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復健與護理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腦中風復健與護理

作者:崔毅
出版社:大展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01日
ISBN:9789574688463
語言:繁體中文

前言第一章 何謂腦中風第二章 各種症狀的護理和運動療法第三章 護理者須知第四章 自助用具附錄 風濕症體操法

前言
  中風是指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經昏仆僅以歪僻不遂為主證的一種腦病。本病好發於年齡四十~六十歲,由於發病急變化快,症見多端,猶如「暴風之疾迅,矢石之中的」與自然界風邪「善行而數變」的特性相似,故古人稱其為「中風」,又名「卒中」。
  中風的病證主要有兩大類。一為邪實氣逆,閉塞清竅,五臟受累,六腑皆搖,而出現吐血、便血、喘促、昏憒、全身抽搐、兩目上視、唇甲紫暗等;另一類為元氣敗脫,神散亂,而出現高熱驟退,體溫不升,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目合口開、氣息低微等。
  日常重視先兆症的觀察,本病在未發之前,如果有中風先兆,必須積極防治,這是預防中風病發生的關鍵。
  預防中風的發生,要防止情緒的劇烈波動,保持心情的舒暢。飲食宜清淡,忌辛香燥熱、肥膩厚味醇香之品,以免生痰化熱動風。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寒溫要適宜,勞逸須結合,適當進行體育活動,使氣血調和,關節疏利。
  病發後加強護理是提高治癒率,減少合併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環節。急性期病人宜臥床休息,同時密切觀察病情,若體溫超過攝氏三十九度,可物理降溫,並警惕變證的發生。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部、皮膚、口腔等部位感染。
  待病人神志清醒後,適當地進行患側肢體功能的康復鍛鍊,從日常生活的必須動作開始,循序漸進,有利於促進癱瘓肢體功能的恢復。
  腦中風,一是腦血管阻塞不通(腦梗塞),一是血管破裂,導致腦部周圍的組織喪失正常的功能(腦溢血)。台灣十大死因,連二年腦血管疾病排第三名,佔百分之七,國人不可等閒視之。
  腦中風患者的心境與身體狀況  什麼叫做腦中風?
  中風是在兩種情況之下所產生的,一是腦血管阻塞不通(腦梗塞),一是腦部血管破裂,導致腦部周圍的組織喪失正常的功能(這就是所謂的腦溢血)。
  腦梗塞又可分為腦血栓與腦塞栓,腦的動脈內腔變窄,血液的流通受到妨礙時是腦血栓;身體其他部份輸送而來的血塊或脂肪,阻塞了腦動脈時,稱為腦塞栓。其他諸如天生的動脈瘤,或由於血管畸形所引發的蜘蛛膜下出血等等,都會引起腦中風。
  患者身體狀況
  發生中風的時候,大抵都會引起左右某一邊身體的運動麻痺。人腦區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右邊的半球控制左半身的運動,左方的半球控制右半身的運動。從左右腦中各自延伸而出的神經,在「延髓」的部位交叉,然後各自朝相反的一側往下伸展(其中也有並不交叉而直接往下延伸)。當右側腦的半球發生腦溢血時,左半身則引起感覺麻痺,變成肌肉無法依照意志來活動的運動麻痺,這稱為單邊麻痺。
  運動麻痺是由於在腦中的神經已經斷裂了,所以,即使肌肉處在緊張狀態時,也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志使肌肉活動。因為肌肉繼續保持著緊張狀態,所以,很難像正常的肌肉那般使它鬆懈下來。這種過度地持續緊張狀態,稱為痙性麻痺。
  另外一種狀況是神經在肌肉附近斷裂,絲亳無任何緊張感,力氣完全消失,這種症狀稱為弛緩性麻痺。
  二種麻痺的恢復方法也大不相同。由中風所引起的運動麻痺,如要恢復到接近正常狀態,必須經過好幾個階段;但是,弛緩性麻痺則只需在「量」的方面增加肌肉的力氣,可以說是屬於「直線」式的復健工作。
  罹患中風以後,皮膚的感覺或肌肉等方面的運動也變遲鈍,有百分之八十的中風患者,會有感覺麻痺的症狀出現。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