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七天:一部漫步羊城的全景式晚清遊記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5月

廣州七天:一部漫步羊城的全景式晚清遊記

作者:(英)約翰•亨利•格雷
出版社:廣東人民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ISBN:978721813887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66元

這本書是第一部系統而詳盡地描述廣州城鄉的西方著作,為我們留下的19世紀中後期廣州地理、人文、文化、宗教、經濟和社會的全景式描述。上至官府制度、人文歷史、地理地貌,下到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涵蓋範圍之廣,幾乎無所不包,其中尤其可貴的是那業已消失了的地理地貌和社會人文風景。

格雷在廣州生活多年,對當地風土人情較為熟悉。書中詳細描述了如何在7天內遊遍廣州,他的廣州一日游從沙面出發,以走街串巷的漫步形式,最後回到沙面結束一天的旅程。

本書出版時曾在西方大受歡迎,其設計的廣州游路線成為歐洲人遊歷廣州的標準指南。當年英美商人合資的省港澳輪船公司還曾在“廣州七日遊”的基礎上適當增減,製成“三日遊”或“五日游”,向外國遊客推廣。

除此之外,格雷還將自己在廣州多年瞭解到的各種風土人情彙編成另外一本書,名為《中國:民眾的法律、禮儀和習慣的歷史》(China :A History of The Laws,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People)。這兩部著作在英國都獲得空前好評,一篇書評這樣寫道:格雷呈現給我們的畫面生動而真實,那不僅僅是中華帝國的宗教、政府和種族,還有人們的日常生活,包括他們的家庭、商鋪、街道、司法管理、城市政策、道德風俗以及各階層人民的生活和特性。借此我們可以瞭解舊中國的面貌以及為何會如此。
《廣州七天》是《遺落在西方的廣州記憶》叢書之一。

《遺落在西方的廣州記憶》叢書簡介

廣州曾是除澳門外西方人唯一可進入和從事貿易的中國口岸,承擔著外交、外貿等管理職責。可以說,以廣州代表中國,在西方曾經是很普遍的現象。

作為中國對外交往門戶的廣州,歷史上接待過無數的西方人,其中有畫家、商人、學者、傳教士、外交官,也有來自底層的水手、工人等。他們在廣州少則數月,多則數年,很多人甚至較深地融入了中國式的生活。他們以好奇的眼光欣賞廣州,以獨特的視角記載廣州的風光、地理、人文等。雖然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和中國歷史傳統的博大,這些記載也難免有變形、疏漏的一面。他們實際上塑造和建構的是一個他們眼中的廣州,映射到了西方讀者的頭腦中,逐漸構成了當時西方世界的中國形象。

近代中國天翻地覆,當年廣州的山川風物和社會百態多已煙消雲散,卻被凝固在這些西方人的著述當中了,就像琥珀中的昆蟲,歷盡歲月,依然栩栩如生。現在的我們可以借此大致清晰直觀地看清近代廣州甚至中國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它們不但是研究中外關係和文化互動、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史的重要資料,即便是一般百姓,也可據以追懷老廣州的街坊店鋪、寺廟宮觀、五行八作、花艇疍家,甚至琶洲砥柱、大通煙雨。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遺落在西方的廣州記憶,可以重溫歷史上作為中國對外交往門戶的廣州之風采,發揚其中的和平、對話、交流、發展等人類共同智慧和人文精神,摒棄曾經的愚昧、自大、保守、落後等鄙陋,在新的時代為推動中國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國作出新的貢獻。
 

約翰·亨利·格雷(John Henry Gray,1823—1890)。畢業于劍橋大學基督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1868年來華傳教,任香港首任會吏長,直到1890年去世。在此期間,他曾任廣州沙面天主教堂的主持牧師,也就是英國駐廣州領事館的牧師。他有一位中文老師,因此習得不少中國歷史文化知識,會說一些漢語和粵語。他在廣州生活多年,對廣州風土人情較為熟悉,1875年出版了一本名為《漫步廣州城》(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的遊記,翻譯出版時名為《廣州七天》。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