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誰而戰:NBA得分的力量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為誰而戰:NBA得分的力量
★ 美國「NBA內幕(Inside The NBA)」TNT主播、ESPN主播聯合推薦! ★ 亞馬遜書店、美國CBA雜誌社、Book Bargains and Previews等多家書店強力推薦-最有深度的勵志書『為誰而戰』!
「身為教練,我一向是品格與人才並重。《為誰而戰》書中所介紹的幾位職業球星,他們奮鬥的故事絕不亞於他們球場上的表現,你一定會喜歡。」
麥克.薛塞斯基(Mike Krzyzewski,K 教練) - 杜克大學藍魔隊 總教練
NBA是美國職籃的最高殿堂,也是世界籃球運動愛好者所關注的唯一焦點,許多球星在這個殿堂中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權力、性愛、金錢;然而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正在啃蝕著他們的生命。
從瞬間爆紅風靡全球的台灣豪小子林書豪,到今年的MVP入圍者凱文.杜蘭特,這些人…究竟為誰而戰?每個球員都希望自己能夠獨當一面,成為主宰球隊命運的王牌,讓林書豪及其它九位NBA球員告訴你他們的親身經歷。
他們堅持自己的信念,帶著使命打球,一切為著榮耀信仰而行,活出不一樣的自己,透過本書向世界發聲,讓我們見證人人都可以活出不一樣的豐盛生命。
林書豪(Jeremy Lin)、柯佛(Kyle Korver)、努內(Nene)、杜蘭特(Kevin Durant)、A.帕克(Anthony Parker)、瑞德諾(Luke Ridnour)、R.威廉斯(Reggie Williams)、瓦茲奎茲(Greivis Vasquez)、卡曼(Chris Kaman)、S.柯瑞(Stephen Curry)、N.柯利森(Nick Collison,)。
作者簡介
麥克.約基
前《愛家》雜誌編輯與作者,合著與編輯超過七十本書,在他一生當中,為不同的全國性出版社,撰寫過許多體壇相關的作品。
他和多位運動員合作,包括克里夫蘭布朗隊(Cleveland Browns)的四分衛柯爾特.麥考伊(Colt McCoy)及其父親布拉德(Brad),完成《Growing Up Colt》,於2011由Barbour發行;舊金山巨人隊(San Francisco Giants)的投手(Dave Dravecky)《Called Up》;聖地牙哥電光人隊踢定位球球員羅爾夫貝尼爾施克(Rolf Benirschke)《Alive & Kicking》及網球明星張德培(Michael Chang)《掌握人生發球權》。
2010年,麥克創作了《Playing with Purpose》,關於大學美式足球「三聖人」的故事,即山姆.布萊福德(Sam Bradford)、柯爾特.麥考伊(Colt McCoy)和蒂姆.提博(Tim Tebow)—三位極高天賦的四分衛,在進入他們的職業生涯時,合議堅守他們的信仰。
麥可同時也與史帝夫.阿特伯恩(Steve Artterburn)及弗瑞德.史特加(Fred Stoeker)合著《Every Man's Battle》及另外十本好男人系列叢書。他和他的妻子妮可(Nicole),有兩個成年的孩子安德魯(Andrea)和派翠克(Patrick),居住於加州的恩西尼塔斯(Encinitas, California)。
作者網址:www.mikeyorkey.com
序
格林(A. C. Green)離開NBA職業生涯已經超過十年,但他勇於發聲,說出聖經的價值觀,正顯示出這些年,他在爭球與搶籃板之際,他一直帶著異象。今日,有數十位NBA球員跟隨格林的腳步-嘗試在身邊的人群以及一旁觀看的球迷當中帶來改變。在《為誰而戰》這本書中,我將繼續介紹重要的球員(包含其他NBA中重要的球員),就與格林一樣,他們同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帶來更大的意義,而不只是追求冠軍戒(championship rings)、個人績效(individual rewards)和優渥的薪水。在NBA打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賽季中例常的82場比賽,使得球員們像個陀螺般團團轉,不斷往來於各個城市當中。
每天在不同的城市當中,接踵而來的比賽所帶來的消耗,讓他們的身體累壞了,也使得他們沒有辦法在比賽中保持最佳狀態。即使是身體狀況最好的運動員,也發現他們必須在賽季中調整步伐-即使在比賽中間-好讓他們可以保留體力,好在第四節重振旗鼓。我相信NBA中,基督徒球員的遭遇更不容易,因為許許多多的試探,每天持續地轟炸著他們,使他們經常暴露在「是否離開基督、轉向自己與世界」的抉擇當中。這些決定跟隨基督的NBA球員,面對許多挑戰,以及許多我們難以理解的試探。在他們的手中有許多金錢和空閒的時間……同時還有成群的女子,期待在飯店大廳、餐廳或酒吧中,可以引起他們的注意。這些女子都相當迷人,而且打扮得非常誘人,她們就像校園女孩一樣地搔首弄姿,拋出暗示著「來吧!」的眼神。很不幸的是,有些女子只是期望從NBA球員懷孕,她們把擁有NBA籃球明星的私生子,當成領取達五位數之贍養費的途徑,也就是每個月總計可得75,000美元。
NBA球員婚外所生的孩子,數量難以估計,在其他的運動領域當中,情況也是類似的,孩子的贍養費成為某些運動員最大的開銷。在本書中提到的NBA球員中,有一位曾經告訴我,協會曾經派人告訴他們要如何「小心防範」。「他們基本上教導我們要如何欺騙以及脫身,」他說:「這真的很瘋狂,他們告訴我們要擁有一支不是用我們的名字註冊,且使用預付卡的手機,也不要留下任何電話或簡訊紀錄。他們提醒我們如果沒有採取避孕措施,而且使一位女孩懷孕,將會付出代價,特別是在紐約市,政府會因為你平均收入為五百萬美金,將贍養費判為一個月75,000美元。
他們告誡我們有許多女子想要我們的錢,因此我們要有所警惕。」「很多人忘記他們不過是二十來歲的孩子」,奧蘭多魔術隊(Orlando Magic)的牧師傑夫.瑞安(Jeff Ryan)說道:「如果你我都還記得自己二十來歲時的樣子,我們知道,當時我們並不能總是作出正確的決定。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遇到這些年輕人面對的試探,別忘了,他們是被鎖定的目標,有些人可以處理得很好,但有些人卻不能。
很不幸的是,有很多年輕人捲入了桃色糾紛而昏了頭。他們帶著最好的目標來到球隊,期待可以更為可靠、更加強壯,但他們向試探讓步了,就好像我的醫師曾經告訴我哪些東西不該吃,偶爾我還是會偷吃,我想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情況也常是一樣的,他們知道不應該,但最後卻屈服了。」儘管有這些確認生父的訴訟、性病的傳遞、一夜情的空虛感一直威脅著,但這種垂手可得的誘惑,卻讓許多NBA球員走向一條道路,如世上最有智慧的所羅門王,在箴言七章22節寫道的:「好像牛往宰殺之地,又如鹿一步步走往套索之地。」我們應當為這些在NBA裡堅守立場的人禱告-他們是今日的格林-也該會那些曾經聽過真理,但如今卻過著在糜爛中生活的人禱告。
這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當然,我希望告訴你們-讀者-一些有趣的故事,是關於那些在NBA裡帶著使命打球的人(或幫助別人帶有使命)。但同時我也希望提供你們一個機會,來支持這些有才幹的球員,使他們可以運用NBA的球場,成為向隊友以及身邊的人,傳遞耶穌基督信息的平台。正因為在籃球場上他們是如此地強勁,在場下他們需要有更強勁的心。
延長賽:快槍俠彼特.馬拉維奇(Pistol Pete Maravich)帶著使命上場的浪子預約夢想彼特.馬拉維奇不是第一個擁有背後運球,或是在胯下傳球等技巧的人,但當球在他手上時,彼特總能吸引他人的目光。在他之前,沒有人能像他這樣打球,儘管一些人知道,他為場上的移動方式、花式的投球,和出盡鋒頭的傳球表演,想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很多籃球純粹主義者認為,他比較像是耍花招,而非真正在打籃球。不過,在彼特的腦海中,只要他能讓你拿到球,不管用胸前傳球或背後彈射傳球,用什麼樣的方式傳球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我有機會用花俏或直接的方式傳球,而且不管哪種方式都可以拿到這個球,」他說:「那麼,我會選擇花俏的方式。」保羅.韋斯特法爾( Paul Westphal)在他從事教練生涯前,曾跟馬拉維奇在 NBA一起比賽,他將彼特比喻成一個藝術家:「他的畫布是籃球場的地板,他的筆刷則是籃球。」彼特塑造了不受約束的形象,那正符合 60年代末 70年代初的風潮。他奇幻式的運球 ─「快速兩下運球」( double clutch)與「搖擺魚燈運球」(單手胯下運球 flip flap jack),這在當時是令人震驚的。再加上他披頭四般的棕色掃把頭,幾乎有如註冊商標的鬆垮襪子,還有他神準的投球技術,使他獲得「快槍俠」的稱號,成為籃球界不可思議的象徵。他有三年在路易斯安那大學的比賽生涯,平均每場得 44分,如果當時有三分球的存在,那麼每場得分超過 50分也不是難事。 彼特跟一般的孩子一樣,在成長期間總是球不離手。當彼特七歲的時候,有一天,父親佩斯正在南卡羅來納州克萊姆森的後院投籃,那時他在克萊姆森大學擔任籃球教練。彼特過來投了個球,但沒有投進。不過,彼特被吸引住了。「爸爸,讓我再試一次,」他請求道。他父親看著他。「彼特,如果你讓我教你籃球,可能有一天,你會跟我一樣,可以在職業籃球場上打球。也許你會進入一個贏得世界冠軍賽的隊伍裡,他們會給你一個很大的冠軍戒。」彼特的眼睛亮了起來,他想要得到那戒指超過一切。他想要打籃球,想要獲得名聲和將來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