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可是的人生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拒絕可是的人生

作者:西恩.史帝文森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01日
ISBN:978986235083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34元

  ◎你的人生不成功或連一點小小的願望都難以達成,是因為你終日跟「可是」為伍!
  ◎全世界最有資格說「可是」的人,教你甩掉絆你一生的「可是」頭號敵人!
  ◎美國心靈導師、知名演說家西恩.史蒂文森,用與生俱來的全身碎骨,活出精采的傲骨人生!
媽媽用手指梳理我溼透的頭髮,深深望進我眼底,平靜的問我:
「這一切是禮物?還是負擔?」
「痛苦是必然的,最終總會找上門,但要不要折磨受苦,卻是可以選擇的。」
  從那刻起,四年級的我,深刻的領悟到:疼痛是上帝給我的老師,我必須在所有的痛苦中熱愛自己的生命,而且我是命定生來要教導其他人如何面對同樣的事。那個萬聖節,我收到一份禮物,拔除了全身的憤怒,也給了我一個理由,永不放棄。
「我很想把英文學好,可是……」「我很想出國遊學,可是……」
「我很想嘗試這類工作,可是……」
「我很想多陪陪家人,可是……」「報告明天可以交嗎?」「我盡量,可是……」
「這個專案可以如期完成嗎?」「行是行,可是……」
  我們有不少的夢想圓,也有許多希望改變的事,可是過了好些年,狀況並沒有太大的不同。無數的藉口都由「可是」開頭,「可是論」就像個大屁股,坐在上面越久,屁股就會長越大,讓你動彈不得!看完西恩.史蒂文森的人生,「可是」將會從你的字典裡消失!
西恩.史蒂文森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誕生時手足俱全,唯一不同的是,每根骨頭都被出生時的壓力給碾碎了。
他是先天成骨不全症患者,俗稱玻璃娃娃,連打個噴嚏都會震碎肋骨。
他出生沒多久護士就拿著止乳針對他母親說:「妳應該不會想要哺育這樣的小孩吧?」
他每天待在輪椅上至少16個小時,小學三年級就長到身高的頂點——三呎高(約91.5公分)。
他最喜歡萬聖節,因為這天他可以把怪異的自己隱身在變裝服裡。
他18歲之前骨折超過200次,平均每個月就要骨折一次。
  儘管如此破碎不堪,他的父母始終沒有放棄他,在他們的字典裡永遠沒有「可是」兩字,因此:
  他照常受教育、跟女孩子約會,大學時在美國國會為參議員威廉.李平斯基工作;他歷經萬難,衝破重重關卡,擊敗上萬競爭者,走入白宮被美國總統接見。2001年自DePaul大學畢業,學校的對面正是他出生的醫院。而後取得心理治療和神經語言學的學位。2004年開設私人診所,成為執業心理醫師。
  他巡迴世界各地,以自身奮鬥經驗鼓勵成千上萬的聽眾,包含潛能激發大師安東尼.羅賓、前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都被西恩對生命的熱情所感動。
我們為什麼坐在「可是論」上?
*在我們的身上隱藏了許多「可是」,被它們拉扯得動彈不得。
*待在不快樂的舒適圈比為了獲得幸福而去冒險容易多了。
*第一項加上第二項,人們會催眠自己「可是論」永遠甩不掉!
除了自己,為什麼有些人會讓你的「可是大屁股」越坐越大?
*有些人看到別人有所進展時,會忍不住去摧毀對方,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拋在腦後。
*關心你的人不願意見到你「失敗」,恐懼使他們想讓你繼續賴在這裡。
*最大的理由是,如果你擺脫了「可是論」,表示他們也該有所行動了。
西恩用他真實的人生、親身的經歷,教我們「拒絕可是的人生」
  在書中西恩除了現身說法,讓我們看到他驚異的人生,他同時幫讀者設計了「擺脫可是的六堂課」:建立連結、看看你對自己說了什麼、掌握身體的自信、集中焦點在焦點上、明智的選擇朋友、負起全責,教導讀者有效克服情緒上的無力感、恐懼與不安,搬走消極和挫敗的心態,建立起自信心和發掘自己的潛能和勇氣。
  當你閱讀本書時,你會發現書中陳述的每個故事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影子,但從這些人努力搬走嘴裡心裡的「可是」念頭的過程中,會讓你學習到如何建立積極自信的人生,無論在家庭和職場、在工作事業上和人際關係上都有最正向的發展。
當你下定決心過不一樣的人生時,記得這個最重要的關鍵……
  曾經西恩的老師問他:「一個人的學習從什麼時候開始?」西恩答:「從他願意吸收蒐集來的資料時」,「錯了!學習只在行為有所改變時發生,如果只是蒐集資訊卻不實踐,其實你什麼都沒學到。」
現在就起身,拿起西恩特別為你準備的這本書,讀完,並從一個小小的改變做起。
作者簡介
西恩.史帝文森(Sean Stephenson)
  世界知名演說家與心理治療師靈諮商師,也是解構自我殘害(他稱為幫助人們擺脫「可是論」大屁股)的領導權威之一。一九九六年開始,西恩就與聽眾分享他的研究發現,包括了企業、工作室、教育機構、矯正輔導機構、財務說明會、業務訓練營、領導人靜修會議和保健推廣單位。他創辦協助男性找會自信的國際性網路雜誌《內在遊戲》(InnerGameMagazine),並在美國太平洋大學完成臨床催眠博士學位,在伊利諾州奧克布魯克.泰瑞斯開設私人診所執業。
譯者簡介
卓易明
  從事出版業多年, 現專職於瑜伽研究、教學,兼職譯作。

謝詞
前言:一個精采的典範
一個人活出人生的方式,可以是我們的警惕,也可以是典範。西恩是個典範:一個展現如何克服恐懼、不安全感和藉口的典範。他大可以認命的過著悲慘歲月,但卻有意識的選擇寬恕自己,讓自己從可憐之地走出來。
自序:生而拒說「可是」
他們告訴爸媽我不可能正常長大,我會終身發育受阻。我的骨頭將脆弱如玻璃:在微小的、甚至沒有任何外力之下,骨頭都可能碎裂,連打個噴嚏都會震碎我的肋骨。
第一課:建立聯結
「在這麼短的路程中,你的兒子對我做的,勝過所有治療。見到這個孩子,看到他雖然要處理所有麻煩卻仍如此快樂,這為我的人生帶來期待。現在我有了希望,我只是想謝謝你們。」
第二課:看看你對自己說了什麼
一定要尊重自己。用你對好朋友、導師或很看重的人說話的方式,練習和自己對話。相信我,生命在你的道路上設置的路障已經夠多了,你承受不起讓自己也變成其中一個。
第三課:掌握身體的自信
當感受良好的化學物質輸入大腦時,情緒上就會很好;給予身體對的燃料,人就會感覺很好;保持肌肉協調良好,就會覺得很好!所以,想散發身體自信,最好能保持體態身形。
第四課:集中焦點在焦點上
打我小時爸媽就跟我談了幾百次聚焦的力量,把焦點放在我擁有的,而不是我沒有的。他們真的教導了我有關感恩的力量,感恩就是單純的把焦點放在心存感激,在感恩的世界中是不可能沮喪的。
第五課:明智的選擇朋友
我看見許多人擺脫掉「可是」,在健康、財富和情感關係上有巨大進展,卻被「朋友」擊垮、撕裂。很快又跟痛苦逐步連線,再度受到「可是」的折騰。這就是朋友所擁有的力量。
第六課:負起全責
我的工作是協助被「可是」纏身的人,放開被局限的信念和負面情緒,幫助他們解除一直固著於心中的問題,對生活中的外在表現負起責任。我的意思是,一旦他們離開我,就得自己負起責任。
後記:最後一件事
「一個人在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學習只在行為有所改變時發生,如果只是在知識上知道一些事,卻不實踐,可是一點也沒學到。

前言
一個精采的典範
  在這個人世間,我奉獻出生命尋找可以幫助每個人體驗卓越人生的方法。我深信,只有在活出真誠熱情的人身上,才能找到這些方法。沒有熱情,一個人只會陷在賺錢過日的泥淖中,不能設計自己的人生。如果我們陷在困境中,每天起床只是重演著「平凡的」活著,生命就只會停留在存活的層次而已。因此,我投注二十五年以上的時間周遊全球,既學習也教授人們活出生而應有的人生意義有多重要!在教育這麼多人的歷程裡,其中一項福分就是會見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絕妙人物。一九九八年,我和其中一位成為朋友:西恩.史帝文森(Sean Stephenson):小小的身軀卻擁有大大的性靈,足以移山填海;笑容和天生關愛的性情深具感染力。
  透過許願基金會的幫助,西恩來見我。他希望我成為他的導師,儘管已有豐富的成就和歡樂,他的生命卻也同時充滿挫折、痛苦和掙扎。他滿臉粉刺,全身骨頭有先天基因上的缺陷,背部總是疼痛,骨頭脆弱到持續斷裂。醫師認為西恩的狀況可能致命,會早早夭折。任何人都看得出他整個身體缺乏應有的能量和活力。我明確告訴西恩該去找誰、做什麼,他立即採取行動,全面改變自己的飲食方式和生活形態。這個行動一百八十度翻轉了西恩的生理狀態:粉刺面、長年的背痛和骨頭斷裂現象完全消失,而且從此未再復發——他的預後評量不再是夭折早亡。不管你信不信,西恩現在體格強健,腹部有六塊肌,這可是大多數健身者夢想的。
  一個人活出人生的方式,可以是我們的警惕,也可以是典範。西恩是個典範:一個展現如何克服恐懼、不安全感和藉口的典範。西恩大可以認命的過著悲慘歲月,他卻有意識的選擇寬恕自己,讓自己從可憐之地走出來。西恩令我驚訝的不是他克服了試煉,而是他選擇奉獻自己,幫助其他人做同樣的事。在本書中,他不只述說著令人信服的故事,還有明確的計畫讓你跟隨。他設定計畫幫助你和你關心的人擺脫他所稱的可是(BUT)。用西恩自己的說法,他要探討我們的是:
. 可是恐懼(可是萬一我失敗了……)
. 可是不安全感(可是我不夠好……)
. 可是藉口(可是又沒有時間……)
  本書會告訴你如何超越局限,開始體驗並分享你最高層次的天賦贈禮。西恩與我都支持你,你有資格活在更高的生命層次上。完整閱讀本書,緊緊跟隨書中的課程,看著你的生命轉向卓越,充滿富足的喜樂、熱情和感恩。
  
——熱情生活!——
安東尼.羅賓斯
作家,著有《喚醒心中的巨人》、《無限的力量》

第一課:建立連結  那位巴士司機大約五十五歲,禿頭還過胖,帶著憂傷又甜美的笑容:「叫我波士頓比爾。」我坐上巴士時他這麼說。  大約是晚上十點鐘剛過,我和家人已精疲力竭。要搭回家的班機因天候不佳取消,雖然我們花了一整天時間在機場排補位,但運氣不佳,唯一的選擇是留在波士頓過夜。不消說,我們爬上比爾的旅館接駁巴士時狼狽不堪,更慘的是,小巴士沒有適合輪椅進出的設備,所以我必須坐在比爾旁邊的前座位置上,用皮帶把自己繫牢在兒童椅裡。我是個非常疲倦的十歲小孩,一心只想睡覺,但比爾看來滿親切的,我把壞日子甩掉,拿出所有的好精神。  從機場到旅館,整段路我們都在聊天,我一直和比爾開玩笑,問他無數個問題。時間過得飛快,到了旅館,我跟他說再見,祝他一切如意。  已經很晚了,但我們一家人都餓著肚子,於是走向旅館餐廳希望快快吃頓晚餐。一走進去,餐館正在打烊,但女服務生很同情我們,我想我們看來大概像一群不容易打發的餓死鬼。餐點一送上來,我就埋頭大嚼。  吃掉了一大半大蒜番茄義大利麵時,我抬起頭看見比爾直直走過來。他現在不笑了,取而代之的,是那種人們在大哭之前會有的表情。  「請別介意我打斷你們晚餐,」他對我父母說:「我必須和你分享一些事。」他把手輕放在我的頭上。  「我最近正處於人生低潮,」他繼續說:「我太太離開了,孩子們不跟我說話,我也喝了太多酒。我做過治療和諮商,但完全不見效。在這小傢伙爬上巴士前,我正認真考慮今晚要自殺。」那一刻,大家全放下餐具屏息聆聽。  「在這麼短的路程中,你的兒子對我做的,勝過所有治療。見到這個孩子,看到他雖然要處理所有麻煩卻仍如此快樂,這為我的人生帶來期待。現在我有了希望,我只是想謝謝你們。」  他靜靜的哭了起來,輕吻我的頭頂,在我們開口說話之前走開。媽媽、爸爸、海蒂和我沉默的坐著,好像目擊了某種奇蹟。我迷惑了。  我心想,我做了什麼?我只是坐在巴士上問了一些跟他有關的問題,還開他玩笑。我只是做個親切有禮貌的人而已,可沒有冒著生命危險衝進著火的房子拯救他或什麼的。  這段經歷像個謎一樣跟著我好些年。二十出頭時,有一天,我在一場研討會聽知名的專業講師演講。他正在分享很棒的訊息,而且明顯看得出來很聰明。但同樣明顯的是,現場聽眾東張西望、坐立難安、百無聊賴,我身旁的女士沉沉睡著了。顯然大家根本沒辦法注意聽講。我知道他在傳達很有價值的訊息,但是為什麼沒人覺得該認真聽呢?  突然,我明白了!他缺乏一個要素,這個要素的存在可使人們觸動、提振情感,覺得和他人可以安然共處,這個要素就是建立連結的能力。我理解到一個石破天驚的區別:溝通只是訊息的交換,連結卻是人性的交換。  就在當下,我回想起和波士頓比爾的巴士共乘之旅。現在看來再清楚不過了,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對我來說只是一場談話,卻改變了比爾的人生。當時我注意傾聽他說話,對他開玩笑製造了樂趣,我和他建立了很深的連結感,在他這些年來的「溝通」中,很明顯從不曾有人與他建立那種連結感。  如今,置身於聽眾之間,我知道這場演講完蛋了。每個人站起來,靜靜離開會場,臉上沒有一絲快樂或和煦的痕跡,這種沒有連結的溝通確實搾乾了他們的精力!  從這一刻起,我決定去探索、去發現連結的體驗到底是什麼。一路走來,我學習到我們可以對他人和自己道盡一切,卻依然無處可去。真實的連結行動不只是跟別人,也是跟自己聯繫,這是擺脫可是的第一步,  記得,我們一直同在!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