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未來式:全面崛起、無限商機,翻轉世界的爆發新勢力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亞洲未來式:全面崛起、無限商機,翻轉世界的爆發新勢力
19世紀,歐洲席捲全球;20世紀,美國領導局勢,
21世紀,世界由亞洲主宰!
★全球新銳戰略、趨勢觀察家帕拉格‧科納,深入解讀亞洲未來格局
★收錄專為台灣讀者所撰寫〈給台灣的建言〉,指出台灣如何在亞洲佈局中站穩腳步
★已發行德、義、荷、日、韓多國版本,長據Amazon暢銷排行榜
★誠品書局2021年3月中文選書
◤亞洲小檔案◢
◎面積:4,457萬平方公里(佔世界30%)
◎人口:50億(佔世界64%)
◎GDP總額:32兆美元(佔世界36%)
◎東西端時差:11小時
◎世界之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高高原(青藏高原)、最大湖泊(裏海)、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
──綜觀總體局勢──
歷史│文化│政治│制度│金融│科技
貿易│移民│資源│飲食│觀光│商務
──全面深入解析──
▍從自西方取經,到向東方學習 ▍
亞洲的規模,遠不只是中國,一個由多樣化文明建構而成的秩序,跨越沙烏地阿拉伯到日本、俄羅斯到澳洲,透過貿易、金融、基礎設施和外交網絡將整個區域連結在一起,也與世界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亞洲人將決定自己的未來,也將決定世界的未來。現在,是西方學習亞洲模式的時代。
▍重新想像一個亞洲式的未來 ▍
透過對亞洲主要市場的詳細分析,及其對全球經濟、社會和治理的綜合影響,將全球亞洲化現象的面貌完整地呈現。幫助企業及時掌握亞洲下一個重大的商業機會,並為資金流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在亞洲世紀中,要了解全球趨勢,必先要了解最新的亞洲趨勢:
│世界亞洲化│出售商品到中國、召募來自印度的軟體工程師、向沙烏地阿拉伯購買石油、到日本或印尼度假、召募來自菲律賓的護士、管理來自南韓的營建工人、到阿聯酋實習執業,以及無數種其他關係。在世界各地,學生紛紛學習中文和日文,創業家在亞洲都會區創立事業,旅客湧入從阿曼到菲律賓的海灘。
│亞洲不只有中國│雖然中國目前展現出比鄰國更強的實力,但它的人口已進入高原期,且預料到2030年將觸頂。在亞洲近50億人口中,有35億並非中國人。中國的龐大債務、令人憂慮的人口結構,和國內市場逐漸排擠外國的競爭,正把全球注意力推向更年輕、人口更多,且市場對西方產品比中國更開放的亞洲區域。
│俄羅斯、土耳其向亞洲傾斜│俄羅斯與亞洲的貿易額成長迅速,中國成為最大貿易夥伴,與亞洲鄰國在資源、外交上建立合作關係。土耳其則成為歐洲進入亞洲的門戶,在交通與天然氣管線上扮演要角,並加強與中國及東亞的貿易。
│歐亞非大陸的復興│亞洲國家在非洲的投資增加,大舉進入紡織、汽車與製藥等產業,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合作。非洲國家也積極模仿亞洲國家的成功模式,如新加坡與中國,期望能提升自身的效率與競爭力。
本書特色
★從經濟到政治、飲食到娛樂,由多樣化的領域全面解析亞洲崛起之道,搭配簡明的圖表與數據,輕鬆掌握綜觀脈絡。
★我們掌握全球趨勢、關心國際發展,但對身處的亞洲,有時卻感到意外的陌生,此刻正是重新了解亞洲的最佳時機。
★台灣身處於亞洲地理上的邊陲,但又位於亞洲概念上的中心,在亞洲的未來願景中,我們應該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各界推薦
──專文領讀──
顧長永│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
──掌握趨勢推薦──
王怡人│「JC趨勢財經觀點」創辦人
矽谷阿雅│矽谷創業家、美國西北大學講師
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
本書不僅有令人驚訝的廣度(涵蓋不同的國家及領域),更有無比的深度(延伸到各種不同的議題)。例如,作者不僅論及亞洲各國的歷史及文化,以及各國政治與政情的變遷,甚至以移民人數、貿易數據、大型企業的投資、旅遊觀光趨勢、留學人數等,說明亞洲興起的現象。因此,作者在本書所呈現的豐富知識,就是讀者最大的收穫。──顧長永│文藻外語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
精闢解析亞洲在世界扮演的角色及和其他地區國家的關係,一次了解政局、經濟、現代歷史,遇見國際情勢未來!──矽谷阿雅│矽谷創業家、美國西北大學講師
亞洲正越來越融入政治、文化和經濟領域,準備超越日漸衰落的西方……《亞洲未來式》為該地區可能採取的一種路線提供充滿價值且研究徹底的分析。──《華爾街日報》
對不斷變化的「大亞洲」的樂觀調查……歐亞大陸的未來發展可能將更具延展性,取代僵固性與霸權。在這個新的世界秩序中,行動牽一髮而動全身。──《經濟學人》雜誌
科納的這本重要著作,提供了豐富的視角,遠超過一般經濟數字。每個關心全球經濟未來的人,都應該深思本書的論點。──勞倫斯‧薩默斯,美國前財政部長
作者簡介
帕拉格‧科納(Parag Khanna)
知名全球戰略、趨勢觀察家。倫敦政經學院博士。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研究員、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顧問、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之一,《君子》雜誌(Esquire)評選21世紀75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著有《連結力:未來版圖──超級城市與全球供應鏈,創造新商業文明,翻轉你的世界觀》。
譯者簡介
吳國卿
台北市人,1959年生,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從事翻譯工作二十餘年。主要譯作有《下一波全球經濟浩劫》、《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下一波全球新貨幣》、《下一波全球貨幣大崩潰》、《下一波全球貨幣大戰》、《跛腳的巨人》、《父酬者》、《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震撼主義》、《下一個榮景》、《碳交易》等。
前言:亞洲優先
亞洲是什麼?
亞洲人的亞洲
全球秩序下的亞洲
正確了解亞洲
世界的亞洲化
第一章 亞洲觀點的世界史
古代亞洲:文明的肇始
亞洲的帝國擴張
亞洲和西方帝國
冷戰時期的亞洲
亞洲的再覺醒
第二章 亞洲歷史對亞洲和世界的教訓
文化很重要
亞洲和西方
西方過後的亞洲:利用和誤用西方經驗
第三章 重振大亞洲
俄羅斯的亞洲化
土耳其向東進
旭日東昇:「中東」往東看
波斯灣:亞洲的西方之錨
伊朗重新加入絲路
中亞:新絲路的十字路口
從山脈到海洋:亞洲的垂直軸線
從被遺忘的角落到成長引擎:東南亞已經長大
澳洲在地圖上發現自己
日本(再次)走向全球
地緣政治的柔道:亞洲安全體系的未來
第四章 亞洲經濟學
亞洲的第三波成長
拼湊拼圖
亞洲特色的資本主義
從承銷美國到融資亞洲
填飽亞洲的肚子和油箱
提高地板、跨躍階梯
營建和製造成長
亞洲的人工智慧:社會升級
錢花得更少、命活得更長
為生活而學習
角色互換:西方依賴亞洲的成長
第五章 亞洲人在美國和美國人在亞洲
支柱或是機會主義者?
從亞裔美國人到美裔亞洲人
第六章 為什麼歐洲愛亞洲,但(還)不愛亞洲人
中國分裂歐洲,歐洲重新發現亞洲
亞洲人西征
第七章 歐亞非大陸的復興
第八章 新太平洋夥伴關係
第九章 亞洲技術官僚統治的未來
盎格魯─美國的失敗
新加坡:技術官僚統治的榜樣
中國的技術官僚化演進
從民主畢業到技術官僚統治
亞洲的由上而下革命
亞洲的「公民」社會
以亞洲之道治理世界
第十章 亞洲邁向全球化:文明的融合
為亞洲打品牌
亞洲人穿梭於亞洲各地
亞洲文化的再回收
亞洲人怎麼想
結語:亞洲的全球前景
序
給台灣的建言
在新冠疫情過後,世界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以亞洲為中心。
數百萬人死亡、數千萬人染病。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是像美國和俄羅斯這類老年化社會,以及醫療體系不足和醫療價格高昂的國家。它們的經濟將遭到破壞,且需要更多亞洲移民進入它們的醫療體系以照顧病人。台灣在因應疫情危機、政府透明度與溝通,以及提供全民醫療照顧和治療上,樹立了全球性的標竿。
就全球經濟而言,只有亞洲的成長將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準,而西方經濟體則顯得搖搖欲墜。很重要的是,過去多年來流行的警語是亞洲國家將受制於「中國依賴」(Sinodependency),指亞洲國家仰賴與中國的貿易,因為中國是它們最大的貿易夥伴。但由於中國正在領導經濟復甦,所以中國依賴不再是壞事,關鍵是亞洲國家要維持與中國的貿易平衡。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對台灣、南韓和日本的出口商有幫助,使它們得以在美國對中國實施貿易限制時,取代美國公司出售工業和科技產品給中國。正如我經常對美國人解釋的,美國的地緣政治夥伴也是其地緣經濟的競爭者。
另一方面,美國對台灣施加強大壓力以阻止出口半導體科技給中國客戶,因而減少了台灣公司的獲利。此外,由美國、歐盟、印度、日本、澳洲和其他由大國領導所組成的國家聯盟,正快速地撤出中國的電信、汽車零件、醫療設備、太陽能等關鍵部門的供應鏈。鴻海(富士康)已把在中國的生產分散到印度、印尼和其他國家。
這將協助東南亞進一步走出中國的陰影。在新冠疫情前,東南亞國協集團獲得的外來投資已經和中國不相上下。我在本書把這些國家稱為亞洲成長的「第四波」。儘管在疫情中受挫,這些國家有強勁的外匯準備部位、開放的經濟和富於韌性的社會政策,它們將比中國以外的其他地區更快速地恢復經濟成長。
雖然中國和美國以及許多鄰國的地緣政治緊張升高,但亞洲必須務實地尋找合作的機會。亞洲國家必須繼續保持最小的地緣政治歧異,同時最大化地緣經濟的互補性,這將有賴於進一步擴大近來在外交上的成熟表現。在南韓與日本為敏感技術、智慧財產權分享和歷史宿怨爭議的例子中,我呼籲首爾和東京的領導人以兩國的全球信譽為念。只要亞洲仍需要美國來仲裁爭議,亞洲強權就不會被認為已經發展成熟。這一代的亞洲領導人不應重蹈歷史覆轍,未能永久解決的衝突可能輕易地再度爆發。
美國的選舉顯示其社會極其分裂。美國總統並沒有提供全球領導的強力職權,而亞洲也不應該依賴它。如果世界的前途確實屬於亞洲,亞洲人必須解決自己的歧異,當然包括朝鮮半島。中國近來宣布考慮支持宣告朝鮮戰爭正式結束,是一個令人鼓舞的發展,這一步可望為朝向統一邁進的努力提供必要的動力。我向來強烈倡議這個外交手段,並相信儘管成本高昂,它將為韓國經濟提供十分正面的動能。
這只是我稱為亞洲「技術官僚和平」的例子之一。西方的理論在有共同歷史、文化和政府類型的國家間有「民主和平」的概念,但亞洲的情況不同。亞洲有著各式各樣互異的文明,各以自己的歷史自豪,並有從民主到獨裁的各種政府。只有透過務實的方法解決爭端,亞洲才能實現集體性的進步。
台灣可以從中汲取哪些教訓?川普政府把台灣納入其目標的核心,並加倍承諾提供台灣軍事硬體、技術支援和外交承認;但拜登政府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它將繼續阻止中國的擴張主義,但不希望升高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台灣將再度需要專注在政治上的自立自強,並發展抗拒中國蠶食的策略。如果台灣恢復馬英九總統時期和平共存與互利架構的雙邊對話,整體情勢將較為穩定,馬英九曾與習近平在新加坡有過正面的會談。
台灣領導人和產業將需要比以往更多的創造力,才能安度未來的挑戰。台灣必須創新,才能在如電子和軟體等領域領先美國、日本、南韓和中國等競爭對手。當台灣人延伸自己的企業足跡以確保其產業能量的韌性時,已對更宏觀的亞洲成長與繁榮的脈絡做出重大貢獻。
即使競爭在亞洲內部出現,未來仍然是屬於亞洲的。
地緣政治的柔道:亞洲安全體系的未來 今日所有亞洲的帝國和強權都在追求民族復興,沒有一個願意向他人低頭。因此,未來的亞洲地緣政治秩序將不會由美國人或中國人領導。日本、南韓、印度、俄羅斯、印尼、澳洲、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將不會齊聚在一個霸權傘或結合在單極的力量下──既不加入中國的遊行花車,也不與中國相抗衡。反而它們將高度警戒美國和中國過度影響它們的內政。 不管是在二○○○年代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的「和平崛起」,或習近平晚近所提的「和諧世界」口號下,中國正尋求結合明朝的擴張主義和唐朝的世界主義。中國追求的世界秩序是以它的原則為核心的秩序,正如哲學家趙汀陽在他的著作中所主張的,或者是以文明間的均勢取代西方階層制的秩序,正如政治科學家張維為所主張的。兩種情況都不允許美國軍力在東亞的存在,因此才有中國大舉投資在反艦彈道飛彈、隱身潛水艇、無人戰艦、電磁軌道砲、蜂群無人機,和軍事化南海島礁的填海造陸,一切都為了把美國軍力推到國際換日線以東。在此同時,中國知道自己並非無所不能。雖然它對大多數鄰國有巨大的影響力,但即使是在懸而未決的爭議獲得軍事勝利,也可能引發不利的政治和經濟反彈而得不償失。中國沒有把握佔領週邊的許多爭議島嶼和山脈會不會阻礙它的一帶一路倡議計畫,或造成外來金融和工業活動大規模外流。中國已從日本過度侵略和美國的過度延伸學會展現克制和審慎,不追求侵略和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