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食療養生:中藥對症食療保健指南,113種中藥材介紹x202道藥膳食療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中藥材食療養生:中藥對症食療保健指南,113種中藥材介紹x202道藥膳食療

作者:葉翹
出版社:康鑑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ISBN:4715443045360
語言:繁體中文

  113種常見中藥材介紹‧202道美味藥膳食譜
  深入淺出認識中藥,養生食療最佳選擇

  體會藥食同源的養生之道
  本書精選113種中藥材,讓您深入淺出的認識中藥,搭配簡單、美味的藥膳食譜,是您養生保健必備的參考書。

  ◎輕鬆建立醫藥基礎
  從藥草起源、中藥方劑學、問答、配伍等,鉅細靡遺地介紹中藥知識,讓讀者輕鬆奠定基本的醫藥理論基礎。

  ◎202道食療藥膳
  藥食同源,中藥不但有滋補、調養及保健的功能,亦可與食材結合做成美味料理,全書收錄202道藥膳料理,簡單可口又養生。

  ◎113種常見中藥材
  精選113種常見實用中藥材,每種藥材分列性味、歸經、功效、選購等各項說明,在日常生活中達到養生保健之效。

審訂推薦

  中國中醫藥大學名教授 曲黎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中醫師 鄭婷宜
 

第一篇 中藥材活用概論
中藥起源
中藥方劑學
中藥如何命名
藥物之性味
證型與基本用藥原則
服中藥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你最關心的中藥10個問題
常見中藥五性歸類表
常見中藥功能一覽表

第二篇 藥膳養生堂
【二劃】
丁香
丁香鴨/丁香雪梨
人參
人參豬腰/人參煮羊肉

【三劃】
三七
三七人參雞/三七藕蛋羹
女貞子
女貞桂圓豬肉湯/女貞芝麻瘦肉湯
山楂
山楂粥/山楂降脂飲
山藥
山藥天花粉湯/山藥茯苓包
川貝母
川貝蜜/貝母粥
川芎
川芎篳拔燉魚頭/川芎酒

【四劃】
太子參
太子參烏梅飲/太子參百合田雞湯
巴戟天
巴戟蚌肉湯/巴戟燉豬大腸
丹參
丹參茶/丹參當歸煲牛腿
五加皮
五加皮酒/五加皮燉瘦肉
五味子
五味枸杞飲/五味子湯
天門冬
天門冬粥/天冬玉竹蒸海參
天麻
天麻鯽魚/天麻鉤藤甜蜜飲
牛膝
牛膝大豆酒/牛膝粥
牛蒡子

【五劃】
半枝蓮
石斛
石斛枸杞茶/石斛粥
仙茅
仙茅金櫻燉雞肉/複方仙茅湯
白芍
白芍燉梨/白芍鹽水豬肝
白芷
川芎白芷燉魚頭/白芷薄荷酒
冬蟲夏草
蟲草蒸老鴨/蟲草汽鍋雞
玄參
甘草
玉竹
玉竹粥/玉竹豬心
生地黃
生地黃粥/生地黃雞
白木耳
銀耳參棗羹/銀耳杜仲羹
白朮
楂朮膏/白朮鯽魚湯
白果
白果雞/白果薏仁肚
白花蛇舌草
蛇草薏仁粥/蛇草銀花地芎粥
白茅根
茅根鹽水鴨/茅根燉豬皮

【六劃】
百合
百合冬瓜湯/百合糙米粥
肉桂
甘草肉桂牛肉/肉桂雞肝
肉蓯蓉
蓯蓉羊肉/蓯蓉雞肉湯
西洋參
洋參糙米粥/西洋參燉烏雞

【七劃】
何首烏
何首烏粥/何首烏煨雞
杏仁
桑杏飲/杏仁粥
杜仲
杜仲荷葉煨豬腎/杜仲煨鴨肉
沙參
沙參粥/沙參心肺湯
決明子
車前子
牡丹皮
丹皮芋頭羹/雙皮燉雞

【八劃】
阿膠
阿膠蛋羹/阿膠燉肉
狗脊
狗脊蒸豬腰/狗脊豬脊湯
使君子
東洋參
枇杷葉
花椒
玫瑰
玫瑰花烤羊心/玫代二花棗
金銀花
金銀花粥/銀花山楂糖水
芡實
芡實核桃糊/芡實燉老鴨
金櫻子

【九劃】
厚朴
故紙花
香附
枸杞
枸杞肉絲/枸杞子酒
紅花
紅花陳皮飲/當歸紅花酒
紅棗
紅杞雞蛋/當歸紅棗粥
胖大海
胖大海冰糖茶/胖大海麥冬飲
胡桃
胡桃蓮肉煲豬骨/胡桃牛乳飲
胡椒
蓽拔胡椒鯽魚羹/白胡椒煨豬肚

【十劃】
海馬
海馬燉雞/龍馬童子雞
夏枯草
夏金茶/夏枯草雞肉湯
桂枝
桂杜牛膝薏仁粥/桂枝燉羊肉
桑寄生
桑寄生豬腳湯/桑寄生燉豬腰
桑葉
桑葉菊花湯/桑杏烏龍茶
桑椹
桑椹烏骨雞/桑椹糖
柴胡
柴胡魚頭湯/調神攻堅湯
烏梅
烏梅草薑湯/烏梅薑茶飲
益母草
益母草汁粥/益母草地黃藕汁
荔枝核
茴香
茵陳蒿
金錢敗醬茵陳茶/茵陳雞
茯苓
茯苓益智補腦方/茯苓羊肉包子

【十一劃】
鹿茸
鹿茸燉雞/鹿茸粥
雪蛤
銀耳雪蛤湯/雪蛤燉木瓜
乾薑
乾薑豬腎/乾薑粥
淡竹葉
通草
荷葉
藿香荷葉粥/荷葉肉
陳皮
陳皮炒雞蛋/陳皮瘦肉粥
魚腥草
麥芽
麥門冬
麥門冬知母蜂蜜水/麥門冬粥

【十二劃】
紫蘇葉
紫蘇飲/紫蘇粥
菊花
菊花雞/菊花粥
菟絲子
壯陽鴨肉/菟絲子飲
黃耆
黃耆紅棗湯/黃耆陳皮豬腸
黃連
黃連二豆湯/黃連雞子黃湯
黃精
黃精粥/黃精蜜汁
黑木耳
黑木耳蒸鯽魚/黑木耳紅棗湯
黑芝麻
黑芝麻拌枸杞/芝麻溜帶魚
黑棗
雙棗燉鯉魚/黑棗枸杞雞

【十三劃】
當歸
當歸火鍋/當歸羊肉

【十四劃】
綠豆
綠豆桔皮粥/紅棗綠豆湯
酸棗仁
酸棗仁煎餅/酸棗仁粥

【十五劃】
墨旱蓮
旱蓮枸杞煲/烏髮益壽酒
廣藿香
蓽拔
熟地黃
熟地鵝肉/地黃核桃豬腸湯
蓮子
蓮子龍眼湯/蓮粉鵝

【十六劃】
龍眼肉
龍眼蒸棗豆/龍眼枸杞粥
蕎麥
燈心草

【十七劃】
薄荷
薄荷糖/薄荷粥
薏仁
薏仁防風茶/薏仁冬瓜雞肉湯

【十八劃】
鎖陽
鎖陽粥/鎖陽萸肉雞肉湯

【十九劃】
羅漢果
羅漢白果羹/菊花蘿漢果飲
藕節
桂花蜜藕/藕節紅棗煎

【二十劃】
黨參
黨參雞肉冬瓜湯/黨參當歸燉豬心

【二十四劃】
靈芝
靈芝薏仁羹/靈芝三七山楂飲
鬱金
鬱金鴨/佛手鬱金粥

【附錄】 中醫學生理、治法、病證常見詞語釋義

作者序

老祖宗的飲食保健智慧

  隨著現代科學的不斷進步,使得西方醫學也隨之快速發展,因而人們也就錯誤的認為所有疾病應該是可以治癒的,但事實上恰好相反。直至今日我們還是有太多的疾病是無法治癒的,如高血壓、糖尿病、萎縮性胃炎、肝硬化等,依然只是停留再控制其疾病的惡化與發展;加上人口的老年化,使得一些退化性疾病更為增多,我們想要去尋求能有效預防疾病,又能延緩衰老的藥物或食品,此時又想起了中國傳統的中藥。

  運用中藥來養生,可以說是結合老祖宗數千年來所累積的一種智慧結晶成果。雖然也曾受到西方醫學的質疑,但經過科學的實驗與驗證,卻一次又一次證實其功效,中藥材不但是大自然的恩賜,如能精確、靈活的運用,更是養生治病的珍寶。

  本書詳細介紹常用中藥,及現代中醫研究的情況,且每味藥還附有健康藥膳製作方法,圖文並茂,實用性極高,料理美味可口、食補養身,充分展現中藥「藥食同源」的特殊性,除了能有效改善疾病,還具有防病、健康養生、延年益壽等作用,對廣大讀者非常有幫助。
 
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博士葉翹

推薦序

發現中藥之美

  中醫認為,人和萬物都得天地一氣而生,但人得天地之全氣,草木得天地之偏氣,人得病就是人體氣機出現了偏盛偏衰的情形,所以要藉藥物之偏性來調整人體的偏性。

  把中醫的理論學好了,隨手拈來全是藥,無論綠豆、黑豆、黃豆,都是中藥。古人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所以中醫用藥是按草根、樹皮、昆蟲、土石的形色氣味來劃分期陰陽五行歸屬的。

  比如,根莖的藥可以鑽透土地,所以有通裡的作用(如白芍);樹枝樹梢則有生發之性(如桂枝);樹皮有包裹收斂的特性(如肉桂),而果核的收斂性質又更大於皮類;花有宣散鬱結的作用(如月桂);果實生在高處卻終要下落,故而有使氣下行的作用。

  總之那些發現中藥之美的神農們是優雅而安閒的君子,他們和四季一同生長和收藏,他們在大自然中尋找著美麗和健康。

  人是自然的產物,只要人的自然屬性還在,人的生存和健康就離不開自然的因素,如空氣、水、陽光、糧食和藥。現在人們對化學食物避之惟恐不及,對化學藥物卻沒有這樣的自覺,而藥物的危害要遠遠大於食物。

  隨著西方醫學的發展,文明國家用藥越來越謹慎。我們現在是初級階段,剛吃飽了就想追求長壽,然後別人說什麼好就蜂擁而至。在今天的生活條件下,只要注重科學養生,頤養天年是沒有問題的。天年就是父母給你的年歲,你就應該活的到那個壽數。

  在養生的問題上,中醫非常博大也非常精深,儒家有儒家的養生法,道家有道家的養生法,佛家有佛家的養生法,這本書便是告訴妳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巧妙運用中藥,達到食療養生目的。
 
中國中醫藥大學名教授曲黎敏

藥食同源,吃出健康

  藥膳是我國特有的一項烹調料理技術,就是中藥材和食物併用,然後經烹調精製成美味的佳餚,食物便因為中藥材賦予了特殊的香氣和口味,而增加了藥物的滋補調養功效。

  藥食同源,食物同中藥材一樣是經過醫家諸多的實踐、經驗累積後,我們才了解到它特有的四氣(寒、熱、溫、涼)、五味(酸、苦、甘、辛、鹹味)、歸經(治療的部位)及功效,加上原本我們對食物屬性及功效的認識,便可以用各種食物單獨使用或與藥物做合適搭配,來達到調理或預防疾病的功效。

  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運用藥膳時,通常會考慮患病的性質、個人體質、季節時令或地理環境等,而如果想在治療或預防疾病時運用它來調理,就得注意與中藥的使用相同,最好經醫師的辨證施治辨別體質或疾病證型後再食用,以免有時部分食療偏方不僅服用達不到效果,還可能適得其反。

  了解患病的性質,再運用合適的藥膳調理,可以平衡身體的虛損、改善身體的血循及氣機或抵禦外邪的侵襲,但不能因此只服用藥膳來調理身體,而不願服用藥物來治療身體,這是本末倒置的觀念喔!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中醫師鄭婷宜

中藥起源 中藥起源可追溯自原始社會人類的生產勞動、生活經驗和醫療經驗,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 《淮南子.修務訓》中云:神農乃教民播種五穀⋯⋯百草之滋味⋯⋯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史記.補三皇本紀》有:神農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 中藥的上、中、下品 中藥現存最早專著當推東漢末期的《神農本草經》(約西元200年),該書記載中藥365種,之後明代李時珍所編著《本草綱目》(西元1578年)更增至1892種,至清乾隆三十年趙學敏所編著《本草綱目拾遺》(西元1765年)在《本草綱目》的基礎上,更增加新藥716種,故中藥種類非常豐富。其中《神農本草經》根據中藥性能和功效分為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種 上藥120種為君,主養命是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中品:120種 中藥120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 下品:125種 下藥125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 中藥方劑學 講到中藥,相信各位常會聽到方劑一詞。所謂方劑,是指依病情需要,在辨證立法的基礎上,根據組方的原則,選用適當藥物,酌定適當的劑量和劑型的藥方,也是實施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方劑的組成,既非簡單藥物的堆砌,也不是簡單藥效的相加,而是有一定的原則,亦即方劑組成的原則。 方劑的組成原則,根據臨床實踐經驗分為主藥(君)、輔藥(臣)、佐藥(佐)及使藥(使)四個部分。君為方劑之主藥;臣為輔助藥,幫助主藥,增加或促進主藥的效果;佐藥用以協助主藥作用或治療次要兼證或減除主藥之副作用;使藥是引導各藥到達疾病部位或調和各藥的藥性。 君臣佐使的方劑組成原則 君:即方中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作用的藥物,為一方中的核心。如麻黃湯中的麻黃、白虎湯中的石膏等。 臣:有兩種意義: 1 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 2 針對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如麻黃湯中的桂枝、白虎湯中的知母等。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