認可
第三章 憤怒與罪惡感――不用覺得抱歉到想死
我們的憤怒大多是正當的
忍氣吞聲就能成為好人了嗎?
最終會爆發或是崩潰
我和母親是他人
當罪惡感亮起紅燈時
罪惡感危及人際關係
第四章 收起他人的視線――不要再看別人的臉色了
如何去愛自己原本的樣子?
不要再看別人的臉色了
從他人的視線裡獲得自由的方法
你不說難聽的話的理由
第五章 善良的背後――哪怕做一個壞一點的人
過分獻身,只會附帶犧牲
善良的行動背後隱藏的真實感情
你要像我愛你一樣愛我
越忍越痛
第六章 受害意識的框架――給害怕受傷的你
受害意識,為了生存而做出的迫切防禦
那時的我,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擺脫受害者身分
致害怕受傷的你
不再做善待他人的人
第七章 放下完美主義――無需太努力
我也可能傷害別人
如果覺得特別委屈,那是因為太努力了
每個人都會遭遇不幸
首先不要冷落自己
若想不憎惡他人和自己
第八章 設立警戒線――守護自己的方法
拒絕,守護自己的自尊
我的人生裡卻沒有我自己
罪惡感也是一種習慣守護自己的方法
後記
前言
「為什麼我這麼在意別人的眼光呢?」
「怎麼做才是愛自己呢?」
這是我做心理諮商以來最常聽到的問題,所以希望可以用這本書來代替作答。首先簡單來講,人們之所以會在意他人的眼光,是因為不想挨罵、不想被孤立。也就是說,人們想要保護難以承受指責和失敗的脆弱的自己,以及為了滿足歸屬的欲求。因為我們在內心深處都希望討好他人,以此得到對方的認可與愛。愛自己的方法是,不僅只疼愛令自己滿意的自己,也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說句些許教人心疼的話就是,必須放棄對自己的期待。當然,這句話說來容易,但卻很難做到。即使再三嘗試也還是做不到,甚至還會懷疑這樣做真的可行嗎?這樣做真的可以。如果我們能更從容一些,才會變得幸福起來。通過閱讀書中他人的治癒過程,想必讀者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對於自己本身和生活的滿足度。
這本書是寫給那些孤軍奮戰,只為了得到他人認可的人們。同樣也是寫給那些總是在意他人的眼光、不想被人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而竭盡努力的、擁有很強的責任感的,以及有禮貌且很善良的人們。如果你受到了那些自稱為了你好,但卻在榨取你的無禮之人的傷害的話,那請讀一讀這本書吧。雖然有時不安和恐懼會成為生活的動力,但我還是希望能與那些時刻都會陷入職場疲勞症候群的人們分享一下生活美學。難道沒有既能保護自己,又能與他人好好相處的方法嗎?或許有,也或許沒有。這完全取決於每個人各自的情況和內在的力量。有時,口口聲聲說愛我的人會變成敵軍向我襲來,這時應該守護自己,還是守護彼此的關係呢?希望讀者通過閱讀這本書,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希望成為一個善良、優秀、有能力的人,為什麼會這麼辛苦呢?因為總是要謙讓別人;因為必須壓抑自己的想法,只做該完成的事,而且不允許自己有失誤;因為不願給別人添麻煩,凡事都要察言觀色;因為太過出眾很危險,但又不甘心只做一個隱形人;因為擅長觀察別人的眼色,卻不會拒絕別人。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心才會打了硬硬的結。不僅如此,我們還不善於表達,就因為無法表達討厭、厭煩和想一個人靜靜的心情,所以才會累積怒火。每當想到長期以來自己只有奉獻,沒有收穫,心裡就會很不是滋味。彷彿只有自己在努力,為此感到委屈。不僅如此,還會覺得沒有人理解自己,進而陷入更嚴重的自憐自傷中。你問我,怎麼會如此了解這些事?其實,這都是我自己的故事。
自從開始學習心理學,我便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我不想再因為別人而受傷」、「我不要再順從媽媽的意思,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這很難說到做到,只有有經驗的人才能得心應手。凡事不先顧及別人,先為自己著想的話,總覺得有罪惡感。「要聽媽媽的話,才會有糖果吃」、「不要和小朋友吵架,要乖乖聽老師的話」這些話從我會寫名字開始,不,應該是從更早以前就烙印在我的心裡。內心一直命令我要做一個聽大人話、跟小朋友和睦相處,並且成績優秀的好孩子。
執行這種命令的人,最想在人際關係裡獲得什麼呢?很多人的答案是「希望對方能夠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愛現在的自己。」不光是善良的人會有這種認可和愛的欲求,對人類而言,除了生存的欲求以外,其他的欲求都與認可和愛息息相關。
這也難怪哲學家黑格爾會說,人生就是一場追求認可的鬥爭。希望得到認可是最基本的欲求,但善良的人們會把這種欲求看得格外重要。人們會執著於自己的不足,對此糾纏不放。這就好比口渴時會想喝水一樣,我們的認可欲求也是如此。因此我們應該人性化的、自然而然的接受認可欲求。肚子餓得要死,但卻一直對自己說:「我不餓,這不可能」、「剛才不是吃過了,怎麼可能會餓?」難道這樣做,肚子就會不餓了嗎?就像肚子餓不是什麼錯,更加無需感到內疚一樣,認可和愛也是如此。希望得到很多的認可和愛,這都沒有關係,但必須先來認清原本的自己,然後找回因為過度追求認可而一直隱藏在人群中的自己,讓自己回歸原位。
本書逐一列舉活在他人視線中的例子,並通過這些例子分析出原因。如果能正確了解當下發生的現象和原因,便會對發生改變起到很大的幫助。但即使知道了真相,也不會自動發生改變,因此必須不畏艱難和恐懼的付出實踐。為此,本書為大家分享日常生活中可以付出實踐的具體方法。
本書講述了我自己的故事,以及接受心理諮商和參與心理療癒活動的人們的故事。我很坦白地寫出自己的故事,以至於自己都覺得很不好意思。為了保護諮商者,也為了幫助讀者理解內容,我略微改編了一下其他人的故事,並且人物都使用了匿名。我遇到的這些人都是英雄,他們在追求他人認可的人生中,為了拯救自己,不惜披荊斬棘與龍鬥爭。再勇猛的戰士也會心存恐懼,正因為恐懼一直都在,所以才需要真正的勇氣。每當看到那些浴血奮戰的英雄分享自己的痛苦與悲歡時,我都會心生敬意。感謝他們的人生為另一群人點亮了活出「自我」的希望。希望這本書能夠安慰到那些總是善待他人,卻辛苦了自己的人們。為了我們變得更幸福,希望這些為了自己而活的方法能夠幫助到大家。
【試閱1.】挨點罵又能怎樣~如果追隨別人變成了習慣,就只會越來越害怕表達自己的意見。「我本來想吃雜菜飯,但同事們都點了炸醬麵,於是我也下意識地點了炸醬麵。我可真是夠可憐的。」三十幾歲的上班族尚勳跟大家爆料了自己「好笑」的經歷,朋友們聽後都笑了出來,尚勳也跟著大家笑了。大家的笑容裡,隱藏著說出善良人( 這樣的人很常見! )過於謹慎小心的快感、「還有人比我更慘」的安心,以及「原來有人跟我一樣」的共鳴。從決定菜單這種小事,到長期積累的委屈和憤怒,善良的人們正處在自我表達的綑綁狀態。「尚勳,你為什麼沒有點雜菜飯呢?」「我下意識地覺得應該順從大家的意見。」「大家不讓你點雜餐飯了嗎?」「沒有,大家只是說出自己想吃的而已。」「原來是這樣,如此看來應該沒有人限制你的自由。好吧,那我換一個問題。為什麼你沒有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呢?」「如果跟從大家,我就能維持在中間地帶。」「那維持在中間地帶,有什麼感覺或是感受嗎?」「會覺得安心,類似安全感吧。」「那如果脫離了中間地帶,會怎樣呢?」「會惹人注目。如果那樣的話,就會經常挨罵或是受傷了。」「那結論就是,你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他人的指責囉?可是,挨點罵又能怎樣呢?」「嗯?」不想挨罵,但卻失去了自己的意見不想挨罵,是一種即使得不到他人的認可或善意,也不願惹人討厭的心理。「別人會怎麼想我呢?」、「如果我堅持自己的意思去做,別人肯定會說我自私的」、「如果只有我一個人說不喜歡的話,說不定會遭到大家的排擠」。這樣的恐懼和不安促使我們要像他人一樣生活,即使在心底覺得自己很寒心。尚勳之所以無法表達自己的欲求,是因為他把與別人意見相反當成了一種脫軌行為,由此害怕隨之而來的指責、排擠、嘲笑或處罰等等的負面結果。尚勳與其他人不同,他覺得不引人注目,保持在中間的位置最為安心。像這樣,在參與和同意大多數人的決定時,為了避免來自組織的排擠和處罰,我們都會保護自己。乍看之下,尚勳獲得安心似乎是一件受益的事情。但是,與其說他這樣是為了獲得安心,不如說他更加迫切地在迴避挨罵。遺憾的是,尚勳的態度在當下抑制住了自己的欲求,然而事後卻覺得自己很沒出息。這相當於是自我破壞的行為。如果追隨別人變成了習慣,就只會越來越害怕表達自己的意見。因為害怕,所以不敢發聲,嚴重的話還會出現「靈魂的失語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