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幕下的格爾尼卡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黑幕下的格爾尼卡

作者:原田舞葉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30日
ISBN:9789571376424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32元

2017本屋大賞決選
155屆直木賞決選作品
2016年達文西雜誌編輯年度推薦
第九屆R-40書店大賞受賞作

  藝術不是裝飾品。是用來迎敵的武器。──巴勃羅.畢卡索

  1937巴黎

  世界博覽會開幕前三個月,巴勃羅.畢卡索接受西班牙大使館委託製作西班牙展覽館的主視覺─一幅巨型的壁畫。面對巨大的畫布,即使是稱為天才的藝術家,也變成一個苦惱的凡夫俗子。陷入苦思之時,此時卻從西班牙傳來內戰開戰以來最慘烈的消息─格爾尼卡遭受到史無前例的無差別大轟炸….

  改變我的命運、我的人生的作品──八神瑤子

  2003紐約

  美國正準備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911攻擊事件後遭逢喪夫之痛的八神瑤子正準備規劃畢卡索的生涯回顧展,然而此時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大廳,宣布對伊拉克發動武力攻擊的記者會上,原本懸掛於後的〈格爾尼卡〉卻被沉重的黑幕所遮蔽……

  揮別淚水,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當邪惡恐懼的氛圍壟罩,
  惟有愛才能帶來和平與希望。

  故事跨越兩個時空,採用雙線並進的時空交錯方式進行遙遙對應,兩位女主角的內心掙扎、愛恨嗔癡,讓故事層次更為豐富。將史實融入故事,佐以名畫的創作背景和推理過程,使之脫離原來的歷史環境,從全新的角度來欣賞,引領讀者走進名畫與小說的藝術殿堂。

  法國畢卡索基金會與西班牙國家博物館雷納索非亞藝術中心
  首度授權封面使用
  巴勃羅.畢卡索〈格爾尼卡〉
  1937年 油畫
  349.3*776.6CM

得獎記錄

  2017本屋大賞NO.6
  155屆直木賞決選作品
  2016年達文西雜誌編輯年度推薦、七月選書 年度排行NO.12
  第九屆R-40書店大賞受賞作
 

作者簡介

原田舞葉Harada Maha

  1962年生於東京都小平市。

  關西學院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科及早稻田大學第二文學部美術史科畢業。

  曾任職馬里邑美術館、伊藤忠商事,任職於森大樓美術館籌設準備室時,被派往紐約現代美術館於該館服務。

  2005年以《等待幸福》獲得第1屆日本愛情小說大賞,就此步入文壇。

  2012年發表的藝術推理小說《畫布下的樂園》獲得第25屆山本周五郎獎、第5屆R-40書店大賞、TBS電視節目「國王的早午餐」BOOK獎等,掀起話題,成為暢銷名作。

  另有《Romancier》、《The Modern》、《吉維尼的餐桌》、《異鄉人》等作品。

譯者簡介

劉子倩

  政治大學社會系畢業,日本筑波大學社會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小說、勵志、實用、藝術等多種書籍。
 

序章 空襲 一九三七年 巴黎/二○○一年 紐約
第一章 造物主 一九三七年 巴黎/二○○三年 紐約
第二章 黑幕 一九三七年 巴黎/二○○三年 紐約
第三章 眼淚 一九三七年 巴黎/二○○三年 馬德里
第四章 哭泣的女人 一九三七年 穆然/二○○三年 馬德里
第五章 何去何從 一九三七年 巴黎/二○○三年 畢爾包
第六章 啟航 一九三九年 巴黎/二○○三年 紐約
第七章 來訪者 一九三九年 巴黎/二○○三年 紐約
第八章 流亡 一九三九年 魯瓦揚/二○○三年 馬德里
第九章 淪陷 一九四○年 巴黎/二○○三年 西班牙國內某處
第十章 守護神 一九四二年 巴黎/二○○三年 西班牙國內某處
第十一章 解放 一九四四年 巴黎/二○○三年 西班牙國內某處
最終章 重生 一九四五年 巴黎/二○○三年 紐約

 

書評

  每個環節和謎團環環相扣,毫無冷場,令人大呼過癮的佳作

  描寫主角心境的轉變和藝術界的勾心鬥角十分精彩,堅持不懈的精神和認真的態度也令人感佩。藉由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對於戰爭的批判、人性、正義與藝術等議題,具有相當深刻的演繹與討論。內心戲刻畫細膩,角色鮮明靈活,文字優美動人,作者豐富的藝術鑑賞能力和常識並非其他作家所能仿效,具有獨創的優勢。

  故事內容懸念層出不窮,為了探索真相,讓人欲罷不能。推理的過程中,每個環節和謎團環環相扣,毫無冷場,令人大呼過癮。

  格爾尼卡傳遞的訊息

  1937年的巴黎。故事從畢卡索與情人的描寫正式展開。當時,畢卡索的祖國西班牙處於西班牙共和國與法西斯主義者佛朗哥將軍的內戰狀態,畢卡索受共和國委託描繪「壁畫」。當尚未畫壁畫之時,西班牙的格爾尼卡遭受空襲…

  故事舞台轉到現代。住在紐約的八神瑤子(Yagamiyoko)是紐約近代美術館(MoMA)的策展人,丈夫伊森是藝術顧問。兩個人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是發生那次事件…美國同時發生多次恐怖攻擊。

  這本小說由畢卡索的時代和現代兩個時空背景交錯進行。

  瑤子因911恐怖攻擊而失去丈夫。並且,計畫讓描述戰爭是愚蠢行為的畢卡索的「格爾尼卡」畫作在MoMA展示,雖然打算舉行「畢卡索的戰爭展」但卻進行地不順遂。她聽從紐約時報的記者朋友的建議,欲借用在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會場裝飾的「格爾尼卡」的掛毯。後來,瑤子從電視新聞得知應該掛在那個前廳的掛毯消失。因此掛上「黑幕」來替代。在電視節目上,國務卿發表美國將對伊拉克使用武力制裁的決定。若掛著具有反戰的意涵的「格爾尼卡」的話似乎不妙,下指示的就是瑤子的謠言愈傳愈廣。

  瑤子為了借出格爾尼卡的「真跡」而飛往西班牙的馬德里,這是為了停止在世界掀起「負面連鎖效應」,傳達暴力其實什麼都不解決不了的訊息,但是還有其他人也將目標瞄準格爾尼卡這幅畫上。

  再次回到畢卡索的時代,出身名門的青年,貝魯多‧伊格納西奥與「格爾尼卡」相遇後而改變,精神上變得更為堅強,也許是名畫的力量吧。

  過去和現在緊密地串連起來。貝魯多和畢卡索有著深交,在法西斯主義抬頭的不安時代,把「格爾尼卡」放在MoMA避難,但現在卻拒絕瑤子借出的「格爾尼卡」的請求。不過,這部作品波折不斷高潮迭起,娛樂元素十足。

  到底瑤子是否能在MoMA展示格爾尼卡?還有,這個故事的最終結局?

  貫徹全篇的主題是「反戰」。絕對不應該發動戰爭,即使是反恐的戰爭也不行。但是,除非是跨越人種、文化、宗教的高牆,戰爭才會消失。事實上那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因此,這本小說所傳遞的訊息更沉重、更切實讓人印象深刻。

  充滿了正面能量的小說

  作者講述了發生在這兩個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故事,透過曲折的故事表達出她對人性和戰爭的觀點。也可以藉此書吸收豐富的藝術常識,並了解近代的歐洲歷史,適合每一年齡層閱讀。

  這是一部充滿了正面能量的小說,沒有大張旗鼓的反戰宣言,將女性的柔韌與堅強表露無遺。儘管小説以愛情和藝術為主軸,但卻處處可以感受到戰爭的陰影和批判。「藝術不是一件擺飾,而是對抗敵人的武器。」這句話深深感動了我,我想這應該是整部作品的精髓吧。
 

藝術不是裝飾品。是用來迎敵的武器。──巴勃羅.畢卡索眼前是黑白色調的巨大畫面,如凍結的海洋鋪展。哭叫的女人,死去的孩童,嘶鳴的馬,回頭的公牛,力竭倒下的士兵。畫面充滿可怕的張力,令人絕望。瑤子只看了一眼,就站在畫前動彈不得。彷彿黑暗中只剩下自己一人,讓她忽然很害怕。雖想閉上眼,卻無法閉眼。明知不該看,卻不能不看──。瑤子一家人每逢假日就會走訪曼哈頓的美術館。由於在銀行上班的父親調職,這年全家遷居紐約。父親似乎對美術沒甚麼興趣,但母親想去,所以還是陪同而來。母親特別喜歡印象派的作品,還在美術館的禮品部買了很多莫內及雷諾瓦的畫作明信片分贈日本的友人。而十歲的瑤子,雖不知道藝術家的名字,也很喜歡繪有可愛小女孩與美麗花卉的畫作。那天,他們全家第一次來到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一抵達MoMA,母親立刻對瑤子說,有一幅很有趣的畫喔。臉上到處都有眼睛喔。臉孔形狀也歪七扭八成四方形或三角形。就像傳統的笑福神面具。妳一定會喜歡。母親說的,是巴勃羅.畢卡索的畫。而且,果然如母親的預言,瑤子一眼就被畢卡索的作品吸引了。甚至看不出肖像畫描繪的到底是人還是某種生物。也有點像是機器人之類的。但是如果凝神細看,彷彿會載歌載舞朝著瑤子說話。瑤子不知不覺看得入迷。她離開爸媽身邊,一個人專心看畫。不只是畢卡索,還有高更、梵谷、盧梭。她越看越開心,踩著輕快雀躍的步伐,走進一間大展覽室,就在那時。輕快的腳步,在那裡倏然靜止。眼前,是黑白色調的巨大畫面。她不知自己究竟在那幅畫前站了多久。但,瑤子就像被吸鐵石吸引的鐵砂,再也無法動彈。瑤子,瑤子。背後傳來母親的呼喚。瑤子沒有轉頭。母親走到身旁,把手放在瑤子的肩上。原來妳在這裡啊。好了,我們該走了。爸爸還在出口等我們呢。瑤子握住母親的手,戰戰兢兢問。媽媽,這是甚麼畫?母親仰望巨大的畫作說,這幅畫叫做〈格爾尼卡〉喔。很久以前,發生過戰爭。死了許多人。有日本人,美國人,也有西班牙人……。這幅畫就是描繪在戰爭中受苦的人們喔。畢卡索透過這幅畫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再打仗了。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