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崎腳的考古發掘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鼓山崎腳的考古發掘

作者:楊宏政李抒敏
出版社:巨流圖書公司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25日
ISBN:9789865416249
語言:繁體中文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文史采風叢書

  鼓山崎腳遺址在數年前才因「臺泥鼓山廠區開發案」而被人發現,隨後經過多次遺址碎片現勘調查與評估。發掘出土屬於史前時代的8座灰坑與2具墓葬,這些現象根據地層深度與相關遺物內涵判斷皆屬於牛稠子文化時期。

  本次發掘所得資料進行初步分析和研究後,已可確認本遺址的文化內涵及年代,擴展了對本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認識。但因日治時期以來人為活動干擾嚴重,以致未能確定鼓山崎腳遺址完整範圍部分區域,再加上受到現代人為力量影響,而改變原有地形地貌。建議積極對本區域的遺址進行全面性調查的同時,亦須兼顧文資保存、學術研究,以及土地的開發利用等。

本書特色

  高雄鼓山崎腳遺址因市府工程被發現,故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之規定,進行了考古搶救發掘。本遺址出土台灣新石器時代各種遺物及墓葬,是珍貴的文化資產,也是研究、認識史前台灣文化的重要資料。

作者簡介

楊宏政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士、碩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研究計畫專員。近年調查研究區域以臺灣西南部為主,曾帶領團隊進行多次搶救發掘,努力解讀史前人所遺留的訊息。

李抒敏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士、碩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研究計畫專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臺灣西南部的史前文化與族群議題。

陳有貝/修訂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士、碩士,日本九州大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專門於臺灣與東亞考古學研究,曾參與多處遺址的調查及發掘。
 

總序
局長序
自序
致謝
壹、考古學與鼓山崎腳遺址
貳、研究背景
參、發掘方法與坑位、層位
肆、遺跡現象與遺構
伍、出土遺留
陸、遺址年代
柒、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發掘工作狀況

 

總序

開啟高雄新文史的另一新頁

  文化是人類求生存過程中所創造發明的一切積累,歷史則是這段過程記載。每個地方所處的環境及其面對的問題皆不相同,也必然會形成各自不同的文化與歷史,因此文史工作強調地方性,這是它與國史、世界史的差異所在。

  高雄市早期在文獻會的主導下,有部分學者與民間專家投入地方文史的調查研究,也累積不少成果。唯較可惜的是,這項文史工作並非有計畫的推動,以致缺乏連貫性與全面性;調查研究成果也未有系統地集結出版,以致難以保存、推廣與再深化。

  2010 年高雄縣市合併後,各個行政區的地理、族群、產業、信仰、風俗等差異更大,全面性的文史工作有必要盡速展開,也因此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歷史博物館策劃「高雄文史采風」叢書,希望結合更多的學者專家與文史工作者,有計畫地依主題與地區進行調查研究與書寫出版,以使高雄的文史工作更具成效。

  「高雄文史采風」叢書不是地方志書的撰寫,也不等同於地方史的研究,它具有以下幾個特徵:其一、文史采風不在書寫上層政治的「大歷史」,而在關注下層社的「小歷史」,無論是一個小村落、小地景、小行業、小人物的故事,或是常民生活的風俗習慣、信仰儀式、休閒娛樂等小傳統文化,只要具有傳統性、地方性與文化性,能夠感動人心,都是書寫的範圍。

  其二、文史采風不是少數學者的工作,只要對地方文史充滿熱情與使命感,願意用心學習與實際調查,都可以投身其中。尤其文史工作具有地方性,在地人士最瞭解其風土民情與逸聞掌故,也最適合從事當地的文史采風,這是外來學者所難以取代的。

  其三、文史采風不等同於學術研究,書寫方式也與一般論文不同,它不需要引經據典,追求「字字有來歷」;而是著重到田野現場進行實際的觀察、採訪與體驗,再將所見所聞詳實而完整的記錄下來。

  如今,這本《鼓山崎腳的考古發掘》專書出版,為高雄的文史工作開啟另一新頁。期待後續有更多有志者加入我們的行列,讓這項文史工作能穩健而長遠的走下去。
 
「高雄文史采風」叢書總編輯
謝貴文

局長序

  早在人類使用文字記載以前,人類已經歷漫長的時光。我們如何能夠知道這些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往往僅能透過先人留下來的器物、骨殖和造作等遺址遺跡來加以推斷、研究,這就是考古研究的重要性和主要意義。

  《鼓山崎腳的考古發掘》一書,源起於2015 年高雄市政府為改善鼓山路常遇大雨淹水之苦,擬在當地建置滯洪池以改善水患。工程單位施作時,挖掘到史前遺物,即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先行停工,並委請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進行搶救發掘,旋由該系陳有貝教授率領團隊於2017 年進場搶掘;本書即以發掘完成後之報告為藍本,增修而成。內容有相當專業的考古發掘作業和研究成果,也有相關自然地質和考古遺址、文化的介紹,以圖文方式呈現,為鼓山崎腳的史前活動留下紀錄。

  「文資法」已明訂遺址為文化資產,是屬於全民的文化財。為了拉近民眾的認識,在發掘過程中,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作業單位同步辦理民眾參觀考古現場、辦理相關課程,並於2019 年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辦理相關展示,希望透過民眾接觸、出版專書和展示介紹等各種方式,促進公眾參與考古,從而加深對於高雄文史知識和文化資產價值的認識。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近年在推動公眾參與考古方面不遺餘力。在左營舊城不僅舉辦多次公眾考古活動,場場爆滿,更於2019 年再版劉益昌教授所著《歷史的左營腳步-左營舊城遺址考古》一書;如今鼓山崎腳考古發掘成績也即將面世。本書作者陳有貝教授及其團隊,稟承專業知識,頂著烈日進行發掘,並且辦理公眾考古活動,舉辦課程、擔任講師,勞苦功高。除感佩作者團隊的辛勞,也希望本書的呈現,能夠擴張高雄的考古幅員,拼湊出愈發完整的史前時代面貌,讓高雄市民對於鄉土有更多的認識和更大的熱情。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局長
林思伶

自序

  鼓山崎腳考古遺址發現於民國104 年,由於當時遺址即將面臨工程破壞,故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進行了考古搶救發掘。本案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進行,最終於107 年時完成現場的搶救發掘工作,實際發掘面積共1,296 平方公尺,出土內容以新石器時代考古遺留為主。

  臺灣島內的考古調查工作至今已超過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不過約自70 年代開始,一般才普遍注意到考古文化資產本身的重要性,後來再配合國家「文化資產保存法」的實施,始真正能落實於文資保存工作。今日,凡是任何工程可能涉及遺址破壞,皆須依法先妥善處理各種考古埋藏,嚴謹程度已直追先進國家。

  事實上,即使是考古學專業的研究者,過去也多只關注在學術研究方面,並未具體意識到考古工作在文化資產上的意義。而後,隨著與全民的共同成長,才發現原來研究的各種物質對象乃是人民共有的遺產,不容輕忽。於是,現代的考古工作者也多負有文資推廣的任務,常常在發掘過程鼓山崎腳遺址的發掘當然也不例外,除了已實施的推廣活動與展示外,我想本書也是基於此一理念所計畫與發行。

  本書主要內容原多採自鼓山崎腳遺址的「考古發掘報告書」,這是根據文資法規所必要完成的項目之一,該書主要撰寫作者是楊宏政與李抒敏,我是該計畫主持人並負責最後修訂。後來因有主管機關高雄市文化局等的規劃與推介,我才又將原報告略作增補,以完成本書。所謂「考古發掘報告書」,目的是希望將發掘過程與內容儘量忠實呈現,讓後續的研究者可以藉以分析探討。所以,書內性質略似資料合集,部分可能較屬專業或枯澀,此點尚請讀者諒解。

  另外,雖經幾次閱讀校正,然難免仍多錯誤,還望讀者不吝指出。

  任何考古發掘向來都是一種團隊合作,有些人負責田野現場的發掘與記錄,有些負責出土遺物的清洗、整理、保存,還有些人是進行分類、研究或撰寫。除此,各界人士的協助、鼓勵也都缺一不可。換言之,本份報告其實可說是眾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故於此,謹代表臺大考古隊致最大感謝之意。
 
陳有貝

壹、    考古學與鼓山崎腳遺址一、什麼是考古學考古學是怎麼樣的一門學問?簡單而言,就是「利用古代的各種遺留以研究過去人類的文化與歷史」。而因為過去的各種遺留常常都已經封埋入土中,所以要靠著發掘才能獲得。理論上,只要曾有人類活動的地方,一定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當然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原封不動地埋在地下,特別是如動、植物的骨骼、屍體等有機質極容易腐爛,能否保存都端視埋藏環境的條件。一般,只要是對研究有幫助、有意義的埋藏物都屬於考古資料,統稱為考古遺留。早期研究者多重視考古遺留中可見的「人造器物」,後來隨著相關學科的發達,才開始重視各種自然界的動、植物遺留,因為透過各種自然科學的分析方法,這類「生態遺留」也可以提供很多與人類生活相關的資訊。近來,甚至是土壤、礦物都成為新的「考古遺留」項目。不過在考古學研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雖然資料都是來自和人有關的物,但是它的目的毫無疑問是以人為主題。換言之,人類的「文化與歷史」才是本學科的精神與目標,而凡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相關累積下來各種有形無形的產物,都是考古學的對象。此說法或許若干偏向於理想,實際上要利用殘破的遺留資料來拼湊與理解過去並不容易。不過,這正是考古學具挑戰性與引人之處。本遺址在數年前才因當地進行開發案而被人發現,隨後經過多次調查與評估。因應於考古資產的重要性,在我國所訂定之《文化資產保存法》中亦包含有考古遺址類別,並明定各種處理法規。例如,在開發工程之過程中若發現考古遺址,則應立即停工,並通報主管機關處理。故本於法律要求及愛護文化資產之精神,高雄市政府即委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進行了鼓山崎腳遺址的搶救發掘,隨後於2019 年3 月31 日順利完成計畫,並審查通過計畫報告。而本版本即改寫、增補自原計畫成果報告。二、鼓山崎腳遺址的調查與發掘2013 年6 月28 日,高雄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變更高雄市主要計畫部分工業區(工23、工25)及河道用地為住宅區、商業區、特定商業專用區及公園用地、園道用地、道路用地(臺泥鼓山廠區開發案)」(以下簡稱臺泥鼓山廠區開發案),以活化閒置工業區土地,增進土地利用效能並健全地區發展,並配合地區資源條件與周邊地區需求劃設公共設施用地,兼顧修復自然生態環境與提升地區民眾居住品質(臺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2013)。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