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真儒:亞聖孟子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7月

孔門真儒:亞聖孟子

作者:明德出版社
出版社:明德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1日
ISBN:9789866418761
語言:繁體中文

  大成至聖孔子,傳先聖王道於天下,周遊列國十四年,抱負未得施展;深感君臣遇合之難,世道人心之不古,倫常蕩然之無存,大道之不可行,而決然返魯。於斯,晚年潛心注書立言,為表彰六藝之教,以補政治之不足;故刪詩書,訂禮樂,以匡世道人心;贊《周易》,為明天道,以闡述先聖之道統;作《春秋》,為昭顯周禮,以正名份者;無不以繼天立極,為萬民立命,承先啟後,垂聖哲真儒之典範,以為後世法。孔子享年七十二,後世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門弟子約三千餘人,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資料可考者),成就傑俊者有十位,稱之「十哲」。後世推崇儒門之四位賢儒為「四聖」,即復聖顏淵、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以配享聖廟,故又稱為「四配」。「十哲」者,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第七》記載: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師也辟,參也魯,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

  孔門弟子雖有四科之分,但孔子教學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而施教以六藝,無不以成其德行為主要。在諸弟子中,尤其曾子性至孝,以盡孝道之德著稱,誠為後世之楷模。譬如,曾子之母囓指心痛、事奉父親以養志、梁山之吟、哭井泉湧等之孝行,及其吾日三省功夫、君子固窮、當仁不讓於師等之德行,與提倡孝道、當仁不讓於師及主張慎終追遠等之成就,皆為吾人進德修業的典範。曾子其質雖魯而不敏,學於夫子之道,卻能誠篤的實踐焉,故終能成就聖學,而得孔子所傳授性與天道之心法,繼紹孔門之聖業,世稱為儒家之「宗聖」。
 

ö真儒再現/10
ö生平介紹/15
ö成長與學行/23
ö弘揚儒家思想與講學/53
ö周遊列國推行王道仁政/76
ö孟子思想與主張/235
ö成就與著述/294
ö修行軼事/313
ö歷代稱述/325
ö孟子年譜/328
 

生平介紹孟子一生力行王道仁政,尊王道,黜霸道,重仁義,輕功利,民為貴,君為輕;闡述性善、浩然之氣之學說,後世推尊孟子為「亞聖」。一、生平孟子,姓孟,名軻,字子軻,戰國時鄒國人,即今山東省鄒縣。漢書注云:「字子車」。一說:「字子輿」。騶人也,騶亦作鄒,本邾國也。《史記•孟子列傳》曰:「孟軻,鄒人也。」趙氏曰:「孟子,魯公族孟孫之後。」即孟孫氏的後代,為魯國三桓家族之一;溯其源祖,為魯國首任國君伯禽,周公即是魯公伯禽的父親。據(孟氏宗譜)載,孟子生於周烈王四年(西元前三七二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西元前二八九年)。卒後,安葬於今山東省鄒縣城東北的西基山西麓。父名激,早卒,是年孟子三歲(資料事蹟未詳)。由母仉(音同「掌」)氏撫養;孟母賢淑,據史籍述有「孟母三遷」、「孟母斷機杼」等的記載。孟子仰慕孔子學說,乃私淑於子思為師,受業於子思門弟子,勵志勤學,終得子思儒門心法;乃志道、說仁義、闢邪說,仁以為己任,遊說各諸侯君王行仁政,以弘揚儒學思想。《史記•孟子列傳》云:「孟軻,鄒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天下方務於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學道既通,乃遊說戰國之諸侯君王者,欲振仁義道德之亡失,挽人心之不古,以弘揚儒學之仁政治國。前後近二十餘年的努力,帶領學生遊歷魏、齊、宋、魯、滕、薛等國,雖為諸侯君王所敬重,曾為齊宣王客卿,然志不得施展,終不為君王所重用;年約五十餘,乃返魯國,設教收徒講學,傳述儒學之真宗。與萬章、公孫丑等門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以明為政之道,當尊王道,黜霸道,重仁義,輕功利,民為貴,君為輕;並闡述性善、浩然之氣、仁義道德等之學說,垂真儒典範於後世。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