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學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生物力學
生物力學為以應用物理學及工程學的概念來描述身體骨骼肌肉系統的運動,以及在正常或異常受力狀態時力與運動之間的相互關係。
本書編排由簡入繁,共分為八個章節,首先從靜力學、動力學等基本工程理論開始,並逐步介紹骨骼肌肉系統與相關組織,包括骨骼、軟骨、肌肉、肌腱、韌帶與口腔咬合等之生物力學;接著以生物力學基本原理的角度來介紹上肢肩、肘與手腕關節生物力學、下肢髖、膝與足踝關節生物力學、脊椎結構及顳顎關節等部位的運動學及運動力學;最後以臨床應用實例,包括人工關節置換、脊椎固定手術、創傷骨折、復健輔具與牙科植體等應用來引導讀者將生物力學學問應用在臨床醫學或工程之中。這些都是屬於應用生物力學的基本章節,並未深入探討其他相關的課題,主要目的是希望帶給讀者更全面、完整的生物力學重要基本知識,並以這些知識為基礎,開拓臨床應用的康莊大道。
作者簡介
歐耿良 教授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特聘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工程學院籌備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 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 生醫植體暨微創醫療研究中心主任
北海道醫療大學客座教授
永義防癌基金會董事
臺灣口腔醫學工學會理事長
臺灣金屬熱處理學會理事
臺灣生物力學學會監事
學經歷:
科技部生物處副召集人
中華電漿學會常務理事
臺北醫學大學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副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
魏鴻文 教授
現職:
中原大學醫療器材科技轉譯中心協同主持人
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科技輔具系兼任助理教授
臺灣骨科器材發展協會理事
臺灣創新醫療器材發展協會理事
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顧問
學經歷:
合一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醫療器材投資經理
陽明大學人工關節研發中心副主任
陽明大學人工關節研發中心專任助理研究員
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畢業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畢業
第一章 生物力學簡述
1.1 生物力學定義
1.2 生物力學轉譯應用
1.3 基本材料力學
1.4 生物力學基本概念
1.5 生物力學應用
1.6 材料試驗分析儀器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骨骼與軟骨生物力學
2.1 骨骼形成及組成
2.2 成熟骨骼之分類及功能
2.3 骨骼的力學特性
2.4 關節軟骨解剖構造
2.5 軟骨組織分類
2.6 關節軟骨的結構與功能
2.7 軟骨下骨
2.8 關節軟骨生物力學特性
2.9 退化性關節炎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軟組織生物力學
3.1 軟組織的生物力學特性
3.2 肌肉生物力學特性
3.3 肌腱生物力學特性
3.4 韌帶生物力學特性
3.5 關節軟骨生物力學特性
參考文獻
第四章 下肢關節解剖與生物力學
髖關節
4.1 髖關節之骨骼解剖與關節組成
4.2 髖關節之韌帶組成
4.3 髖關節的運動範圍
4.4 髖關節生物力學
4.5 髖關節之穩定度
膝關節
4.6 膝關節之骨骼解剖與關節組成
4.7 膝關節之韌帶與肌肉組成
4.8 膝關節生物力學
踝關節
4.9 踝關節之骨骼解剖與關節組成
4.10 踝關節之韌帶組成
4.11 踝關節之活動幅度
4.12 踝關節之生物力學
4.13 踝關節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第五章 上肢關節解剖與生物力學
肩關節
5.1 肩關節之骨骼解剖與關節組成
5.2 肩關節之韌帶組成
5.3 肩關節之運動範圍
5.4 肩關節之穩定結構
5.5 肩關節之力學分析
肘關節
5.6 肘關節之骨骼解剖與關節組成
5.7 肘關節之韌帶組成
5.8 肘關節的運動範圍
5.9 肘關節生物力學
5.10 肘關節的穩定性
腕關節
5.11 腕關節之骨骼解剖與關節組成
5.12 腕關節之韌帶組成
5.13 腕關節之生物力學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脊椎生物力學
頸椎的解剖學及生物力學
6.1 頸椎功能性解剖
6.2 頸椎生物力學
6.3 頸椎受傷生物力學
腰椎的解剖學及生物力學
6.4 腰椎功能性解剖
6.5 腰椎生物力學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顳顎關節之生物力學
7.1 顳顎關節解剖結構
7.2 顳顎關節之病理學
7.3 有限元素分析
7.4 治療與手術
7.5 全人工顳顎關節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生物力學之臨床應用範例
8.1 關節臨床應用
8.2 脊椎臨床應用
8.3 近關節骨折臨床應用
8.4 神經電刺激與平衡
8.5 義肢臨床應用
8.6 牙科植體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生物力學簡述 近年來,生物力學的相關議題在各領域持續發展,同時亦有許多令人振奮的新發現。由於時代進步與設備的改良,骨科研究的範圍變得相當廣泛,議題有小至細胞的力學刺激反應,亦有大至肢體的動作分析。生物學與力學間的關係可謂是近來最熱門的課題,而相關的新興研究報告包含應用骨與軟骨病理學的遺傳基礎探討,骨質疏鬆及退化性關節炎等常見的病症機制。其他熱門探討的骨骼肌肉相關議題包括組織工程、生物醫學材料的應用、肌腱與韌帶的修補、人工植入物以及顯微組織的力學性質。此外,目前有許多跨領域的生物力學相關研究議題,如以不同形態的力學環境刺激細胞,觀察其生理變化及回應。而部分新的研究方法包括以計算機(如有限元素模型)模型模擬顯微構造(如鬆質骨架構)的力學機制及一些相對長期的活體研究。總之,生物力學是一門相當廣泛的科學,其主要是促進臨床手術技術、手術器械以及人工植入物的進步,如骨折固定模式、人工關節組件設計、義肢等方面均是生物力學對於臨床的主要貢獻。 生物力學(biomechanics)一詞,是由生物學(biology)與力學(mechanics)二字所集合而成。由字面上淺顯地解釋為一門以力學理論和方法,探討人體及其他生命體有關力學問題的學科。事實上若要進一步了解生物力學這個領域,應該從歷史的因果關係開始。在1638年,Galileo在他的著作《Two New Sciences》中便導入了「力學」一詞,並概述其包含了一切物體及物質在靜、動態的敘述與力量、速度之間的關係。力學應用於眾多課題,包括材料中應力與應變的分布、對於材料力學性質的敘述、材料的強度與不同受力模式下的破壞模式、流體力學與粒子的運動、熱流、質傳、結構力學與強度、波動與震波問題。這些課題看似近乎工程的領域,很難跟生命科學問題相連。但是在重力場下,環顧任何生物體組織、器官所構成的生理系統中,從分子生物層次所有化學分子間的互動與傳遞,到器官如何發揮其生理功能,再到整個個體的運動控制,幾乎很難找到生物體中哪一個器官的運作不包含在以上所敘述的力學課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