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我」,別人才聽你的:不聊天氣、不聊自己、隨身帶三種道具,當場提升工作評價和人際關係的聊天技術。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不說「我」,別人才聽你的:不聊天氣、不聊自己、隨身帶三種道具,當場提升工作評價和人際關係的聊天技術。
◎「我最近,我喜歡,我常常……」,當你連說三次「我」,對方會開始不想聽。
◎問別人:「你的工作很賺錢吧?」非常失禮。
◎大家都喜歡被讚美,但有一種讚美,對方聽了很不開心。
◎你滔滔不絕講,對方不斷微笑,你以為他想聽?其實他在敷衍你。
本書作者吉原珠央擔任形象顧問長達17年,
他發現,多數人都把會閒聊、會搭話的人,視為很懂得建立友誼,
但很多閒聊對於人際關係的建立沒意義,
例如,只聊天氣、只講自己,或老問對方:「你覺得怎麼樣?」
但真正優秀的人有些事會刻意問,有些話得刻意不問,
更重要的關鍵就是捨棄「只顧著說自己」的想法,對方就會想聽你的。
◎有些事得刻意問,有些話得刻意不問
讚美一個人,不要用「我很喜歡你的包包」,而要說「我很佩服你的執行力。」
想拉近彼此距離,你要稱讚對方的特質,不是他身上的物品。
如果想探究對方的職業或金錢等隱私,你不能直問,
得從他的眼鏡、穿著品味(物品)問起。
想跟心儀女性搭訕,別亂聊天氣與興趣,
只要在包包放以下這些小道具:OK繃、袖珍包面紙、糖果或巧克力,
就能輕易開啟話題。
◎表現優秀的人都有的說話的習慣
第一次見面最好帶伴手禮,這最容易開啟話題,
想快速進入主題,你需要幾句好用的三秒短語(請見本書第三章)。
有八種情境出現時,請閉嘴、別跟對方攀談,例如他正把食物放口中、正在咳嗽……
想讓對方聽你說話,多多引用對方自己說過的話,
萬一場面開始冷場,就聊聊未來一年想挑戰的目標,
如果你真的不想繼續,本書也有不失禮又能結束話題的說話公式。
最重要的是,當對方講得正熱絡時,
千萬不要說:「我也是!」這樣會搶走別人的話題。
最近,有人因為你的一句話感到開心嗎?
不聊天氣、不聊自己、隨身帶三種道具,
幾分鐘相處下來,你的工作立刻得到高評價,人際關係飛躍進展。
各界推薦
Super教師、暢銷作家/歐陽立中
知名編劇講師/東默農
作者簡介
吉原珠央
從事形象顧問的工作,主要為商務人士提供提案、簡報與溝通方面的諮詢。除此之外,也以原創的「從體驗中學習」,在全國舉辦各種企業研修與演講活動。同時,以零負擔為主體概念,打造了自己的化妝保養、流行品牌「PURA Tokyo」,同時也是品牌公司的經營者。
著有《成為「好想再見到你」的人的38個方法》、《成為「好想多跟你聊聊」的人的44個方法》、《如何成為可以自由選擇的人》、《成為Power Woman的方法》、《「被選上的女人」的44個簡單習慣》、《30歲以上的女人必須具備的50個條件》。
官方部落格「形象顧問吉原珠央的美學溝通&生活理論:ameblo.jp/womancbbyoshihara
譯者簡介
郭凡嘉
臺灣大學文學院畢業,現為東京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關注日本外籍兒童之教育議題。譯有《成熟大人回嘴的藝術》、《小型企業的網路經營最佳實務》、《我們總是用惡毒的話傷害最在乎的人》、《聽懂主管的暗示》、《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
推薦序一 你對聊天的認知,可能都是錯的!/歐陽立中
推薦序二 傾聽越來越稀有,所以越來越珍貴/東默農
前言 想要對方聽你說,就別只顧著說自己
第一章 為什麼閒聊對於人際關係沒有意義?
1. 連說三次「我」,對方會開始不想聽
2. 對方一直微笑,是對話題無感的偽裝
3. 你問的問題,會突顯你的個性
4. 千萬別跟顧客聊不停,重點是成交
5. 我跟顧客這樣聊,他們立馬跟我買東西
6. 老是想講而講,別人就會忽略你的重點
7. 三種無意義的閒聊,請避免
8. 自尊心不上桌,對話才能順利進行
9. 道歉與道謝,都需要練習
10. 有一種讚美,對方其實不開心
11. 成為讓人稍微有點緊張感的人
12. 明智的人不閒聊,而是談下一步怎麼做
第二章 有些事得刻意問,有些話得刻意不問
1. 五分鐘的無用談話,讓人損失三億元
2. 用嘴角和小道具,拉近彼此距離
3. 有些事,不能問,有些事,得主動問
4. 別用「喜歡」或「討厭」評價他人
5. 稱讚對方的特質,而非他身上的「物品」
6. 嫉妒心是讓人進步的動力
7. 問別人「那樣吃得飽嗎?」算失禮嗎?
8. 「你的工作很賺錢吧!」這句話不能直問
9. 三個方法能獲得你想知道的隱私
10. 最不該問的問題:「你覺得怎麼樣?」
11. 當對方說:「下大雨了!」你要怎麼接話?
12. 實際體驗他的世界,才會了解他的需要
13. 不要迴避談信仰、政治、疾病
14. 很會賣東西的人,都是先幫顧客解決問題
15. 好工作會留給選對話題的人
第三章 表現優秀的人都有的說話習慣
1. 立刻進入主題的三秒短語
2. 不失禮又能結束話題的說話公式
3. 你以為的親切服務,有時是反效果
4. 把想說的話去掉五成,對方更喜歡你
5. 八種情境,別跟對方攀談
6. 道理要說,但要換個方式
7. 多用「貴公司」開頭,生意自然來
8. 多多「引用」對方說過的話
9. 冷場時,聊聊一年內自己想挑戰的事
10. 怎麼聊「工作」,才會變有趣?
11. 碰到謙虛的人,該如何回應?
12. 稱呼別人的名字後面,一定要加敬稱
13. 不要說:「我也是!」這樣會搶走別人的話題
14. 講電話時,不要放過耳朵聽得見的資訊
15. 伴手禮是開啟話題的最好媒介
16. 我從《神探可倫坡》學到的對話練習
17. 十秒內結束的親切招呼三步驟
18. 昨天,有人因為你的一句話感到開心嗎?
19. 不要在郵件中使用「總是受您關照」
20. 重點不是聽,而是你的反應
21. 機會不會降臨在一直滑手機的人身上
22. 提供溫暖與感動,人工智能很難辦到
23. 看資料講話,說服力會降低
24. 只答不問,話題很難繼續
25. 最高明的溝通:真心的拍馬屁
26. 「這個人給人感覺還不錯」,朋友會這樣描述你嗎?
27. 遇到無禮的人,立馬走人
28. 我們不需要閒聊,只需要有溫度的對話
後記 無論什麼時代,基本功都是最重要的
推薦序一
你對聊天的認知,可能都是錯的!
Super教師、暢銷作家/歐陽立中
啪!啪!啪!就在剛才,我被賞了三個巴掌,我卻覺得無比痛快。你不想知道是誰賞我巴掌嗎?就是吉原珠央!關於聊天溝通的書,我讀了很多,但沒有一本像本書一樣,如此顛覆我的認知。
多數談聊天的書,一定會教你要「找話題」。聊天氣、聊居住地都好,好像只要找到話題聊,就是建立人脈了。但作者一開始就打臉這個觀點了,因為當你找這些無關緊要的話題,也意味著對方必須附和你的閒聊,最後你們就會在沒有結論的對話裡打轉。表面上,你們是閒聊了,但彼此都知道,場面很尷尬,都在等對方結束話題。
這本書我覺得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作者不僅點破閒聊盲點,還教你一套閒聊技巧。同樣以上面的例子來說,多數人好不容易找到話題,例如問對方:「你是哪裡人呢?」對方說:「哦!我老家在宜蘭。」這時大多數人會開始講自己跟宜蘭的關聯:「我以前有去過宜蘭耶!」、「宜蘭我知道,就是那個三星蔥很有名嘛!」、「我三叔也住在宜蘭唷!」表面上有回應話題,但完全無助於話題展開。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先說,在此之前,我就屬於上面那三種回應方式。可讀完本書、被賞了一記熱辣的巴掌後,我才知道,問題在於這樣的回應方式,你仍然只在乎自己知道的資訊,並沒有展現出你對對方的好奇。那麼,你可以怎麼做?你可以這麼回應:「我大學社遊有去過宜蘭耶,不過印象有點模糊了。對了,如果下次我要再去宜蘭玩的話,你有推薦什麼必去的私房景點嗎?」你看,當你這麼做,是不是又把話題展開,也讓對方能盡情表達了呢?
說到底,本書有個核心關鍵很重要,那就是:「人最在乎的是自己。」你回想一下,當你看到一張大合照,你第一眼會先找誰呢?一定先找自己嘛!接著才會看看朋友在哪裡。同樣的,在聊天的時候,人很容易情不自禁聊起自己的豐功偉業、人生故事、個人看法,可是,那真的是對方在乎的嗎?你說得滔滔不絕,最後換來他一個不失禮貌的尷尬微笑。你以為從此建立一個好人脈,但他只希望下次別再遇到你。偏偏,他也不會告訴你問題在哪,所以我們繼續用這種錯誤的方式跟人閒聊,結果斷送更多結緣的機會。
好在,本書作者是我們嚴厲的聊天教練。她一眼看出問題、一語戳破盲點、一次給出方法。翻開《不說「我」,別人才聽你的》,享受作者熱辣的巴掌,我跟你保證,痛過,下次開口你才不會再說:「我!我!我!」
推薦序二
傾聽越來越稀有,所以越來越珍貴
知名編劇講師/東默農
或許是因為上個世代大家為了生存,面對家庭、面對工作、面對社會時,總是習慣壓抑自己,因此這個世代,開始刮起了「做自己」的旋風。在這個年代,只是打著「做自己」的旗號,你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任何想要叫你遵守的規則,諸如聽話、孝順、忠誠、符合社會期待……只要不合你意,都可以被視為一種邪惡。
同一時間,科技的進步使我們進入了自媒體的時代。每個出色的專家、玩家、夢想家,都能在網路上盡情的表現自己,不只要表現自己的專業,還必須有自己的態度,甚至要曝光自己的生活,把自己吃飯坐車逛街睡覺的人生都揭露給別人看,才能享有人氣與光環。
就算你沒有在經營自媒體,打開社群軟體,每個人都在發表自己的高見,分享自己的點滴,抒發自己的情緒,你不說點什麼,好像顯得落伍古怪,你要嘛是個原始人、要嘛顯得枯燥冷漠又自閉。在這個時代,你不談談你自己,似乎就註定無法獲得成功。
老實說,我幾乎不看那些自媒體內容。是的,我正是那個枯燥冷漠又自閉的原始人,每天都在懷疑我是不是生錯了時代,因為我一點都不覺得我的生活值得分享,也不覺得吃飯前需要拍照消毒,或是我的情緒、煩惱以及與家人的鬥嘴,有必要公諸於世。但矛盾的是,我居然是個經營自媒體的編劇老師。
我的YouTube頻道和臉書粉專,幾乎沒有任何與我有關的事,頻道上從來都只有編劇、編劇、編劇。因為我不認為人們聚到我的社群,是為了認識「我」,「我」對他們,並沒有任何價值,他們感興趣的是編劇,或更直白的說,他們感興趣的是那個「可以因為編劇而變得更理想的自己」。
人們最感興趣的,從來都是自己。我們都喜歡和懂自己的人交朋友,與懂自己的人合作。或許有人會因為無聊,所以想在網上看別人分享自己的看法,但絕不會有人因為無聊,和你開啟正經的合作。
過去曾有前輩告訴我一句話:「如果你能理解別人的需求,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但我們又不會通靈,怎麼能知道別人的需求是什麼呢?在我們最需要別人「聽我們」的時候,例如求職、談生意、做簡報,面對的都是陌生人,該怎麼知道什麼才能打動對方?本書給我們指引了很好的方向。它告訴我們怎麼正確的開口、正確的傾聽,並且留下你希望在對方心中留下的──正確的印象。
在這個理解與傾聽越來越稀有的時代,能有這樣的知識做武器,更能讓你鶴立雞群,有求必應。
前言
想要對方聽你說,就別只顧著說自己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自顧自的講著自己的事?」
「那個人老是在我面前講一些有的沒的。」
「在進入正題之前,一定要先聊天氣?」
「這個人的反應怎麼會讓我這麼不耐煩?」
這些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疑問,就是我寫本書的契機。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能夠客觀的了解到「對方對我說的事根本沒多大興趣」?如果你能意識到這件事,那麼無論是工作或人際關係,都會產生極大的變化。
「別顧著說自己的事情」這個簡單的想法,就是我在本書中最想要告訴各位讀者的訊息。
順帶一提,我在本書中所說的閒聊、不必要的話題,指的是對方根本不想知道、對誰而言都是浪費時間、非常膚淺又表面的那種話題。
請設想一下,在工作或日常生活當中,你遇到了一個讓你覺得「我想和他保持良好關係!」、「無論如何我都想跟他變熟!」、「真想經常和這個人在一起!」、「好想要加深與這個人的關係!」的人。如果對方能跳過天氣這種漫無目的的話題,直接劈頭就告訴我說:「吉原小姐,我對妳關於溝通的想法真的很感興趣,如果可以的話,能不能請妳說得詳細一點?」這種直截了當的做法,會讓我更高興。
又假設,你說了一些和主題,或和真正想問的問題完全不相關的話,把表面氣氛營造得很不錯,然而在這些客套話後,你以為對方就會買你的產品?就能和對方建立起可以結婚的關係?就能通過公司的面試而被錄用?那可不一定。
如果你還是認為:「總之先聊聊天氣吧!」、「先閒聊一下,炒熱氣氛吧!」、「稱讚一下對方說的話好了!」我能斷言,這些都不過是在浪費時間罷了。
這些多餘的話題和閒聊,如果沒辦法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魅力或熱誠,只留下一個「喔、那個人好像還不錯」的印象,那不是很可惜嗎?不要光說自己的事,或者說一些自我滿足的哏,反而能讓話題進行得更順利,也會讓對方留下更好的印象。
我自己就是抱持著「不要說自己的事」的想法,並落實在生活上,自此我和伴侶之間的關係,以及工作的進展,都有了顯著的改善。
我目前的工作是形象顧問。除了個別顧問、研習、演講等工作外,我也出版了6本與溝通、表達相關的商業書籍。此外,我也站在女性、母親的角度,以「零負擔」為概念,創立並經營化妝品與時尚品牌公司「PURA Tokyo」。
透過工作,我每天都會接觸到許多海內外的創業家、教職員、醫師、創作家、主婦甚至是學生等,儘管面對不同的對象,對話的目的會有所不同,但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捨棄「只顧著說自己」的想法,向前更進一步,直接挑戰有深度的對話。
用嘴角和小道具,拉近彼此距離 曾經有讀者這麼問我:「要怎麼和初次見面的顧客對話呢?」、「如果碰到想要深交的人,要如何找機會、找話題呢?」 首先,輕輕的閉上嘴巴,將嘴角提高五公釐至兩公分,營造出他人能夠輕鬆向你說話的氣氛。這不僅會成為打招呼,或開始一段對話的契機,也是最快讓對方覺得「這個人感覺不錯」的方法。以此為契機,你可以加一句:「早安!」、「辛苦了!」簡單打個招呼。 接著就是小道具。這邊不分男女,我都希望你們能隨身攜帶以下東西: 1. OK繃(在錢包或者是卡夾裡面放上一至兩個)。2. 袖珍包面紙。3. 小包裝的糖果或巧克力。 在結婚典禮或同學會等派對上,女性要是穿了平常沒穿慣的高跟鞋,腳後跟就會破皮、起水泡,或是吃東西時不小心把袖口、領口給弄髒。這時,你就可以看準時機,拿出OK繃或是袖珍包面紙交給對方,如此就能開啟一段對話。 我也建議平常在皮包裡放幾個小包裝的糖果或巧克力。碰到脾氣比較不好的前輩,在工作結束時,你就可以拿出來問他:「要不要吃個甜的?」如果他說:「謝謝!」並欣然收下的話,就可以創造一段輕鬆的時光了。 請做出溫和的表情,並把三種能在突發狀況裡派上用場的小道具,放進你的皮包裡出門吧。 請一邊想著「自己是不是能幫得上忙」,一邊揚起嘴角,我對於你今後會有什麼樣的邂逅,真是充滿了期待! 稱讚對方的特質,而非他身上的「物品」 請想像一個商務人士坐頭等艙前往紐約的光景。你能想像這位商務人士從事的是什麼行業,平常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嗎? 大多數的人一聽到頭等艙,就會覺得坐在裡面的是大企業的老闆、常務理事、名人、有錢人、成功人士。但全部的乘客難道都符合大眾所認知的那個印象嗎?其中說不定有人是中了大獎;或者有人是因為預約時出了差錯,因此從經濟艙升級為頭等艙;也可能有人是平常很努力節約存錢,才能坐頭等艙;也有的人是利用出差時所累積下來的里程數,換來一張單程的頭等艙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