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藝中的禪 | 運動資訊第一站 - 2024年11月
武藝中的禪
與世界級武術大師心靈對話
武藝的極致,不只是兩個對手間的體能競爭。
相反地,對一個真正的武師而言,
不論是空手道、中國功夫、合氣道、詠春拳,
都是達到精神尊嚴、心理寧靜和最高自信的途徑。
.親身經歷真實故事:作者身為美國新聞記者、作家,習武二十多年,親身請教世界優秀武術大師的真實故事。
.解決現代生活問題:針對現代生活28個主題,以對話、故事、發生在生活周遭的事物,穿插意境圖片,將禪的原則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開啟我們內在自身力量的泉源。
「禪」是佛教修行證悟善巧方便、快捷的法門;「禪」也是人間煙火,可用於日常和工作之中。
本書作者親炙世界武術大師:李小龍、韓奉洙、派克、劉吉美、李永泰等人,不僅提供強健武藝的「功法」,更提出讓緊張匆忙的現代人,突破自身極限的「心法」。
領略「武藝中的禪」,會把握當下的生命,並對日常生活的內在和諧有所認識,最終目的,更能使個人從貪瞋癡中解放出來,自利利他。
.「武藝中的禪」,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偉大故事,是我最想寫的一本書。──《武藝中的禪》作者漢喬伊
.空手道可以幫助你減肥,並讓你減少敵意。──金像獎電影作曲家卡波爾
.你和你的對手是一不二。你們之間有互相依存的關係。你和你的對手共存,然後與他互補,吸收他的攻擊,利用他的力量克服他。──李小龍
.如果你連自己都控制不了,你怎麼能夠控制別人呢?把這個觀念當作武藝的要質吧!──劉吉美
.在戰場上或在生命上,憤怒的人將擊敗他自己。──武士格言
.為了獲得勝利,你必須把你自己置於對手的皮膚內。
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將百戰百敗。
如果你了解你自己,你將勝負各見。
如果你了解你自己和你的對手,你將百戰百勝。──大島武士
.技巧性的知識是不夠的,一個人必須超越技巧,使藝術變成無藝之藝,由潛意識生出。──鈴木大拙
.臂力是有限的,但心力卻是無限的。 ──一位日本武師
作者簡介
漢喬伊
為美國新聞記者、專欄作家及影評人。一九五二年,漢喬伊開始拜師習武,後於一九七九年將其習武心得彙集成膾炙人口的《武藝中的禪》一書。作者透過敘述自身二十多年的習武經歷,強調「禪」在武藝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他生活各個層面所產生的影響。
譯者簡介
鄭振煌
台灣省台南縣人,生於1945年,長年講授佛法及主持佛法研修營,已出版《西藏度亡經》、《修心與慈觀》、《聖道修行》、《武藝中的禪》、《何來宗教》、《法味》、《佛教在中國》、《慧眼初開》、《觀音--半個亞洲的信仰》、《菩提樹的心木》、《了義炬》、《觀呼吸》、《人生錦囊》、《佛學釋疑》、《心如熾火》、《認識藏傳佛教》、《心靈甘露》、《西藏生死書》、《心靈神醫》、《西藏佛教的修行道》、《意識的岐路》、《西藏佛教簡介》、《達賴喇嘛談心經》、《達賴喇嘛在哈佛》、《古銅佛像》、《心地觀經》〈末三品英譯本〉、《行願玄奘的故事》〈英譯品〉、《孔子勝蹟圖》〈英譯本〉、《水月禪心》〈英譯本〉、《肢體語言》等三十部譯著,以佛學書籍為主,此外曾為諸大師擔任即席口譯。
I 出版序
1 武藝中的禪
13 空出你的杯子
21 過程而非結果
25 把握當下
29 克服急躁
33 認識你的極限
39 師亦有師
43 加長你的線
49 請勿打擾
55 動之不動
61 不動之動
67 伸展你的氣
77 禪的呼吸
87 順勢而動
93 怒而不動
99 認識真正的威脅
105 攝心:收緊你的心
111 無心:讓你的心流動
121 直覺的動作
125 無思之痛
131 無為之為
139 與恐懼為友
147 信心的看
157 焦點的力量
161 條條道路通羅馬
167 無禪之武藝
173 無武器之空手道
185 以輸為贏
出版序
佛法之可貴,貴在義理高邈深宏,具普世價值,平等攝度眾生。在現今繁忙、充滿壓力與緊張關係的社會環境裡,佛法的慈悲與智慧,更能夠滋潤眾生枯乏的心靈。因此,透過現代化語言呈現佛法真理,是佛教文化工作的責任與目標,慧炬再版《武藝中的襌》這本精緻小書,滿載了親切實用的修行智慧,特別適合當代人的需求。
拳術、武藝訓練,在培養弟子的耐心、專注力,如實地把握當下、面對恐懼……使弟子能因而建立尊嚴、自信、行為節制,保持内心寧靜、擁有健全人格,並實實在在,面對自己的生活與生命中的事務,一如襌宗修行者般。
本書作者漢喬伊,身兼記者和作家之職,卻相當熱愛東方武藝。書中平實簡達、深入淺出地,描繪其畢生二十多年習武的歷程,與求教於諸大武術宗師的心得。漢喬伊曾追隨李小龍、韓奉洙、派克、劉吉美、李永泰等知名且優秀的武術大師。他的武藝老師,在授課時,雖未使用任何襌學名相,但他們所教導的,幾乎都是襌宗師父經常耳提面命的生命課題。漢喬伊不曾出家或參訪任何襌院,而是真實生活在競爭激烈的西方社會環境中,但他從精研武藝的過程,領會出「開悟的意義,即是認識日常生活的内在和諧」。在如此深刻的體驗後,寫出了這本轟動一時、膾炙人口、極具啓發意涵的好書。
襌是「言語道斷」、難以詮釋,轉譯他人對於襌境的體悟,更是難上之難。為了利益更多讀者,承繼慧炬創辦人周宣德居士弘法利生之志業與精神,我們決定繼續出版流通,付梓發行,除藉以供養諸菩薩大德,亦期能導引讀者在清新流暢的閱讀過程中,一探武藝之哲思,也領受襌悦之美妙。
修行路上,障礙重重,恆常策勉,精進不懈,必致貞祥。南田感恩諸佛菩薩慈悲庇佑,茲虔誠頂禮,撰文敬為之書序。阿彌陀佛!
慧炬機構董事長 莊南田
二〇一五年五月敬識於慧炬
武藝中的襌 市面上已經有幾百本討論東方武藝的書了,但其中只有幾本書強調襌在武藝中的重要性。這是一種不幸的忽視,因為武藝的極致不只是二個對手間的體能競爭——發揮一個人的意志力或傷害另一個人。相反地,對一個真正的武師而言,不論是空手道、中國功夫、合氣道、詠春拳或其他武藝,都是他達到精神尊嚴、心理寧靜和最高自信的途徑。 我也是在學習武術若干年之後,才領悟到這一層。在訓練的最初階段,就像大多數的學生一樣,我把時間都花在學習和改進複雜的身體技巧和動作上。偶爾師父會暗示還有其他課程尚待精通。 當然,當我於一九五二年開始學習空手道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到要與襌或其他精神訓練扯上關係。事實上,我一心一意只想學空手道,此外別無他物。如果有人告訴我,練空手道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可能會斥為無稽之談,因為我把襌當作一種玄談的東西,我很為自己是一個講求實際的人而自傲。只有在學武若干年後,我才體會到,武藝的最高目的是在發展精神。 公元十六世紀,打鬥的技巧在東方越來越不那麼需要了,武藝開始重視個人的精神成長。武藝從「致人於死」的手段,演變為強調個人發展的精神教育訓練。「劍術」變成「劍道」。不久,其他武藝也都在後面加上一個「道」字,明確地説,這個「道」就是「達到開悟、自我體證和了解的途徑」。襌的這種特質,就或多或少地反映在各種武藝上,如合氣道、柔道、空手道、跆拳道等。 襌在武藝中的角色,不容易解説得清楚,因為襌本來就沒有理論,它是「言語道斷」,必須靠個人親自去體會。武藝的襌,不強調知識的力量,卻尊崇直覺動作的力量。它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個人從貪、瞋、癡中解放出來。 學生只有靠缓慢和迂迴的路線,才能接觸到武藝中的襌,這是每一個真正的武師所熟悉的;當我有這種體會之後,我開始把我的發現記下來。最近十年來,「武藝中的襌」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偉大故事,是我最想寫的一本書。但每次當我覺得已經準備充分,想提筆寫時,總是有另一位師父需要向他學習,或是還有另一種武藝需要演練。