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幸福課:從心理學角度解析佛教哲思,教你療癒自我傷痛,轉化負面情緒,找到當下的幸福感!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佛陀的幸福課:從心理學角度解析佛教哲思,教你療癒自我傷痛,轉化負面情緒,找到當下的幸福感!
這是一本,寫給所有人的幸福之書。
幸福究竟是什麼?我們要如何才能獲得它?
感到幸福時,要如何維持,才不會讓幸福消失或消退?
在動盪與困難的時刻,又該如何持續保有幸福感?
幸福,就在當下!
那是一股深藏內心,溫暖又愉悅的滿足感,這種能量不需外求就能自我獲得!
佛陀說,「人生的唯一目標,是追求快樂與自由」。
佛法看似古遠,其實是一門充滿智慧的學問,值得我們持續汲取養分;
它的目的在極力減輕人生的苦痛,道理有如現代的臨床心理學,
能夠教我們感受快樂,面對失落、病痛、寂寞及各種艱困的心境,
甚至能讓我們以智慧及優雅來面對死亡。
本書的作者培恩博士是執業心理學家,
他以生動的口吻告訴我們修鍊幸福的方法,
揭露佛法充滿人文的、來自經驗的、符合科學觀點的特質,
並不時佐以臨床心理學上的實際例子來加以說明。
無論你是否有信仰,身為無神論者,或是抱持著不可知論的態度,
都能藉著書中開放而非教條的修行方式,
體悟幸福、療癒傷痛,成為完整的人。
醫學專業人士齊聲讚譽--
「別從自身以外尋求幸福。別以為你不幸福,其實幸福已在你心中。」──《佛之心法》作者釋一行禪師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又易讀的書,培恩為現代讀者揭開了古遠時代佛陀心理學的本質──幸福學。他更提供了實際的策略來讓我們發覺自身已有的幸福感。」──哈佛醫學院臨床講師,《自我仁慈的正念之路》(The Mindful Path to Self-Compassion)作者克里斯多佛‧卓門(Christopher K. Germer)博士
「絕妙、迷人、富有見地!佛陀式的幸福能幫助我們邁向更喜樂、自在、自由的境界。在這本書的每一頁都能感受到培恩的實務經驗、嚴謹的科學背景與豐沛的慈悲心。書中的想法與修練將提供我們轉化的力量。」──聖塔克拉拉大學副教授,《正念的藝術與科學》(The Art and Science of Mindfulness)合著者蕭娜‧沙皮洛(Shauna L. Shapiro)博士
「透過閱讀此書,你會了解並經驗古老東方傳統智慧的意涵。培恩溫暖與慈悲地為我們畫出一幅通往幸福的地圖。誠摯地推薦此書給遭受任何形式的苦痛的人,同時也給那些想要找到幸福之路,並期望藉由活在當下找尋療癒能量的人。」──執業心理學家,《正念臨床手冊》(The Clinical Handbook of Mindfulness)編者法布里歐‧笛都娜(Fabrizio Didonna)博士
「西方的心靈科學與心理學,追求幸福的方法通常都包含要去執行、控制、努力或是獲得些什麼。在這本佛陀式的幸福中,培恩邀請我們用一種緩慢的步調、一種古遠東方的方式來尋找我們內心的平靜與滿足感。無論你的宗教信仰為何,你都能透過閱讀、思索與練習來感受本書韻涵的深刻智慧。」──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榮譽教授,威廉‧米勒(William R. Miller)博士
作者簡介
湯瑪士.培恩博士Thomas Bien Ph. D
美國新墨西哥州執業心理學家,教導正念療法,幫助許多人度過心理困境。發表過許多心理學領域的科學期刊與專書,在靈修與成癮問題上多所著墨。著有多本一般讀者適讀的心理自助類書籍,如《Mindful Recovery》、《Finding the Center Within》與《Mindful Therapy》,並與史蒂芬・希克(Steven F. Hick)合著《Mindfulness and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譯者簡介
盧郁心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畢,取得香港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MBA學位後曾旅居香港,現為全職文字工作者。熱愛翻譯工作,享受旅行,時時期待生活中偶然出現的精采對話。譯作包括:《簡單的事持續做,就不簡單!》、《國家地理終極旅遊》系列、《馬格蘭眼中的馬格蘭》(合譯)等,現任《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特約翻譯。歡迎來信指教:[email protected]
第一章 感受幸福
第二章 放下執念
第三章 消除習氣
第四章 轉化想法與感受
第五章 我、無我與他人
第六章 照料我們的傷痛
第七章 幸福修鍊
第八章 幸福生活
第九章 死亡與重生
後記
當你好不容易有些時間可以放鬆一下,讓自己放下手邊所有瑣事,走到室外的露台歇一歇。你在露台的椅子上坐下來,輕輕嘆息,感覺一陣輕鬆。好不容易!你終於感覺自在,可以盡情地享受幸福。然而,不過一會兒,你的思路又開始飄蕩。在幾乎沒有意識到那些想法的情況下,你的心思已經離開露台、離開那張椅子、離開室外好遠好遠。突然間,一個能量從你裡面升起,而你並沒有怎麼察覺,只是開始掃掃露台的地板、弄弄園裡的花草,把環境整理一下。在你意識到之前,你已經替自己安排了工作,又開始忙了起來。 又或者,你決定來禪定一會兒,坐在椅墊上並且找到一個舒服的姿勢。你專注地進行幾次呼吸,但突然間,同樣的能量在你裡面升起。一開始,你的心思漸漸飄走,微妙地讓你沒有察覺。突然間,感覺身體癢癢的,你發現自己正在抓癢。身體開始不舒暢了起來,你開始扭來扭去、動來動去,想調整一下姿勢。然而,當你動得愈多,你就愈想動。這時你想起有一通重要的電話要打,所以你提醒自己打禪結束後要記得打電話。但是,你卻不能把打電話這件事情拋在腦後。你打算暫時不去想打電話的事情,但越是抗拒,打電話的想法就愈是清晰。你告訴自己:「算了!我先去打電話吧!打完後再回頭禪定。」於是你打了電話,然後回來打禪,然而這通電話讓你想起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與煩惱,此刻你比剛剛更焦躁不安,你的身體不停蠕動。最後,你只能放棄打禪,乾脆去做點別的事情—而且,做什麼都好。 上述這股能量升起時,代表你遭受了習氣(vāsāna)的侵擾,你就像個傀儡一樣被習氣擺佈著。你以為你掌握著自己的思路行徑,但其實不是—是習氣在掌控你。雖然,這些焦躁不安的行為看起來無害,但是有些習慣卻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那些擺佈著我們的習氣,讓我們做一些沒有助益的事,讓我們與幸福背道而馳。因此,我們需要學習放下習氣,並且將它們轉化成幸福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