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劍樓武術文集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琴劍樓武術文集

作者:蔡龍雲
出版社:人民體育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01日
ISBN:9787500932185
語言:繁體中文

值此上海體育學院建校55周年之際,欣聞蔡龍雲教授把他多年來撰寫的有關武術的文章匯集成《琴劍樓武術文集》,將付梓出版。本《文集》的出版是我院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帶動我院知名學者精選畢生成果匯編《文集》的進程,進一步推進營造文化環境、凝練文化精品、造就文化大師的整個文化建設工作。本《文集》的出版也是我院民族傳統體育學科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得到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資助項目(T0902)的支持。遵囑為本《文集》作序,深感榮幸。 蔡龍雲教授是我國著名的武術大師,能武能文。為了向社會大眾宣傳武術、介紹武術,從20世紀50年代起他就執筆在報紙雜志上發表有關武術的文章。積之歲月,遂成巨帙。這些文章,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有武術運動起源和發展,武術教學方法,武術搏斗運動戰略戰術的主導思想,拳術和器械科普知識,有關太極、形意、華拳等拳術技法,武術競賽評述等;專武術人物介紹、掌故、見聞,也有蔡龍雲教授對武術的某些問題獨到的見解。除此之外,還包括對一些民族體育運動其他形式的介紹和敘述,諸如毽子、石鎖、射箭、墊上運動、梅花樁、摘星換月等。可以說事綜而博,觸目琳瑯。這些文章雖不同于大塊的學術論著和科研論文,但誰又能說精湛雜文不足以臚列金匱石室呢? 《易》曰:“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孔夫子教人,亦曰: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我在這里向廣大讀者朋支們鄭重推薦蔡龍雲教授的這部《文集》,希望大家,特別是年青一代的武術工作者和研究生們,通過閱讀,能從“前言往行”的文章中“多識”、“多聞”,獲得教益和啟迪,在我國新的發展歷史時期,努力為中華民族武術運動的傳承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一、以新的姿態出現的武術觀摩大會 二、民族形式的體育運動——毽子 三、民族形式的體育運動——射技 四、民族形式的體育運動——石瑣 五、從擒拿法與劍舞來看武術運動的技擊性與藝術性 六、醉酒拳 七、峨眉刀 八、小運動員邱桂香 九、侯友泉表演的“飛叉” 十、金蓮芳和她表演的“六合刀” 十一、短小精悍的“螳螂拳” 十二、武術器械中的長槍 十三、觀摩民族形式體育表演雜記 十四、中國的墊上運動 十五、談武術運動 十六、我國的武術運動 ——談影片“民族體育表演”中的武術競賽和表演 十七、豐富多彩的祖國武技藝術 十八、我對武術的看法 十九、“四擊”“八法”“十二型” ——武術運動的基本技法 二十、如何欣賞武術表演 二十一、觀賞武術的門道 二十二、南拳北腿各有千秋 ——武術比賽實力分析 二十三、群英比武 二十四、訪嵩山少林寺 二十五、華拳的起源及發展 二十六、閑話基本功 二十七、空手奪槊 二十八、八卦掌 二十九、春秋刀 三十、武松脫銬 三十一、形意拳 三十二、梅花樁——中國的平衡木運動 三十三、棍術 三十四、雙鉤 三十五、銀蛇飛舞話練鞭 三十六、左纏右盤的流星錘 三十七、“摘星換月” 三十八、喜看王翁舞青龍 三十九、漫談八卦掌 四十、飄如游龍的六合槍 四十一、運螳螂之斧 四十二、以跳為主的刀術 四十三、關于武術教法中的幾個問題 四十四、概述武術的起源及發展 四十五、金酒飄香“醉八仙” 四十六、質樸無華的梅花槍 四十七、源遠流長說劍術 四十八、少林寺與少林拳棒 四十九、群雄會中州——記1983年全國武術表演賽 五十、寫在《精武》專欄前的幾句話 五十一、形意拳的基本技法 五十二、論武術的“內家”與“外家” 五十三、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五十四、甘鳳池《花拳總講法》實用招勢選釋 五十五、中華武術的新篇章 五十六、談武術國際邀請賽 五十七、禮新‧技進‧新苗壯 ——1986年全國武術比賽述評 五十八、術精技擊 愛國不渝 ——一代武術大師蔡桂勤先生 五十九、為《武術初學精選》撰寫的序言 六十、我和洋拳師擂台比武 六十一、武術研究要社會化 六十二、為《武林女杰》揎的序言 六十三、簡述華拳的基本理論 六十四、話技擊、散打 六十五、武術運動的新課題 六十六、好道善劍的張三豐 六十七、我的健康之道 六十八、古代的角抵相撲運動

我在報紙雜志上寫武術方面的文章,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最早的一篇文章是《潭腿》,向群眾介紹了潭腿的練習方法。發表在上海的《亦報》上,時間是1952年4月30日至5月7日,連續刊載了8天。 在此之前,從我第一次閱讀報刊以來,每天都可以在那上面,特別是在一些副刊上閱讀到有關古今中外、山南海北、詩詞歌賦、戲曲舞蹈、琴棋書畫、花鳥魚蟲等等方面的文章。它們給人們帶來一種休閑消遣的樂趣,也讓人們在樂趣之中得到不少的知識和學問。社會上的人群在茶余飯後,特別喜愛閱讀這些散文和雜文,我也非常喜愛。可是好幾年閱讀下來,在這多如繁星的翰墨中,卻見不到一篇是道及武術的、有關民族體育的。我們的武術以及民族體育,不是也有許多歷史的、哲理的、軍事的、藝術的等等的題目和內容,可以拿出來給群眾說道說道,進行一些寫作的嗎?在當時,我想武術如果也能夠借報刊這塊文化陣地向社會廣大群眾介紹、宣傳,讓群眾從趣味之中來了解武術、認識武術和接近武術,豈不是一件弘揚民族體育的大好事情!出于這個目的,于是乎我也拿起了筆,試著學著寫起武術方面的文章來了。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在報紙雜志上斷斷續續地寫了不少武術方面的小塊文章,同時也出版了《武術運動基本訓練》《華拳》等幾部著作,還為武術教材寫了某些章節。20世紀80年代,隨著武術運動的蓬勃發展,武術專業性的科學研究興盛起來了\武術專業性的書報雜志也多起來了,撰寫武術專業性文章的同志也多了。此時,我又繼續寫了一些瑣文,出版了《少林寺拳棒闡宗》和《劍術》等著作。但文章的數量不如以前多了,計算起來,前前後後,除了已出版的著作之外,我大致為武術寫了七十余篇文章,而且大多是科普知識性的,面向社會大眾的。當然,在這些文章里面也免不了或多或少地寫進了一些、道及了一些有關武術發展的看法和認識。 去年,上海體育學院的領導和武術系的同志們屢屢地催促我,希望我能夠把這些零散的舊時的文章匯集成冊,作為資料供今人參閱。于是我便將我舊時以本名或筆名在報紙雜志上發表過的文章、著作中和教材中的某些文字章節、武術理論課的課堂講稿,湊了68篇,並按時間的先後輯成了這部《琴劍樓武術文集》。 “琴劍樓”,是我居家一間小樓的室名。因我尚武善擊劍,養性好鼓琴,故名。這間小樓是我舊時讀書彈琴的靜室,也是與朋友們品茶論劍的所在。我為武術所撰寫的文章、著作,絕大部分都是在這小樓里完稿的。因之本《武術文集》以“琴劍樓”名之。 蔡龍雲 2007年3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