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未來世代的人生備忘錄:100位典範人物,暢談形塑人生的關鍵時刻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給未來世代的人生備忘錄:100位典範人物,暢談形塑人生的關鍵時刻

作者:
出版社:奇光
出版日期:2021年06月09日
ISBN:9789860626476
語言:繁體中文

★英國《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年度好書!★
英國The Big Issue雜誌人氣專欄「寫信給年少的自己」文章結輯。

  100位典範人物,100種人生智慧,
  希望16歲就懂的事,人生不走冤枉路。
  你會在眾人的陪伴下平步青雲,沒有人會是孤島。
  同時,你要真正擁抱並展現自己的技藝和能力,
  而不要等待有人來帶領你走出困境。

  ◆英國《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年度好書!

  ◆本書集結十多年來,政治、商業、文學、藝術、娛樂、飲食、體育界等100位名人發表在The Big Issue雜誌寫給年輕自己的信。

  ◆100位典範人物毫無保留,以發人深省的坦誠方式暢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失敗經驗、成功心法,有人領導國家、有人贏得奧運金牌,還有人征服世界最高峰、登上月球等,包括:大衛‧卡麥隆、保羅‧麥卡尼、傑米‧奧利弗、洛‧史都華、瑪格麗特‧愛特伍、尼爾‧蓋曼、安德列‧波伽利、伊旺‧麥奎格、伊恩‧麥克尤恩、茱莉‧華特絲等,談論抱負、創意、韌性、家庭、勇氣、年老、友誼、愛等主題,生動、幽默、辛辣、發人深省又啟迪人心。

  ◆40幅手繪插圖,英國知名插畫家暨藝術家林登‧海斯(Lyndon Hayes)精心繪製,筆觸質樸,構圖精妙,深刻體現人生意涵。

  ◆本書揭露年齡帶給我們的智慧,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知識來塑造自己的未來,深刻動人,極富見地和啟發性。

  ▌寫信給年少的自己▌

  「二○○八年在北京奧運跑輸,是我經歷過最棒的事。在我們的信仰裡,我們相信發生的所有壞事都可能是好事。就像有一桶冷水朝我臉上潑來。等於有個聲音說,『做點事情。』有很多的自我懷疑,我有好幾個星期都眼眶含淚。有兩種可能的發展:一個就是我說,『我完蛋了,我不能再跑下去了。』另一個是,『我不會再讓這種事情發生。我要怎麼修正?』我就這麼做了。」──莫‧法拉爵士(Sir Mo Farah),英國長跑運動員

  「我會跟年少的我說,他應該多聽別人的意見。要是我當初聽更多人的意見,也許能避開很多錯誤。年紀漸長,我越來越意識到身為年輕黑人,我的所作所為在業界所帶來的文化衝擊,我體認到我可以為他人帶來啟發。成功有時會讓你內心產生矛盾;會有這麼一刻,你覺得自己應要有所回饋。我很幸運當初起步有個很好的支持網絡,但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東西。我可以回饋別人,提供他們我爸教會我的那種人生守則。」──奧斯瓦‧柏騰(Ozwald Boateng),英國時裝設計師

  「我對世界總是充滿好奇,因為我成長的世界非常狹隘,我想知道山脈和山谷之外有什麼。我很好奇我們通常看不到的風景,像是北韓。因為我的拍片計畫,我去過很多地方。我才拍了部關於火山的片子《鹽與火之歌》(Salt and Fire),我到玻利維亞去看鹽沼,那種東西不屬於我們星球。它們就像科幻小說──迥然不同的風景。但我不是旅人或探險家。我彷彿完成了人生的雪地迴旋賽,而一路以來都表現得不賴。」──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德國電影導演

  如果你可以回到人生的某個時刻,你會跟自己說什麼?
  本書讓你思考自己怎麼過生活,未來又要怎麼過人生。

  十多年前,英國The Big Issue雜誌開始商請文學、商業、科學、娛樂、政治、運動、飲食界最知名、有趣的成功人士,向年少的自己提供建言、打氣以及分享幾個笑話。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採訪者珍‧格雷安敞開胸懷,帶著深情與同理,有時則抱持難以置信的心情,省思自己與自己的一生。

  這本書集結了最不可思議的100封信,包括歌手保羅‧麥卡尼爵士寫自己怎麼找到靈感、女演員奧莉薇雅‧柯爾曼寫怎麼克服自信問題、長跑健將莫‧法拉講到克服落敗的重要性、作家阿里安娜‧赫芬頓談到如何認清自己的動機、電視名廚傑米‧奧利佛則分享信任自己的直覺,以及更多典範人物,包括歌手洛.史都華和50 Cent、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小說家尼爾‧蓋曼、太空人伯茲‧艾德林、英國前首相大衛‧卡麥隆、演員伊旺‧麥奎格和維果‧莫天森、人權鬥士屠圖主教、改變網壇的比莉‧珍‧金、作曲家菲利普‧葛拉斯、探險家雷諾夫‧范恩斯、藝術家翠西‧艾敏、電影導演韋納‧荷索等,帶來啟迪人心的精采故事和形塑人生的關鍵時刻。

  本書探索年歲帶來的機智與智慧,談及抱負、創意、韌性、友誼、勇氣、成就、年老,以及愛等13個普世價值,也藉由回顧過去獲得獨特的洞見,發人深省又深刻動人。

媒體好評推薦

  ◆倫敦魔法電台-十月圖書俱樂部選書(Magic Radio - October Book Club)
  妙不可言的書……像是一扇門,通往聰慧、淵博與真正啟迪人心的故事、時刻和人……我們高度推薦……出自美妙的起心動念,以平順流暢的形式集結而成。

  ◆《國家蘇格蘭人》(The National Scot)
  一本貼心、有趣又感人的書。

  ◆《週日鏡報》(Sunday Mirror)
  就像所有最佳創意一樣,這本書的概念也很簡單。從好萊塢明星到運動英雄都被問到,他們會跟年輕的自己說些什麼。這些答案讀來精采萬分。

  ◆《婦女週刊》(Woman's Weekly)
  這本集子充滿觀點獨特的故事,會讓你思考自己此刻怎麼過生活,未來又要怎麼過。
 

編者簡介

The Big Issue雜誌

  英國得獎雜誌,透過向貧困人士提供銷售收益的一部分,為他們提供就業機會。1991年發行以來已售出2億本。設有投資部門Big Issue Invest,為英國的社會企業和慈善機構的發展提供資金,另設立慈善基金會The Big Issue Foundation,致力解決與社會和金融排斥的基本問題。30年來致力於創造機會來消弭貧困,成為英國最受認可和信賴的品牌之一。

珍‧格雷安(Jane Graham)

  The Big Issue書籍編輯。曾任BBC廣播電台1、3、4和Ulster廣播電台製作人和紀錄片製作人。也曾為BBC、《衛報》、《Uncut》、《落杉磯書評》等撰稿和擔任廣播員。自2007年起為The Big Issue的「寫信給年少的自己」(Letter to My Younger Self)專欄擔任採訪。

譯者簡介

謝靜雯

  專職譯者。譯作有:《失物之書》、《好預兆》、《夜行馬戲團》、《失落的秘密手稿》、《綠島》、《愛在三部曲【25週年典藏版】: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愛在午夜希臘時》等。
 

前言
約翰‧柏德勳爵(Lord John Bird)
 
Chapter 1 抱負
‧比莉‧珍‧金(Billie Jean King)
‧梅拉‧沙爾(Meera Syal)
‧艾利斯‧庫柏(Alice Cooper)
‧詹姆斯‧布朗特(James Blunt)
‧強.朗森(Jon Ronson)
‧梅蘭妮‧C(Melanie C)
‧莫‧法拉爵士(Sir Mo Farah)
‧湯姆‧瓊斯爵士(Sir Tom Jones)
 
Chapter 2 創意
‧琳達‧拉普蘭提(Lynda La Plante)
‧瑪麗‧布萊姬(Mary J. Blige)
‧奧斯瓦‧柏騰(Ozwald Boateng)
‧菲利普‧葛拉斯(Philip Glass)
‧洛福斯‧溫萊特(Rufus Wainwright)
‧仙妮亞‧唐恩(Shania Twain)
‧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
 
Chapter 3 自信
‧薇兒‧麥克德米(Val McDermid)
‧安德列‧波伽利(Andrea Bocelli)
‧黛安娜‧艾勃特(Diane Abbot)
‧伊美黛‧史道頓(Imelda Staunton)
‧傑佛瑞‧亞契勳爵(Lord Jeffrey Archer)
‧約翰‧李斯高(John Lithgow)
‧麥可‧佛萊利(Michael Flatley)
 
Chapter 4 靈感
‧瑪維絲‧史戴波(Mavis Staples)
‧戴斯蒙‧屠圖總主教(Archbishop Desmond Tutu)
‧茱莉‧華特絲女爵(Dame Julie Walters)
‧麥可‧帕林爵士(Sir Michael Palin)
‧李察‧葛蘭特(Richard E. Grant)
‧提姆‧皮克(Tim Peake)
‧威爾伯‧史密斯(Wilbur Smith)
‧維果‧莫天森(Viggo Mortensen)
 
Chapter 5 家庭
‧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
‧雀兒喜‧柯林頓(Chelsea Clinton)
‧莎米‧查克拉巴提女爵(Baroness Shami Chakrabarti)
‧戴維娜‧麥考爾(Davina McCall)
‧貝爾‧吉羅斯(Bear Grylls)
‧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
‧大衛‧田納特(David Tennant)
‧普茹‧李斯(Prue Leith)
 
Chapter 6 友誼
‧喬安娜‧拉姆利(Joanna Lumley)
‧蘇‧柏金斯(Sue Perkins)
‧狄昂‧華薇克(Dionne Warwick)
‧格雷安‧萊恩漢(Graham Linehan)
‧麥可‧溫納(Michael Winner)
‧羅傑‧達崔(Roger Daltrey)
‧威廉(will.i.am)
 
Chapter 7 韌性
‧奧莉薇亞‧紐頓-強(Olivia Newton-John)
‧亨利‧溫克勒(Henry Winkler)
‧貝瑞‧麥格根(Barry McGuigan)
‧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
‧史黛拉‧雷明頓女爵(Dame Stella Rimington)
‧翠西‧艾敏(Tracey Emin)
‧瑪麗•羅賓遜(Mary Robinson)
 
Chapter 8 勇氣
‧珍‧林奇(Jane Lynch)
‧哈莉特‧哈曼(Harriet Harman)
‧麥克斯‧哈斯汀斯爵士(Sir Max Hastings)
‧雷諾夫‧范恩斯爵士(Sir Ranulph Fiennes)
‧薩爾曼‧魯西迪(Sir Salman Rushdie)
‧理查‧哈蒙德(Richard Hammond)
 
Chapter 9 命運
‧麥坎‧邁道威爾(Malcolm McDowell)
‧茹比‧韋克斯(Ruby Wax)
‧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 Earl Jones)
‧巴茲‧艾德林(Buzz Aldrin)
‧丹尼‧狄維托(Danny DeVite)
‧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
‧奧茲‧奧斯朋(Ozzy Osbourne)
‧保羅‧麥卡尼爵士(Sir Paul McCartney)
 
Chapter 10 年老
‧傑佛瑞‧洛許(Geoffrey Rush)
‧克莉希‧海德(Chrissie Hynde)
‧瑪麗安‧費斯福(Marianne Faithfull)
‧阿曼多‧伊安努奇(Armando Iannucci)
‧伊恩‧藍欽(Ian Rankin)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羅傑‧摩爾(Sir Roger Moore)
 
Chapter 11 後見之明
‧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
‧Slash
‧阿斯戴爾‧坎貝爾(Alistair Campbell)
‧班傑明‧澤凡尼(Benjamin Zephaniah)
‧班尼‧安德森(Benny Andersson)
‧喬治男孩(Boy George)
‧迪倫‧莫蘭(Dylan Moran)
‧肉塊(Meat Loaf)
‧米克‧佛利伍(Mick Fleetwood)
‧米莉安‧馬格里斯(Miriam Margolyes)
 
Chapter 12 成就
‧羅傑‧班尼斯特爵士(Sir Roger Bannister)
‧瑪莉‧畢爾德女爵(Dame Mary Beard)
‧柯姆‧托賓(Colm Tóibín)
‧多明尼克‧魏斯特(Dominic West)
‧艾迪‧伊薩(Eddie Izzard)
‧哈利‧希勒(Harry Shearer)
‧約翰‧里頓(John Lydon)
‧保羅‧吉馬蒂(Paul Giamatti)
‧洛‧史都華爵士(Sir Rod Stewart)
 
Chapter 13 愛
‧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E.‧L.‧詹姆斯(E. L. James)
‧50 Cent
‧約翰‧克里斯(John Cleese)
‧尼爾‧蓋曼(Neil Gaiman)
‧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
‧西蒙‧卡洛(Simon Callow)
‧威可‧強森(Wilko Johnson)
 
 

前言

  二○○七年,我突發奇想。我以記者身分做過不少訪談,長久以來一直在思考要怎麼鼓勵受訪人,以發人深省的坦誠方式談自己的人生。我想到,我們試著不欺不瞞、看著我們歷經巔峰和谷底的那個人,就是我們自己。我納悶,飛黃騰達的人回顧自己的大夢想在實現之前的樣子,會有什麼感受;他們是否認為,年少的自己會對後來的成就備感得意,或是有些事情他們希望不必告訴這個滿懷希望的天真孩子?

  十二年前我初次提議寫「寫信給年少的自己」專欄,起初在蘇格蘭版的The Big Issue藝術版以單一的專欄運作。我和編輯很快領悟到,我們找到了鑰匙,可以解鎖戒心最重的大人物。這份專題在篇幅上成長雙倍,然後再增加兩倍,填滿了英格蘭版的The Big Issue頭兩頁,至今每週依然刊登不輟。

  這些年間,我訪問過五百多人,對人性以及我們如何回應名氣、財富和權力,有了諸多學習。許多受訪者告訴我,我們的對話挑起了埋藏多時的回憶,有些人則說,訪談親密地聚焦在難堪的真相以及個人價值觀上,使它變得有如治療。訪談期間陸續有人掉了不少眼淚。

  最發人深省的是,這些形成性格的年少時光如何根本地形塑我們面對未來和估量過去的方式。有些受訪者,像是保羅‧麥卡尼爵士(Sir Paul McCartney)和南非總主教戴斯蒙‧屠圖(Archbishop Desmond Tutu)以溫暖的眼光看待不羈亢奮的年少自己,當時對人生打算拋給他們的變化球一無所知。有些成就非凡的人士,像是雷諾夫‧范恩斯爵士(Sir Ranulph Fiennes)和艾迪‧伊薩(Eddie Izzard)覺得十六歲的自己依然棲居於內心深處,偶爾會讓他們湧現滿懷的憂鬱或不足之感。

  約翰‧克里斯(John Cleese)、伊美黛‧史道頓(Imelda Staunton)和多明尼克‧魏斯特(Dominic West)都讓我覺得他們對世俗的虛榮興趣缺缺,而更在乎在家人心中留下什麼記憶。有些受訪者就是令人印象深刻──誰能不愛上有趣、堅毅、浪漫的奧莉薇雅‧柯爾曼(Olivia Colman)、出格淘氣的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或心胸寬大、熱力十足的威廉(will.i.am)(他說過的話對英格蘭銀行總裁馬克‧卡尼〔Mark Carney〕帶來極大啟發,後者在二○一八年的一場專題演講裡加以引用──這肯定是威廉、The Big Issue和重要金融領袖頭一次一起出現在具指標意義的演說裡!)。

  我聽到的故事裡有些令我相當吃驚,從米莉安‧馬格里斯(Miriam Margolye)向母親出櫃的震撼經驗,到莫‧法拉爵士(Sir Mo Farah)和雙胞兄弟哈珊因殘酷情勢被迫分離十二年後,在吉布地的激動團圓。每個失去父母的人,想念他們的程度幾乎都超過原本的預期。威可‧強森(Wilko Johnson)描述自己的婚姻時所喚起的熱情與忠誠,是我所聽過最動人的。

  我常常跟朋友和記者同仁艾椎安‧羅布(Adrian Lobb)談到──有些訪談由他負責──能夠跟這本選集裡那些了不起的人物對談是多大的殊榮。他們當中有些人領導國家、贏得奧林匹克金牌、征服世界最高峰、真正踏上月球再回來。最後,他們幾乎全都同意,以作家F.史考特‧費滋傑羅的話來說,愛是「一切的開端與終點」。這就是這本書為何以一些涉及關鍵的人性基調、富含智慧且切中要害的話語收尾。我希望那些話語可以在你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如它們之於我。
 
珍‧格雷安(Jane Graham)
書籍編輯,The Big Issue
二○一九年五月

 

約翰‧柏德勳爵(Lord John Bird)The Big Issue共同創辦人我會給年少自己的建議是「別被逮到」。我十六歲的時候進了矯正機構──我痛恨所有的機構、討厭被迫跟男生共處。我討厭男生;我討厭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氣味、他們關注的事物。我愛女生愛到苦惱的地步,不是因為我做錯了什麼事,而是因為我讓自己置身於沒有女生的環境裡。我也因為男生愛欺負人、生性懦弱,而且會成群結黨彼此對槓,而不喜歡他們。他們會打比較弱小的男生。他們之間永遠沒有任何平等可言。我有時候會被痛打,因為我挺身反對霸凌。可是最後我報復的方法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或是結交甚至比我壯碩的男生。我和另一個也拒絕霸凌的男生,曾經聯手策畫了幾次驚人的報復攻擊。十六歲時,我因為詐騙金錢,在少年感化院待了三到五年。我在十六歲生日之前逃走,跟另一個男生偷了一輛Austin-Healey Sprite雙座小跑車,以一百四十公里的時速把它撞爛。警察說我們的車速高達一百六十四公里,我當時信了他們,直到我認識一位車迷,他說時速一百四十公里的時候,方向盤會難以控制地抖動,說我應該向誇大其辭的警方求償。我被送到艾許福德少年監獄,在那裡的幾個月,我的生命有了轉變。獄警明白我的閱讀能力不足,給了我一本書。他要我用鉛筆把不懂的字全都畫出來;他很驚訝我知道哪些字眼,同樣驚訝那些賦予句子意義的傻氣小字,我竟然都不懂。我帶著幾週內大幅提升的閱讀能力回到了感化院,因為我之前有勇氣承認自己不懂眼前讀到的東西。打從我十歲開始就被帶到伍頓男爵夫人(Baroness Wootton)面前,陸續因為順手牽羊、闖空門、曠課和偷單車等罪行而被判刑,我何其幸運。我回來以後狂熱地閱讀,從那之後我持續用心閱讀,而不是假裝閱讀。可是十六歲的時候,我至少還得監禁幾年,身邊全是男生,看盡他們惹人厭、小心眼的作風。我又能怎麼辦?我決定畫畫,不是油漆工和裝潢工那種──我畫素描、彩繪,以便遠離那些蠢蛋,他們老把女生當成肉塊那樣討論。滿嘴都是跑車、足球和那些男子氣概的狗屁。為了維護弱者的權益,我會挺身抵抗可恨的惡霸小團體。不消說,我被踹比踹人的機會多,但成為一身閃亮盔甲的騎士似乎是個值得追求的目標。身為虔誠天主教徒也給了我啟發──我的人生裡,耶穌無所不在。我要成為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那樣的教士畫家,他是曾經提起畫筆的最偉大畫家之一。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