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為人生煩惱找答案:請哲學家帶我們用概念思考日常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哲學,為人生煩惱找答案:請哲學家帶我們用概念思考日常
用哲學過日子,讓生活更美好!
誰不追求幸福,但幸福如何從日常追求?
20道人生考題╱20位哲學家╱20組概念
面對人生問卷上一道道日常考題,
哲學家們認真思考提出概念,
帶我們找到意義,形成態度,解開迷惑;
幫我們回應挫折、癒合傷口,不再徬徨。
‧只要肯努力,就會有不同結果?
我們生存在一個不是那麼公平的世界,面對「努力」的問題,只能暗自苦惱糾結:老被質疑是否已經盡力;不論如何努力就是不被重視、生活依舊沒有任何改變。
──聽哲學家馬克思,用「歷史唯物主義」思考解惑。
‧男人和女人的思考、行為為何如此不同?
男人不懂女人,女人也不懂男人。男女間的衝突與糾紛往往發生在深厚的關係中,越想要瞭解彼此,產生的矛盾衝突就越多。
──跟著哲學家雅各.拉岡了解「精神官能症」,為成熟的愛情努力。
‧要如何和談不來的人交談?
人生在世肯定都遇過各種的溝通不良:和長輩有代溝,和晚輩有觀念差距,和同儕看法不同、立場不同,部門間有本位主義。
──讓哲學家維根斯坦教你,用「語言遊戲」和講不聽的人溝通。
【翻開此書,更多值得一探究竟的生活哲學將救援你我的人生】
◎人生考題:該如何克服低潮?
哲學家湯瑪斯.孔恩,用「典範」教你克服!
◎人生考題:時間為何總是不夠用?
哲學家柏格森,用「綿延」讓你了解!
◎人生考題:明明很自由,為何還會感到煩悶?
哲學家傅柯,用「生命權力」告訴你!
◎人生考題:為什麼無法操控心緒?
哲學家佛洛伊德,用「超我」來解答!
人生中有許多煩惱卻怎樣都找不到答案?常為生活中的瑣事感到困擾?回顧傷痕累累的過往,有沒有哪些傷口是你拼命想要治癒的?不論是工作、人際關係、家庭、夢想,每個人都極欲在冷漠的世道中保護自己,儘可能減少避不掉的傷痛。為了想要擁有幸福的人生,我們用盡各種方式,但其實「哲學」就可以為人生帶來幫助!
本書請到20位哲學家,用概念來解決你我人生的日常煩惱。哲學是深入研究自我與他人,以及自我與社會之間關係的知識學問。本書將知識與生活連結,探討可用於生活中的知識哲學。不需要鑽研理論,只要思考它可以替自己的人生帶來什麼幫助,專注於「生活哲學」,會發現原來哲學也是種生活態度,還能解開人生的每個迷惑。
作者簡介
黃珍奎(황진규)
在大企業工作七年後辭職,之後以四年時間研究哲學並專心寫作,成為一位「哲學通」,目前除了經營部落格,同時從事撰寫生活哲學的文章、舉辦講座等工作,致力於發現哲學在生活中的「用途」,以哲學知識提供人生苦惱的解決方法。
譯者簡介
賴毓棻
喜歡閱讀、喜歡外語、喜歡思考、喜歡做料理,自幼夢想成為外語老師及譯者。文化大學韓文系畢業後,前往韓國首爾大學韓語教育系就讀。目前身兼韓語老師及自由譯者二職,希望能藉由一己之力讓更多人接觸到韓國優秀的作品。
前言╱「追」救了我們
序╱將哲學變成工具的方法!
01.我們有辦法擺脫成見和偏見嗎?─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
02.我想得到別人的關注嗎?─巴斯卡的「虛榮」
03.做喜歡的事情可以成功嗎?─斯賓諾莎的「自我完善力」
04.我能成為一個好人嗎?─休謨的「同情心」
05.凡事一定得親自體驗過才行嗎?─康德的「先驗」
06.要如何找到「我」?─費希特的「自我」
07.該選擇夢想還是現實?─黑格爾的「辯證法」
08.努力就會有所不同嗎?─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
09.人生如何不受風向影響?─尼采的「權力意志」
10.一定要先思考過才能開口嗎?─索緒爾的「語言」
11.為何無法操控心緒?─佛洛伊德的「超我」
12.時間為何總是不夠用?─柏格森的「綿延」
13.男人和女人為何如此不同?─拉岡的「精神官能症」
14.為何在工作時會感到畏怯?─阿塞圖的「意識形態」
15.找到天職就能得到幸福?─沙特的「存在與虛無」
16.人生一定要有計畫?─李維史陀的「博藝不精者」
17.有辦法和講不通的人溝通嗎?─維根斯坦的「語言遊戲」
18.如何克服低潮?─湯瑪斯.孔恩的「典範」
19.明明很自由,為何還會煩悶?─傅柯的「生命權力」
20.你想要重置人生嗎?─德勒茲的「配置」
後記╱不經意學到的西方哲學史
參考文獻
序
將哲學變成工具的方法!
哲學分為從幸福得到靈感的感情哲學、從知識得到靈感的理論哲學、從行動得到靈感的實踐哲學。─伯特蘭.羅素《西方哲學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向非主修哲學的人解釋過這種實用的哲學分類。根據他的分類法,可將哲學劃分為「感情哲學」、「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三大類。羅素說的這三種哲學各自代表什麼呢?
「感情哲學」是回答「人生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或「人生要如何才能得到幸福?」這些問題,是關於幸福的哲學。「理論哲學」正如字義所述,是重視知識,具備有一套自己的體系,是一種關於理論的哲學。凡是具有偉大體系的哲學大多都屬於這類。「實踐哲學」則認為將知識用於實踐生活非常重要,是重視行動的哲學。也就是說,對實踐哲學而言,知識只是用於幫助實踐成功的工具之一。
我想問問各位!我們當前所需的是哪種哲學呢?依據羅素的分類法而言,我們需要的是感情哲學和實踐哲學。若說理論哲學深入於「知識」,那感情哲學和實踐哲學就是與「生活」息息相關。
對目前的我們來說,重點不在於「知識」,而是「生活」,所以該將目光放在感情哲學和實踐哲學上。我們必須詢問自己「何謂幸福?」、「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感情哲學),以及「要採取什麼行動才能得到幸福?」(實踐哲學)。我想在此稍改一下羅素的哲學分類法,將理論哲學稱之為「知識哲學」,感情哲學和實踐哲學則稱為「生活哲學」。
從現在開始,各位將會見到「生活哲學」,會接觸到屬於「知識哲學」一環的眾多哲學家和哲學概念。但你們不需在意理論,只要思考這些「知識」可以替我們傷痕累累的「人生」帶來什麼幫助,專注於「生活哲學」即可。
將「知識」與「生活」連結,還有將哲學「知識」運用於「生活」中,這兩種態度貫穿了全書。只要加以掌握,哲學就能成為生活中最可靠的工具。「如何將哲學落實於生活中」,正是我嚮往的哲學,我想將它傳授給各位,希望你們能藉此回顧自己受傷的人生,治癒那些傷口。同時也盼望你們能學會如何在冷漠的世道中保護自己,盡可能減少那些無法避免的傷痛。
說得再更貪心一點,希望各位能藉由本書瞭解哲學的用途─它是可以改變人生的「生活技巧」。希望我傳授的「生活哲學」能成為你們的「生活技巧」,也真心盼望這封瓶中信能讓你們活出比昨天更健康、愉悅和自在的未來。
02.我想得到別人的關注嗎?巴斯卡的「虛榮」 我們為何如此沉迷社群網站? 不論在家,或還是到餐廳、旅遊景點等任何地方,常常都能見到「自拍」的景象─人們拿著手機或數位相機拍個不停。而且還不能隨便拍拍就好,必須先巧妙地調整一下角度,遮掉看似「平凡無奇」的背景,刻意凸顯「引人注目」的部分。當然也不能忘記,要時時刻刻露出臉部最完美的角度,以及最美、最幸福的表情。對了,還有一個重點,就算是自拍,也要拍得像是出於他人之手才行。拍完照片,就剩最後一道「修圖」的程序,必須得調整好照片的濾鏡,盡可能營造出氛圍後,才可以上傳到社群網站。 現在是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社群網站當道的時代,是一個讓人費解究竟是去餐廳用餐才拍照,還是為了拍照才去餐廳用餐的時代。為何人們要在這件事投入如此多的時間和努力?我曾問過那些總是自拍個不停、還會上傳到社群網站的朋友們。他們的答案通常都是「因為我喜歡拍照」或「因為我想留下寶貴的回憶」。說的也是,喜歡拍照還需要什麼特別理由嗎? 但這似乎有點弔詭,仔細觀察那些回答「因為我喜歡拍照」的人,會發現若他們不喜歡當天的穿著或是素顏,就不會拍照。回答「想要留下寶貴回憶所以上傳到社群網站」的人也是如此,若真想留下回憶,只要把拍好的照片收藏起來不就得了?何必非得利用與他人一起創造美好回憶的時間,修圖上傳到社群網站呢?如此說來真是前後矛盾,究竟是什麼原因能讓人們如此沉迷社群網站呢? 巴斯卡的「心」 哲學家布萊茲.巴斯卡(Blaise Pascal)能替我們解答。巴斯卡是一位數學家,也是一位物理學家。面對「為何會如此沉迷社群網站和自拍?」的問題,他或許會回答說:「因為人類是擁有虛榮的心(cœur)的存在。」我們需要再更深入瞭解「虛榮」和「心」這兩個概念,才能理解這句話的真實含意。巴斯卡的「心」的概念其實並不陌生,簡單來說,只要把它想成是「現在想哭的『心情』」的「心」就好了。先看巴斯卡是怎麼說的: 心有著自己的理由,不為理性所瞭解,我們可以從許多事情看出這點。我認為心情是隨著心之所向而自然愛上普遍存在的形象或是自己。《沉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