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臺灣史1~4套書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故事臺灣史1~4套書

作者: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團隊胡川安席名彥林于煖郭忠豪涂欣凱陳世芳陳坤毅藍秋惠萬育莘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27日
ISBN:9789575034948
語言:繁體中文

★★第一套扣合中小學社會科課綱、以「本國史」觀點出發的臺灣史★★
★★從史實出發,由臺灣看世界,培養孩子的史觀及思考判斷力!★★
★★當紅歷史社群「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團隊為孩子寫的第一套歷史書★★
 
  傳統歷史書的編年敘事窠臼是不是常常讓你覺得頭很痛,
  總是在中國、臺灣、日本三角關係打轉的敘事脈絡,是不是讓你覺得了無新意?
  《故事臺灣史》從關鍵時間、事件、人物、地點等各主題面向切入,
  結合歷史、地理、自然、人文等跨領域知識,
  帶領你重新認識這個從小長到大的美麗之島,
  一起來從世界史的角度,重新思考臺灣的定位!
 
  臺灣這座島上曾經發生了很多事,
  每一個時間點都有劃時代的意義……
 
  ◎「你不知道的臺灣,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荷蘭之所以要占領臺灣,竟然是它的獨立戰爭延長賽!
  康熙皇帝竟然考慮了整整十個月,才決定將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
  臺灣鐵道觀光旅行居然從日本治臺時期就開始宣傳!
  過去臺灣人民曾有自主選擇國籍的機會?!
  日治時期就有臺灣人獲得奧運獎盃肯定?!
  還有還有,鄭成功他老爸其實超級威,
  是名符其實的跨國海賊王,從日本、到菲律賓等海域,全是他的天下?
 
  以前我們對臺灣歷史的認識,僅止於每個朝代的背誦,
  少有對各事件全面性的認識及想法。
  故事臺灣史系列希望打破以往編年式認識歷史的方式,
  從影響臺灣的關鍵時刻、人物、地點、文化物件,
  讓讀者認識臺灣在哪些重要的時間和脈絡下,
  導致每一個時間點後有哪些轉變或是劃時代的意義,
  從史實出發,以史料為依據外,從而培養孩子的史觀及判斷!
 
  《01故事臺灣史:10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
  精選十個重要歷史轉捩點,了解每個時刻的歷史脈動,
  什麼又是臺灣現代化的開始,
  臺灣的民主演變之路一路走來又是如何?
  以客觀的新視點,了解臺灣一路走來的自由之路是如何積累,
  重新認識臺灣,找到繼續前行的路!
 
  《02故事臺灣史:22個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
  從影響臺灣各領域的22個關鍵人物生命故事,
  收錄大肚王、郭懷一、施琅、劉銘傳、伊能嘉矩、
  林獻堂、杜聰明、呂赫若、江文也、楊千鶴等人的故事,
  橫跨領導者、政治家、教育家、藝術家、
  醫生、科學家、社會運動等各領域重要人物,
  了解他們如何影響臺灣各行各業的發展與歷史脈動!
  進而窺見某一個時期的領域發展現象,
  了解他們在臺灣歷史發展的貢獻與意義。
 
  《03故事臺灣史:20個奠基臺灣的關鍵地點》
  臺灣這座島上發生了很多事,
  每一個空間都造就了歷史發展的意義……
  你知道,臺灣的高山密度是世界之冠嗎?
  而且很久以前,臺灣島上居然有條超越世界第一高峰的「超級山脈」?
  臺東以前居然是個時尚中心?
  臺灣的林業曾經叱吒一時,被日本人稱讚是無窮無盡的寶藏?
  大稻埕曾經是個國際貿易商業重鎮?
  礦業聚落的「黃金傳說」究竟在哪裡?
  臺灣的六都又是怎麼發展出來的呢? 
  讓我們重回的歷史現場, 
  一覽臺灣發展的風華!
 
  《04故事臺灣史:22個代表臺灣的關鍵事物》  
  臺灣這座島上發生了很多事,
  因為人、事、時、地造就了生活的轉變……
  臺灣味是什麼?究竟哪一種食物最能代表臺灣?
  是珍珠奶茶、牛肉麵、蚵仔煎還是夜市小吃?
  什麼樣的服飾最有臺灣味?
  是旗袍、客家藍衫還是原住民服飾?
  你知道,臺灣是世界知名的自行車王國,
  出口的腳踏車居然總營業額最高超過18億美元?
  而臺灣更是全球華語流行音樂的搖籃……
  讓我們從食衣育樂住行面向,
  窺見臺灣發展的軌跡,
  一起來探索讓人最有共鳴的臺灣庶民生活史!
 
  本系列附有知識專欄:
  ●大事紀 掌握全球重要事件與時間。
  ●知識補給站 補充解說歷史事件重點。
  ●歷史報你知 收錄有趣的歷史小知識。
  ●歷史故事延伸影音 掃描QRCode補充知識,了解不一樣的臺灣。
 
  ◎本系列共4冊,第一套打破編年,帶領孩子從關鍵年代、人物、地點、文化物件認識臺灣的演變史。
  01故事臺灣史:10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
  02故事臺灣史:22個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
  03故事臺灣史:20個奠基臺灣的關鍵地點
  04故事臺灣史:22個代表臺灣的關鍵事物
 
  ◎本書關鍵字:臺灣史、荷西時期、日治時期、臺灣歷史、臺灣名人、名人故事
  ◎無注音,適合10歲以上閱讀
  ◎教育議題分類:性別平等、人權、生涯發展、環境
  ◎學習領域分類:社會、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
 
本書特色
 
  ●特色1當紅歷史社群「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團隊首度跨足童書代表作。
  ●特色2國中小深化社會新課程最佳讀物:內容扣合108中小學社會領域新課綱及課程內容。
  ●特色3跨領域素養學習:橫跨地理、人文、自然,提供更全面性方向詮釋臺灣歷史發展。
  ●特色4知識專欄+歷史影音補充:整理大事紀及重要知識內容,知識學習更完整!
  ●特色5內附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對應表,接軌課程學習!
 
各界好評
 
  宋怡慧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呂紹理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林怡辰 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林玫伶臺北市國語實小校長
  許佩賢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
  陳文松 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陳志豪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陳芳明 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陳進金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陳耀昌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黃震南 藏書家
  劉昭儀 水牛書店×我愛你學田負責人
  蔡依橙 醫師
  蔣竹山 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所長
  鄭清鴻 前衛出版社主編
  蕭宇辰 臺灣吧營運長兼創意總監
  謝仕淵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家
  歷史說書人團隊
  ~各界專家學者都愛臺灣推薦
  (依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團隊
 
  「故事」是由一群喜歡故事的人成立的,目標是透過有趣的、有創意的方式,結合新媒體的運用,讓歷史走進日常生活之中,提供適合所有人閱讀、且值得信賴的知識。
 
席名彥
 
  師大臺史所碩士。
  曾參與雲林縣古坑鄉志編纂(2018)、陽明山國家公園茶產業歷史調查(2019)。
  心目中理想的文史書寫,應該像是漫步沙灘,可以聆聽浪潮,感受海風,掬起一把星砂,想像它們都曾是一座山的樣子。
 
林于煖
 
  生長於港都高雄,從小在船廠玩耍,對於臺灣的造船業和港口非常有興趣,卻很討厭坐船。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目前在國立臺灣大學歷史所碩士班就讀。
 
胡川安
 
  生活中的歷史學家,身於何處就書寫何處,喜歡從細節中理解時代、從生活中觀察歷史。在日本、巴黎、美國和加拿大生活過。因為工作的關係,也在中國不同地方旅行。由於興趣龐雜,大學雙修歷史與哲學,研究所於國立臺灣大學雙修考古學與歷史學,後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東亞系博士。目前為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
 
郭忠豪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研究領域是近代臺灣歷史與東亞飲食文化,熱愛網球與慢跑。 
 
涂欣凱
 
  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班學生。研究法律史但不是法律人。喜歡看棒球和足球比賽卻不擅長這兩項運動。最近在研究怎麼樣做出好吃的玉子燒。
 
陳世芳
 
  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陳坤毅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現為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喜歡做些偏門的研究,著有《建構繁榮城市的巧手—蕭佛助的建築物語》、《藝之鑿鑿—木雕國寶葉經義》等書。
 
藍秋惠
 
  成功大學歷史系畢業,喜歡文字而輔了中文系跟臺文系,希望讓更多人認識臺灣的故事。努力在生活中尋找平衡。
 
萬育莘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現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班,研究領域為戰後台灣史,同時熱衷於台語的保存與推廣。
 
繪者簡介
 
慢熟工作室
黃湘
 
  臺灣高雄人,插畫設計師,習慣複合媒材手繪後上機結合繪圖軟體,以慢而入味的節奏畫事。從小玩的玩具是畫筆,學生時期亦在畫室中度過,常自嘲「我的人生好像也只會畫圖」。身負各種無用技能(例如高分籃球機與能記住動畫某個無人注意的細節),偶爾能應用在創作中,但很看機緣。

《01故事臺灣史:10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
作者序 獻給下一代的臺灣史
推薦序 臺灣的未來,從關鍵事件與人物發現答案
第一章 世界舞臺初登場
第二章 將漢人文化植入臺灣的海賊家族:鄭氏王朝
第三章 從化外之地到帝國的邊陲
第四章 皇帝來了,變身特別行政區
第五章 臺灣重回世界舞臺
第六章 第一次自由選擇國籍的機會來了
第七章 臺灣大動脈的建設完成
第八章 臺灣捲入世界大戰
第九章 開啟中華民國的統治新局面
第十章 走向自由與民主的道路

《02故事臺灣史:22個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
作者序
推薦序 臺灣的未來,從關鍵事件與人物發現答案
01臺灣第一個國王?──大肚王
02臺灣第一個移工運動領袖──郭懷一
03為平埔族人帶來文字的荷蘭牧師──尤羅伯
04在時代與命運間斡旋的海盜—鄭芝龍
05深謀遠慮的政治家──施琅
06社會運動家──林爽文
07帶來新式醫療與教育的「多功能」傳教士──馬偕博士
08臺灣官方主持建造鐵路推手──劉銘傳
09臺灣歷史的見證者──禮密臣
10臺灣原住民研究第一把交椅──伊能嘉矩
11運用生物學治理臺灣──後藤新平
12霧社事件的犧牲者──花岡一郎
13社會運動實踐革命家──蔣渭水
14致力爭取人民權力的臺灣議會之父──林獻堂
15第一位入選帝展的臺灣畫家──陳澄波
16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
17第一個獲得奧林匹克獎牌的臺灣人──江文也
18第一位臺籍留美博士教育家──林茂生
19臺灣第一個女記者──楊千鶴
20臺灣醫療的奠基者──杜聰明
21一生致力翻譯文學的文壇大師──梁實秋
22首位堅持臺灣主體意識的總統──李登輝

《03故事臺灣史:20個奠基臺灣的關鍵地點》
作者序
自然地形篇
第一章 海洋裡的鯨魚之島──臺灣島的誕生
第二章 臺灣的高山世界第一
第三章 臺灣群山打造了百年林業
第四章 沿山地帶是客家人的新原鄉
第五章 點土成金的廣闊平原
第六章 臺灣的經濟命脈──沿海地帶

人文部落匯聚之地篇
第七章 史前聚落居然曾是時尚中心
第八章 港口聚落—「正港」的鹿港
第九章 外來「客」落地生根變義民
第十章 引發流番遷徙的武裝拓墾聚落
第十一章 大稻埕曾是個國際化商業聚落
第十二章 臺灣礦業聚落的「黃金傳說」
第十三章 日本移民聚落是回不去的鄉愁
第十四章 打開眷村聚落的竹籬笆

六都的形成篇
第十五章 臺灣最古老的城市──臺南
第十六章 港都高雄的前世今生
第十七章 小市街變大都會,締造傳奇的臺中市
第十八章 從農業大縣變身國門之都的桃園市
第十九章 臺灣第一大城──新北市
第二十章 「天龍國」臺北市的身世之謎

《04故事臺灣史:22個代表臺灣的關鍵事物》
飲食篇
第一章 臺灣第一美食:小吃
第二章 臺灣的辦桌與宴客文化
第三章 客家料理也是臺灣味
第四章 改變臺灣飲食習慣的外省滋味

衣物篇
第五章 原住民族是穿搭大師
第六章 不斷進化中的臺灣服裝演進史
第七章 那些年,我們穿制服的日子

住所建築篇
第八章 不只是遮風避雨的居家住宅
第九章 屹立不搖的安全守護網──城門與砲臺
第十章 公共建築是氣派化身

旅行移動篇
第十一章 臺灣是個鐵道王國
第十二章 從篳路藍縷到四通八達的現代化路網
第十三章 臺灣是自行車王國

教養篇
第十四章 所有人都能上學的義務教育
第十五章 為臺灣人開啟教育視野的第一所中學
第十六章 為臺灣高等教育帶來劃時代改變的臺灣大學
第十七章 很久很久以前,臺灣有故事書嗎? 

娛樂篇
第十八章 臺灣八景是旅遊活動的起點
第十九章 從文壇社交走向庶民化的下午茶
第二十章 古早臺灣人的追什麼劇?
第二十一章 臺灣是華語流行音樂的搖籃
第二十二章 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

作者序
 
獻給下一代的臺灣史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故事: 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 胡川安
 
  你知道1950 年代的臺灣,沒有電視可以看的日子裡,連阿嬤也懂得「斗內」嗎? 現在流行的歌唱節目,早在1960 年代就有開山始祖「群星會」?永和又為什麼會成為豆漿的代名詞呢? 每段歷史背後總有精采的故事。
 
  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但是卻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讀歷史,「故事: 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團隊一直有一個目標,我們想要把歷史寫給所有人看。網站創辦四年多以來,超過兩千篇的歷史故事,每月觸及率將近百萬,出版超過二十本書,辦理超過百場的活動,成為臺灣人文知識媒體的佼佼者,這就是故事和歷史的力量。
 
  不過,我們想做的事情更多,希望向下扎根,為下一代寫歷史。我們希望這套〈故事臺灣史〉,是讀者的第一套臺灣史讀物,讓他們能在課本之外的地方還可以自己閱讀臺灣史的故事。
 
  我們發現過去寫給小讀者的臺灣史故事,偏重從「編年」的角度看臺灣的過去,著重於各個時期的改朝換代,比較少著墨究竟是哪一些事件影響了現在的臺灣。但是臺灣在還沒有文字紀錄前,其實已經有許多族群在這座島上生活,也因為他們為臺灣加入不同養分,讓臺灣長成現在的樣子。
 
  臺灣歷史的特殊性,只從「時間」切點是無法完全勾勒輪廓的。因此,我們嘗試在堅實的知識上,運用輕鬆的筆法描繪臺灣的過去,並加入了空間、人物和生活事物的故事介紹,從「人」、「時」、「地」、「物」來貫 串在臺灣島上發生的事件,透過彼此之間相互聯繫,將臺灣的歷史更加豐 富的呈現出來。
 
  除此之外,我們也把視角拉出臺灣,從世界史的角度思考臺灣的定位,了解臺灣與世界的關係,因此《故事臺灣史:10 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以時間為切點,挑選出十個臺灣的關鍵時代,介紹每個時期臺灣島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再想一想這座島嶼跟世界的關係,了解臺灣經歷了哪些改變,為什麼臺灣是現在這個樣貌,也有許多影響關鍵時刻的政治領導人物故事介紹。人物是歷史的靈魂,也是歷史的主體,因此《故事臺灣史:22 個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希望可以讓讀者認識社會中各領域重要的歷史人物,從這些人物的生命故事中,了解他們在臺灣歷史發展的貢獻。從這些人物故事中,可以窺見不同時期各領域發展的樣貌,以及這個人物在當時的影響力與實際行動。像是從荷蘭時代來臺闖蕩的農民郭懷一,後來變成漢人領袖;大航海時代,將文字帶來臺灣的傳教士尤羅伯,也為當時的平埔原住民帶來文字紀錄的開始。在臺灣這個小島上,每個時期都是由不同的族群努力而成就的。因此,在這本書中,我們選出在臺灣歷史上具有意義的人物,他可能是反抗者、醫師、警察、傳教士、音樂家、記者、畫家……等,希望豐富讀者對於臺灣歷史人物的認識。希望他們的生命故事,可以激勵大家的人生志向和增加未來職涯的選擇。
 
  歷史不只是過去發生的事情,還會與現實互動,從關鍵的時間點觀察臺灣史,可以發現臺灣島徘迴在不同的強權間,直到一百年前才漸漸有了自己的認同感。不過,書中所陳述的並不是臺灣歷史的全部,而是一把又一把鑰匙,希望藉此讓更多朋友認識臺灣的過去,面對臺灣的現在。隨著時代的改變,我們也要思考什麼樣的歷史觀點符合現在,甚至是未來的社會,以及臺灣的未來。
 
推薦序
 
臺灣的未來,從關鍵事件與人物發現答案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老師
 
  余秋雨說:「歷史是一堆灰燼,當我們把手伸入灰燼中,期待的是星星之火所帶來的餘溫。」當你雙腳踏在慣走的土地,雙手觸摸母土的溫度,關於臺灣重大的事件與人物,我們真的都能留心嗎? 
 
  想要窺見臺灣歷史全然的樣態,不能不從世界史的長河中來觀察它流淌而過的曲道,才會看見臺灣史不一樣的定位與風景。不過,在作者的書寫中,歷史不是靜態的,它是和當代現實互動的有機體。臺灣的命運擺渡在自我認同與外來強權間的拉扯,試著從臺灣的過去探究一個未來可實踐的種種可能。
 
  《故事臺灣史:10個翻轉臺灣的關鍵時刻》、《故事臺灣史:22個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這兩本書保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習慣的說故事口吻,從時間軸角度加入空間、人物、事件的元素,讓臺灣歷史的書寫頓時生動立體起來。就像許慎《說文解字》提到:「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每個寫史的人都有他選擇的觀點與材料,讀者也能從作者的理解的事實,找到你看不見的事實。
 
  《故事臺灣史》系列以故事體的輕鬆筆調,娓娓道來重要的臺灣史事,不只讓讀者擁有閱讀的親切感,也不自覺的走進一個又一個的歷史風景裡:從荷蘭風起雲湧的海權時代到東亞海域驚心動魄的權力爭奪,抑或是清領時代、皇民化時代,臺灣人民在歷史舞臺,失去實質的土地發言權……從十個關鍵時刻與二十二個關鍵人物去思考:「如果當時某個決策改變了,結果是否也會跟著改變了?臺灣的命運與未來是否也會因此政權更迭或有不同的轉向?臺灣從地理優勢崛起,甚至被推上世界舞臺,最後歷經百轉千迴的淬鍊,我們走向民主自由的道路。」
 
  我始終相信,歷史不只能從課本內的知識去理解,應該還可以跨界到課本外的史料去思辨與深究。這系列的坐著不要我們背歷史,他期待用嶄新的史觀視角與學習方法,選擇重要的歷史事件與現實生活連結,透過流暢的敘述,引領讀者有系統、有脈絡的讓我們發現:每個事件的背後,深藏著重要的文化意涵,這更值得我們去探究與思考。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沒有人該是局外人。
 
  從十個關鍵的時空座標與二十二個關鍵人物的專題,著重在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聚焦,讓我們更深入探討臺灣史發展的重心。尤其,繪者以貼近讀者的閱讀立場,加入藍鵲老師、小安與彎彎等漫畫人物進行Q&A的對話,讓讀者彷彿穿越時空,重回當年的日常生活與情境,沒有違和感的學習臺灣史。加上知識補給站、歷史報你知、大事紀的專欄設計,避免編年體的瑣細與失焦,讀者可藉由多元的專欄,進行重大事件原因和影響的「腦補」。至於,歷史故事的延伸影音,讓我們看見多媒體時代歷史多面、多樣的活潑性與豐富性。
 
  歷史展現一個個過去的圖像,不只讓我們理解歷史,也找到批判思考的鑰匙,一如先民力圖突破和超越困境,拋頭顱、灑熱血的為後代做出無私貢獻,我們才能享有現在的進步生活。若以史為鑑,走在歷史的風景裡,我們又該選擇往哪裡去呢?我想,在《故事臺灣史》裡,我們都找到了答案。

第二章 臺灣的辦桌與宴客文化 在古代,能夠擺設宴席款待賓客的,多是皇室高官或是有錢人家,通常是為了招待貴賓才舉辦宴會。不過臺灣特有的「辦桌」文化,感覺卻庶民許多,舉凡婚喪喜慶、神明生日、新居落成、公司尾牙……都有可能「辦桌」慶祝一下,究竟臺式辦桌和傳統宴客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為什麼辦桌通常不在餐廳,而是在路邊搭起棚子舉行呢? 來找總鋪師辦桌 臺灣特有的辦桌文化,最早可以回溯到清帝國統治臺灣時期,許多福建、潮汕地區的漢人移民渡海來臺,也將宴客的習俗和方式一起帶來,當時的富裕人家或是官員會邀請廚師到家中料理菜餚宴客,這也是為什麼臺灣辦桌菜色比較偏向閩南菜系的原因。 到了日治時期,除了請廚師到家裡或是宴會場合烹煮外,也發展出各種「料亭」,也就是供應高檔日本料理的餐廳,通常會提供包廂,並請表演者來助興。由於過去的餐館數量有限,許多人宴客的首選仍是沿襲傳統方式,找「總舖師」在私人場所做外燴、辦酒席並款待客人,俗稱「傳統辦桌」或「流水席」。無論是自家庭院空地、晒穀場、廟埕、鄰里活動中心或者道路旁均可作為場地,而總舖師通常也承攬宴席所有需要的大小服務―在宴客當天,總舖師會開著發財車或貨車,帶著布棚、食材與鍋碗瓢盆,有些甚至還會帶著宴客所需的桌椅、餐具往返宴客地點,並指揮工作人員備餐。 辦桌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無論是洗菜、切菜、蒸煮與油炸食材,皆在現場處理,烹飪方式則非常講究古早味,也有不少傳統菜餚。另一方面,由於場地成本較低,因此在食材準備上的分量豐富,甚至還會搭配額外的表演―每當宴會一開始,大紅桌上的豐盛菜餚,再加上現搭舞臺及歌手演出,五彩霓虹燈中總是散發著非常獨特的歡樂氣氛。 隨著臺灣的都市發展,人口漸由鄉村移往城市,許多人開始改在飯店或餐廳舉辦宴席,除了可以免去天候因素的影響,無論天氣炎熱或下雨颳風,都能如期舉辦,也不會因為在馬路上圍路辦桌而影響交通,又可解決賓客停車不易的問題。另一方面,菜餚由飯店內的專業廚房準備,衛生條件也會比露天烹調好;在高級飯店或餐廳中宴客,又能象徵社會地位與品味,所以傳統辦桌在都會地區也漸漸式微。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